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麻醉简史.doc
11页现代麻醉简史(2011-02-27 13:33:19) 标签: 杂谈 麻醉的含义是使用药物或非药物,使病人部分或全身暂时失去疼痛或知觉,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或疼痛的治疗 自古以来,人类始终与疼痛作不断的斗争,并试图寻找手术时止痛的方法例如采用冰冻患部或患肢的方法,或作压迫神经、血管以达到局部感觉消失,甚至放血使病人昏迷而进行手术,但这些方法不仅无效而且不安全,未能得到认可而推广应用 在古代印度、巴比伦、希腊等国家,采用罂粟(图1、2)、莨菪硷(图3)、曼德拉草(图4)进行麻醉13世纪狄奥多里克(Theodoric)在著名的波伦亚大学手术时,将浸有麻醉性药曼德拉草的布块放在患者的鼻孔旁作手术,这是古代最早使用含有现代麻醉意思的一词多年来大量服用含有乙醇的葡萄酒使病人处于昏睡状态,进行手术及骨折复位,也是一种麻醉方法 吸入麻醉的进展及先驱者 早在1540年乙醚制备成功1818年法拉第(Faraday)描述了乙醚的麻醉作用1772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Priestley)在加热氧化汞过程中释放出氧,后又从氧化氮中获得氧化亚氮—笑气由于化学科学的发展,为麻醉学提供了药物基础1799年英国建立气体治疗疾病中心,吸入氧化亚氮以缓解炎症疼痛。
戴维(Dary)吸氧化亚氮来解除自已的头痛和牙痛,并体验到一种“欣快感” 美国医生朗格(图5)(Crawford Williamson long)是世界第一个使用乙醚麻醉者1842年3月30日朗格用洒有乙醚的毛巾捂在患者的嘴上,成功地切除了颈部的囊肿但他未作报道,不为人们悉知,到后来才被人们誉为“乙醚麻醉的发明者” 美国医生韦尔斯(Horace Wells)1844年12月10日使用氧化亚氮麻醉成功地进行了龋齿拔除术但后来在一次示范中失败,直到1868年芝加哥外科医生Dr .Edmund W. Andrews发表了笑气的麻醉方法,才引起人们重视 美国牙科医生莫顿(摩尔顿)(图6)(Wilian Thomas Morton)是第一个进行乙醚麻醉术的演示者,他在哈佛大学学习时,了解乙醚的麻醉作用,并使用乙醚麻醉拔除了自已的一颗牙齿1846年10月16日,在得到哈佛大学著名外科学教授华伦的允诺,在麻省总医院,进行乙醚麻醉下外科手术的公开演示莫顿应用刚刚设计的气储糟(乙醚吸入器)进行麻醉,由华伦教授亲自手术,摘除了一名印刷工人的下颌肿瘤,从而使吸入麻醉达到了顶峰这一成果由比吉尔医师于11月18日在波士顿日报报道,很快得到传播,各新闻媒体都宣称莫顿为外科麻醉发明者。
法国科学院授予莫顿金质奖章 同年(1846年)12月15日在巴黎、12月18日在伦敦、12月21日在英国的其它地方都成功地应用乙醚麻醉术进行手术,1847年在其它国家亦已展开乙醚麻醉术(图7为罗马尼亚最早使用乙醚麻醉的医生穆希尔及1847年使用乙醚麻醉的蒂米什瓦拉军事医院)苏格兰妇产科兼外科医生辛普森(James Young Simpson)(图8)于1842-1846年间在英国爱丁堡医院,用乙醚麻醉来缓解分娩疼痛后又使用氯仿麻醉进行分娩镇痛,获得成功,特别是他给维多利亚女皇施行氯仿麻醉产下王子,从此进一步确立了吸入麻醉的地位 1923年,Waters发明应用钠石灰吸收CO2, 以后又出现循环式紧闭法麻醉(1927年他成为美国第一个麻醉学教授)目前各种类型精密复杂的麻醉机(图9),辅以气管插管(图10)及静脉麻醉药应用,大大地提高了麻醉的效果,增强了麻醉的安全性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种麻醉药的出现,目前己有五大类麻醉药,(气体、烃类及烯类、醚类、氯代烷类、氟代醚类)百余种药物应用于临床使麻醉师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 局部及神经阻滞麻醉的进展 1860年Nieman分离出可卡因,1884年波希米亚的眼科医生科勒(Koller)发现可卡因滴入眼睛内的麻醉作用。
