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23张载.ppt
20页第二十三讲:张载The Philosophy of Zhangzail 张载,字子厚,生于公元1020年 (宋真宗天禧四年),死于公元 1077年(宋神宗熙宁十年),陕 西眉县人l 官至“同知太常礼院”,在眉县 横渠镇讲学,后人称为张横渠 张载和他的弟子多是关中人,当 时张载一派的学说被人称为“关 学”张载墓l张载的主要哲学著 作是《正蒙》、《 易说》,还有讲学 记录《经学理窟》 、《语录》等,明 代人编为《张子全 书》明代万历41年木刻《张子全书》印版l气论l一物两体l心统性情l人性一. 气论l太虚即气l气化l鬼神1. 太虚即气l“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乾称》) l“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太和》)l“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 (同上) l“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同上 ) 2.气化l张载认为,气是经常运动永恒变化的他说:“气块然太虚升降飞 扬未尝止息 (《太和》)l张载认为“太和”的气中就含有运动变化的本性他说:“太和所谓 道,中涵浮沈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縕胜负屈伸之始《 太和》)3. 鬼神l“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
《太和》)l“物生既盈,气日反而游散,至之谓神,以其伸也;反之为鬼,以其 归也《动物》)l“天道不穷,寒暑也;众动不穷,屈伸也鬼神之实,不越二端而已 矣《太和》) 二. 一物两体l一与两l变与化1.一与两l“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自注:两在故不测),两故化(自注:推 行于一),此天之所以参也《参两》) l“万物虽多,其实一;物无阴阳者,以是知天地变化,二端(阴阳) 而已《太和》) l“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已《太和》) 2.变与化l 张载还提出变化的两种形式的学说他认为,变化有两种形式,一 种是显著的变化,一种是逐渐的变化,他把前者专称为变,后者专称 为化他说:“变言其著,化言其渐《易说》)l这两种变化形式又是相互转移的他说:“变则化,由粗入精也;化而 裁之谓之变,以著显微也《正蒙·神化》) Have A Break!三. 心统性情l“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 (《大心》)l“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世人之心,止于闻见之狭;圣人尽性 ,不以见闻梏其心同上) l“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太和》)l“心统性情者也”((《性理拾遗》)四. 人性l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l变化气质 l民胞物与 1.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l张载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太虚”本性,另一方面,人生成以后,由 于禀受的阴阳二气的不同,身体条件彼此不同,每个人又有其特殊形 体和特殊的本性。
前者叫做“天地之性”,后者叫做“气质之性” 他认为,有了形体以后,才有气质之性气质之性”是恶的来源, “天地之性”是善的来源人们只要善于反省,就可以认识到“天地 之性”了他说:“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诚明》) 2.变化气质l 张载认为,人人都有“天地之性”,就像冰有水性一样他说:“天 性在人,正犹水性之在冰,凝释虽异,为物一也《诚明》)“ 天地之性”是“太虚之气”的本性,它清彻纯一,所以是无不善的 他说:“性于人无不善,系其善反不善反而已同上)l他认为,人的道德品质来源于生而具有的“天地之性”,这实际上仍 是一种天赋道德论他认为,人的各种欲望和一切不善都来自“气质 之性”,人的气质是杂而不纯的,有好有坏于是,他提出了“变化 气质”的学说,气质不好的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他说:“为学大益 ,在自能变化气质《经学理窟》) 3.民胞物与l“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惟大人为能尽其道是故立必 俱立,知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成《诚明》)l“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 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 大臣,宗子之家相也。
(《乾称》) 五. 思考l 谈谈张载“太虚即气”的思想l 论述张载的“一物两体”思想l 张载的人性论有什么特色Next Time:朱熹l提前阅读重点文献l阅读参考书目的相关 部分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