
中小学教学中蒙古族舞蹈的民族文化概念以及表演性分析.docx
5页中小学教学中蒙古族舞蹈的民族文化概念以及表演性分析 文/庞志娟【Reference】蒙古族舞蹈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成为了中国民族舞中最主要的有机形成因素之一它不但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勃勃生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对中小学教学中民族文化的概念和表演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使教师对蒙古族舞蹈的教学更加富有民族内涵Keys】中小学教学;蒙古族舞蹈;民族文化概念;表演性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长期生活在大草原上,因此蒙古族的舞蹈具有游牧民族的特征,并鲜明的反映了游牧民族固有的民族个性和艺术风格在当今中小学教学中,由于蒙古族舞蹈独特的审美特征及表演性,使其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欢迎及喜爱一、中小学教学中蒙古族舞蹈的民族文化概念蒙古族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特有的生活形态、文字语言、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文化现象,构成了特有的草原文化他们骨血里充满活力、独立自强的精神和品质以及雄健、壮美的精神面貌和审美特征,往往在他们的舞蹈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总的说来,在蒙古族舞蹈教学中,其民族文化的积淀主要有三个方面1、游牧生活方式的积淀一首《敕勒歌》充分的显示了游牧民族在大草原上驰骋飞奔的豪迈气概。
由于长时间的生活在广阔的大草原中,所以蒙古族养成了心胸开阔、感情质朴豪放又桀骜不驯的性格以及强悍矫健的体魄日常生活中,或是放声高歌,或是群起而舞如果说北方的草原是蒙古族的文化摇篮,那么雄壮矫健的蒙古马就是蒙古族创造文化的主要工具在蒙古族的历史中,我们会经常看见蒙古马的身影因此,蒙古舞中“马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蒙古舞专家将马步分为四类:第一种是轻骑马步这种舞蹈主要是模拟人骑在马背上,慢慢前进,悠闲自得的美感;第二种是轻跑马步这种主要是模拟人骑马轻轻奔跑,恣意挥洒的感觉;第三种是奔驰马步这种主要是表现在策马奔腾,豪放洒脱的美感;第四种是刨吸马步在原地或是较小的范围内,加快或是放慢马步,以此来体现奔驰如飞的骏马,给人以刚劲雄浑的审美特征同样的,蒙古族也喜爱在天地间翱翔的雄鹰,因此将自身的民族感情和性格特征等,都融汇在鹰的形象之中对于大雁和天鹅形象,在他们舞蹈中也经常看见,因为当这两种鸟飞离草原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冬天即将到来,牧民需要及时做好准备因此,人们往往会在蒙古族舞蹈中看见男子模拟鸿雁高飞,女子演示天鹅的舞姿2、宗教信仰的积淀宗教色彩是蒙古族舞蹈的一大特色蒙古族最原始的信仰是萨满教。
被称为蒙古族舞蹈活化石的“安代”舞,就是随着萨满教的发展而兴起的后随着喇嘛教的传入,“查玛舞”也随之传入,与蒙古族的舞蹈融合之后,形成了至今仍在草原上广泛流传的独特的“查玛舞”,集藏民族舞蹈传统文化与蒙古族传统舞蹈文化于一体,是蒙古族舞蹈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当然,作为蒙古族标志性舞蹈的顶碗舞,同样源自于宗教活动它主要是由宗教信仰中,男子顶碗顶灯的仪式和习俗演变而来除此之外,源自于宗教的舞蹈还有祭树神舞、战旗舞、灯舞、属相舞,布里亚特圆舞等等许多3、民族风俗的积淀在蒙古族中,节庆、婚姻、丧葬等习俗往往对蒙古族舞蹈的产生起了巨大的影响比如在出师征战之前,要在最高军事统帅的带领下举行隆重的仪式,“率其士卒,绕树而舞”还有盅碗舞,起源于古代在打完胜仗之后击酒盅助兴的生活场景表演者随着盅碗的音声,慢慢的站起,两臂伸展、屈收,环绕在胸前,或是前进后退,或是绕圈行走同样的,筷子舞也是起源日常生活,只不过是要求男性单独击筷而舞二、中小学教学中蒙古族舞蹈的表演性分析1、中小学教学中蒙古族舞蹈表演性的内涵在蒙古族舞蹈的表演中,绕圆而舞的比较多他们对圆的喜爱深入到骨血中圆表现在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日常的生活用具,室内的摆设以及穿着服饰上都绘有这样的图案,这主要源于萨满教。
在萨满教中,天、地、日、月等都和圆紧密相连,意味圆满吉祥的意思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由于蒙古族逐水草而居,他们认为万物的繁衍生殖、循环往复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和谐综上所述,由于这两种原因,形成了他们特别的审美特征,那就是以圆为美,并将其表现在舞蹈中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音频、文字、图片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圆在蒙古族及蒙古族舞蹈中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并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动作示范将学生对圆的舞蹈要领掌握牢固2、中小学教学中蒙古族舞蹈表演性的外延在蒙古族舞蹈的表演中,往往需要丰富的肢体运动,才能将舞蹈丰富的内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蒙古族舞蹈中以圆为美的特征,使得表演者在表演的时候不仅要将舞蹈的动作进行延伸,更是要将舞蹈中所包含的特有的心境表现出来要有茫茫无边的青青大草原,更要有开阔的心胸,豪放的性格,雄鹰、骏马的矫健只有这样[来自w],才能使圆的内涵鲜活、饱满,具有立体感在实际教学中,最好使学生在蒙古族的音乐中调整到最好的状态,依此对学生的体态、手位、脚位、屈伸、呼吸、节奏、肩、腕、臂、平步、马步等进行专项或是综合的训练,使学生举手投足之间便能将蒙古舞的内涵与风格体现的一目了然三、结语。
总之,蒙古族舞蹈鲜明的文化特征是由其悠久的游牧历史,宗教信仰的丰富以及民族风俗文化的综合影响形成的,并积极的推动了蒙古族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中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准确整体的认识蒙古族舞蹈表演性的内涵和外延,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舞蹈意识,促进蒙古族舞蹈的继承、发展与创新课题项目:《蒙古族音乐在乌兰察布市中小学及幼儿园的传承现状与教育对策》(项目编号:NGJGH2013032)课题类别:一般规划课题Reference:[1] 乌日利戈. 论蒙古族舞蹈教学中的表演性.[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8(6),19-21.[2] 庞志娟. 论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舞蹈的特点.[J]. 集宁师专学报,2005,27(3),88-89.[3] 韩淑英. 试析蒙古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自然美的审美特征.[J]. 高校教育研究,2008,(5),287-288.作者:庞志娟,集宁师范学院音乐系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