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创企业社会资本与成长绩效关系之企业管理研究.docx
6页新创企业社会资本与成长绩效关系之企业管理研究第 1 章 引言1.1研究背景1.1.1 实践背景我国政府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激发了大众创业热情2018 年我国每天新增企业 1.5 万户,全年新注册企业增长 24.5%据全球创业数据显示,我国创业环境综合指数是 3.10,相比 2010 年的 2.87,已有不少提高,说明我国创业环境的总体情况在不断改善但是,我国商务创业环境指数得分仅为 2.58,与加拿大(3.39)、德国(3.35)和美国(3.30)等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新创企业的发展仍处于经济、法律和政治不断变化的转型经济环境中,相关政策支持不完善,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又不足新创企业面临着合法性和弱小性缺陷的双重约束因此,探索我国新创企业如何在制度和资源的双重约束下获得和保持快速成长,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1)新创企业资源匮乏是一种常态 虽然我国新创企业每年新增数量比较多,但其成活率并不高新创企业面临着新进入缺陷(Liability of Newness)和弱小性缺陷(Liability of Smallness)的双重约束新进入缺陷主要是由于新创企业成立时间短,组织规范不完善,缺乏必需的资源,因此,存在合法性缺失问题,很难生存和发展。
弱小性缺陷是指企业规模小难获得规模效应(Ebben & Johnson,2005),在获取外部资源时没有足够的信用担保,其成长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所掌控的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的异质性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按此逻辑,新创企业并不具备获得异质性资源构建创新成长的优势,即便其可以通过社会网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约束的困境,也很难长期投入风险高的创新活动但是部分企业却能够克服资源匮乏状态实现成长因此,解释新创企业在资源匮乏环境下如何成长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2)社会资本是新创企业获取资源的重要来源社会资本是个体或组织拥有的潜在或现实的资源集合,这些资源是与个体或组织拥有的关系网络密切相关的可以从内外部角度,将社会资本分为外部和内部社会资本其中外部社会资本是指企业与外部实体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与外部相关利益者之间的联系,相关利益者包括客户、供应商、科研院所和高校、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其他企业等内部社会资本是形成于组织内部的连带,主要作用是提升组织的集体行动水平 1.2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本研究以新创企业为研究对象,力图探索新创企业如何构建资源优势,进而实现成长。
本研究以“新创企业社会资本、资源拼凑与成长绩效”为核心命题,具体研究三个主要问题 子问题一:新创企业社会资本、资源拼凑与成长绩效本研究将探索如何克服社会资本的负面效应问题通过重新识别和定义现有资源的使用价值,资源拼凑成为化解社会资本因关系和认知锁定而造成的负面效应,有利于新创企业充分利用内外社会资本优势,进而实现创新成长子问题二:资源拼凑的驱动因素什么会驱动新创企业的资源拼凑行为?从社会资本视角,将外部社会资本细分为关系强度、关系高度、关系广度三个维度,将内部社会资本细分为内部联结、异质性和共同愿景三个维度,分别探索其对资源拼凑的影响机制并考虑在不同情形下,如创业者个体特征和认知方式对此关系的作用机制子问题三:考察资源拼凑对新创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研究资源拼凑对新创企业成长绩效影响的中介机制,并在不同的市场动荡性和创新氛围下,探讨资源拼凑对成长绩效的影响发生什么变化?............................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2.1 新创企业成长2.1.1 新创企业的概念 关于新创企业的界定,目前研究中存在多种观点普遍的观点认为,新创企业是指成立时间不长的企业。
但是对成立时间多长的界定却有不同的观点已有研究主要从企业所在的生命周期阶段和企业成立时间来定义新创企业的标准根据企业生命周期,Holt(1992)将新创企业界定为孕育阶段、创建阶段和早期成长阶段的企业Edith(2004)将处于孕育期、婴儿期、幼儿期的企业界定为新创企业全球创业观察研究中心则将创立时间在 42 个月以内的企业定义为新创企业Baum 等(2011)采用 4年为时限对新创企业进行界定Weiss(1981)认为大多数新成立的企业会在第 7 年开始获利,因此他将 7 年以内的企业界定为新创企业Kazanjian和Drazin(1990)的研究指出,新创企业度过生存期和成长期,向成熟阶段过渡平均需要 8 年,因此将创立 8 年以内的企业视为新创企业为宜Batjargal 等(2013)延续 Kazanjian和Drazin(1990)的观点,在对社会网络与新创企业成长关系的研究中,也将成立时间在 8 年以内的企业界定为新创企业Yli-Renko 等(2001)将新创企业界定为成立时间在 1 年-10 间的企业目前研究中将 8 年作为新创企业的划分时限得到了更多学者的支持因此,本研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和成立时间两种界定方式,借鉴 Kazanjian 和Drazin(1990)、Batjargal等(2013)的研究观点,将新创企业定义为成立时间在8年以内的,处于企业创建期和早期运营期的企业。
