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测度及中国贸易潜力.doc
15页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测度及中国贸易潜力[内容摘要 ]本文系统构建了贸易便利化测度体系,运用 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基 于拓展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其对中国贸易流量的影响,同 时模拟估计了中国与各国的贸易潜力研究表明:丝绸之路 经济带贸易便利化水平总体上呈现“欧洲最高,东亚较高, 中间最低”的“矿型空间特征;贸易伙伴国 GDP、对外依存度、贸易便利化、上合组织等因素对双边贸易流量有显著促 进作用,而两国距离、OECD制度安排等存在显著阻碍作用; 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东亚和南亚、中亚和西亚等亚洲发展 中国家贸易便利化及分项指标水平的影响更大;模拟结果也 显示后者贸易便利化改善对其与中国的贸易潜力更为显著[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发展潜力;拓 展引力模型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传统关 税和非关税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减小,而港口效率、海关 管理、跨境电商和制度环境等贸易便利化作用日益凸显,渐 趋成为改善贸易环境、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举措和重要路径近年来,中国提出了以政策沟通、设施联 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的“一带一 路”战略,明确强调要通过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 互联互通网络,着力解决贸易投资便利化问题,标志着“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合作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贸易便利化已成为全球经贸领域的谈判焦点和国 内外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既有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内在 逻辑主要涉及:第一,从实证角度研究贸易便利化对贸易增 长的影响Wilson et al.运用港口效率、海关环境、电子商务 等指标测算了 APEC成员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基于引力 模型估计其对各国贸易增长影响的弹性系数曾铮和周茜研 究发现,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 1%,中国对其出口 将增加 2.186%孙林和倪卡卡、 李豫新和郭颖慧等通过实证 研究进一步支持这一观点,即贸易便利化改善能够显著促进 贸易增长第二,从交易成本视角探讨贸易便利化的经济影 响与福利收益佟家栋和李连庆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与全球贸易一般均衡模型( GTAP模拟交易成本降 低对收入增长的影响,发现亚太地区政策透明度提高至平均 水平,全球福利将增加超过 2000 亿美元第三,贸易便利 化可以显著改善出口产品多样化水平汪戎和李波持同样观 点,认为贸易便利化能够通过降低出口成本,有效提升贸易 扩展边际和出口多样化水平第四,从定性角度评估合作进 展及实践选择刘重力和杨宏、毛艳华和杨思维等学者从基 础设施、法律规制、金融信贷等领域评估了贸易便利化合作 现状、成效和障碍,从而为提升各国贸易便利化合作水平提 供了相应的政策选择。
综上可知,围绕贸易便利化领域的相关研究虽然较为丰 富,但鲜有学者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整体视角,实证考量各 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及其对中国贸易增长潜力的影响程度 “一带一路”战略致力于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 和市场深度融合, 实现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那么,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如何,是否存在 提升空间?能否对中国的贸易增长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不 同贸易便利化措施的改善对不同地区释放的贸易潜力有多 大?面对全球新一轮贸易投资规则重构形势,各国的合作重 点和战略方向是什么?鉴于此,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的贸易 便利化测度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各国的贸易便利化 水平,并基于拓展引力模型从整体、区域和指标多个维度刻 画其对中国贸易潜力的影响,以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 利化合作提供决策参考二、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测度与分析(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贸易便利化问题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数据收集统计难度 很大,采用代理变量的研究方法难以准确衡量各国的贸易便 利化水平既有研究主要借鉴 Wilson et al.的基本思想,采用包含港口效率、海关管理、电子商务和制度环境四大指标构 建贸易便利化测度体系。
然而,随着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不 断变迁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贸易便利化的影响因素也发 生了较大变化因此,本文结合《贸易便利化协定》最新规 则,从贸易便利化本质内涵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发展的特 点出发,基于口岸效率、海关环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 政府规制五个方面系统构建了贸易便利化测度体系,将指标 体系细化至 18 个二级指标,基本涵盖了贸易便利化涉及的 全部内容,使其测度更加系统、科学数据均来自《全球竞 争力报告》(GCF)、《全球信息技术网络发展报告》 (NRI)和“全球清廉指数” (CP),时间跨度为2010—2014年,得分 越高越有利于国际贸易进行,逆指标则相反(见表 1)二)数据处理与权重确定 首先,为了消除量纲影响、变量自身变异大小和数值大 小的影响,采用线性变换法对各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 处理后得到规范值, 即规范值: 原始值 / 最大值, 从而将所有 二级指标标准化为 0 和 1 之间的规范值为了克服既往研究 对指标权重赋值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本文使用SPSS19.C软件对上述规范值进行主成分分析,使方差最大化旋转,最终得 到主因子得分和每个主因子的方程贡献率由于前两个主成 分(Compl和Comp2)已经提取了 86.3%的信息量,因此采 用前两个主成分来确定相应权重具有较强的合理性,表达式如下:其次,根据主成分表达式,分别用每个主成分各指标的 系数乘以相应贡献率,再除以所提取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 率,然后相加求和得到综合评价模型,表达式如下: 最后,二级指标为主成分 Comp 中的相应系数,一级指 标权重为其所包括的二级指标权重总和与所有二级指标权 重总和的比值,各级指标具体权重见表 1。
