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7首详细讲解及欣赏.pdf
6页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7 首1、梅花【唐】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释】1凌寒:冒着严寒2遥:远远的3为:因为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简析】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2、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译文】一个头发蓬乱、 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 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注释】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借问:向人打听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简析】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 蓬头稚子 ” 学钓鱼, “ 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 怕得鱼惊不应人” , 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 ,真是活灵活现、 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3、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注释】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简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 “生” 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
“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注释】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2白日:太阳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4穷:尽简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 “白日依山尽” 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濛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后两句写所想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 “一层” ,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 “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成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 “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 “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5、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释】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2绝:绝迹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4径:小路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6蓑笠( su l) :蓑衣,斗笠简析】作者简介:柳宗元( 773-819) ,字子厚,河东(今山东永济县)人。
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歌的成就也很高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 、 “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 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 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6、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注释】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4苍苍:青色简析】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 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 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 天野相接, 无比壮阔的景象。
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 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 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7、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译文】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注释】宿:住,过夜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语:说话恐:唯恐,害怕惊:惊动简析】这是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诗的内容记录了李白夜游寺庙的有趣经历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从头到尾用 “ 夸张” 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写出了山寺之奇高,星夜之奇妙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这两句是写山寺之高第一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 危 ” 字,倍显突兀醒目,与 “ 高” 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 高处不胜寒 ” 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 危楼” 的向往。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两句, “ 不敢” 写出了作者夜临 “ 危楼” 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 “ 不敢” 与深“ 怕” 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 山寺” 与“ 天上人 ”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