新创企业特征分析:第一,资源匮乏是新创企业经常处于的一种常态,如何有效挖掘现有资源的价值是其资源策略的重要一环传统资源基础观强调资源的异质性,认为企业所拥有的稀缺的、难以模仿的资源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但是它并没有指出这些资源如何获得,难以进一步解释新创企业的资源获取策略而资源拼凑突破传统资源基础观界定的异质性资源特征,指出应该关注企业已有资源,包括废弃、闲置的资源,认为资源价值的创造不仅只需要资源属性本身,创业者的资源拼凑能力也非常关键第二,创业团队对新创企业的影响很大实践中,创业者单枪匹马闯江湖已经越来越困难,更多的是团队协作创业,因此团队层面的因素对新创企业成功与否影响很大譬如,新创企业经常处于资源匮乏状态,其创业团队拥有的社会资本就是其获取资源的重要来源因此,关于创业团队层面因素,如认知方式、个人特质等对新创企业资源策略的影响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2.2 社会资本2.2.1 社会资本的概念定义20 世纪 70 年代,社会资本作为一个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补充的理论概念被提出,并最先在社会学中进行应用研究1985 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 Pierre Bourdieu)第一次对社会资本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他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资本是个体拥有的潜在或现实的资源集合,这些资源是与个体拥有的关系网络密切相关的”。
他分析了社会资本与其他资本之间的联系和转换关系,认为个体可以通过社会资本获得经济资本,提升自己的文化资本在Bourdieu 的定义中,社会资本被视为是一种资源,可以为个体拥有者带来经济收益,而且这种经济收益与个体所处的关系网络中可以调用的资源多少紧密相关此后,在 Bourdieu 社会资本定义的基础上,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loeman)、罗伯特·普特南(Robert Putnam)、亚历詹德罗·波茨(Portes)、罗纳德·伯特(Ronald Burt)、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林南(Linan)等众多学者纷纷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补充和完善表 2.1 归纳了代表性学者对社会资本的定义
据全球创业数据显示,我国创业环境综合指数是 3.10,相比 2010 年的 2.87,已有不少提高,说明我国创业环境的总体情况在不断改善但是,我国商务创业环境指数得分仅为 2.58,与加拿大(3.39)、德国(3.35)和美国(3.30)等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新创企业的发展仍处于一个经济、法律和政治不断变化的转型经济环境中,相关金融体系、法律保障的支持不完善,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又不足新创企业面临着合法性和弱小性缺陷的双重约束因此,探索我国新创企业如何在制度和资源的双重约束下获得和保持快速成长,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美国教授 Ted Baker 于 2003 年首次在创业管理领域使用拼凑(bricolage)概念,希望从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来了解企业在双重约束环境中的资源策略他认为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凑合使用与价值重构,新创企业将会突破制度和资源的双重约束实现成长紧接着,一批学者探索了资源拼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譬如,Marti 和 Mair(2009)进行了探索性案例研究,他们指出非盈利性组织通过资源拼凑获得社会的认可,进而促进其组织成长;Senyard等(2009;2014)考察了拼凑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发现创业拼凑与新创企业绩效正相关。
但是,资源拼凑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尚未形成统一结论:一部分研究支持资源拼凑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譬如,Kickul(2010)发现拼凑对企业增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祝振铎(2014;2015)也发现创业拼凑对初创和早期成长阶段的新企业财务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正向影响初创阶段的新企业成长绩效,但与早期成长阶段的新企业成长绩效关系并不显著另一部分研究显示,资源拼凑也存在负面的效应其原因主要是:第一,资源拼凑经常体现为企业在资源短缺环境下的“将就”行为,这种“凑合”行为具有暂时性,有可能是低效无用的(Lanzara, 2010);第二,资源拼凑促成的创新行为可能是短暂的、有局限的,不易大范围推广到企业所有业务领域;第三,企业对资源拼凑的过度依赖,有可能会降低对标准资源的获取需求,而去提供“次优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Ciborra,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