再分别用一级指 标权重乘以标准化后的规范值,相加求和后得到各国的贸易 便利化综合评价指数( TWTFI)三)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水平测度结果与分析 将指标规范值和对应权重带人贸易便利化综合评价指 数(TWTFI),得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 2010—2014年贸易 便利化水平测度结果、五年均值及其排名(见表 2) 首 先,从综合水平看, 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水平呈现 “欧 洲最高,东亚较高,中间最低”的“ U”型空间特征即除 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外,从东亚地区向西至中亚、南亚、西 亚、东欧再到西欧地区, 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大致呈现出 “先 降低,后升高”的态势欧洲发达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普 遍较高,亚洲国家除阿联酋、日本、韩国排序较为靠前外, 其余发展中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普遍滞后由此可见,贸易 便利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一国经贸发展程度越 高,该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也就越高其次,从时序特征看,2010—2014年贸易便利化水平改 善最显著的为俄罗斯( 0.080),排序升幅最显著的为阿联酋 (6),而排序降幅最显著的为伊朗( 4)和法国( 4)虽然 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呈现出上升态势,但 排序始终处于第 13位和第 25位。
除波兰的贸易便利化水平 稳步提升外,其余欧洲国家总体上呈现出先升后降的态势, 即在 2013 年左右达到峰值,此后略微下降相较而言,俄 罗斯、乌克兰、蒙古以及中亚和南亚地区的贸易便利化水平 普遍落后,但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最后,从地区差异看,东亚地区贸易便利化水平领先的 是日本和韩国;中国作为沿线最大的经济体,贸易便利化处 于中间水平,而蒙古和吉尔吉斯斯坦为最落后地区中亚和 南亚地区普遍滞后,因而成为贸易便利化提升的重点地区 西亚地区差异较大,阿联酋为非常便利,沙特阿拉伯处于中 间水平,而伊朗和土耳其较为落后除波兰和意大利较为便 利外,其余欧洲国家始终非常便利,其中荷兰、瑞典、英国 基本占据前三位,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和法国的排序略有 波动,但始终处于贸易便利化前十位三、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贸易潜力的影响 (一)模型设定 贸易引力模型最初是由牛顿万有引力思想得来的,迄今已成为国际上研究双边贸易流量及其影响因素最重要的经 验工具经典的引力模型认为两国间的贸易流量与两国经济 总量成正比,与两国距离成反比随后学者们主要通过引进 人口规模和人均收入等解释变量来衡量经济总量,增加两国 首都距离、边界临近等解释变量来衡量地理位置,增设区域 贸易安排、外贸依存度等外生变量对模型进行丰富和拓展。
因此,本文根据研究目的,在模型基本设定的基础上,建立 拓展引力模型的自然对数形式为:(i 表示贸易伙伴国; j 表示中国; t 表示年份, t=2010 , 2011, , , 2014)其中:因变量Trade表示中国对i国的贸易总额;GDP 和POP分别为i国的经济总量与人口规模; Dist为中国与i国首都间的距离;Openness和TWTFI分别为i国贸易依存度 与贸易便利化水平;OECD和SCO为虚拟变量,前者表示i 国属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时取 1,否取 0,后者表示 两国同属上海合作组织时取 1,否取0In表示对变量取自然对数;a为常数项,B为待估计参数,E为随机扰动项 见表 3关于解释变量的选取,以下几点需要说明:其一,传统 贸易引力模型中通常将两国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作为解释 变量纳入模型分析,而本文研究的是中国对伙伴国的贸易流 量,在回归分析时中国的经济总量与人口规模为常量, 因此, 为避免多重共线性而将其剔除掉, 并不影响计量结果 其二, 贸易距离采用“绝对距离”指标理论界通常采用两国经济 总量比值与绝对距离乘积作为相对距离,本文采用两国首都 间的绝对距离是因为相对距离的弹性系数和显著性不如前 者理想,并出现了多重共线性问题,而采用绝对距离可以避 免该问题。
其三,增加了贸易依存度解释变量一般地,贸 易依存度以对外贸易总额占 GDP 的比重来衡量, 伙伴国经济 对贸易的依赖程度越高,表明其经济开放水平越高,因而对 双边贸易潜力的影响可能就越大其四,根据研究目的,加 入贸易便利化作为核心变量由于贸易便利化中的口岸效率、 海关环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及政府规制等无疑都会对双 边贸易流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除重点关注贸易便利化水平 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外,本文同样将五个分项指标分别纳入模 型检验,以便考量具体措施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和提出针对 性政策二)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本文采用 Stata 12.0软件及拓展引力模型对沿线 25 个代 表性国家201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首先, 对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采取自然对数法从数据质量和源 头上极大地控制了异方差,同时选择聚类稳健标准差得到的 Z 值进行判断, 使结论更具可靠性 其次,关于共线性问题, 对衡量共线性程度的方差膨胀因子 VIF进行考察,表明变量 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最后,关于检验方法,利 用 LM 统计量对混合效应和随机效应进行检验,结果拒绝了 采用混合效应模型的原假设; 而 Hausman 检验结果拒绝了采 用固定效应模型的原假设。
因此,本文采用随机效应及可行 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估计为便于比较,全样本检 验中同时报告了混合效应和固定效应的估计结果1.全样本检验作为基准,首先对全样本进行检验,具 体结果见表 4与混合效应和固定效应估计相比,模型( 5)中贸易便利化变量显著性水平增强,并保留了距离和虚拟变 量,估计参数也更加显著在此基础上,模型( 6)剔除系数不显著的人口变量后, 拟合效果明显改善; Wald 检验值大 于 100 ,表明整体系数显著性较高;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虚拟变量外,其余解释变量系数符号均符合理论预期,故将 其作为本文进一步分析的基础具体而言, 根据模型 ( 6)的检验结果可以得到: 第一, 贸易伙伴国经济总量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在 1%的水平上显著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