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_社会与文化(自考2012版).ppt

39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58042644
  • 上传时间:2018-10-2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23KB
  • / 3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 社会与文化p76,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第二节 社会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什么是文化,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p76,一、社会的涵义与特征p76 (一)社会的涵义 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社会的特征p77 1、社会是以人为主体人(人群)是最基本要素 2、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的生产活动为基础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 3、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4、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二、社会结构的概念与类型p77 (一)社会结构的概念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二)社会结构的类型p78 1、关系性社会结构 2、实体性社会结构 3、规范性社会结构,(二)社会结构的类型p78 1、关系性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按照一定的秩序和一定的相互关系组合,这种相互关系是社会活动的本质地位和角色是社会结构的基础 2、实体性社会结构 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 单元如群体、阶层、组织、社区等 要素如人口结构、群体结构、阶层结构、组织结构等 3、规范性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中的各种社会实体同时作为社会规范而存在着 如经济规范、政治规范、法律规范等,三、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p79,(一)社会建设 1、社会建设的涵义 社会建设是指在社会领域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和机会的社会体制和运行机制。

      2、新时期我国社会建设的内容 一方面,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需要通过加快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改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并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社会管理,认真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另一方面,对于目前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既要勇于正视,又要辩证看徃,在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和途径,通过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社会建设的意义p79 加强社会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社会管理p79 社会管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

      第二节 社会的基本要素p80,一、人口 二、自然资源 三、环境 四、文化,(一)人口的概念p80 人口是指在特定地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人口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构成社会的中心要素 人口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人口数量和质量p81 1、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又称为人口规模,是对人口的量的规定性,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 2、人口质量 人口质量,又称为人口素质,是对人口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 中国人口成为社会包袱的原因,一方面是人口数量过多,另一方面是人口质量偏低,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三)人口问题p81 当前我国人口问题的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1、人口素质问题我国人口素质较低 2、人口流动迅猛人口流动迅猛,给社会管理体制、公共服务供给、社保制度统一等提出了严峻挑战 3、人口分布失衡目前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4、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当前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人均寿命越来越长,人口老龄化加速 5、人口性别失衡我国当前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升高,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比女性人数多很多 如何解决人口问题: 解决我国当前人口问题必须着眼的目标是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

      所谓人口均衡型社会,是指社会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并且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二、自然资源p82 (一)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是指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自然资源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环境资源;二是生物资源;三是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的特点: 1、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2、自然资源的无限性 3、自然资源的系统性 4、自然资源的不均匀性二)自然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p83 首先,自然资源提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其次,自然资源影响社会生产部门的布局和生产发展的方向 最后,自然资源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三、环境p83,(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围绕在人类周围的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等因素所构成的人类的生存环境,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外界条件的总和二)环境的功能p84 1、环境对人类具有支持作用 2、环境对人类具有供给作用 3、环境对人类具有调节作用 4、环境对人类具有文化启迪作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三)环境的利用与保护,四、文化p85,第三节 什么是文化,(一)文化的涵义p85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西方学者中首先给文化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二)文化的特征p86 1、创造性加入了人类的创造才算文化,如石头不是文化,用石头做出来的容器是文化 2、习得性 3、共享性 4、累积性 5、特殊性和共性 特殊性:各国各民族不同的文化 共性:各国各民族之间可以交流,二、文化结构p87,1、文化特质 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是指可以担负发挥一项功能的如一个茶杯、一张弓、一个符号等;而弓弦、陶土、车轮就不算 2、文化集丛 文化集丛是指功能上互相整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一组文化特质如茶文化集丛、酒文化集丛等,茶文化集丛包括茶叶、茶具、水、沏茶方法等 3、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是指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可以与其他文化集丛相区别如中国文化模式、日本文化模式、美国文化模式等,三、文化规范体系p87,(一)习俗 (二)道德 (三)法律 (四)宗教,(一)习俗 是最古老的的最普遍的文化现象,人们因自然环境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形成的生活式样,及人们之间互相沟通形成的价值观、语言、行为规范等,被反复实践,逐步形成习俗 (二)道德 道德由习俗演化而来 (三)法律 是最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规范。

