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仁市汞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探析.docx
9页铜仁市汞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探析 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名片,也是一个城市存在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魅力,不仅需要对本地区的文化积淀进行挖掘,还需要使这些文化积淀转化成文化资源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的文化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以万山区汞文化为主体的文化遗产保护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因而本文尝试从汞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对万山的汞文化进行理论探讨一 铜仁市万山区汞文化的基本情况铜仁市万山区曾因汞储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被誉为“中国汞都”,有关汞的开采和使用很早就渗透到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当中,人们的生产劳动、宗教信仰、艺术加工大都和汞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于是在日积月累的沉淀过程中,人们心目中便形成了以汞为中心的原生态的文化——汞文化一)汞文化的基本内涵汞俗称水银,在自然界中通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自然的硫化汞又称为朱砂,由于它具有漂亮的色彩,因而很早就被人们用作颜料考古发掘的甲骨文的文字色彩可以证明中国在有史以前就使用了天然的硫化汞东汉时期,为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一些道士开始用朱砂炼制仙丹祈求长生不老朱砂也是一种工艺石,同寿山石、田黄石等并列享有中国“四大国石”的美称,它还具有医药功能,在古代的病理学中早已被用作外科用药治疗疥疮等疾病。
那么在学术上该如何界定汞文化的内涵呢?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相关的定义,不过根据万山汞的历史发展特征,“汞文化”可以定义为以汞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和当地的历史、文化、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形成密切的关联,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既有汞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万山区人民在开发利用汞中所形成的精神内涵二)汞文化的多元化特点探究分析万山汞文化的特征,对万山汞文化遗产的保护有重要意义万山汞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点有:一是独特性万山的汞文化以汞为核心,涉及汞矿的开采历史、汞的开发工艺、汞矿石的艺术加工,也牵涉和汞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民众的生产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万山的成长与发展也和汞有着密切的联系,万山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和民族人口分布也和汞的开采密切相关因为汞文化具有与众不同的“排他性”,所以对这些静态的、精神的东西我们要认真地研究二是宗教性天下名山僧尼多,万山地区山高树茂、曲径幽深,历史上很多僧尼在矿洞或者坑道传法修行,“境内庙宇庵堂有中华寺、三星庵、朝阳庵、东华寺等多处寺院”,[1]除此之外,这里的道教在炼丹术的带动下也发展比较快,目前在干硐子景点和黑硐子遗址还保存着据说是秦汉时期的采矿遗址和炼丹场所。
总之,当地汞矿的开采带动了宗教事业的发展,宗教的发展也给从事危险职业的挖矿民众以心灵的寄托和宽慰三是综合性万山的汞文化兼容并蓄,包含了其他的文化特点,傩文化的傩戏面具的制作需要汞做染料,道教的炼丹术也需要汞做原料炼制仙丹,汞矿在开采的过程中留下的洞天佛地也为佛教教徒的修炼提供了场所,汞矿的开采工艺和开采技术以及地上和地下的各种遗迹都表现了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功能上看,汞文化有欣赏、艺术、历史、科学和教育等多种作用;从构成的元素上看,汞文化是戏曲、民俗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载体三)多样化的汞文化遗产万山是中国的“汞都”,当地的民众很早就把汞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并且也留下了很多的文化遗产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王日伦曾在文章中说“相传万山自秦汉以来盛产朱砂、水银而闻名”在万山,文献记载的采矿方法有宋代的“烧爆火窿”法和明代的“火药爆破取矿技术”;保存的采矿遗迹有历代工人开凿的石梯、刻槽、标记、矿柱、巷道、火烧痕迹;流传下来的技艺有与朱砂相关的印章、吊坠、手镯等生产工艺;保留下来的文化形式有傩文化、道教文化、丹砂绘画等文化形式不仅如此,被称为“‘世界奇观’、‘地下长城’,数千年汞矿开采、冶炼遗留下来的仙人洞、大小洞、黑洞子、云南梯等,层层叠叠长达970公里”[2]的遗迹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总之,以汞为核心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有关汞文化的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信仰、社会风俗和传统的手工技能等二 汞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一定的地域产生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服务于一定的地域在万山地区,经过长年的日积月累形成了以汞文化为核心的文化遗产,这种文化遗产对万山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浓郁的文化价值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不可能“同质化”、“均质化”,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这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也是保存文化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万山特区的汞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汞的开采技术、汞的艺术加工技艺等传承的实效性十分脆弱,所以我们要采取措施积极保护,防止开发性破坏,保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万山区的汞文化遗产蕴含着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信息,通过对汞文化的系统研究,便于丰富它的内涵,繁荣当地的民族文化、社会文化和宗教文化,推动文化的多样性发展,这样不仅推动了当地汞文化的发展,也为民族地区文化的大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二是独特的科学价值万山曾经是中国的“汞都”,汞的储量大、开采历史悠久,汞的开采牵涉物理、化学、机械制造等多个学科,汞的艺术加工涉及民间艺术、民间信仰、民间绘画等多个社会领域。
汞文化对研究当地的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和民族风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它另辟了一个社会学研究的途径,是万山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真实见证三是重要的经济价值汞矿的开采曾经为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实惠,可是由于长期掠夺式开采和粗放式发展,现在万山成了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但是依靠技术创新、利用品牌优势,“万山去年汞工业产值仍然达17.1亿元,汞都制造占据了国内市场八成份额”[3]我们不仅要利用科技创造价值,而且还要利用文化优势创造生产价值,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合理地对汞文化的资源优势加以科学地开发利用,利用特有的汞文化资源优势,把有条件的文化资源转化成现实的文化生产力,发展成优势的文化产业,在省内乃至全国形成良好的汞文化品牌效应,进一步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四是突出的社会价值万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万山汞文化遗产的保护、万山汞文化生态园的开发,不仅带动了当地交通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创建一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社会”[4]创造了条件总之,万山汞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三 汞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与不足在万山地区,汞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仍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完善。
