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与地史学简答题复习.pdf

1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7985613
  • 上传时间:2018-04-2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60.41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2011 级甄春阳总结《古生物地史学》第1 页 共 12 页古生物与地史学复习一、填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2011 级甄春阳总结《古生物地史学》第2 页 共 12 页二、问答1、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应具备什么样的保存条件?生物本身;数量多;具有硬体外部环境:迅速埋藏,免受机械破坏;迅速冷冻;还原环境;沉积物的粒度细2、如何区分原地埋藏与异地埋藏的化石?原地埋藏( autochthonomous burial) :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异地埋藏(heterochthonous burial) :化石不同程度破碎,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且具有一定的定向性3、“ 虫筳 ” 的演化趋势及阶段性?演化趋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2011 级甄春阳总结《古生物地史学》第3 页 共 12 页大小:小 —大形态:短轴 —等轴 —长轴旋壁:单层 —三层 —四层或具蜂巢层—具副隔壁隔壁:平直 —褶皱旋脊:大 —小演化的阶段性4试比较四射珊瑚与横板珊瑚?5、简述古代珊瑚的生态环境?类似现代礁相泻湖的珊瑚,最大水深小于50 米,温度16~28 度,水体清澈、动荡、富氧,阳光充沛、泥质少。

      6画出菊石缝合线的类型并表明其繁盛时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2011 级甄春阳总结《古生物地史学》第4 页 共 12 页7、头足类的演化趋势?壳形:直-平选;壳饰:简单-复杂;隔壁颈:后伸-前伸;缝合线:鹦鹉螺式-无棱菊石式-棱菊石式-齿菊石式-菊石式8、举例说明性双形现象?由于性别的差异, 同一物种不同性别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形态的现象如介形虫雄性个体:长、矮;雌性个体:短、高,后部膨大,具有卵囊9、介形虫的演化趋势?1) 、铰合构造从一元型到四元型2) 、闭肌痕数目由多到少,其分布由不规则到规则3) 、边缘毛管带由窄变宽,边缘毛管由少变多,由简单到分叉10、比较腕足类与双壳类的壳体的形态、结构差异?双壳类腕足动物壳形分左、右壳,两壳大小相等,形态相似,每瓣壳前后不对称分背、腹壳,两壳大小不等,形态不同,但每瓣壳左右对称铰合构造发育发育壳子开合机制闭壳肌、韧带闭壳肌、开壳肌壳饰生长纹放射脊、 生长纹、 中褶、 中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2011 级甄春阳总结《古生物地史学》第5 页 共 12 页11对比树形笔石与正笔石的形态结构差异12、简述叠层石的形成环境和条件生长于潮间带蓝藻藻丛的生长发育有一定数量的沉积颗粒提供给藻类吸附水底的底流不太强烈,水底物质的位置相对稳定生长速度大于剥蚀速度在生长过程中叠层石能被迅速加固13、简述植物演化的阶段性(1) 菌类、藻类阶段:太古代—— 志留纪,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具维管束(2) 裸蕨植物阶段:志留纪末期—— 中泥盆世,加里东运动使海洋面积缩小,陆地变大,植物开始登陆,开始出现了茎、叶的分化,出现维管束,但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3) 蕨类植物阶段:晚泥盆世—— 早二叠世,出现了根、茎、叶的分化,受精作用离不开水(4) 裸子植物阶段:晚二叠世—— 早白垩世,对水的依赖性减弱(5) 被子植物阶段:晚白垩世至今,最最高等的植物14、头足纲缝合线分为哪几种类型(5 分)?鹦鹉螺型:平直或平缓波状,无明显的鞍、叶之分无棱菊石型:鞍、叶数目少,形态完整,侧叶宽,浑圆状棱菊石型:鞍、叶数目较多,形态完整,常呈尖棱状齿菊石型:鞍部完整圆滑,叶再分为齿状菊石型:鞍、叶再分出许多小齿(每个点 1 分)15、蜓的旋壁类型有哪些(6 分)?一层式:旋壁仅有致密层或原始层1 分二层式:由致密层及透明层组成,或由致密层及壁蜂巢层组成2 分三层式:由致密层及内、外疏松层组成,或由致密层、蜂巢层和内疏松层组成2 分四层式:由致密层、透明层及内、外疏松层组成1分16、时间地层单位与岩石地层单位有何区别(8 分)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2011 级甄春阳总结《古生物地史学》第6 页 共 12 页(1)岩石地层单位的穿时性及时间地层单位的非穿时性2 分侧向加积作用;时间地层单位是按代表时间界面的生物演化阶段而建立的2)地层单位上下界线与时间界面的关系2 分时间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的严格对应。

