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版铁路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197页铁路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目 录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1.3编制范围 22.工程概况 32.1工程概况 32.2主要技术标准 32.3主要支护类型及参数 42.4工程特点 62.5重难点工程及对策 6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93.1自然特征 93.2施工条件 104.总体施工组织安排 124.1建设总体目标 124.2施工组织机构 134.3开竣工日期及总工期 144.4总体施工顺序 144.5施工准备和建设协调方案 154.6分项工程进度计划 164.7工程接口及配合 174.8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形象进度图、横道图 185.临时工程 195.1场地布置原则 195.2临时工程建设 196.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 236.1浅埋段及断层破碎带施工 236.2隧道防水施工 247.主要施工方案 307.1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方案 307.2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方案 387.3隧道衬砌、防排水施工方案 637.4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 737.5隧道施工测量 817.6隧道通风防尘 847.7逃生通道施工 887.8槽道及综合接地施工 898.资源配置 938.1主要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 938.2关键施工装备及进场计划 938.3劳动力配置 948.4资金使用计划 948.5临时用地与施工用电计划 959.“四化”支撑 969.1工厂化 969.2机械化 989.3专业化 989.4信息化 9910.风险控制 10010.1风险管理 10010.2风险要素 10010.3风险控制方式 10210.4风险控制措施 10310.5风险评估结论 10511.管理措施 10611.1标准化管理 10611.2质量管理 11211.3安全管理 12211.4工期控制措施 13511.5投资控制措施 13911.6环境保护措施 14011.7水土保持措施 14411.8文物保护措施 14511.9 文明施工措施 14611.10 节约用地措施 14811.11 雨季施工措施 14811.12 夏季高温施工措施 15011.13隧道应急预案 15311.14安全质量红线管理控制措施 16812.引用的设计文件及施工规范 17313.施工组织图表 17713.1附表 17713.2附图 177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1.1编制依据(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4-2015)(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4)《铁路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Q/CR 9247-2016)(5)《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6)《中空锚杆技术条件》(TB/T3209-2008)(7)《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 9218-2015)(8)《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9)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其他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10)新建**至**铁路赣粤省界至**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11)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新建**至**铁路(GSSG-7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2)新建铁路**至**铁路施工图设计相关图纸文件;(13)现场踏勘调查资料14)我公司多年来从事隧道施工所具备的技术、机械、设备和施工经验1.2编制原则施工组织设计力求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结合区段内的地质、水文、气象条件以及工程规模、技术特点、工期要求、工程造价等多方面比选的基础上确定施工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确保计划工期,高度重视环保、安全施工问题1.3编制范围新建**至**铁路七标**隧道:DK354+520~DK354+8462.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1)隧道概况新建**至**铁路**隧道位于**省**市隧道全长326m,其中进口56米明洞,出口35米明洞,暗挖段235米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354+520,DK354+846隧道进口采用帽檐斜切开孔式缓冲结构洞门(L=18m),隧道出口采用帽檐倒切式洞门(L=18m)隧道洞身范围除局部有土路通往外,其余地段多为山坡,交通不便2)隧道平面及纵断面隧道进口DK354+520至出口DK354+846位于左偏曲线上本隧道设置单向上坡坡度为7.126‰2.2主要技术标准(1)隧道计算行车速度:350km/h;(2)隧道建筑限界:隧道内轨顶面以上有效面积为100m2;隧道内设置双侧救援通道,救援通道宽1.5m,净高2.2m,救援通道走行面高于轨面30cm;隧道内设置安全空间,安全空间设在距离线路中线3.0m以外,双侧设置,宽度0.8m,高度2.2m;隧道内设置双侧电缆槽,外侧电缆槽结构外缘距同侧线路中线距离为2.2m;曲线地段及接触网下锚段衬砌内轮廓不考虑加宽。
