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doc
8页1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通过读题理解题意,分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第一步: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通过读题理解题意,分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第二步:分析数量关系在理解题意后,就对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进行分第二步:分析数量关系在理解题意后,就对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进行分析,析, 主要弄清已知条件间有怎样的关系,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根据这些主要弄清已知条件间有怎样的关系,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根据这些数量关系的线索,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这是正确解答数量关系的线索,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这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应用题的关键第三步:列式计算按照前边拟定的解答步骤,列出算式进行计算第三步:列式计算按照前边拟定的解答步骤,列出算式进行计算第四步:检验作答检查时一定要仔细认真,要查看原题,有没有弄错题意,抄错数第四步:检验作答检查时一定要仔细认真,要查看原题,有没有弄错题意,抄错数字,列式是不是题目的要求,计算也有没有错误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如果发现都错误,字,列式是不是题目的要求,计算也有没有错误。
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如果发现都错误,要及时改正这一步是十分必要的要注意纠正不经检验就作答的毛病要及时改正这一步是十分必要的要注意纠正不经检验就作答的毛病以上四个步骤是互相联系的,不可缺少的在实际作题时,一般只列出算式,写出答以上四个步骤是互相联系的,不可缺少的在实际作题时,一般只列出算式,写出答案,有的步骤的过程可以写在草稿上案,有的步骤的过程可以写在草稿上小学生解答问题常见错误的分析小学生解答问题常见错误的分析同学们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生种种错误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同学们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生种种错误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发现错误的原因这样就能很快的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己的错误,并发现错误的原因这样就能很快的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解答问题常见的错误大致有六个方面:同学们解答问题常见的错误大致有六个方面: 1.粗心失误粗心失误有些解决问题由于粗心,列错了算式有的是虽然列式对了,但计算错误,答语写错,单有些解决问题由于粗心,列错了算式有的是虽然列式对了,但计算错误,答语写错,单位名称写漏等等位名称写漏等等 2.概念不清概念不清解答问题需要有清晰、明确了、牢固的数学概念作为基础,如果概念模糊,就会发生解答问题需要有清晰、明确了、牢固的数学概念作为基础,如果概念模糊,就会发生2解题上的差错。
解题上的差错例如,例如, ““前进养鸡厂养母鸡前进养鸡厂养母鸡 2120 只,母鸡的只数是公鸡只数的只,母鸡的只数是公鸡只数的 2.5 倍这个养鸡厂共养倍这个养鸡厂共养鸡多少只?鸡多少只?””一位同学这样列式:一位同学这样列式:2120+2120X X2.5=2120+5300=7420(只只)答:这个养鸡厂答:这个养鸡厂共养鸡共养鸡 7420 只对对““倍倍””的意义不理解,见题中有的意义不理解,见题中有““倍倍””字就用乘法算,造成解题错误字就用乘法算,造成解题错误 3.凭凭““经验经验””解题解题在解答同一类问题时,往往凭所学例题的解题在解答同一类问题时,往往凭所学例题的解题““经验经验””去列式,忽视了已知条件与去列式,忽视了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变化,以及这道题与同类其他题的区别,致使解题出错例如所求问题的变化,以及这道题与同类其他题的区别,致使解题出错例如,一项工程甲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要单独完成要 小时,乙单独完成要小时,乙单独完成要 小时,甲乙合作要几小时完成这一工程?有一位同小时,甲乙合作要几小时完成这一工程?有一位同学错列成:学错列成:1同学们是否发现两人合作的时间反而比甲、乙独作的时间长错在哪里呢?这位同学同学们是否发现两人合作的时间反而比甲、乙独作的时间长错在哪里呢?这位同学凭凭““经验经验””按例题的解题方法去算,甲乙合作的工作时间按例题的解题方法去算,甲乙合作的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率和,往往题目是往往题目是““甲独作要甲独作要 2 小时,小时, ””甲的工作效率用甲的工作效率用 表示,这题中表示,这题中““甲独作要甲独作要 小时,小时, ””工作效率也按往常的用工作效率也按往常的用 表示,结果出错。
表示,结果出错4.找错中间问题找错中间问题解答复合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提出中间问题,如果解题的思路不请,方向不明就不能解答复合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提出中间问题,如果解题的思路不请,方向不明就不能的关系,正确地分清已知数与已知数中间,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错误地提出中间问的关系,正确地分清已知数与已知数中间,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错误地提出中间问题例如,题例如, ““一种圆柱形桔子罐头盒高一种圆柱形桔子罐头盒高 6 厘米,底面直径是厘米,底面直径是 10 厘米,做这样的一个罐厘米,做这样的一个罐头至少需要多少白铁皮?头至少需要多少白铁皮?””有的同学从底面直径是有的同学从底面直径是 10 厘米这一已知条件,提出中间问厘米这一已知条件,提出中间问题先求底面圆形面积,再求体积,由于解题方向不明,误把求表面积的问题,作为求题先求底面圆形面积,再求体积,由于解题方向不明,误把求表面积的问题,作为求体积,以致解题失误体积,以致解题失误5.解法失误解法失误如果选择了错误的解题方法,必然发生计算结果的错误例如,如果选择了错误的解题方法,必然发生计算结果的错误例如, ““一桶油重一桶油重 50 千千3克,第一次用去克,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余下的,第二次用去余下的 ,这桶油还剩下多少克?,这桶油还剩下多少克?””有的同学用有的同学用 50 ××((1- - )的方法去解,就发生判定单位)的方法去解,就发生判定单位““1”的错误。
