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高考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一Word版.doc
33页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江南的冬景》教案【课前导学】一、专题导读(对本专题“像山那样思考”有个整体把握与认识)“像山那样思考”是一个带有祈使、号召意味的短语,指的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员,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大自然蕴涵着各种各样的美,面对自然,可以谛听天籁,描写风景千变万化的美;可以感悟自然,咏怀风物的变迁;也可以湖山沉思,反思生态环境的恶化这就是本专题的三个板块:谛听天籁——引导大家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感悟自然——引导大家体会并表述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悟湖山沉思——引导大家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二、介绍作者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
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6年1月1日《文学》第6卷第1号,收于良友出版公司1936年版的散文集《闲书》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煮茗(míng) 蛰居(zhé) 曝背(pù) 亘古(gèn) 煊羊肉(xuān) 赭色(zhě) 绿林豪客(lù) 正月(zhēng) 乌桕(jiù) 恣意(zì) 谛听(d ì) 剥削(bō) 槎桠(chá yā) 丰腴(yú) 剥花生(bāo) 夹层(jiá) 间或(jiàn) 中间(jiān) 夹衣(jiā) 铭记在心 (刻) 月晕(yùn) 晕头转向(yūn) 搁下(gé) 搁不住(gē) 莫名其妙(说出) 四、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理清思路 1、在《江南的冬景》中,我们感受到,作者心目中的江南冬天很好,阅读之后,你能够用哪些更具体的词语来替换这个 / “好”字? 2、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 3、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课堂讲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第一板块学习材料侧重于对自然感性层面的欣赏2、过程与方法:交流合作探究,寻找美,品味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善于“于平常处发现美”,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教学重点在文本解读中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能力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习“谛听天籁”板块中的《江南的冬景》,欣赏一下郁达夫他所欣赏和表述的江南的冬景的自然之美三、整体感知(一)浏览课文;正音请学生表述一下自己在本篇目中积累到的词语:煊(xuān)羊肉 煊(xuān)赫一时(名声很大,声势很盛) 烜(xuǎn)赫一时剥(bāo)花生 剥(bāo)皮 剥(bō)削 间(jiàn)或 蛰(zhē)居 拿出纱衫来着(zhuó) 用不着(zháo) 夹衣(jiá) 夹克(jiā) 泊船(bó) 湖泊(pō) 月晕(yùn) 晕头转向(yūn)搁笔(gē) 搁不住(gé) 丰腴(yú) 恣(zì)意(二)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对江南有明确的区域界定。
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而不指中国极南地区闽粤地区三)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快速浏览找出文眼 提示: 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四)郁达夫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明朗的情调的?写了几幅画面?提示: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屋外曝背谈天图午后冬郊图农村冬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三、研习文本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其他同学听一下有没有读出意境?这几幅图都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呢?(一)屋外曝背谈天写出了冬天的什么特点?提示: 太阳照,小鸟叫,哪像冬天?如此晴暖温和的天气倒像是在春天,更有屋外空地里的那老翁小孩,也许是祖孙俩,正逗玩得高兴,也许远处的白霜还没有全化去,但是一副和乐融融的气氛已经弥漫在画面里了如此晴暖和煦的冬天,确实可爱二)农村冬雨图1.这幅画写出了怎样的意境?恬淡幽静2.请同学朗读《晨昏诺日朗》描写瀑布的一段这是怎样的意境?该采用什么节奏和语调?读时速度快一点,语调可不能平和,应该是激昂的,这样才能体现出作者行文的风格,才能表现瀑布的雄浑奔放朗读时要把握好作者行文的节奏,处理好语调三)午后冬郊图明确:这幅画中有哪些景?有哪些颜色?总结: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气的明丽的画面。
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四)江南雪景图1、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定还记得描写雪景的这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写雪景的一段2、《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这些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讨论3、总结: 没有写景,可是优美的诗句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日暮时候见到老朋友了是“能饮一杯无”,更深人静后,也许雪已经停了,月光下的梅花影子印在微雪的路上,不时地远处还会飘来酒香,偶尔会传来几声犬吠,到得早晨,雪地里狗和孩子都在兴奋的嬉戏着,忽有一孩童惊喜地跑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好一幅清丽雪中梅花图!这幅图景里有色有声还有味!虽没有直接写景,而意境全出了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五)旱冬闲步图朱自清的《春》可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散文,优美的文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严整的结构成为我们大家学写散文的楷范,确实朱自清的写景散文特别讲究结构的营造,他是用结构来一步步推动情感的发展的,而大家看一下郁达夫的文章前面写过散步了,这里又在写了,这正反映了郁达夫散文的与众不同:笔随意转,他让结构随着情走,随着意走,文章到此,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了郁达夫营造的那种优美的氛围中去,他带着我们到江南进行了一次情绪上的散步作者写到此,也抛开笔,到湖上散步去了写景达到了“忘情忘我的境地”觉得总要把热情渗入,不能达到忘情忘我的境地四、品味赏析(一)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 温润 晴暖 优美 (二)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运用什么手法?文章中还有比较的运用吗?目的分别是什么? 1、和北方的冬景相比较北方的冬天-----极寒冷——雪:深几尺 风:大若雷 ;人:躲 两三个月 蛰居江南的冬天-----晴暖,湿润树叶:不脱尽 冷天:一两日 灰云 落叶 晨霜 太阳 鸟雀 泥地老翁小孩:屋外曝背谈天 2、闽粤地区的冬景和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有什么区别?闽粤地区的冬-----极和暖,无冬意——秋花:许多,品种多 ;着衣:不得不 至多 绝对3、和北方的夏夜比较。
北方的夏夜——明朗4、和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A.散步是一项非常悠闲的活动,在什么样的冬天才有情趣到郊外去散步呢?(晴和)B.从文中也可以找到答案的第9小节作用:突出晴和;与下文形成了照应三)郁达夫散文特点:清新隽永,明丽而真挚,富有神韵;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四)从郁达夫散文中学习到散文的哪些写法?1、多引用诗句,多用色,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2、运用比较写法突出景物的特点3、文章要溶进自己的个性4、行文节奏要和所写的意境相合五、总结全文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赏析郁达夫《江南的冬景》时说:“告别了春的湿润,夏的炙热,秋的忙碌,江南飒爽地进入了无雪的冬天,采集土地灵气,孕育来年的桃红柳绿,草长莺飞郁达夫先生借助他丰富的想象,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冬日的江南,温柔、平和、闲静……”同学们,自然的美,生活的美不独在江南的冬景,愿我们大家用心灵去感受自然的美,景物的美就在你心灵与自然融合之时诞生了!【课堂练习】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