1885年霍尔斯特德(Halstead)用可卡因液进行局部浸润和神经阻滞麻醉同年美国纽约市神经病学家康宁(Corning)用狗进行脊髓麻醉试验成功,1898年德国外科医生比尔(Bier),在动物及人体作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成功1901年Ferdimand Cathelin及Jean Sicard介绍了骶管内麻醉1921年Fidel Pages及1931年Achille Dogliotti再次叙述了腰部硬脊膜外麻醉从而确定了椎管内麻醉的地位1905年合成普鲁卡因产生继之新型麻醉药不断涌现,加之穿刺技术的不断提高,椎管内神经阻滞麻醉己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麻醉方法 静脉内麻醉及其它特殊麻醉的进展 首次试图进行静脉内麻醉者是Johann Sigmmund Elsholtz1665年他就注射鸦片溶液用于镇痛1872年ore报告静脉注射水合氯醛1903年巴比妥盐合成1904年Einhon发现静脉注射普鲁卡因局部麻醉1909年比尔(August Bier)正式将此法用于临床,然后又将硫喷妥钠间断静脉注射用于临床麻醉目前己有大量短效静脉药用于临床,并采用由镇静药、镇痛药和肌肉松驰剂三类药物的配合应用,称为静脉复合麻醉或与吸入麻醉配合,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更好地发挥各种麻醉药物及方法的效能,减少各种药物的副作用和麻醉并发症。
关于低温的应用,早在1797年就有人开始试行全身降温法1862年Walta,1902年Simpson将乙醚麻醉动物降温到25℃,不继续施用麻醉也可以进行手术1950年Bigelow 、Swan等进行体表全身降温,阻断循环,进行心脏手术1951年Delorme及Boerema行血液循环降温法,以后低温及深低温配合体外循环广泛应用于某些复杂的心内直视手术及其他手术 控制性降压的应用,对某些特殊手术,为减少手术野失血,给手术操作创造良好条件,减少输血量,术中运用各种药物和方法有意识地降低病人的血压,称之为控制性降压1917年Cushing首次阐明麻醉期间控制性降压的优点其实施方法从40年代的动脉切开放血发展到50年代以后应用各种防压药1951年Laborit及Huguenard等使用神经松弛剂或配合物理降温,以降低机体代谢及应激性,称为“人工冬眠”及强化麻醉 1880年苏格兰外科医生William Malewen首先不用气管切开行气管插管1895年Kirstein首次借助喉镜成功行气管插管公认的以直接喉镜完成气管内插管的理论是美国眼科医生Chevalier Jacksow在1913年提出1909年梅耳泽(Samuel Meltzer)和奥尔(John Ouer)始创气管内麻醉术。
气管内麻醉的应用,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呼吸,现代麻醉机及呼吸机的应用能更好的维护患者的呼吸功能保证生命安全并能对麻醉气体浓度的监测麻醉的生理、药理研究也促进了麻醉方法的进展,到20世纪40年代,麻醉成为一个专业和独立学科,称麻醉学(Anesthesiology)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从麻醉发明以来,一个半世纪内麻醉学有了很大的飞跃,特别是在近半个多世纪内,已经跨入辉煌发展的时代麻醉和麻醉学的范畴不断地更新,麻醉不只是单纯解决手术止痛,工作范围也不单局限在手术室麻醉师除了应该做好患者麻醉围手术期的准备和治疗,以维持病人生理功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顺利完成手术此外还承担危重病人复苏急救,呼吸疗法,休克救治,疼痛治疗 现代麻醉学又分为临床麻醉学、复苏药、重症治疗医学以及疼痛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医学麻醉医疗发展简史历史上的麻醉方法戴维发明笑气麻醉和乙醚麻醉的出现 在发现麻醉药以前,外科手术治疗最大的障碍是难忍的疼痛虽然许多国家(如中国,印度,巴比伦,希腊等)在古代即积累了麻醉法的经验,主要是应用植物性麻醉药(曼陀罗花,鸦片,印度大麻叶等),亦有神经干机械性压迫,饮酒,放血等使病人丧失神志,甚至棒击病人头部造成昏迷的“麻醉”方法,也有手术时在手术部位搽酒精,靠酒精的吸热作用减缓疼痛感,但这些方法都不能使人满意。
