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的心得.doc
6页2022年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的心得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一、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____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____个,9÷3____3(盘);(2)每盘放____个,9÷9____1(盘);(3)每盘放____个,9÷2____4(盘),多____个;(4)每盘放____个,9÷4____2(盘)多____个;(5)每盘放____个,9÷5____1(盘)多____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
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二、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____人,小朋友____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____元,学生每人____元,团体____人以上每人____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1、全买团体票:(28+150)____20____元2、不买团体票:28____30+150____15____元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____20+(150-2)____15____元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____元/个,排球____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____个排球和____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____6+50____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____6+50____4;(2)(95+50)____4+95____2;(3)(95+50)____6-50____2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2022年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的心得(二)本课不但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廉颇这位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结合“思考·练习”让学生说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见解说具体,说清楚只要言之有理,我就加以肯定目的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训练他们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和各自的美好品质回顾这一课的教学,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把课堂这个主“阵地”交给了学生但细想过程,也存在不足一是在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上缺乏频率,当时有些忽略;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老师包办代替的话语有些多,应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学自悟,在教师重难点指拨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2022年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的心得(三)《将相和》一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从故事中我们可知,两个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
个性品质: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顾全大局等,廉颇的知错就改等;共性品质: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爱国个性的品质学生容易把握,共性品质学生把握还是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去读、悟、演,写领悟人物的个性品质和共性品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主体参与性和创造性原则蔺相如和廉颇在文中同是熠熠生辉的人物蔺相如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言辞无礼,充满不满情绪理解廉颇这段话,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这课的教学中,用这句话统领教学,全课教学的思路清晰:“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先让学生理解这句话,之后练读这句话,注意让学生读出不服气的语气来学生体会到了廉颇的想法后,问学生:廉颇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当上了上卿,你们觉得他说的对么?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蔺相如的这张嘴说出了哪些话,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蔺相如的语言来。
于是学生们动手在文中找出蔺相如的语言,自由汇报,体会、理解人物的品质,最后回归到廉颇也认识到自己错了,从而负荆请罪这么设计,脱离了繁琐的分析,给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2022年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的心得(四)《将相和》这篇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第二课时教学,我出示了廉颇的一段话:“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用这句话统领教学,全课教学的思路清晰我先引导学生自读体会廉颇说这句话时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学生自读后体会到用居功自傲、不服气的语气读学生通过读体会到了廉颇的想法后,我问学生:“蔺相如的职位高于廉颇,仅仅是靠一张嘴吗?”请快速读课文小故事“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用“──”画出蔺相如的语言、动作,读一读体会体会,让我们用事实来说服廉颇,让他改变对蔺相如的错误认识于是,学生动手在文中找到了相关的语句,自由汇报,体会,理解人物的品质,最后回归到廉颇也认识到自已错了,从而“负荆请罪”。
蔺相如的职位高于廉颇,仅仅是靠一张嘴吗?”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极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堂课就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不但使一篇内容较长的课文教学起来简单多了、而且脱离了繁琐的分析,给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给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情感,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第6页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