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标志的发展概况.doc
4页我国标志的发展概况 我国标志的发展概况(一)、原始的符号: 标志的起源是与中华民族吉祥文化的历史紧密相关的可以说,原始社会中部族的图腾、手工艺品及其物品上的符号和记号是标志形成的萌芽 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当时的人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如日、月、水、雨、树、木、动物等等都存在着灵魂,这便是通常所说的“万物生灵论”的观念因此,各原始部落都以自然界的某一物作为自己信仰和崇拜的对象这种受原始部落所崇拜的对象后来被称作“图腾”他们还认为自己的祖先是由图腾对象转变而来的图腾在当时成了一种不可侵犯而又具有维护部落兴旺能力的“神灵”把这种“神灵”用某一种具体的形象描绘作为一种象征时,图腾标志便产生了当原始人会生产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具时,他们就开始在自己制造的器物上作一个简单的记号或符号其中有些符号可能属于图腾标志在某一物上的应用 这类标志、记号和符号,在出土陶器中给我们留下了可靠的证据几千年前我国就出现了仰韶半坡的彩陶其中描绘着各种图形和符号这些图形和符号并非是一种纯装饰的纹样,而是充满了部落信仰和传统观念,凝结了原始人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它通过巫术礼仪反映着社会历史的内容和各种含义。
朱狄在《艺术起源》一书中指出:“西安半坡等遗址出土的彩陶钵口沿上刻有各种各样的符号50来种,它们可能代表不同意义的记事符号这些符号有的是陶器未烧以前就刻下的,有的则是陶器烧成后甚至是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才刻下的有人推测可能是某一氏族或器物创造者的专门记号 在彩陶中出现更多的是鱼、蛙、人面、鹿以及各种植物、文字、符号等图形它们是各部族的象征和区分部落的标志,在这里装饰处于次要的地位目前许多人将它看作是一种装饰纹样和抽象的几何图形,其实在当时它是由非常重要的含义,又包括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那些带有意义的图腾,或是代表鱼氏族的器物,或是代表蛙氏族的器物,是属于各部族、各部落给属于自己的东西加以标记我们现在的姓氏中仍然还保留着这些原始图腾的痕迹如:马、牛、猪、羊、李、花、叶、林、河、蛇、风、邬等,可见彩陶中出现那么多丰富的各种标志、符号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些标志、符号起着“代表”、“象征”、“区分”的作用特别是那些制作者的符号,它们虽然不是商品交流中的商标,但它们的功能特点与当今的商标极为相似,可以说这是最早的标志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可以断言我国的商标在6千年以前就出现了萌芽状况。
正是这些原始标志与符号为以后真正标志、商标的出现开了先例 二、铜器的铭文: 我国很早就有了铜器据考古学家考证,大约在五千年以前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红铜器,大约在公元前二千年以前就进入了青铜时代商、周时期奴隶主贵族的青铜礼器,往往只在各种礼仪场合中才使用这些礼仪有一部分是祭祖,是一种图腾活动的继续青铜器上的主要纹样是“饕餮纹”,这种纹样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权威的标志与这一纹样纠缠在一起的燮龙、燮凤、鸱枭等图形,它们虽与原始陶器装饰风格很不一致,甚至在某些性质上也有区别,但是仍可以溯源至原始图腾和陶器的图形,这样纹样也并非一般的装饰纹样 当文字出现后,原始陶器中的许多符号和刀刻记号,在青铜器中被铭文所代替了马承源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一书中指出:“从一般青铜礼器而言,使用于先祖、先父的祭祀的很多,而且往往通过器上的铭文来表现商代青铜器的铭文比较简单,譬如一件青铜卣上铸以‘古父己’三个字,这三个铭文的意思是:‘古’为氏族的名称;‘父己’是被祭人的‘庙号’商代和周初,人们以甲乙丙丁等天干来称谓已故的祖或父在宗庙中的祭长这三个铭文表明这件卣是古氏族为其父己所作的祭器类似的铭文和图形在青铜器中还有不少。
