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13平面向量的概念与几何运算(题目).docx
8页第 13 讲:平面向量的概念与向量的几何运算一、基础概念:1、向量的的概念(1) 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要注意标量与向量的区别:标量只有大小,是个代 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向量有方向和大小的双重性,两个向量不能比较大小: 但大小和方向是向量的两个要素,向量的大小称为向量的模2) 零向量:模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始、终点重合),记作0注意:0的方向是任意的;0与0的区别3) 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4) 相等的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两个量叫做相等的向量若向量相等,记作:a b.任意两相等的向量都可以用一有向线段表示,与起点无关5) 负向量: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称它们互为负向量2、平行向量—*■ —*■两个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记作:a//b任意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平 行向量也叫做共线向量规定: 0 与任意向量平行3.向量的表示方法(1) 始终点法(几何表示法):如图向量AB ;(2) 单个字母表示法(代数表示法):小写字母加上箭头,如a从向量的表示我们可以看到,可以由几何与代数两方面来刻划画向量,使数与形统一于向量之 中,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向量的加、减法运算1、 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的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注意:两个向量的和仍是向量(简称和向量)1) 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将第二个向量的始点与第一个向量的终点相重合,则第一 个向量的始点为始点,第二个向量的终点为终点所组成的向量,即为两向量的和(3) 对于共线的向量,分别为同向或反向的两种情况2、 向量加法的性质2)向量加法的结合律:C(a + b) + c = a + (b + c);(3) a + 0 = 0 + a = a3、向量的减法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用加法的逆运算定义 向量的减法)1 丄 —fc- —■ f —■ f若b + x = a,则x叫做a与b的差,记作a — b4、求作差向量MB * n —已知向量a与b,求作向量a — bR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O,作OA = b,OB = aj则AB = a — b;可以表示—F- —F-为从向量b的终点指向向量a的终点的向量三、实数与向量的乘积1、实数与向量的积―b- —w定义:实数九与非零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k • a它的模与方向规定如下:⑵k〉0时,k・a与a方向相同;k < 0时,k・a与a方向相反;k = 0时,k -a = 0. 特点:当九北o时,k・a与a平行实数与向量积的运算—b- —kr(1) 结合律:k(V a) = (k^)a ;(2)分配律:(k + p)a = k• a + p・a,k(a + b) = k• a + k• b.2、单位向量定义:长度(模)为 1 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设a是非零向量a同方向的单位向量,3、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b —* —b —*b与非向量a平行(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九使得b =九・a.推论:a // 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九,九,使九-a =九-b.1 2 1 2四、应用举例:例 1 、如图,正六边形 ABCDEF 的中心为 O ,则与 AB 相等的向量相等的向量是 , OD的负向量是是 。
OD的平行向量是 例 2、化简 AB + DF + CD + BC + FA例3、已知a,b为非零向量,试判断下列各命题的真假?(1) 九二0是九・a=0的充要条件;— — — — 2(2) —2a与3a的方向相反,且—2a的模是3a的模的-倍3) (a―b)与—(b―a)互为负向量;— — — 2 a(4) 因为2的方向与a相同,且大小为a的2倍,所以二=2.a例4、(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 AB = DC(C) AB — AD = BD(B) AD + AB = AC(D) AD + CB = 0(2)如图所示,D是△ABC的边AB上的中点,则向量CD =()A.- BC+2 BAB.- BC- 2 BAD. BC+2 BAC(A)若 a // b,则a=b00(C)若 a = i,贝 ya=a0(B)若 a // b,则 a - b = i0 0(D )若 la = b = 1,则 a = b 或 a = -bI 0 0 0 0例5、(1)已知a = b = 1,且a与b的夹角为60求a + b , a 一b的值.(2)在□ ABCD 中,AB=a,AD=b,AN =3NC,点,则MN = 。
用a、b表示)M 为 BC 的组中M设 t 为 实数, 如 果例6.如图,AD,BE,CF分别是AABC的中线,G为重心,且 ad=m, Be=a,试用m, a表示i)ab,(2)ca,(3)be,(4)cF.f H例 7、 已知 OA = a, OB = b, OC = c, OD = d, OE = e3a = c,2b = d, e = t(a + b),那么t为何值时,C,D,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例 8 、 ( 1 ) 已 知 OA 不 平 行 OB ,设OM = XOA +卩商且九+卩=1,求证:A, M, B三点共 线2)在AABC中(如图),若BD =九DC(九〉0)求证:AD =AB+九AC1 +九A例9、(2003年江苏高考题)O是平面上一点,A, B, 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动点P满足OP = OA + 九竺+竺岡|AC,九w[0,+s)则P的轨迹定通过AABC的((A)外心(B)内心 (C)重心 (D)垂心例10、如图,OM〃AB,点P在由射线OM、线段OB及AB的延长线围成的阴影区域内(不含边界) 运动,且OP = xOA + yOB,则x的取值范围是 ;当x = -*时,y的取值范围是 ―► ―► ―► ―► ―► ―►例11:证明不等式:a — b < a — b < a + b ,并应用此结论求函数 y = P x2 — 12x + 52 —、: x2 — 4x + 5 的最大值。
例 12 某人骑摩托车以 20km/h 的速度向东行驶,感到风从正南方向吹来,而当速度为 40km/h 时,感到风从东南方向吹来,求实际风向和风速的大小c课后测试题:—► —► —► ► A —► —► —► —► ► —► —►1.设平面向量匕、a2、a3的和a + a + a3 = 0如果向量亿、b b,满足b.二2 a. 1 2 3 1 2 3 123 ii且a.顺时针旋转30o后与b.同向,其中i=1,2,3,则()a. —b + b + b 二 0 b. b — b + b 二01 2 3 1 2 3c. b + b — b 二 0 d b + b + b 二 01 2 3 1 2 32.已知O是AABC所在平面内一点,D为BC边中点,且2OA + OB + OC = 0,那么(A. AO 二 ODB. AO二2ODC. AO二3ODD. 2AO二 OD3.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AC与BD交于点O, E是线段OD的中点,AE的延长线与CD交于点 F .若 AC = a,BD = b,则 AF 二( )1 - 1丈 2 - 1茫 1 - 1云 1 - 2丈A. —a + —b b. a + - b C. —a + —b D. —a + —b4 2 3 3 2 4 3 34. 设a,是非零向量,若函数f( x)=( xa+初丈-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则必有( )且 DC = 2 BD, CE = 2 EA, AF = 2FB,a. a 丄b b. a 〃b c. ia 1=1 bi d. ia 旧bi5.设D、E、F分别是AABC的三边BC、CA、AB上的点 > > > >则 AD + BE + CF 与 BC(A.反向平行; B.同向平行;(C) •互相垂直;D.既不平行也不垂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