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高考物理压轴题专题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的经典推断题综合题.doc
10页太原高考物理压轴题专题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的经典推断题综合题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如图所示,一物块从一光滑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顶端O点无初速释放后,先后通过P、Q、N三点,已知物块从P点运动到Q点与从Q点运动到N点所用的时间相等,且PQ长度为3m,QN长度为4m,则由上述数据可以求出OP的长度为( )A.2m B.m C.m D.3m【答案】C【解析】【分析】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结合Q的速度等于PN段的平均速度,求出Q的速度,再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OQ的距离,结合PQ距离求出OP长度;【详解】设相等的时间为t,加速度为a,由:,得加速度:Q点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PN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则OQ间的距离:则OP长度为:,故ABD错误,C正确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2.如图所示,从A点由静止释放一弹性小球,一段时间后与固定斜面上B点发生碰撞,碰后小球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为水平方向,又经过相同的时 间落于地面上C点,已知地面上D点位于B点正下方, B、D间的距离为h,不计空气阻力,则A.A、B两点间的距离为B.A、B两点间的距离为C.C、D两点间的距离为D.C、D两点间的距离为2h【答案】D【解析】【详解】AB.AB段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BC段小球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两段时间相同,所以A、B两点间距离与B、D两点间距离相等,均为h,故AB错误;CD.BC段平抛的初速度,所用的时间为,所以C、D两点间距离为,故C错误,D正确。
3.一颗子弹沿水平直线垂直穿过紧挨在一起的三块木板后速度刚好为零,设子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恒定,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子弹穿过每块木板时间相等,则三木板厚度之比为1∶2∶3B.若子弹穿过每块木板时间相等,则三木板厚度之比为3∶2∶1C.若三块木板厚度相等,则子弹穿过木板时间之比为1∶1∶1D.若三块木板厚度相等,则子弹穿过木板时间之比为【答案】D【解析】【详解】A.B.将子弹的运动看成沿相反方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位移公式得:若子弹穿过每块木板时间相等,三木板厚度之比为5:3:1,故AB错误C.D.若三块木板厚度相等,由位移公式,通过三块、后边两块、最后一块的时间之比为则子弹通过穿过木板时间之比为,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因此解题方法:1、末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直线运动,可以看出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几个比例式4.一个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 s内与第6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1:x2,通过第3个1 m与通过第6个1 m时的平均速度之比为v1:v2,则A.B.C.D.【答案】C【解析】【详解】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它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所以;连续相等位移上的时间之比,所以,故,C正确。
点睛】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1:3:5…(2n-1);连续相等位移上的时间之比:.5.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多次测量出铜球运动位移S对应的时间t,增大斜面的倾斜角度θ,重复以上实验,通过计算,从而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实验思想是A.铜球沿斜面运动时加速度较小,速度的测量比较容易B.如果铜球做匀加速运动,则S1∶S2∶S3∶…=1∶4∶9∶…C.如果铜球做匀加速运动,则==D.通过实验将斜面的倾斜角逐渐增大到90°,得出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和铜球的自由落体运动都是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更有说服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当时的试验条件,速度的测量是不容易的,选项A错误;由运动学公式可知,X=at2.故,故三次下落中位移与时间平方向的比值一定为定值,伽利略正是用这一规律说明小球沿光滑斜面下滑为匀变速直线运动,C正确,B错误;伽利略设想斜面的倾角越接近90°,铜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越接近自由落体运动;故选项D错误;故选C.考点:伽利略实验【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物理学的发展史要了解,特别是一些物理学家对物理学史的贡献更应当了解,要注意体会伽利略研究的方法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应用.6.雨滴自屋檐由静止滴下,每隔0.2 s滴下一滴,第1滴落地时第6滴恰欲滴下,此时测得第1、2、3、4滴之间的距离依次为1.728 m、1.344 m、0.960 m.假定落下的雨滴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则此时第2滴雨滴下落的速度和屋檐高度各为 ( )A.7.5 m/s,4.5 mB.7.7 m/s,4.8mC.7.8 m/s,4.9 mD.8.0 m/s,5.0 m【答案】B【解析】【分析】平均速度等于中点时刻的速度关系可知第二点的速度等于一、三点间的平均速度,由位移公式即可求出屋檐高度.【详解】由平均速度等于中点时刻的速度关系可知第二点的速度等于一、三点间的平均速度.即:,由题意,第1滴落下时第6滴恰欲滴下,则功有5个间隔,则雨滴下落的总时间,由可得:,屋檐高度,B正确.7.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经过时间t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下落全程一半时的速度与落地速度之比是1∶2B.下落前半程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C.下落前半时间段与后半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2D.下落和落地前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5【答案】D【解析】【详解】A. 根据题意有:可得落地速度:下落全程一半时的速度:下落全程一半时的速度与落地速度之比是:故A错误;B.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半程和后半程的所用的时间之比为,根据平均速度,知下落前半程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为:故B错误。
