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79279595
  • 上传时间:2022-04-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0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临床疗效方法以该院58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中除6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外,其余患者均符合出院标准结论早期诊断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及时治疗是预防患者肾功能下降及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手段关键词: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诊治;疗效[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ofdiabetesmellituscomplicatedwithacuterenalfailure,andtoexploretheclinicalefficacy.MethodsTheclinicaldataof58patientswithdiabetesmellituscomplicatedwithacuterenalfailure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ResultsOfthe58patients,6diedofrenalfailure,andtherestmetthedischargecriteria.ConclusionEarlydiagnosisofdiabetesmellituscomplicatedwithacuterenalfailureandtimelytreatmentarethemainmeanstopreventthedeclineofrenalfunctionandreducemortality.[keywords]diabetesmellituscomplicatedwithacuterenalfailure;diagnosisandtreatment;curativeeffect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人,随我国老龄化加快,致使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随之增加。

      临床证实,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具有较强破坏力,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死亡率[1]应如何早期诊治对降低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的发生机率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临床疗效,现就该院收治的58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该院58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该院糖尿病诊断标准以WHO为诊断依据,诊断患者肾功能、血肌酐等情况1.2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如身体症状、治疗期并发症、指标检测、治疗与转归等2结果2.1患者临床表现该院研究对象中,患者男32例,女26例,年龄29~66岁,平均(53±3.5)岁其中,①有无糖尿病史:于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发病前伴有糖尿病史者已有30例(1型糖尿病16例,2型糖尿病14例),余下28例均经入该院接受诊断才获悉已患糖尿病②患者病程:9例患者病史<1年,13例患者病史在1~10年,8例患者病史>10年③患者身体症状:具有“三多一少”症状,且出现身体乏力、心率明显加快、皮肤脱水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少数患者发热、呼吸困难、急性腹痛及出现意识障碍等[2]。

      2.2并发症观察于患者治疗期间实施严密观察与管理,①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分别为27例、14例,高血糖高渗9例②感染状况:泌尿系感染13例、急性胃肠道感染6例、皮肤感染24例、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21例、胆囊炎感染18例、胆道感染13例③病变情况:神经病变33例(周围神经病变15例、自主神经病变18例)、视网膜病变16例及肾病9例患者病情转发为合并脑梗塞19例、高血压31例及冠心病8例[3]2.3指标检测临床指标初检结果:①42例血糖>33.5mmol/L,其余14.2~33.5mmol/L②20例血钠<136mmol/L,19例136~144mmol/L,19例>144mmol/L③18例血钾<3.6mmol/L,37例3.6~5.6mmol/L,3例>5.6mmol/L④肾功能检测结果:患者尿素均>18.5mmol/L,肌酐均>110.5umol/L⑤血气检测结果:58例中36例伴有不同程度血液代谢性酸中毒,患者血白细胞与血乳酸均明显上升,分别为43例血白细胞上升与15例血乳酸>6mmol/L2.4临床治疗与转归控血糖的治疗:患者的治疗首选胰岛素,该药物具有见效快、降糖显著等特点该院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具有针对性的调配胰岛素使用剂量,治疗期间,观察患者身体症状的变化[4]。

      控感染的治疗:于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之前检测患者肾功能,避免药物剂量配置不当对其肾功能造成影响58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经药物治疗,52例血糖均下降且已转归,肾功能明显改善,均顺利出院;但6例因病情无法缓解而死于肾功能衰竭3讨论该院临床诊断中,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特点,血糖、血酮均显著升高,指标影响下,肾脏极易出现渗透性负荷,且负荷随血糖、血酮水平的升高而加剧,导致患者出现水肿[5]患者因肾脏渗透性负荷致使血流量减少,肾功能可在短期内急速下降,由此引发急性肾衰竭该院58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中,多数患者的血糖均显著>14.2mmol/L,其中:①42例>33.5mmol/L,占72.4%,可见血糖升高是该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②30例于入该院之前已有糖尿病史,且14例2型糖尿病中有9例为中老年人医学影像诊断中,中老年人患者的肾脏体积明显缩小,且肾小球周边血管均已大部分出现硬化,患者肾脏血液回流量急剧减少,从而致使肾功能下降迅速中老年人肾脏代偿能力相对其他年龄层次患者较为薄弱,一旦糖尿病中老年人出现合并急性肾衰竭,其肾脏对血压、血糖及感染变化等应激能力均下降,肾脏代偿水平偏低[6]。

      据临床诊治统计,我国糖尿病多发人群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人,且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属于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中较为严重的疾患,从而大大提高中老人患者的死亡率该院58例患者中有26例>60岁,占44.8%,成为重点诊治对象患者入院,经确诊为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该院医护人员首先对患者行全面检查,例如监测血酮、血糖、肾功能与电解质,旨在及时获悉患者生命体征利于开展治疗方案,从而及早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其生存机率其次,根据监测结果,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如:①高血糖者使用胰岛素控糖②脱水者行补液结合适时适量饮水③感染控制抗生素使用期间,观察患者体征变化,避免因药物不良对患者肾功能造成影响再者,为促使患者肾功能及早恢复,该院医护人员引导患者调整日常饮食结构,控制钾、蛋白质的摄入量,使用利尿剂促进体内水分的排出,降低体内血钾、血钠水平,为肾功能的改善与恢复奠定基础经该院根据患者临床身体症状实施针对性治疗后,52例肾功能恢复,病情稳定,符合出院标准;6例死于肾功能衰竭总结治疗经验,该疾病主要发病人群集中于中老年人,临床治疗需谨慎中老年人患者的补液情况,补液速率应以缓慢恒定为准,液量需控制,以免中老年人体内水分代谢率低造成水肿[8]。

      再者,有糖尿病史、病程长、年龄已>60岁者,临床治疗需谨慎观察其生命体征,以防患者的其它器官于治疗期间出现功能下降,从而提高治疗难度与死亡率综上所述,该院回顾性分析58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身体症状、治疗期并发症、指标检测及治疗、转归等其中,该院对高血糖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患者肾脏血液回流量增加,肾脏功能得到改善,获取令人满意的结果②并发感染性疾病者均经该院采用抗感染药物抗生素予以治疗后,其病情得到控制因此,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的诊治需正确分析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身体症状、并发症、指标检测等实施针对性治疗尤为重要再者,为促进患者肾功能转归,建议患者及早前来医院就诊,及时诊断及早治疗是预防肾功能下降及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手段参考文献:[1]张启浩.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的思考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10(14):148-149.[2]李维.分析9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临床症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6(12):125-126.[3]肖慧莉.6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并发症的探讨[J].广东学院学报,2010,3(11):107-108.[4]陈珠.药物干预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远程教育,2011,12(1):112-113.[5]陈沉明.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9915):124-125.[6]覃佳,高秀.88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8(170):142-143.[7]陈香美,郑发磊.12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13(15):105-106.[8]林国伟.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5(12):102-103.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