      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公正性,二是强制性 法律的社会功能包括惩罚功能、威慑功能和教育功能 (四)宗教 宗教的本质是人们对超人类、超自然的神的幻想、敬畏与信仰,是现实世界在人的头脑里的歪曲反映 宗教与邪教的本质不同:(1)是否热爱生活 (2)神在哪里 (3)博爱与害人,四、文化交流p89,文化交流是指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一)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是指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 文化传播要有载体,主要由人、书籍、大众传媒、电子网络等,最原始最基本的载体是人二)文化冲突p90 文化冲突是指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 如清末的保守派和维新派、现在的民俗音乐、流行音乐、摇滚等,(三)文化采借p91 文化采借,又称为文化杂交,是指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集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 文化采借是有选择的,选择的标准是:第一,有用性比如工具、技术等第二,符合或者接近本民族的价值观与民族性格如音乐、舞蹈、体育、管理等容易被采借,而宗教、民族服饰等不容易被采借 文化融合,是指采借过来的文化与本土文化协调起来,融为一体的过程。

      咖啡馆、歌舞厅、超市等,五、文化多样性p91,(一)文化震惊 文化震惊,是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惊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与国外的区别 印第安人男人坐月子,(二)主文化和亚文化 主文化,又称主流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倡导,并被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是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三)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中心主义认为本民族或本群体的文化模式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民族的将本民族或本群体的文化模式作为中心和标准,依此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常常怀疑、贬低、甚至敌视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相对的价值,它们之间没有高低优劣好坏之分六、文化自觉p92,(一)什么是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对他人的文化有“识人之明”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二)文化自觉的内容p93 首先,“文化自觉”关注了中国现代化的反思。

      其次,“文化自觉”关注了文化断裂下的主体再造 最后,“文化自觉”提出了美美与共的价值诉求1、在社会领域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和机会的社会体制和运行机制被称作 A.社会建设 B.社会建构 C.社会管理 D.社会治理 2、功能上互相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它们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些文化特质组成一个 A.文化模式 B.文化元素 C.文化系统 D.文化集丛 3、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被称为 A.文化冲突 B.文化排斥 C.文化震惊 D.文化杂交,习 题 单 选,A,D,C,4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被称为 A.社会建设 B.社会建构 C.社会管理 D.社会治理 5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被称为 A.文化模式 B.文化系统 C.文化元素 D.文化特质 6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倡导,并被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文化被称为 A.亚文化 B.统治文化 C.集团文化 D.主文化,C,A,D,7日本的茶道是一个著名的(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特质 D.文化模式 8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是 A.文化采借 B.文化传播 C.文化交流 D.文化冲突 9、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A.文化集丛 B.文化特质 C.文化模式 D.文化结构,B,A,B,10、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是( ) A.宗教 B.法律 C.道德 D.习俗 11、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被称为( ) A.文化交流 B.文化濡化 C.文化交往 D.文化比较 12、各种文化集丛不是散漫的、孤立的,它们在功能上互相联系、互相依存而构成一个特殊的文化整体,这个文化整体就是( ) A.文化特性 B.文化模式 C.文化结构 D.文化特质,D,A,B,13、“吃饭不是文化,吃什么、怎样吃才是文化”,指的是文化的( ) A.创造性 B.习得性 C.共享性 D.累积性,B,多 选,1、自然资源的特点表现在( ) A.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B.自然资源的潜力的无限性 C.自然资源的系统性 D.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E.自然资源时间分布的均匀性,ABCD,名词解释,1、社会 2、文化 3、文化冲突 4、文化传播 5、宗教,简述宗教的正向功能。

      简述宗教和邪教的区别简 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