它们表示着一种氏族的图腾,同时也表示着该器物的所有权这些图形和标志为以后的商品交换的标志——商标奠定了基础 另外,阶级产生之后,战争也更为频繁战败者成了俘虏,然后俘虏又变成奴隶并可被买卖于是在出卖时,有的把卖出的奴隶予以特有的装束或打上特有的标记,奴隶成了最早的商品之一据象形文字记载的字“羊头人”,就是任意宰割和贩卖奴隶的标志,这就是最早的商标之一 当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初期,这是奴隶主贵族的旧制度逐渐崩溃,社会朝新兴的地主阶级的新制度变革以适应新的生产力的时代当时青铜器的用途以及它的造型、图案和铭文都与过去不大相同随着贸易的发展,青铜器作为我国最早的交流商品出现在市场上从青铜器的铭文来看,战国青铜器的铭文大多和以往作器记事的圣旨武官,内容多为‘物勒工名’,铭刻的是铸作年月,监造处所和工官的名称而已这些名称出现于商品交流之中,因此真正的标志、商标也由此而来当时青铜器铭文中的“子木子”等就属于这一类 三、初步的繁荣: 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的交流更加频繁商标在封建时代的初期就初步繁荣起来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以各种方式来区分产品,消费者也逐渐习惯于认牌购货从洛阳金谷车站11号汉墓中出土的土陶器来看,有二十多个都带有铭文。
书写的商品(粮食)名称就达二十多种,商品的命名也就从这个时代渐渐增多另外印章和印记载秦汉时代,它是商品交流中的一种记号,同时它又作为所有者特写的标志如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封泥上就有“轪侯嘉丞”的字样标志也是在这些名称、书写形式和特写的记号中发展起来在这发展过程中,它的表现形式并不统一 南北朝后期的陶器中就发现有陶器工匠“郭彦”的署名这种在商品上署名的方式继承了原始彩陶和后期青铜器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当今我国的商标中还留下了不少的痕迹,例如张小泉剪刀商标等到了唐代,出现了不少的行铺和作坊同类的商品也日益增多,因此以行铺和作坊的名称商品标志的情形已习以为常同时对于商标和商品的命名也有所讲究据说唐代酒的名称就达五十多种,这其中绝大多数是以文字形式来做商标的曾有人将酒店的幌子说成是我国长期使用的广告形式,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以商标作为广告的形式,当时商标、牌子、广告有时以融为一体徐百益先生自阿《中国广告发展概论》中描述了唐代的一块“太白遗风”的牌子,它是根据诗人李白命名而来这一实例说明唐代商标已经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丝绸之路开展了我国对外的文化贸易这一点也能在商标中反映出来如扬州出土的唐代背水瓷壶中就有以阿拉伯文书写的“真主伟大”,旧译“大哉真主”的文字,这也说明当时的商标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在北京的龙泉青瓷中,有“永清窑记”的文字记载,这是我国古代商标的范例之一 宋代的“白兔”图形商标,是我国发现古代最完善的商标,目前陈列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当时山东济南有一家“刘家针铺”,它以家门前的石兔作为商品的标志,并在包装纸上印有兔的图形和“兔儿为记”的文字这种命名方式和图形的表现方法,可以说明我国在公元960——1279年间,标志设计就已经比较完善 四、旧商标法建立以后: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里,我国工业一直不发达由于交通的不便利,商品流通的范围也不广,加上一些民间行会和约规早已在民众中相传,商品的雷同情况很少,因此无需政府制定关于商标的法规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强迫我国签订了很多不合理的商约,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 签订了《中美续订商约》,光绪二十九签订了《中美商约》,同年又签订了《中日商约》在这些商标条款都是维护帝国主义的利益的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我国的第一部正式商标诞生了,当时叫做《商标注册试办章程》这个章程充满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色彩1932年国民党政府又颁布了《商标法实行细则》,但仍然是从清朝政府的章程中脱胎而来的。
