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郴州市上田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5页湖南省郴州市上田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冶炼Na、Al等活泼金属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电解其熔融盐或氧化物 B.电解其盐的水溶液 C.热分解法 D.热还原法参考答案:A略2. 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 衣物的汗渍、血迹以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都能水解而被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制品 ④蚕丝制品 ⑤涤纶制品 ⑥锦纶制品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⑤ D.③⑤⑥参考答案:B略3. V滴加新制氯水后,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存在的是A.Fe3+、Al3+、Cl-、NO3- B.K+、Na+、I-、SO42- C.Ag+、Ca2+、NH4+、NO3- D.Na+、Ba2+、CO32-、SO42-参考答案:A略4.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对不可回收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B.制造玻璃是复杂的物理变化,玻璃的组成不同,性能不同C.BaSO4在医学上用作钡餐D.固体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料后,可以减少SO2和烟尘的污染,且燃烧效率高参考答案:B略5. 下列反应中硫酸既表现出了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的是() A. 氧化铜与硫酸反应 B. 氢氧化铝与硫酸反应 C. 木炭粉与浓硫酸反应 D. 铜与浓硫酸反应参考答案:D考点:浓硫酸的性质.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硫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在反应中应生成硫酸盐,且硫酸被还原生成二氧化硫等物质,据此解答.解答:解:A.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只表现硫酸的酸性,故A不选;B.氢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只表现硫酸的酸性,故B不选;C.木炭粉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水,只表示硫酸的强氧化性,故C不选;D.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硫酸既表现出了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硫酸的强氧化性、酸性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6. 下列关于右边物质的命名正确的是 A.3,4,4—三甲基己烷 B.2,3—二甲基—2—乙基戊烷C.3,4—二甲基—4—乙基戊烷D.3,3,4—三甲基己烷参考答案:D7. 已知生产一个暖瓶胆需0.54g Ag,现有一瓶醛溶液,若与足量的新制Cu(OH)2共热,可生成14.4g砖红色沉淀,若用此瓶醛溶液制暖瓶胆,最多可以制得 A.10个 B.20个 C.40个 D.80参考答案:C8. 关于下列物质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酚类化合物有毒,不能用于杀菌、消毒B. 乙二醇可用于配制汽车防冻液C. 部分卤代烃可用作灭火剂D. 甲醛的水溶液(福尔马林)可用于防腐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A.苯酚在医院里广泛使用,消毒药皂的味道也是苯酚产生的,故A错误;B.汽车防冻液的主要成分是乙二醇,故B正确;C.四氯化碳是卤代烃,可做灭火剂,故C正确;D.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福尔马林,医学和科研部门长用与标本的防腐保存,故D正确;故选A。
9. 关于杂化轨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NH4+中N原子为sp3杂化,空间构型与CH4分子相同B.BF3中B原子为sp2杂化,故BF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C.BeCl2分子为直线形,所以推知BeCl2分子中Be为sp杂化D.SO2是极性分子,所以推知SO2分子中S原子为sp3杂化参考答案:D略10. 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C.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含氧化铝的混合物参考答案:D略11. 原子核外p能级、d能级等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为“全空”、“半满”、“全满”的时候一般更加稳定,称为洪特规则的特例下列事实不能作为这个规则的证据的是A.元素硼(B)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元素铍(Be)的第一电离能B.元素磷(P)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元素硫(S)的第一电离能C.基态铜(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而不是[Ar]3d94s2D.某种激发态碳(C)原子排布式为1s22s12p3而不是1s22s22p2参考答案:AD12. 在真空恒容密闭容器中盛有1 mol PCl5加热到200℃时发生的如下反应:PCl5(气) PCl3(气) +Cl2(气),反应达平衡后,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M%。
若在同一温度和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的是2 mol PCl5(气),反应达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 N%则M和N的正确关系是 A.M>N B.M
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SO21)各装置盛放的试剂是:Ⅰ ,Ⅳ (将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在横线上)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C.浓H2SO4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2)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3)使用装置Ⅱ的目的是 ,使用装置Ⅲ的目的是 4)确认含乙烯的现象是 参考答案: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现有物质A~I,其转化关系如下图,已知:A为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不溶于水,X常温下为无色液体,E常温下为红棕色气体部分反应条件及生成的其它物质已略去)根据上述转化关系图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X ▲ ;J ▲ (2)物质H的电子式: ▲ ;物质J是属于哪种晶体类型: ▲ 。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 ▲ 参考答案:(1)H2O(2分),NH4NO3(2分) ;(2)(2分);离子晶体(2分);(3)AlN + 3H2O = Al(OH)3 + NH3↑(2分) Al3+ + 3AlO2- + 6H2O = 4Al(OH)3↓(2分)18. 为减小和消除过量CO2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世界各国都在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科学家加强了对CO2创新利用的研究1)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先把空气吹入饱和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并使之变为可再生燃料甲醇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如下:写出分解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在合成塔中,当有4.4 kg CO2与足量H2完全反应,可放出热量4947 kJ,写出合成塔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以CO2为碳源还可以制备乙醇,反应如下:2CO2(g) + 6H2(g)=== CH3CH2OH(g) + 3H2O(g) △H=-173.6kJ/mol写出由CH3OH(g)合成CH3CH2OH(g)的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
3)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设计如右图所示的电池装置①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 ②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减小,该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当电子转移 ▲ mol时,参加反应的氧气的体积是6.72L(标准状况下)4)以甲醇为燃料还可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O2,负极通入甲醇,用熔融金属氧化物MO作电解质(可传导O2-)该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 ;放电时,O2-移向电池的 ▲ (填“正”或“负”)极参考答案:(1)2KHCO3 K2CO3+H2O+CO2↑CO2(g)+3H2(g)===CH3OH(g)+H2O(g) △H=-49.47kJ/mol(2)2CH3OH(g) ===CH3CH2OH(g)+ H2O(g) △H=-74.66kJ/mol(3)① O2 + 2H2O + 4e- === 4OH- ②2CH3OH + 3O2 + 4OH- === 2CO32- + 6H2O ; 1.2mol (4)CH3OH-6e-+3O2-=== CO2+2H2O(2分) 19. (12分)某科研机构用含氯的有机物A合成棉织物免烫抗皱整理剂M,设计合成路线如图(部分反应试剂和条件未注明):已知:①用质谱法测得D的相对分子质量在90至110之间,且氧元素的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