      岩石地层单位不受此限制,它可以从一时间开始,也可在任一时间结束3)展布范围的不同2 分岩石地层单位所具有的岩石学特征,取决于沉积古地理环境,只限于某一区域时间地层单位则不受此限制,时间阶段在全球各处一致的,时间地层单位能在全球范围做无限制的延伸4)时间地层单位没有固定的具体岩性内容2 分岩石地层单位(如组)必须有规定的岩石学内容17、简述早古生代的地史特征(6 分)?(1) 、早古生代代表显生宙的早期阶段,时限范围由5.7-4 亿年前,延续时间1.7 亿年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1 分(2) 、生物特征:早古生代的生物界以带壳海生无脊椎动物为主1 分(3) 、沉积特征:沉积物以海相沉积物为主,生物成岩作用较前寒武纪更为普遍,但一般还未能形成大型生物礁和介壳滩1 分(4) 、古气候特征:早古生代已存在明显的气候分带1 分(5) 、地壳演化特征:整个古生代是联合古大陆形成的历史一般认为早古生代初期,存在五个分离的古大陆:北美、欧洲、西伯利亚、中国和冈瓦纳古大陆早古生代期间,前四个古陆基本上处于低纬度地区,彼此分离,海侵广泛,而冈瓦纳大陆是一个整体,经历了自中纬度向南半球高纬度的漂移,海侵局限。

      早古生代称加里东构造阶段2 分18、简述腕足动物的主要特征(6 分)?海生、底栖,单体群居;不分节而两侧对称;两瓣壳大小不等,一般腹壳大,背壳小;2 分壳质成分为钙质或几丁磷灰质;滤食性,其摄食器官是纤毛腕;其余每点1 分19、为什么生物地层单位具有指示相对年龄的作用(5 分)?答:生物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中所含有的生物化石内容和特征所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以含有相同化石内容和分布为特征,并与邻层化石有别的三度空间岩层体是生物演化的直接反映,生物的演化具有统一性,阶段性,不可逆性,所以生物的演化史地球发展的时间的指示剂,所以可以通过生物地层单位中所含有的生物化石来判断地层的相对先后20、什么是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划分和对比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原理是什么?地层划分对比最常用的方法有: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地球物理学等方法岩石地层学方法5 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2011 级甄春阳总结《古生物地史学》第7 页 共 12 页岩石地层学方法就是根据组成地层的岩石本身的成分、颜色、结构、构造的变化来划分、对比地层的方法主要有岩性法、沉积旋回法、标志层法、重矿物法1)岩性法沉积岩的岩性特征反映了其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

      在一个剖面上, 岩性的变化意味古地理环境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2)沉积旋回法利用沉积岩的规律性交替出现的旋回现象来划分对比地层的方法叫做沉积旋回法3)标志层法利用地层中的标志层来对比地层(4)重矿物法在不同的地层层位内重矿物组合和含量是变化的在同一物源区的前提下,它可作为地层划分对比的依据5)野外直接追踪对比野外根据露头从一个剖面追溯到另一个剖面生物地层学方法(古生物学方法)3 分只要地层所含化石或化石组合相同或相似,它们的地质时代就相同或大致相当,这就是使用古生物化石划分对比地层的理论依据古生物学方法是确定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的基础1)标准化石法根据标准化石来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方法叫做标准化石法2)化石组合法生物群及其演化,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该地层形成时期生物群的总体面貌因此利用生物群组合来划分地层界线,用来对比地层,也是十分可靠的构造地质学方法2 分利用地层间的接触关系来划分对比地层的方法就是构造地质学方法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测定1 分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矿物的年龄,进而推断岩石或地层形成的年龄古地磁方法1 分利用保存在岩石中的地球磁场极性变化来划分对比地层地球物理学方法1 分利用地震资料对比地层。