他们在许多条例中都为当时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经济利益大开绿灯沈关生先生在《商标法浅谈》一书中指出:“在旧中国经过注册受到法律保护的商标,就以外商商标居多据曾任美国驻华大使阿曼统计,从1904年至1923年在天津、上海两海关挂号的商标共约25900件,几乎全部都是外商商标另据国民党政府商标局统计,从1928年至1934年底止,中外商人呈请注册的商标共24747件,其中中华商标只有7778件,仅占32%这说明旧商标法对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商标权都没有加以保护,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它不过是被帝国主义为其侵略所利用的一种工具而已 旧商标法建立以后,我国商标进入了一个较为紊乱的时期从设计风格来看,有一部分商标在继承传统商标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些带有民间风味的商标图形,这些商标往往以神话故事、民间故事作为主要题材如大同药店的“寿星牌”商标,在风格上与民间吉祥图案相似又如解放前光华火柴公司的“和合牌”,它用了“寒山”、“拾得”二仙作图案,一个扛着荷叶,另一个捧着盒子荷”与“和”、“盒”与“合”谐音,用此来寓意家庭“和睦合作,美满相处”在同一图案上还用了蝙蝠,“蝠”与“福”同音,象征“幸福快乐”这类商标图案具有意、音、图紧密相联的民间图案的特点。
此外,也有一些商标是用简单的图案与文字组成的如“长命”牙刷、“商务印书馆”和“冠生园”等商标,都是设计得较为理想的商标还有一些商标的命名是根据当时的铺名而来,如:帽子行业中“盛锡福”、剪刀行业的“张小泉”、中药行业中的“同仁堂”等商标从解放前一直沿用到现在 解放前有的商标是受了西方文化影响的产物,如“黑人牌”牙膏、“开汇牌”鞋油(开汇是澳大利亚一种特有的鸟)等其中有的商标带有不健康的色彩,如“海盗牌”香烟,“密斯秀兰”化妆品,“美军”香烟,“洋女人”酒等有人曾对1947年上半年在国民党政府商标局注册的2280个商标做过调查,其中有33%是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意识的商标这些商标的出现,也是帝国主义对中国文化侵略的见证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之后,反帝、反封建的浪潮席卷全国,洋货曾一度失去了市场在当时出现了“抵羊”、“醒狮”、“富强”、“民生”等一些能反映民众内心愿望的商标它起了一种政治宣传和区分洋货的作用当时有的洋商不得不模仿我国传统商标的特点来重新设计,曾出现过“寿老骑鹿”、“渔翁得利”等冒牌商标,企图鱼目混珠,蒙骗国人 五、新中国成立以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生产发展很快,商标工作受到多方面的重视。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1950年我国政府颁布了《商标注册暂行条例》和《商标注册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这是我国建国以后最早的经济立法之一当时,还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黄色的、不健康的商标进行了清理,由于社会制度的改变,人们向往更美好的生活我们从当时商标设计和命名中也能看到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仅为火柴为例,当时就有“新中华”、“信息难”、“新生”等反映社会主义新气象的商标随着农业的丰收,又出现了一些反映庆丰收的商标还有一部分反映我国人民热爱和平的商标,如“世和牌”等 1956年,中国经济又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国务院在1963年又颁布了《商标管理条例》这条例对管理商标、监督商标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得我国商标的使用和管理一步步走向正规化不仅如此,商标的设计工作也有很大的发展许多设计工作者把古代、近代与现代各个时期的商标、标志图形的特点进行综合吸收、利用老一辈设计家创作了不少优秀的商标和标志,新一代的专业设计者也不断涌现如张雪父1957年设计的“永久牌”自行车商标,1961年设计的“蝴蝶牌”化妆品商标,构思巧妙,造型严谨,民族性强还有一直受消费者所喜欢的“凤凰”自行车商标、“上海”收音机商标、“英雄”金笔商标等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使得商标管理和设计部门都面临瘫痪的状态在商标行业中出现了抄袭、混同、冒充的情况有人统计当时使用“工农牌”商标的就达69家在当时思潮的影响下,许多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