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doc
3页1第 1 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说教材(一) 、教材地位本课是高一历史必修 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第 1 课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而中国又是世界上四大农业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以农立国的历史传统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的粮食和副食品,为手工业部门提供原料因此,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有利于我们对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形成整体认识二)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三)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认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3)学会自学探究,用历史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问题探究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采用学生自学探究、历史比较法等完成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表格来突破重点)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通过《夫妻双双把家还》片段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二、说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高一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因此,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二)教法设计本课头绪多、历史概念多,学生难以理解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问题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办法,教师只在导入新课、疑难问题和重点问题适当采用讲述法外,其余放手让学生归纳总结。
为使教学过程更有形象性,更好地演示经济发展的过程,结合书本或上网查找相应的图片,以图示法演示,以便学生得到直观的印象三)学法指导自学释疑、归纳总结、合作探究等方法三、说教学程序设计(一) 、导入新课鼓励学生主动表演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片段,从而引出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农业概况的兴趣二) 、推进新课展示表格,让学生自学完成,从而突破本课重点一、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生产工具的改进 耕作技术的提高 农作物种类的丰富水利灌溉的发展原始农业 石刀、石斧 刀耕火种 水稻、粟商周 耒耜和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粟、稻、黍、稷、麦、桑、麻春秋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 垄作法 都江堰两汉 耦犁,出现犁壁 代田法、一年一熟 漕渠、白渠、龙首渠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 翻车隋唐 曲辕犁 筒车宋朝 高转筒车明清 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 风力水车由于本课涉及的很多农业和技术距今年代久远,学生难以理解,故出示相关图片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问题探究: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是什么?(提示:从主要耕作方式、组织方式、生产特点等分析)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3提出具体问题,学生自学归纳1、小农经济出现的时间:2、小农经济出现的条件:3、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问题探究] 如何评价小农经济:(1)积极性: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2)局限性: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三) 、本课小结:由学生作知识小结,以便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四) 、巩固练习1. (2009·枣庄模拟)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图(一) 图(二)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点评: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提高2(2008·广东实验中学热身)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点评:我国的土地有限,小农经济经营规模小,所以实行精耕细作是必然的选择3(2008·山东寿光现代二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4(2009·淄博模拟)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5. (2008·茂名高考模拟)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耕生产的是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