C. 下落前半程时间段与后半程时间段的位移之比为1:3,根据平均速度,知平均速度之比为1:3,故C错误;D. 将整个过程的时间分成3段,则位移之比为1:3:5,所以下落和落地前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5,故D正确8.已知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间的距离为,间的距离为,物体自点由静止开始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三点.已知物体通过段与通过段所用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三点的速度大小一定满足B.C.物体通过B点的速度等于在段的平均速度D.间的距离为【答案】ACD【解析】【详解】由于物体通过AB段与通过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根据,有,故A正确;由于物体在A点速度不为,有,故B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物体通过B点的速度等于在AC段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由得,物体在B点的速度,由速度一位移公式有,根据几何关系得,联立可得,故D正确.9.如图所示,物体从O点开始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时间T内通过位移为s1到达A点,紧接着在第二个时间T内通过位移为s2到达B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C.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 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答案】BC【解析】【分析】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物体在A点的速度,根据v=v+at求解B点的速度.【详解】根据s2−s1=aT2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故B正确,A错误;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vA=.故C正确;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vB=vA+aT=;故D错误;故选B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并能灵活运用.10.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小球在位置“5”的速度为【答案】BD【解析】【详解】A、若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为:,而题中,1、2、3、4、5…间的位移之比为,所以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故A错误;B、由于相邻两点间位移之差等于d,符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所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由,得:加速度,故C错误;D. 小球在位置“4”的速度等于3、5间的平均速度,则有,小球在位置“5”的速度为,故D正确;故选BD点睛】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分析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根据,判断小球运动的性质,并求出加速度,根据一段时间内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11.一质点在连续的 6s 内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 2s 内位移为 12m,最后 一个 2s 内位移为 36m,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3m/s2 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2m/s2C.第 2s 末的速度大小是 12m/s D.第 1s 内的位移大小是 4.5m【答案】AD【解析】【详解】设第一个2s内的位移为x1,第三个2s内的位移为x3,根据x3-x1=2aT2,可得,故A正确,B错误;第1s末的速度等于第一个2s内的平均速度,则:,则第2s末速度为v=v1+at=6+3×1m/s=9m/s,故C错误;在第1s内反向看为匀减速运动则,故D正确。
所以AD正确,BC错误12.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为3s,此物体1s末、2s末、3s末速度之比为:v1:v2:v3;1s内、2s内、3s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x3,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v1:v2:v3=1:3:5B.v1:v2:v3=1:2:3C.x1:x2:x3=1:3:5D.x1:x2:x3=1:4:9【答案】BD【解析】【详解】AB、根据自由落体运动速度时间公式可得:它在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故B正确,A错误;CD、根据得:它在1s内,2s内,3s内位移之比为:,故D正确,C错误;故选BD点睛】根据自由落体运动速度时间公式即可求解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根据即可比较1s内,2s内,3s内位移之比13.如图,长度之比为1:2的A、B两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0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运动且穿过B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 )A.穿过A、B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B.穿过A、B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C.射入A、B木块时的速度之比为3 :2D.射入A、B木块时的速度之比为【答案】AD【解析】【详解】将木块B看成两块与A长度相同的木块1、2、3,则子弹匀减速穿过三木块,末速度为零,我们假设子弹从右向左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子弹依次穿过3、2、1三木块所用时间之比:t3:t2:t1=1:(−1):(−);得子弹依次穿过AB木块所用时间之比:t1:(t2+t3)= (−):,选项A正确,B错误;根据v=at可知,射入A、B木块时的速度之比为:,则D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