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林溪中学2021年高三地理测试题含解析.docx
27页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林溪中学2021年高三地理测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左图是福州某山区自然村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该村户籍人口160余人,农产品基本自给自足,没有通公路,日用品主要靠人力通过简易山路运上山,村民收入来源较少,生活水平低,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缺乏国庆期间,某中学地理考察队从山下出发,花费2个多小时徒步到达左图区域开展考察活动,并拍摄了右图照片,考察发现该地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环境承载力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推测右图照片拍摄的大致时刻A. 5:00 B. 7:00 C. 17:00 D. 19:002. 关于该自然村早期选址的有利区位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光热充足 B. 生活和生产用水方便 C. 地形较平坦 D. 不易受台风侵扰3. 当地政府贯彻中央精准扶贫政策采取的措施最可行的是A. 搬至山下定居 B. 修建上山公路 C. 发展旅游业 D. 发展特色农业参考答案:1. C 2. D 3. A【1题详解】右图照片拍摄的日期是国庆期间,10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方向日出在6点后,日落在18点前,A、D错图示湖泊东南方向海拔较低,与太阳方位有山脉不符,B错。
湖泊西南方向地势较高,是山岭,与图片相符,大致时刻17:00,C对2题详解】关于该自然村早期选址的有利区位条件说法,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形较平坦,C正确没有山脉阻挡,光热充足,A正确靠近河流,生活和生产用水方便,B正确福州位于沿海,易受台风侵扰,D不正确,符合题意3题详解】该村人口较少,基础设施落后,搬迁成本较低,A正确当地地形复杂,修建上山公路难度较大,投资较高,同时会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农产品基本自给自足,说明发展特色农业并无优势;该地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小,不适合发展旅游业BCD错误2.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回答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则 A.a处因气温低导致空气收缩下沉B.b处空气受热上升,形成赤道多雨带C.③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盛行西北风D.a处附近可能形成地中海气候参考答案:D3. 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沉海昏,立吴城”在鄱阳湖遍流传了1600多年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8. 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A. 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沉积岩 B. 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西移C. 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 D. P地的地质地貌是背斜谷19. 结合判断材料,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A. 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 B. 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C. 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 D. 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参考答案:18. C 19. A根据图中表示受力方向的箭头,指向标,判断湖心向东南移动根据图示地质构造、材料信息等,分析保存完好的原因18. 读图,根据图例判断,图示范围内的岩石有花岗岩,属于岩浆岩,A错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形成的是断块山,B对图示P地的地形开阔,不是谷地,C错根据图示指向标,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向东南移,D错19. 根据材料可知,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没有受到人为破坏,A对,C错;图示区域地质不稳定,环境变迁较大,B错图中显示背斜顶部已被侵蚀不完整,D错4. 土壤中排放的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受人类干扰,我国东北某山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白桦林→灌木林→草本。
下图示意该山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8月份土壤CO2排放通量时间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 )A.草本物种数逐渐增 B.植被覆盖率逐渐下降C.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 D.群落内光照逐渐减弱10.该时段土壤CO2排放通量受士壤温度影响最小的森林群落是( )A.红松阔叶林 B.阔叶杂木林 C.百桦林 D.灌木林11.下列因素中,与图中土壤CO2排放通量的时空变化相关性最小的是( )A.土壤微生物 B.地下生物量 C.表层凋落物 D.土壤含水量参考答案:9.C 10.A 11.D 9.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是在林木树种之后出现的,并非逐渐增,植被覆盖率也不是逐渐下降;但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群落内因地上生物量的减少,光照逐渐增强10.图中曲线显示,该时段红松阔叶林随时间变化,土壤 CO2 排放通量变化不大,因此红松阔叶林受士壤温度影响最小,选A11.土壤CO2排放通量与生物有关,而与土壤的含水量关联度相对较小,据此选D5. 下图为我国某地夏季某日天气系统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四个城市。