的错误6.逆解能力差逆解能力差解决问题有顺叙、逆叙两类如,顺叙题解决问题有顺叙、逆叙两类如,顺叙题:““一个三角形的高是一个三角形的高是 40 厘米,底边长厘米,底边长90 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一般同学都会解答这道题但是,如果题目改用逆叙的一般同学都会解答这道题但是,如果题目改用逆叙的形式:形式:““一个三角形的高是一个三角形的高是 40 厘米,面积是厘米,面积是 1800 平方厘米,它的底边长多少厘米?平方厘米,它的底边长多少厘米?””不少同学误列为不少同学误列为 1800 40=45(厘米厘米)不懂得将不懂得将 s= ah 变形为变形为 2s=ah a= ,正确地求出底边长正确地求出底边长解题思路不清,是影响解决问题解题正确率的结症解题思路不清,是影响解决问题解题正确率的结症…小学各种解决问题(应用题)的分析小学各种解决问题(应用题)的分析(一)(一)简单解决问题简单解决问题解答简单问题,要在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常见的数量关解答简单问题,要在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简单解决问题分为:简单解决问题分为:①①求和;求和;②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③③求剩余;求剩余;④④求相差;求相差;4⑤⑤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⑥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⑦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⑧⑧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⑨⑨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⑩⑩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⑾⑾求一倍数是多少。
求一倍数是多少例例 1 二(二(1)班有)班有 6 个花皮球,白皮球比花皮球多个花皮球,白皮球比花皮球多 2 个,白皮球有多少个?个,白皮球有多少个?例例 2 小明有小明有 8 本书,小红有本书,小红有 5 本书,小明比小红多几本书?本书,小明比小红多几本书?例例 3 小明有小明有 8 本书,小红比小明少本书,小红比小明少 3 本,小红有几本书?本,小红有几本书?例例 4 小明有小明有 8 本书,小明比小红少本书,小明比小红少 3 本小红有几本书本小红有几本书?例例 5 同学们做了同学们做了 12 朵花,分给幼儿园的小朋友,每人分朵花,分给幼儿园的小朋友,每人分 4 朵,可以分给朵,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几个小朋友?例例 6 有有 8 只小鸡,小鸡的只数是小鸭的只小鸡,小鸡的只数是小鸭的 4 倍,小鸭有多少只?倍,小鸭有多少只?思考过程:思考过程:说明题意说明题意→→说明算理说明算理→→简化说理过程简化说理过程→→ 文字叙述形式简化思考过程文字叙述形式简化思考过程二)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应用题)(二)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应用题)思路导引思路导引课本里编入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课本里编入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给出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有加减两步应用题,乘除两步应用题一种是给出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有加减两步应用题,乘除两步应用题如:小明看一本如:小明看一本 120 页的书,已经看了页的书,已经看了 20 页,余下的要页,余下的要 4 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几页?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几页?另一种是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有另一种是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有““比多求和比多求和”” 、、 ““几倍求和几倍求和”” 、、 ““比少比少5求和求和””等类如,游泳池里有等类如,游泳池里有 40 个女同学,男同学比女同学少个女同学,男同学比女同学少 12 个游泳池里有多少个个游泳池里有多少个同学?(同学?(““比少求和比少求和””题)这些应用题里吗,其中有一个条件解答时要用到两次,要理解题)这些应用题里吗,其中有一个条件解答时要用到两次,要理解其中一个条件为什么要用到两次,只个数量在不同的算是里各表示什么意义,这是学习中其中一个条件为什么要用到两次,只个数量在不同的算是里各表示什么意义,这是学习中的难点要学好两步计算应用题,要先对学过的简单应用题中反映基本数量关系作归纳、总结,要学好两步计算应用题,要先对学过的简单应用题中反映基本数量关系作归纳、总结,并熟记这些数量关系:并熟记这些数量关系:部分数与总数关系部分数与总数关系(部分数(部分数+部分数部分数=总数总数 总数总数-部分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份关系总份关系(每份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总数 总数总数÷÷份数份数=每份数每份数 总数总数÷÷每份数每份数=份数)份数)相差关系相差关系(大数(大数-小数小数=相差数相差数 小数小数+相差数相差数=大数大数 大数大数-相差数相差数=小数)小数) 倍数关系倍数关系(小数小数××倍数倍数=大数大数 大数大数÷÷小数小数=倍数倍数 大数大数÷÷倍数倍数 =小数小数)结合具体的结合具体的应用题,复习这些数量关系,为学习两步应用题打好基础。
应用题,复习这些数量关系,为学习两步应用题打好基础例如:甲乙两城相距 300 千米,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速度是每小时 50 千米,到达乙城需要几小时?题中基本数量关系: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甲乙两城的路程÷汽车行驶的速度=汽车从甲城到乙城需要的时间简化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提高到:总数÷份数=每份数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里的已知条件与问题间的数量关系,寻找中间问题,是正确解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里的已知条件与问题间的数量关系,寻找中间问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题的关键常用的寻找中间问题的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常用的寻找中间问题的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这里再向同学们介绍三种方法:这里再向同学们介绍三种方法:(1)学具操作法 根据应用题的情节,运用学具分析应用题中的隐蔽条件,从而找到中间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