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武陵镇联校高二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5页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武陵镇联校高二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某溶液含有NaCl和H2SO4两种溶质,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该混合溶液时,根据电极产物,可明显地分为二个阶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阴极始终只析出H2 B.阳极先析出Cl2,后析出O2C.电解的最后阶段是电解水 D.溶液的pH不断增大,最后pH大于7参考答案:D2. 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Na+、CO32-、SO42- B.Fe2+、NO3-、H+C.NH4+、Cl-、OH- D.K+、H+、HCO3-参考答案:略3.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W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C.p能级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Z元素D.X元素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参考答案:D【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分析】图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由位置可知,X为F,W为P,Y为S,Z为Br,R为Ar,A.W的3p电子半满为稳定结构;B.Y的阴离子有3个电子层,而Z的阴离子有4个电子层;C.p能级未成对电子最多为3个,只有W符合;D.上述元素中F的非金属性最强.【解答】解:图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由位置可知,X为F,W为P,Y为S,Z为Br,R为Ar,A.W的3p电子半满为稳定结构,则W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A错误;B.Y的阴离子有3个电子层,而Z的阴离子有4个电子层,则Y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与R原子的相同,故B错误;C.p能级未成对电子最多为3个,只有W符合,故C错误;D.上述元素中F的非金属性最强,则X元素是电负性最大,故D正确;故选D.4.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AgNO3(s)后溶液颜色变浅B.2NO2(g)?N2O4(g) (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体系颜色加深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参考答案:D解: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AgNO3(s)后,硝酸银与溴离子反应生成溴化银沉淀,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B.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氮浓度增大,体系颜色加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选;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使用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不产生影响,故不能用勒夏特里原理解释,故D选,故选D.5. 据报道,月球上存在大量3He,以下有关3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3He比4He少一个中子 B. 3He是4He的同分异构体 C.3He比4He少一个质子 D.3He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参考答案:A略6. 下列化合物中,既显酸性,又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是( ) B.CH3CH=CHCOOH参考答案:C7. 茉莉酸甲酯结构如右,关于其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3H20O3B.能使溴的CCl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C.能发生氧化、水解和加聚反应 D.其同分异构体中不可能有芳香族化合物 参考答案:D略8. 下列药品对应的临床应用错误的是 A.服用过量的阿司匹林中毒后应立即停药,并静脉注射NaHCO3B.青霉素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因此药前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C.麻黄碱适合于医治因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引起的血毒症D.服用麻黄碱的不良反应是有时出现由于中枢神经兴奋所导致的不安、失眠等参考答案:C略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CF2Cl2、C3H8、C2H4、C2H2均只对应一种化合物B.1mol C4HmO完全燃烧,最多消耗O26molC.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氯甲苯或4﹣氯甲苯D.分子式为C10H14,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一元取代苯共有3种参考答案:C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A、根据分子式确定是否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即可;B、根据有机物CxHyOz耗氧量公式x+﹣来计算;C、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是甲基上的氢原子被代替的反应;D、先根据芳香烃的分子式C10H14可知,该有机物属于苯的同系物,再根据“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分子结构中只含有一个侧链烃基”可知其侧链为丁基,且连接苯环的侧链碳必须含有H;,然后求算出丁基的同分异构体,找出符合条件的结构即可.解答:解:A、分子式CF2Cl2、C3H8、C2H4、C2H2均不存在同分异构体,只对应一种化合物,故A正确;B、1mol C4H10O完全燃烧即m=10时,耗氧量最大,最多消耗O26mol,故B正确;C、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是甲基上的氢原子被代替的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不被取代,故C错误;D、该芳香烃的分子式符合CnH2n﹣6的通式,所以为苯的同系物,它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说明连接苯环的侧链C上含有H原子;根据分子结构中只含有一个侧链烃基可知,该分子含有丁烷烷基,丁烷烷基的碳架同分异构体有:,总共四种不同的连接方式,苯的同系物中与苯环相连的C原子上必须含有H原子,才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与苯环相连的C原子上不含H原子,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满足条件的侧链烃基有3种,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涉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耗氧量的计算以及有机物的性质等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10.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左到右,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3列为ⅢA族B.某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 ,则与它同周期的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x+25C.ⅥA族元素,随原子半径增大,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D.53号元素位于周期表P区、第五周期ⅦA族。
参考答案:C11. 参考答案:B12. 下列各组物质,既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又能用溴水鉴别的是 A、乙烷和乙烯 B、戊烯和二甲苯 C、乙炔和乙烯 D、苯和甲苯参考答案:A略13. 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水和二氧化碳,则该有机物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分子中的C、H、O的个数比为1:2:3 B.分子中C、H个数比为1:2C.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 D.该分子中肯定不含氧元素参考答案:B略14. 一定温度时于密封容器中发生反应:mA(g)+nB(g)pC(g),达平衡后,若将气体体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再达平衡时A的浓度是原来的0.8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平衡向正向移动 B.新平衡时,v正(A)=v逆(C)C.气体A的转化率升高 D.m+n>p参考答案:D将气体体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的瞬间,A的浓度是原来的0.5倍,但达平衡时A的浓度是原来的0.8倍,说明降低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D正确,AC错误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选项B错误,选D。
15. 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 O2- B.S2- C.Mg2+ D.Cl-参考答案:B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滴定法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定量实验方法⑴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已知浓度的硫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其浓度①实验中应选用的指示剂为 ▲ ②下列操作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有 ▲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硫酸润洗b.锥形瓶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润洗c.酸式滴定管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⑵莫乐法是一种沉淀滴定法.测定某溶液的的c(Cl-),以K2CrO4为指示剂,用标准硝酸银溶液滴定待测液[Ksp(AgCl)=1.56×10-10, Ksp(Ag2CrO4)=1.10×10-12,Ag2CrO4为砖红色]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②该滴定适宜的pH范围是6.5~10.5,若溶液中有铵盐存在,c(NH4+)<0.05mol/L时,应将溶液的pH控制在6.5~7.2,下列有关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有 ▲ a.若溶液pH<6.5,则平衡Cr2O72-+H2O2CrO42-+2H+左移,导致滴定终点滞后。
b.若溶液中有铵盐存在,当pH>7.2时,则因可能生成[Ag(NH3)2]+,导致终点滞后c.滴定时应剧烈摇动,促使被AgCl沉淀吸附的Cl-及时释放出来,防止滴定终点滞后⑶氧化还原滴定是水环境监测的常用方法可用于测定废水中的化学耗氧量(单位mg/L——每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被氧化需O2的质量)某兴趣小组每次取100mL废水,用硫酸酸化后,加入0.01667mol/LK2CrO7溶液25.00mL,使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完全氧化,然后用0.1000mol/LFeSO4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Cr2O72-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FeSO4溶液的体积读数/mL滴定前滴定后10.1016.2020.3015.3130.2015.19 试回答下列问题:①___Cr2O72-+____Fe2++____ ________==_____Cr3++_____Fe3++____H2O②计算该废水的化学耗氧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参考答案: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14分)研究NO2、SO2 、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测量及处理具有重要意义1)I2O5可使H2S、CO、HC1等氧化,常用于定量测定CO的含量。
已知:2I2(s) + 5O2(g)= 2I2O5(s) △H=-75.56 kJ?mol-1 2CO(g) + O2(g)= 2CO2(g) △H=-566.0 kJ?mol-1 写出CO(g)与I2O5(s)反应生成I2(s)和CO2(g)的热化学方程式: 2)一定条件下,NO2与SO2反应生成SO3和NO两种气体将体积比为1∶2的NO2、SO2气体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2的同时生成1 molNO测得上述反应。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