由于手术病人十分痛苦,休克极多,迫使手术向快速方向发展俄国外科医生皮罗果夫可三分钟锯断大腿,半分钟切去乳房法国名医让·多米尼克·拉里24小时为200个做完了截肢手术病人的痛苦可想而知 19世纪以来,手术治疗的客观要求日益增长,对麻醉的要求也更加迫切,同时化学的发展为麻醉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在1799年自己吸入氧化亚氮(笑气)后,发现其炎症部位的疼痛有所缓解,因而他断定:“氧化亚氮,可以用于出血不多的手术时使产生麻醉作用可是他的发现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1824年希克曼以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氧气于动物实验中施行了麻醉,并进行了截肢手术他要求进行人体实验,但未被应允直到1893年,化学家斯考芬证实吸入多量笑气可使人呈醉态,甚至失去知觉,使用麻醉剂的时代才真正开始了美国牙医韦尔斯在1844年做拔牙手术时使用了这种镇痛药 1818年,著名科学家法接第的著作中曾指出“乙醚有致人昏迷的作用,其效应与氧化亚氮很相似”医生们从中受到启发1842年,美国罗彻斯特的一个叫威廉·克拉克的学化学的学生,给一个需要拔牙的妇女施用了乙醚,使她在拔牙时无痛苦同年3月30日,美国的另一位医生克劳福德·郎格应用乙醚吸入式麻醉方法,成功地为一个颈背部肿瘤患者进行了切除手术,随后他继续用乙醚进行了许多小手术。
由于当时郎格居处偏僻,他的成就未能被世人所知1846年10月16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威廉·莫顿用乙醚麻醉,从一个病人的脖子上割下一个肿瘤,仅历时8分钟,首次证明在进行大手术时,能用乙醚来进行全身麻醉这次手术成功的消息在美国迅速传开,而后又传遍了全世界各国相继采用乙醚麻醉进行手术,结束了病人必须强忍剧痛接受手术的时代中国和俄国都是在莫顿成功的次年即开始采用乙醚麻醉的国家 (上图)在有效的麻醉药发明以前,西方的外科手术只能向快速方向发展,曾经有一位战地医生仅用几十秒便锯下一条腿,但伤病员却要忍受巨大的痛苦 (左图一)这是发明氧化亚氮(笑气)的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1778~1829) (左图二)激光麻醉法,是用激光照射在手术部位的选定穴位上,进行麻醉 (右图)早期化学实验家查尔斯·杰克逊在自己身上试验乙醚的麻醉作用和效果,正是像查尔斯·杰克逊这样的一大批勇敢者的探索和尝试使医学不断发展 1929年德国医生福斯曼在自己的静脉中插入一根细细的橡皮管,从而发明心脏导管术 1929年的一个夜晚,德国医学家福斯曼说服了同伴,帮助他进行一次冒险试验他在自己的右臂静脉中,插进了一根穿刺套针,拨出针芯,将一根细橡皮管从针腔中插入静脉。
当导管插入有一英尺深的时候,本来就信心不足的朋友连声说:“不行,这样太危险!”坚决中继试验福斯曼怎样苦苦哀求都无济于事,第一次试验就此半途而废一个星期后,福斯曼决心再在自己身上试验一次这次没有人帮助,为解决这个困难,他请护士拿一面镜子,站在X光荧光屏前面,自己在荧光屏后面进行操作通过镜子的反射,看到荧光屏上的显示橡皮管沿他的静脉前进,经腋及锁骨下静脉,进入上腔静脉;推进到25.5英寸时,进入右心房他不惧危险,跑上二楼,拍下了人类第一张心脏导管的X光照片年仅25岁的福斯曼在论文中阐述了首创的心脏导管术,并指出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人体心脏各房室的压力,分取右心和左心的血样进行氧含量测定,根据每分钟氧消耗量来计算心脏每分钟的排血量1930年,福斯曼在活狗身上进行了心血管造影术他还通过插入右心的导管斜穿过右心房进入下腔静脉,直接收集从肝脏来的血液,进行代谢方面的研究他为研究循环系统的病现变化开辟了新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