      事件地层学方法(Event Stratigraphy )1 分火山喷发、古地磁反向、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变化、恐龙绝灭及外星撞击地球等事件则成为地层对比划分的自然标志其中最重要的是事件的等时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2011 级甄春阳总结《古生物地史学》第8 页 共 12 页21、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地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在被沉积物埋藏后,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随着沉积物的成岩作用, 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即石化作用, 而形成化石它取决于以下条件:a,生物体本身条件B,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C,埋藏条件d,时间条件 e,成岩条件22、生物遗体的成岩条件沉积物在固结成岩作用过程中,其压实和结晶作用都会影响化石的石化作用和化石的保存只有压实作用较小且未经过严重重结晶作用的情况下,才能保存完好的化石生物遗体石化作用主要有:(1)矿质填充作用,生物硬体组织中的一些空隙,通过石化作用被一些矿物质沉淀充填,使得生物体的硬体变得致密而坚硬2)置换作用,原来生物体的组成物质被溶解,并逐渐被外来物质填充,溶解和填充的速度相当,以分子的形式置换使原来生物的微细结构可以被保存。

      3)碳化作用生物遗体中不稳定成分经分解和升馏作用而挥发消失,仅留下较稳定的碳质薄膜而保存化石23、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必须满足和经历各种严格条件和过程,保存在各时代地层中的化石只是地史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群的一部分在埋藏条件下, 它受到各种地质作用的控制,如变质作用、风化作用等, 还可能遭受破坏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是古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所以在研究古生物面貌和发展规律时,必须考虑这个因素24、化石保存的基本类型A,实体化石实体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本身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的化石B,模铸化石是生物遗体在岩层中留下的各种印痕和复铸物虽然并非实体本身,但却能反映生物体的主要特征按其与围岩的关系可分出下列几种: (1). 印痕 ,指生物死亡后, ? 遗体沉落在松软细密底层上留下的印迹生物遗体往往遭受破坏而消失但这种印迹却反映该生物体的主要特征2). 印模主要指生物硬体(如贝壳等 )在围岩上印压的模可分外模和内模它们分别反映原来生物硬体的外表和内部形态及构造特征其上的纹饰构造与原物表面凹凸相反3). 核 核化石含有整体之意,能反映生物形态,大小,纹饰等特征核有内核,外核之分贝壳内的泥砂充填物称为内核,表面就是内模。

      当贝壳溶解后,其空间再被泥砂所充填,则形成外核外核表面的形状是由外模反印出来的4), 铸型贝壳在沉积物中已形成外模及内核后,壳质又全被溶解,空间被另一种矿质充填,就形成铸型它与外核的区别在于内部还含有一个内核C,遗迹化石指保留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生活活动的痕迹和遗物主要是古代生物生活活动时在底质 (如沉积物和贝壳)表面或内部留下的各种生物活动的痕迹,它们多属原地埋葬,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2011 级甄春阳总结《古生物地史学》第9 页 共 12 页少与实体化石同时发现主要为足迹,爬迹,蛋化石和粪化石等D,化学化石化学化石(或分子化石 )是残留在化石和沉积物中的古代生物的有机分子25、化石的命名原则各级分类单元均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表示属以上的学名用一个词来表示,即单名法,其中第一个字母大写;种的名称用两个词表示,即双名法, 在种的本名前加上它归属的属名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种名种名前的第一个字母应用小写,但种名前的属名的第一个字母仍应用大写对于亚种的命名则要用三名法,即在属和种名之后,再加上亚种名,亚种名的第一个字母也应小写一般, 在各级名称之后写上命名者的姓氏和命名年号,两者用逗号隔开,如 Squamlaria gra- ndis Chao,1929。

      26、区分腕足动物和双壳类动物腕足类壳体由大小不等的两瓣壳组成,较大的壳叫腹壳,较小的壳叫背壳,正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