一)汞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大家的文化保护意识也在逐步加强,在万山民众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下,万山的汞文化保护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为:一是现有的矿区遗址,按照“采矿遗迹体验区、冶矿遗迹观光区、文物遗迹考察区、汞都休闲娱乐区”[5]的原则,建立了一些汞文化景区这些开发性措施的出台有利于汞文化遗产的保护,为汞文化的保护提供了行动指南二是2012年启动工业遗址文物征集工作征集文物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文化资源的挖掘,也为汞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万山区围绕工业“遗产文化产业园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努力编制完成了《中国汞都万山国家矿山公园总体规划》等多个规划”[6]这些纲领性文件的发布为万山汞文化遗产的保护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当地汞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二)汞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在汞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铜仁市政府和万山区政府已经启动了一些保护机制,但是目前的保护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保护意识的问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思想认识不到位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民族地区一般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一些部门和一些民众主观地认为,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有经济实力为文化的保护提供支撑。
这些错误认识导致汞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不足,保护力度不够二是保护主体的问题汞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权责明确,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团体和个人,都要分工明细但是在现实的保护过程中,政府的文化部门、旅游部门、文物部门在工作实践中存在着相互推诿的现象,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文化保护中因为缺乏相应的身份和经济地位被边缘化由于汞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不明确,各保护主体之间的责、权、利等关系未能给予明确,从而导致我们的保护工作没有组织保障,进而影响文化保护工作的开展三是法规建设的问题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所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7]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文化保护要重在保护、合理开发但是目前万山的汞文化在保护过程中,存在着滥排污水、盗用矿石的现象,还存在着汞文化遗产的保护陷入商业化误区的情况为了规范对汞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政府等部门应该加紧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法律形式明确汞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四是保护经费的问题万山区的财政经费有限,而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繁多,不仅汞文化要保护,傩文化、万山鼟锣、民间工艺等同时也要保护,但是政府的资金不足,民间资本的投入也相对不足,这些条件时刻制约着保护工作的开展,甚至进一步影响万山地区其他文化遗产的搜集和整理,所以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拓宽保护经费的来源渠道,增加经费的投入。
四 汞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态势分析为了更加清晰地对万山的汞文化遗产有一科学的认识,本文采用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对汞文化进行解析一)汞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势一是万山汞的开采历史悠久相传万山自秦汉以来就以盛产朱砂、水银而闻名;在唐代时即以“光明丹砂”为皇室贡品;宋人朱辅在《溪蛮丛笑》中记载“砂出万山之崖为最,以火攻取”,已经提到了“烧爆火窿”的开采方法;《明史》记载,太祖时“惟贵州大万山长官司有水银、朱砂场局”,从明初统治者在万山设朱砂场局进行规模开采算起,万山汞矿开采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二是万山汞的储量大、种类多万山曾是国内最大的汞工业基地,汞储量世界第三、亚洲之首,目前万山正在逐步建立“全国汞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相关产品市场份额占全国七成以上”[8]万山汞矿的种类繁多,有朱砂、水红朱砂、假朱砂、乌砂、自然水银等三是万山汞文化遗产丰富在万山汞文化里面,有汞矿石的艺术加工雕刻技艺,有万山汞矿独特的采矿、选矿和冶炼工艺,有开采时间最早、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汞矿重要遗址,有汞矿工人世代开采汞矿的工具和反抗压迫的精神,有以汞做原料流传数百年的朱砂绘画艺术、医药技艺和炼丹传说二)汞文化遗产发展的劣势一是保护意识相对薄弱。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多的汞文化遗产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下,由于群众缺乏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滥挖矿、滥开采致使一些文化遗产受到破坏,不科学地开采也对当地的文化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二是保护经费不足万山目前是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社会力量的投资相对不足,这在客观上也制约着汞文化遗产的保护三是保护机制尚未完善近年来,在市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努力下,万山的文化遗产保护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从总体性来说还处于保护的初级阶段,主要是保护的基层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不完善,没有形成规范的工作机制,对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建档、展示的技术和方法也相对落后三)汞文化遗产保护的机遇一是国家的政策扶持和领导人的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行动的指南去年5月,习总书记对万山转型发展做出重要批示,今年全国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听取了万山转型的情况汇报,寄语万山用好国家扶持政策”[9],加快推动经济转型,推动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二是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经过省、市有关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