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凡四训读后感1000字范文(7篇).docx
18页了凡四训读后感1000字范文(7篇)了凡四训读后感1000字范文(精选7篇) 了凡四训读后感1000字范文 篇1 《了凡四训》第一篇,立命之学命由天做,福自己求”了凡先生的人生,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生过的简单,却又快乐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后,很坦然的向自己求福,最终得到了很好的福报若不反躬内省,而途向外驰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每个人的喜好,特长都不同,职业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错的,发挥优势,最终会有好结果的,一个人要想成功,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我自认为自己身上还有很多浮躁的东西,要想改变命运,就要努力去改正! 第二篇,改过之法一个人如何才能改过,了凡先生告诉我们三个心:一,知耻心,当一个人有了知耻心,那么改过就不难了二,发畏心,凡是作恶的人,大多没有畏心,最后一点,改过的勇心勇于改正错误,战胜自己的勇猛之心我们要改过,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还有那些不足,然后逐一改正,改变自己需要勇气和决心 第三篇,积善之方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积阳德,做了好事别人都不知道的叫积阴德《了凡四训》告诉我们如果你今天看到一个需要你帮助的人,你没有去帮助他,那么有一天,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指望谁来帮助你呢?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去做善事,不要担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这么做,那将产生巨大的能量! 第四篇,谦德之效。
满招损,谦受益”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话语,我们小的时候,老师就叫我们要谦虚,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他说,“你们看秋天麦田里成熟的麦穗是不是都低着头的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们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实,而那些高高昂着头的麦穗全都是腹中空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谦虚,真正的大师,都是谦虚的人,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低着头,多听取别人的批评指教,才能进步,才能成为正真的大师! 我读了《了凡四训》两遍,只是粗略的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 1,每天反省自己一天的过失,记在本子上,经常拿出来看 2,改掉自己急躁的脾气,凡事慢三拍,要发脾气时要告诉自己,忍住! 3,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这样才能宽容 4,凡事都要想到两面性,全面的看待问题,保持平常心 5,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帮助别人 6,不断的补充知识,充实自己 了凡四训读后感1000字范文 篇2 读此书,从她说起,一位宛若仙子的女子,与我甚是要好,20__机缘巧合结缘佛教,20__暑假回家乡与她见面,言谈间对生的从容、对死的坦然让我刮目,临别送我几本书,其中一本---《了凡四训》,暑假期间得空细细品读,颇有些许沉淀,借此机以为记。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 了凡先生在少年时,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寿命到五十三岁,命中无子,当官的话可以做到县长他每年拿国家多少待遇,考试第几名,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对照,一点都没错,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没有妄想世间人追求功名、财富,而了凡先生没有这个念头,因为他晓得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后来,他和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没有打一个妄想禅师很佩服他,说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说: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没有用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随后,云谷禅师的一番教导,使得他顿悟于是,他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但考取了进士,而且还有了两个儿子,活到了74岁 这正是《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发心去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训》与佛经有着相似之处,目的皆在与人为善、护善念那么,又应如何护善念呢?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贪嗔痴慢疑这五毒,不被名利富贵等物欲所动心,将坚定的正念、正信坚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现在前,那么邪恶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我们的心灵即便是有过错,有过失,只要发心发愿去用心改正,一样能回归自然,回归到我们最真实最善良的一面 三、虚心使人进步,谦虚是成功的助力器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训诫一直成为世人的座右铭在《了凡四训》一书中,同样阐释了谦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这是说,人若谦虚,神明相佑,人若骄满,神明相拒 纵览《了凡四训》一书,才发觉它不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还有应对人生、处理情感、生活的策略,不失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在反复品读《了凡四训》一书之后,定能走出生活中的种种阴霾 路漫漫,把每一天当成修行 了凡四训读后感1000字范文 篇3 到此刻为止,《了凡四训》大概读了有六次了,每次听都有新的认识最初决定去读,只是因为觉得好奇,此刻越来越感觉到:去听课是一个多么正确的选取 首先,和谐友好的气氛让人感觉很舒服,没有人要求你付出什么去得到这些教诲,你只管去读就好了,并且那里的所有人都是友好的,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我相信这就是佛在心中的人的气质的自然流露吧,尤其是崔瑞同修,每次都忙着为听众们准备吃的喝的,在此感谢她。
