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中西方女性意识之异同.doc
5页论文:中西方女性意识之异同摘要:女性意识是全世界共同的话题因为共同的追求,中西方女性意识有着共同的特点但由于不同的历史及文化背景,中西方的女性意识又存在着各自的特点本文针对中西方女性所处社会及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中西方女性意识的异同关键词:中西方;女性意识;异同妇女的觉醒和解放从来就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种文化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性意识”的提出以及被强调重视,是女性自我意识逐步解放的必然,其根本宗旨就是争取并实现男女两性在各方面拥有平等权力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的不同,女性的意识也存在着不同以下分别针对中西方女性意识的相同点及不同点进行了分析1.中西方女性意识的相同点1.1 中西方的女性都努力追求经济和思想上的独立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中的婚姻和爱情有着诸多的相似:无论中西方,在传统的意识中,妇女都是男人的附属品,女性没有独立的人格在中国,男女在经济、性别和权力中的关系决定了女性的脆弱地位,在寻找可供依靠的结婚对象上,她们的命运被男性所主宰,这大大阻碍了女性个性、人格和自由空间的发展而在 18 世纪的英国,男权统治天下,女性的生活来源只是出嫁时有限的嫁妆为了保证未来的一生衣食无忧,她们必须在出嫁之时即做长远的打算,寻求能给她们足够财产的另一半。
正是在这样的压迫下,中西方的女性经过不断的解放与斗争,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达到经济与思想上的双重解放,才能彻底的摆脱男性的压迫,获得女性的真正自由,实现男女社会地位的真正平等正因为此,恩格斯才将妇女的彻底解放和婚姻的充分自主寄托在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和阶级对立的消灭上新女性应从思想上推翻男权社会下传统观念,需求思想与经济上的自我独立女性在自我解放的道路中,应该像男性一样独立地做出决定,掌握自己的命运1.2 中西方女性与地位的不平等及悲惨的命运作斗争不平等的两性等级制度是被父母、教育者、书籍和文化构造出来的,女性从小就指向男人的那种崇拜、顺从、被动的宗教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快乐完全是一种非真实的渴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男性为主宰的父权制文化压抑着妇女,使其地位越来越低下封建社会专为妇女设立了“三从四德”来约束妇女的一切言谈举止在西方的文学传统中,创造的能力和权力一直被赋予男子詹姆斯·福迪斯就认为:“在造就你们女性时,大自然似乎没有赋予你们像男性那么多的精力 ”中西方的女性意识中都坚信女性和男性是平等的她们在才智、理性和能力等方面丝毫不亚于男性女性不应是历史发展长河中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女性不断的参与社会活动,开阔自己的视野,以进一步激发女性敏锐的思维和工作的能力。
其次, 中西方女性意识都强调女性要敢于同封建传统势力抗争对封建礼教的不合理要进行尖锐而猛烈的抨击,为女性寻求独立的人格而呼喊2. 中西方女性意识的不同点2.1 中国女性的斗争以消极为主,而西方女性的斗争以积极为主在中国,漫长的男权文化塑造了女性的“出嫁意识”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这种思想的延续,使现代女性在人格独立、经济自立、事业成功,也都免不了情感、精神、心理上对异性的寄托和依赖这更多是由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西方的女性主义者主要来自中产阶级,从她们中产生的理论体系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正为温饱而奋斗的广大中国妇女中国的儒家文化更加强调的是天地人和的理念,希望人们去互相感化以求和谐在这种环境下,中国的女性相对来说以更加温和的方式与不平等的待遇做着抗争西方现代文化是以理性主义思想为前提的, 主张以理智抑制人性的欲望, 以科学启迪人类, 以文明使人类摆脱蒙昧, 以真理的取得为终极目标在西方文化中, 理性明显优于感性的、直觉的思维方式西方的女性在生活中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期待着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自己的婚姻以及未来都是圆满结局2.2 中国女性意识更强调集体主义,而西方女性意识更强调个人主义。
女性意识在中国更强调整体受压迫的女性的集体觉醒和价值的实现而西方的女性意识更强调个别走在时代前列的上层女子自我女性意识的展现西方文化传统强调个性主义,而中国文化传统强调集体主义,国家民族意识和社会意识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因而中国人大都有着强烈的归属意识,对“个人权利”重视和尊重的意识相对要弱一些,对于心灵安顿和幸福的重视,远胜于对“个人权利”的自觉西方女性特别强调女性在生活中的一种文化修养,相信那是女性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这样的修养,女性才可能在未来的生活尤其是在家庭和婚姻生活中从容面对诸多的挑战,不丧失自身的立场、身份和地位,并最终赢得男性的尊重而不是怜悯西方的女性希望通过自身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自我价值的不断实现,去追寻自己在社会中的平等地位而中国的女性更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进步,以及大家的不断努力,一同去创造价值,达到理想中的社会地位总之,在当今的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女性不再是一个扁平的性别符号,不仅仅只是一个携带有种种服务功能的综合物,而是具有了自己生存价值的思考,拥有了实现自我,在外部世界获得支配权的需要与追求女性和男性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社会才会在和谐的氛围下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参考资料:1.柴焰;颠覆与重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研究[d];郑州大学;2000 年2.王志华;女性意识及其超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3.阎纯德;;论 20 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道路[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 年4.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阮忆;女性文学和女性意识——新时期女性文学断想[j];文艺评论;1987 年 04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