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音韵讲义复习资料.doc
9页第二讲 《广韵》声母、韵书:按韵编排的字典,它是以对字音的分析为其前提的《广韵》的体例:先按调类分 5 卷,再在各个调类内分若干个韵,共 206 韵声母、声声母:现代汉语里,汉字音节开头的部分叫声母声:有人称为字母字母”即声的代表字,也有人主张称为“声纽”或“纽”到了宋代,增益为三十六字母依照发音部位、方法,我们将三十六字母列成下表:广韵》声母表的说明发音部位:四系十二组;发音方法:清浊古无轻唇泥(娘)”母和“来”母,“日”母第三讲古声母清浊与今声调的关系声调:调类、调值普通话:阴平 55 (妈) 阳平 35(麻) 上声 214(马) 去声 51(骂)桂林阳朔县城官话:阴平 44 阳平 21 上声 54 去声 24柳州融安县大将镇客家话调类:阴平阳平 上声 去声 阴入 阳入广州粤语调类: 阴平 阳平 阴上阳上 阴去 阳去 阴入(上入) 中入 阳入(下入)古四声古声母清浊 }→今字调分类今方言一、古平声例:汤 糖古清声母→今阴平如:“飞天边”古浊声母→今阳平如:“平才人”、古上声古清和古次浊声母→今上声如:“比短草手米武老有”古全浊声母→今去声如:“倍坐是父舅旱”三、古去声无论清浊声母,今音全是去声。
四、古入声古清声母→今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如:“踢急百色”古次浊声母→今去声如:“辣日”古全浊声母→今阳平如:“直舌”官话各区古入声今调类异同表:第四讲 洪细与尖团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开口呼:不以 [i] 、[u] 、 [y] 开头的韵母齐齿呼:单韵母 [i] 、以 [i] 开头的韵母合口呼:单韵母 [u] 、以 [u] 开头的韵母撮口呼:单韵母 [y] 、以 [y] 开头的韵母二、洪细“洪细”是指今韵母说的开合”是“洪音”,“齐撮”是“细音”三、韵母洪细和普通话语音配合的关系[ ? ][ ? h][s] 、 [t ? ][t ? h][ ? ][ ? ] 、 [k][kh][x] 三组声母只配洪音, 不配细音[ ? ][ ? h][ ? ] 只配细音,不配洪音四、见晓组(见溪群晓匣)和精组(精清从心邪)在今“洪细”前的区别精组(精清从心邪):在洪音前是 [ts][tsh][s] ,在细音前是 [ ? ][ ? h][ ? ] 见晓组(见溪群晓匣):在洪音前是 [k][kh][x] ,在细音前是 [ ? ][ ? h][ ? ] 五、“尖团音”不分尖团:指精组和见晓组声母在今细音前读音相同。
分尖团:指精组和见晓组声母在今细音前读音不同第五讲古声母清浊与今声母送气不送气的关系古)全浊声母字:1. (古)平声→(今)声母送气2. (古)仄声→(今)声母不送气今音是不送气的阳平字,都是古代的入声字第六讲 《广韵》韵母韵母:对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音素的总称传统上的韵母可以分为韵头、 韵腹、 韵尾三部分, 但不是所有的韵母都是三部分 俱全元音韵腹是构成韵母的主要成分例: [a 、i 、u、y、ai 、 an、ia 、ua]自成音节: [? ] 韵:把韵腹、韵尾、声调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的单位 韵目:韵书中每一韵的名称,一般以一个或两个代表字作韵目如: 《广韵》有 206 韵,就有 206个字代表这些韵的名称韵类:韵书中反切下字的分类 韵类是比韵、 韵母更小的概念, 它把韵头、 韵腹、 韵尾、声调都相同作为划分条件韵部:是比韵母、韵大的概念 不管介音和声调是否相同, 只要韵腹和韵尾相同, 就是一个韵部摄:传统音韵学关于韵的最大单位, “摄”有总括、总摄的意思韵腹相同或相 近,韵尾相同的合并为一摄摄)通摄——(韵部)东部—— { (韵)东(平)——(韵类) { ( 1)红东公 ——u?(2)弓中终—— iu?董(上)送(去)屋(入)韵摄( 16)、韵部( 61)、韵( 206)、韵类( 293)、韵母( 142)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这是与韵尾相关的概念。
阴声韵:无韵尾或有元音韵尾的韵阳声韵:有鼻音韵尾的韵入声韵:有塞音 韵尾的韵从声调上来说,阴声韵和阳声韵都有平、上、去三个声调,入声韵只 有入声调塞音韵尾发音短促,因此音韵学上又把入声韵称为“促声”,阴声韵 和阳声韵称为“舒声”十六韵摄:果假遇蟹止效流咸深山臻江宕曾梗通果假遇蟹止效流”七摄不带鼻音韵尾,只有舒声,没有入声咸深山臻江宕曾梗通”九摄带鼻音韵尾,有舒声也有入声 咸深”两摄舒声收 [m] ,入声收 [p] 山臻”两摄舒声收 [n] ,入声收 [t] 宕江曾梗通”五摄舒声收 [? ] ,入声收 [k] 开合、四等: 开合、四等主要与韵头(介音)有关,也与韵腹有关宋元时期,把韵母分为开口与合口两类韵头或韵腹有 u(w) 的,是合口韵类, 反之是开口韵类开合两类之中有都可以有四等的分别唐宋时,把韵母分成四等对于“等”的概念,清朝的江永说:“一等宏大, 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 明代以后,韵母由开合两呼演变为开、合、齐、撮四呼基本演变方向是:原属 开口的一、二等韵仍是开口呼,三、四等韵变成齐齿呼;原属合口的一、二等韵 仍是合口呼,三、四等韵变成撮口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