甲地气压990百帕读图完成图中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状况最可能是:参考答案:A6. 如果图中a、b为等温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温线b的数值大于a B.图示区域为海洋C.图示区域为陆地D.图示月份为7月份参考答案:C7. 下图是四幅经纬网图,读图回答当北京时间是5月1日8时时,图1中A—D四点中的区时刚好为4月30日20时的是A.A B.B C.C D.D参考答案:D8. 借鉴南、北半球划分方法,人们通常以法国罗亚尔河河口(2W,47N)为极点,其所在半球称为“陆半球”,另一半球称为“水半球”据此回答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A.芜湖市夜幕深沉 B.全球可能处于同一日期C.塔里木河出现汛期 D.欧洲西部多气旋活动参考答案:D9. 以色列南部某农业区内,在作物根部安装有特殊凹槽的塑料盆,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在作物根部安装有特殊凹槽的塑料盆的主要目的是A. 对作物根部保温 B. 收集露水和雨水C. 抑制杂草的生长 D. 抑制风力侵蚀土壤2. 塑料盆内不是平滑的,而是有许多凹槽,凹槽可以A. 防止高温膨胀变形 B. 增加对阳光的有效反射C. 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 增加底部空间,利于根部生长3. 该地将农产品销往欧洲效益最佳的季节是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参考答案:1. B 2. C 3. D2. 塑料盆内不是平滑的,而是有许多凹槽,凹槽可以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空气中水汽凝结成露水的可能性,C对。
安装在作物根部,暴露在阳光下,目的不会是防止高温膨胀变形,A错凹槽多,能减少对阳光的有效反射,B错位于地表,不能增加底部空间,D错3. 欧洲大部分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冬季作物不能生长以色列纬度较低,冬季农产品长势好,该地将农产品销往欧洲效益最佳的季节是冬季,D对春季、秋季、夏季等区域间差异小,不是最佳季节,A、B、C错点睛:以色列主要属于干热的地中海气候,南部区域则属半干燥型气候,白天暖热,夜晚凉爽在作物根部安装有特殊凹槽的塑料盆的主要目的是收集露水和雨水,缓解缺水问题凹槽可以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空气中水汽凝结成露水的可能性10. 图11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22~23题图1122. 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A. 热量 B. 土壤 C. 水分 D. 地形23. 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 热量 B. 土壤 C. 水源 D. 光照参考答案:22.A 23.C11.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右图,回答“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A、加拿大 B、美国 C、埃及 D、印度参考答案:C12. 上海“十三五”期间将在郊区大型居住社区周边加大布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在选址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参考答案:C13. 2006 年苏州制扇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磨骨玉折扇” 有“ 苏州雅扇” 之称,扇骨立足江南地域特色,取当地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
制成的折扇追求“ 雅 文化、精技艺” 的苏式工艺风格,扇面采用花纹清晰的宣纸,上肢矶禄制而成,厚薄均匀、平正牢 韧、久用不裂,配上书画后,令人爱不释手 由于以上特点,苏州折扇已不只是生风用具,更成为 人们收藏的珍品 据此完成 1 ~3 题1.推测苏扇折扇扇骨的主要原料为A.竹子B.羽毛 C.橡胶 D.芦苇2.16 世纪初,中国折扇传入欧洲,葡萄牙、西班牙则以牛按皮、羊羔皮作为扇面,称为皮折扇 当时扇面由纸变皮的原因可能是A.气候潮湿,扇面易损 B.缺乏优质纸张 C.文化差异 D.制扇工艺高超3.苏扇“ 雅文化、精技艺” 工艺风格的形成条件是①制扇历史悠久②传统手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高③文化底蕴深厚④河网密布,水运发达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1.A2.B 3.C由题目材料苏扇立足江南地域特色,取当地原料制成的折扇可知,竹子作为当地的主要物产最可能成为制扇原料,而芦苇不是当地特色物产, 很多地方都有;橡胶为热带树种;羽毛也不是江南特产 故选 A江南气候也潮湿,而西班牙、葡萄牙的气候主要为地中海气候,故 A错;当时的欧洲造纸技术 水平较低,制扇的纸张与一般的纸张不同,技术要求 高,因此可能造不出来,而皮的韧性更好,两国皮原料又多,故 B正确;文化差异一直都存在,传入的初期文化对其的改变还不会太大,该地制扇技艺也不会高超,故 C、D错。
明清以来,苏州的手工业比较发达,能工巧匠辈出,但经济仍以农业为主,故②错; 由上题可知,16 世纪中国折扇就已经传入欧洲,可知制扇历史悠久,①正确; 苏杭一带文化底蕴深 厚, 为 其 “ 雅 文化” 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故③正确;河网密布、水运发达与文化、技艺关系不大,故④错 故选 C14. 下表为2006~2011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1完成1~2题 表1年龄段(岁)迁出人口(人)迁入人口(人)≥6070080045~591600500025~4420003000015~242400275000~146405000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加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