2.3主要支护类型及参数2.3.1围岩级别划分**隧道围岩级别分段划分一览表起始里程终止里程长度(m)围岩等级DK354+520DK354+846326V2.3.2隧道支护参数表(1)**隧道复合式衬砌参数表衬砌型式初期支护参数二次衬砌湿喷砼锚杆钢筋网钢架支撑标号厚度(mm) 规格及布置方式规格及布置方式规格间距(m)拱墙仰拱VcC2528拱部Φ22组合中空锚杆;L=4 m;1.5*1.5m边墙Φ22砂浆锚杆,L=4m;1.2*1.0mΦ6钢筋网20*20cmHW175型钢钢架(全环)间距:0.6mC35钢筋砼55cmC35钢筋砼65cm(2) 隧道支护设计表及辅助施工措施表**隧道支护统计表里程段落长度(m)围岩级别支护结构钢架设计施工方法起始里程终止里程衬砌类型DK354+520DK354+53818V帽檐斜切式洞门 明挖法DK354+538DK354+57638V偏压路堑式明洞 明挖法DK354+576DK354+811235VVcHW175型钢,间距0.6m三台阶临时仰拱法DK354+811DK354+82817V偏压路堑式明洞 明挖法DK354+828DK354+84618V帽檐斜切式洞门 明挖法**隧道辅助施工措施表里程段落超前支护措施起始里程终止里程超前长管棚超前双层小导管超前单层小导管III型:Φ50,壁厚5mm,长5mII型:Φ42,壁厚3.5mm,环向间距0.4m,长0.4mI型:Φ42,壁厚3.5mm,环向间距0.5m,长0.5mDK354+520DK354+538 DK354+538DK354+576 DK354+576DK354+630Φ108洞口长管棚 DK354+630DK354+765Φ89洞身长管棚3m/环 DK354+765DK354+811Φ108洞口长管棚 DK354+811DK354+828 DK354+828DK354+846 2.4工程特点**隧道埋深较浅,隧道全部为V级围岩。
施工进度慢,安全风险高隧道进口段存在断层,暗洞开挖工法全部为三台阶临时仰拱法2.5重难点工程及对策(1)隧道洞口段施工2)隧道DK354+545~DK354+630处断层破碎带3)隧道防水要求高4)隧道进口距居民区较近离进口洞门100米距离为**希望小学在施工中以防噪音干扰,所以要采取空压机房的隔音措施工程重点、难点及主要对策分析表序号项 目主要对策1洞口段施工(1)针对隧道洞口段地质条件,隧道施工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施工中严格遵循“短进尺、弱爆破、早封闭、强支护”的施工技术措施施工中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2)将现场监测纳入工程重点,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检测,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体系有足够的可靠度3)洞口工程施工避开雨季,加强边仰坡排水4)严格按照设计施工顺序施工,及时施做洞门结构及边仰坡防护2断层破碎带施工(1)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时,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施工中严格遵循“短进尺、弱爆破、早封闭、强支护”的施工技术措施施工中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2)加密监控量测布点间距,增加监测频率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3)控制开挖循环进尺,及时跟进下台阶及仰拱封闭成环,隧道仰拱分段一次灌注4)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确保安全,以安全保进度。
3隧道防水(1)对裂隙水发育地段,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开挖后全断面径向注浆或补注浆等形式,将大面积淋水或局部股流封堵2)其他段落隧道防排水采用“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衬砌采用抗渗混凝土,其抗渗等级不小于P122)按设计先行完成洞口截排水工程,做到排水系统完备、顺畅;洞顶刷坡线以外设置截水沟,以拦截地表水,减免冲刷3)加强喷射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和喷射面的处理4)拱墙采用穿行式防水板台车铺设柔性防水板5)二衬混凝土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裂、抗裂措施,并保证混凝土良好的密实性、整体性,减少结构裂缝的产生,提高结构自防水能力6)加强沉降缝及施工缝防水工作4隧道进口距居民区近(1) 针对隧道地质条件,施工该时施工前应采取防护措施,施工时应控制爆破,以确保居民安全2) 做好施工安排,减少噪音污染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3.1自然特征3.1.1地形地貌**隧道属丘陵区地貌,总体地势为中间高两端低,区内植被发育,最高海拔为110米, 隧道最大埋身约为31米3.1.2地质**隧道隧址区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燕山侵入群,主要岩性为花岗岩区域内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主要为发育于沟谷处的冲洪积层及丘陵地带的残坡积层,冲洪积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分布于进口谷底。
残坡积层,分布于进口缓坡处及丘坡表层,为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由基岩风化残坡积成燕山侵入岩分布于隧道进出口及洞身附近,主要岩层为花岗岩全风化层,褐黄、灰白色,风化剧烈,除石英外其他矿物均已风华成土状,岩结构可辨,局部夹少量岩块,强风化层,褐色、青灰色,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部分呈碎块状;弱风化层,青灰、灰白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稍发育,局部较发育,岩体较破碎3.1.3水文线路所经地区地处亚热带,高温多雨,具有雨量充沛,湿度大,夏季长、热量丰富的特点降雨以锋面雨为主,多发生在4~6月份,其次为台风雨,多发生在7~9月份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冬春干旱,夏秋洪涝地表水主要为山谷汇水,受降雨影响较大隧道全段范围正常涌水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