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丽水市竹口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10页浙江省丽水市竹口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参考答案:B2. 如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③和⑤ D.①和④参考答案:B3.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卵裂球(2~8)的每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B.胚胎分割时将囊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可以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C.欲使基因型不同的母牛产下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可利用胚胎分割技术D.体外受精过程中取得的精子需在含ATP培养液中培养达到获能状态参考答案:D4. 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要确定一株高茎豌豆甲的基因型,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 A.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B.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都表现高茎,则甲为纯合子C.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的出现,则甲为杂合子D.让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高矮茎之比接近3:1,则甲为杂合子参考答案:答案:C5. 将新鲜马铃薯切成5cm的长条(粗细相同),再将它们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甘露醇溶液中,4h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约为40g·L-1B.当溶液浓度为40g·L-1时,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C.在溶液浓度为30g·L-1t~90g·L-1的范围内,细胞壁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D.在溶液浓度为20g·L-1,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参考答案:C6. 下列关于“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1 光合作用一定要发生在叶绿体中 ②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起促进作用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 ⑤有氧呼吸一定发生粒体中 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 ⑦用斐林试剂检验某植物组织样液,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说明该样液中一定含有葡萄糖 A.全部正确 B.有一个正确 C.有三个正确 D.全部不正确参考答案:D7. 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基因型AaBbcc与aaBbCC的两亲本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其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A.62.5% B.37.5% C.100% D.0参考答案:答案:A8. 据报道,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迷。
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大胆推测上海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①突触小体中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化学递质A.①③ B.②③C.③④ D.②④参考答案:D9. 以下有关研究方法的运用,叙述正确的是A.科学家一般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B.萨顿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的是假说—演绎法C.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模型法研究DNA的复制方式D.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运用了类比推理法参考答案:A10. 下图是同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各细胞中均不含同源染色体 B.各细胞中均含有12条染色体 C.四幅图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D.①④③②表示分裂的先后顺序参考答案:D11. 植物细胞作为植物有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区别于动物细胞的结构是 ( )A.叶绿体 线粒体 液泡 B.细胞壁 细胞膜 液泡膜 C.液泡 叶绿体 D.细胞壁 叶绿体 液泡参考答案:D12. 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并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把胚具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各15粒放在棉花上。
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选用胚具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B.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C.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温度和水分,因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D.该实验的结论是:种子萌发只与光照和水分有关参考答案:A13. 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该细胞的是A.CO2 B.O2C.K+ D.Na+参考答案:C14. 下列曲线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情况,曲线a表示细胞内物质的浓度,b表示细胞外物质的浓度,据图分析说法正确的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被动运输C.物质进入细胞的动力是浓度差 D.物质运输的速率与膜上载体的数量无关参考答案:A15. 右图不能用来准确表示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A.1表示细胞外液,2—4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B.1表示可遗传的变异,2—4分别表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C.1表示免疫系统,2—4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D.1表示突触,2—4分别表示突触小体、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参考答案:D16. 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A.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参考答案:B17. 2011年第1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旨在通过科普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预防癌症。
下列有关癌细胞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致癌因子使与癌变有关的基因缺失,导致正常细胞癌变B. 癌细胞易侵袭机体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可发生转移C. 癌痛的直接原因之一是肿瘤直接压迫并刺激神经D. 癌细胞因膜上的蛋白质改变,可被效应T细胞识别而裂解参考答案:A18. 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参考答案:B【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分析】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校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解答】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作为对照试验,A正确;B、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校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B错误;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C正确;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D正确.故选:B.19. 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1中的ab段和bc段都可以代表一个细胞周期,因为所用时间一样的B.图2中在a点温度和b点温度时酶的活性都很低,此时对酶活性的影响,本质是一样的C.图3中DE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D.图4中造成cd段的原因对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一样的参考答案:D20. 美、英研究人员在2002年相继宣布,“敲除排斥基因”的猪已经降生。
人们可望利用这种猪大量“生产”适用于移植手术的器官在此之前如果把猪器官移植给人体,人类的免疫系统能识别猪细胞上的某种物质,从而发生强烈的排异反应该物质所处的位置和化学成分分别是 A.细胞膜 胆固醇 B.细胞膜 糖与蛋白质的复合物 C.细胞质 蛋白质 D.细胞核 脱氧核糖核酸参考答案:B21.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线粒体是好氧型细菌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 剧烈运动后体内ATP的含量不会明显下降 C. ATP分子是由一个腺嘌呤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 D. 菠菜叶肉细胞ATP的形成场所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参考答案:B22. 下列健康人的4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的是( )①尿液 ②胃液 ③汗液 ④唾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D23. 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核酸含有氮元素 B.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C.血红蛋白含有碳元素 D.脱氧核糖含有磷元素参考答案:D【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解答】解:A、核酸含有C、H、O、N、P元素,A正确;B、铁元素是组成血红蛋白的元素,B正确;C、血红蛋白为蛋白质,含有C、H、0、N元素,C正确;D、脱氧核糖属于糖类,只含有C、H、0,不含有磷元素,D错误.故选:D.24. 将某雄性动物细胞的全部 DNA 分子双链经 32P 标记(染色体数为 2N)后,置 于不含 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 4 个子细胞,检测子 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 32P 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 32P 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 l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 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 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参考答案:A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DNA 分子的复制.解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 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 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