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厂房工程项目施工测量施工方法.docx
7页厂房工程项目施工测量施工方法 厂房工程项目施工测量施工方法 1、测量仪器 1.测量仪器的选择 序号仪器型号用途精度数量 1J2经纬仪精密水平角测量2秒2台 2YTS3激光水准仪高程测量S3级2台 3测距仪水平距离测量1台 4钢卷尺50m,30m水平、垂直方向尺寸测量检定符合要求各1把 5m,3m水平、垂直方向尺寸测量检定符合要求各若干 2.测量仪器控制 (1)测量仪器必须按规定周期进行校准,并做好校准状态标识,使用中的测量器具必须在检定有效期内,处于合格状态; (2)测量仪器由项目计量员统一管理; (3)测量过程中,若发现测量仪器偏离校准状态,必须对已测结果进行追踪评定,确定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4)在测量仪器的搬运和贮存期间,应确保其准确度和使用性处于良好状态; (5)测量仪器出现故障时,使用人不得随意拆卸,应由计量员送到有相应资格的单位检修 2、测量控制线 (1).工程开工前,由项目总工会同项目测量员和有关施工员接收和复核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再根据测量控制点和施工总平面图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地形情况来确定总个工程的控制轴线,利用经纬仪、红外线测距仪放出总的控制轴线和分区控制轴线,经项目总工程师复核无误后,在建筑物外围设立稳固的控制桩点。
(2).本工程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具有可操作性的控制线来控制整个工程的定位 (3).控制桩点应设在稳固(不产生下沉和位移)且易保存的地方,在施工过程中由施工员负责保护,专职测量员负责定期复核 (4).平面控制点标桩的埋设方法:如是永久性的标桩则用直径30mm以上的钢筋,将上端磨平,在上面刻十字线作为标点,下端弯成弯钩,将其浇灌于砼之中,埋置深度不得低于0.5m;如果是临时性的控制标桩则用木桩,木桩直径应在100mm以上,打入土中的深度根据现场的土质而定,一般不小于80cm,木桩打入土中后,应将桩顶锯平,为保证其在使用期限间不下沉和移位,可将桩四周浮土挖去,用砼或水泥砂浆围护永久性标桩埋设方法见下图: (5).水准控制点的埋设方法:一般施工经常使用的水准点,可以附设于平面控制点上 3、测量方法 1、轴线传递 (1)基础施工阶段,依据控制线在建筑物的内部设置控制坐标,然后按照设计图纸利用经纬仪和钢卷尺进行轴线传递 (2)基础施工完后,将控制线引到楼面上,设立内部控制点,依据内部控制点进行轴线传递 (3)对投测到施工层的轴线控制网,应先进行校核,确认无误后,用钢卷尺配合经纬仪进行分部施测放线。
⑷为确保预埋件的预埋精度,将建立两套独立的轴线引测系统,土建队和预埋队独立施测,然后进行汇合复核,以减少出现误差的机率 2、高程控制 (1)根据业主给出的水准点,进行标高控制 (2)基础施工完后,将标高控制点引到建筑物外侧墙上,用红油漆作好标记,作为结构往上施工的高程控制点 (3)往上传递高程时,须用经过校准的钢卷尺从高程控制点向上丈量,每次取四点的平均值,划出相对标高线,注明相对高程,并用水准仪按设计标高操平 (4)高程传递到施测层时应先进行闭合校核,再进行高层传递 4建筑物的观测 (1).沉降观测 ①.水准点的布设: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根据建筑物附近的水准点进行的,所以这些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并且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复核,水准点的数目应多于2个,本工程拟设置3个水准点水准点的布设原则是:尽量与观测点接近,其距离不超过100米,以保证观测的精度;离开公路、地下管线和滑坡地段至少5米;埋在受震区以外的安全地点本工程的水准点的埋设在中标后依实际情况确定 ②.沉降观测水准点的高程应根据业主提供的永久基点引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往返测量误差不得超过±1nmm(n为测站数),或±4L。
如果沉降观测水准点与永久水准点的距离超过200米,则不必引测绝对标高,而采取假设标高 ③.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应与设计院协商确定,一般应沿建筑物的四周每隔15~30米设一点要求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柱身或墙身保持一定的距离;要牢固、通视、便于观测且点上能垂直置尺 ④.观测点的形式与埋设:本工程的观测点埋设在钢筋砼的柱或墙上,一层柱或墙模扳拆除并达到规定的强度后,用钢凿在选定的柱或墙上±0.00标高以上10~50cm处凿洞(或在浇灌时预留孔洞),将直径20mm以上的钢筋(制成弯钩形),平向插入洞内,再以1﹕2水泥砂浆填实具体见示意图:观测点与柱面或墙面应有40mm左右的距离,以便于放置水准尺具体埋设方法见下图: ⑤.沉降观测的方法和规定: a.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本工程设计图纸对沉降观测次数及频率未有具体要求,故观测前应与设计院协商确定我司建议,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每层结构施工完后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后在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每个月观测一次;竣工验收以后第一年每四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观测两次,直至沉降稳定 b.沉降观测的工作要求: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规定本工程的沉降观测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观测,由项目专职测量员和各分区施工员组成观测小组,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部有关人员定期进行复核;使用固定的水准仪和水准尺,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和路线进行观测。
c.对使用仪器的要求:本工程采用N3级的水准仪 d.确定沉降观测的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进行沉降观测前,应到现场进行规划,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它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与永久水准点组成环路,并根据选定的临时水准点、仪器架设位置及观测线路,绘制沉降观测线路图,以后每次都按相同路线进行沉降观测 e.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根据,因此必须提高首次观测的精度,一方面是用精密水准仪进行首次观测,另一方面是每个观测点应同时进行两次观测后决定其首次高程 f.观测中应注意的事项: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用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不超过50米,前后视距要尽可能相等;前、后观测用同一根水准尺;前视各点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⑥.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a.本工程的精度要求应是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测定的容差为±1mm(即仪器在每一测站观测完前视各点后,再回视后视点,两次读数之差不得超过1mm) b.每次观测后,要检查记录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最后绘制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
(2)垂直度观测:本工程采用激光铅垂仪进行控制轴线的传递,每层控制线用经纬仪引测到外墙上,再用经纬仪进行垂直度观测建筑物每层垂直度误差≤3mm,全高垂直度误差≤20mm; 5测量质量控制 (1)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测量放线,中间不得随意换人 (2)每次测量坚持自校,达到测量闭合,并定期进行检查校核 (3)建、构筑物的主要轴线和控制标高必须由测量员直接施测工程细部须经测量员复核签字后才可施工 (4)建、筑物的轴线、标高、预埋件、予留孔位置,必须经测量员检查填写误差记录,经质检员复核认可才可浇砼,测量成果入档 (5)每次测量均应做好测量记录,并及时整理、主要资料按规定入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