再说说课堂,刘老师讲课比较风趣幽默,对其中道理的阐释也做得很详尽,同时,又不忘让同修们共同参与,除了最初的读PPT之外,还发动大家自己做PPT来讲,这是对大家的信任与培养,也让我们学习的动力更大了到目前为止,三个同修的分享和讲解各有所长,刘亚斌师兄讲课比较有激情,都是从自身找例子,生动形象,很勇于进行自我批评;韦泽睿师兄对理论的讲解很到位,也找了很多资料,美中不足的就是有点小紧张;于寒松师兄的讲解无论从理论到实例都很精彩,他谦虚好学的态度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观众;他们的共同点是,对佛教怀着虔诚的信仰与极大的热情 之后再说说我,听了几次课之后,我开始对《了凡四训》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对我来说好处重大,因为我本身是一个内心很脆弱的人,有时候找不到精神支柱,找不到一个做人做事的指导原则,无法处理一些坏情绪和心理问题,对过去的事情不能释怀,对将来的未知又感到恐惧,敏感,多想,容易受伤,爱抱怨,这一切,都让我的生活变得很糟,虽然表面看不出什么来,这些只有我自己明白,自从开始听课,尤其是每周二上课时与崔瑞和刘老师一齐谈话,每次都给我以很深的启迪,我的心渐渐变得平静下来,我开始明白“内心的平静”是应对一切最好的法宝,我也很赞同“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行”的道理,我相信我一向是一个善良的人,只但是由于自己欲望太多,自招烦恼而已,刘老师说,学佛教最基本的就是明白“因果报应”这个道理,此刻我也就处于“最基本”的阶段。
对于《了凡四训》的原文,我承诺刘老师年前要读够三十遍,此刻我正在享受着阅读的乐趣,真是“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我期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样幸运,得以了接触并了解《了凡四训》,能得到内心的平静,能过一种行善而快乐的生活 了凡四训读后感1000字范文 篇4 《了凡四训》是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崇、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断恶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是印证了这样的思想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种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为信仰福善祸淫、命由我造的人生观正如其所说“余初号学海,是曰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改过之法”顾名思义,就是不仅要积极为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正如孟子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袁黄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
第一种层次仅仅是从表面上改变,即把毛病找出来一样样地改第二种层次就是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过错自然就会消除,正如此所说“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第三是从心上改,即“过有千端,惟心所造,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意思是说因为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所以这些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过错,一个人如果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之充满心间,那么其他不正当的思想就不会玷污自己的心灵,自然就不会犯错误这是袁黄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界 “积善之方”,即积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运不仅要改过,而且还要积善要积善就必须先明白事理,因为“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在区分善与恶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中峰禅师的话:“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恶有益於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此外,在积善方面我们可以按照了凡先生划分的标准,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水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具备这世间各种品德。
“谦德之效”讲的是只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过程,也都有其发展的极点,当到达极点后,就会逐步下降,就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一样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也只有谦虚,戒骄戒躁,我们才能更好的领悟这个世界,参透世间的各种道理 无论改过、积善还是谦德都应基于立命,即对生命生活本身的存在与构成的理解积善”是建立在“改过”的基础之上,“改过”是建立在明白因果的基础之上,即“福善祸淫、命由自造”的人生价值信念《大学》上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立命”亦即“知命”是本,“知命”之后必要力行改过、积善与谦德方可转化命运 如果借用他人的语言对全文进行归纳那就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 了凡四训读后感1000字范文 篇5 研读过《了凡四训》的朋友们都很清楚,它本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训诫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据史料记载,袁了凡先生与佛教渊源甚深,且与当时著名高僧云谷禅师交情颇深他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前,只明白认命,任凭命运的安排,十分消极被动。
之后,在与云谷禅师的交往中,他逐渐意识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道理,并根据“立命之学”自强不息,改造命运,并教导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积善积德,实现人生的价值 《了凡四训》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内涵丰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与浑厚这本书虽然不是佛经,但很多高僧大德却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尊重如在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对这本书极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先后印送这本书达百万册以上细细品读《了凡四训》,我有如下感想: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是《了凡四训》中关于“立命之学”的直接诠释何谓“立命”?即是指创造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