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苏轼的博爱雅艺.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3067316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6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苏轼的博爱雅艺    施春晖内容Reference: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确定了“博、爱、雅、艺”四个词作为学院“师范气质”核心词而苏轼在博、爱、雅、艺方面表现非凡,有不少值得师范生所学习的他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热爱生活,热爱事业;温文尔雅,豁达淡定;多才多艺,创意无限研究苏轼的“博、爱、雅、艺”将有助于学生吸收其中的精粹,有助于学生自身“师范气质”的提升Keys:苏轼 博 爱 雅 艺苏轼的博体现为他具有博大的胸怀与涵养,兼容并包就苏轼的思想而言,他虽以儒家学说为本,但对佛道二家的学说绝不排斥他的思想是三教统一的构成形态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记述苏轼的读书过程:“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就苏轼的学养而言,他无书不读, 经史子集,博观而约取,构建起广阔的知识体系苏轼之学可谓包揽古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触类旁通无论在思想、文学、艺术等人文领域,还是在水利、建筑、酿酒等科学技术领域都有所作为林语堂为他缕数的十九个名号难以概括其一生的全部。

      苏轼的博体现为他具有好学精神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勤奋读书苏轼自言: “家世事酌古,百史手自斟”,“结发事文史,俯仰六十载”遭贬黄州和岭南,没有政事累身,他把精力都集中在读书与学术上,每天读书以夜三更为期若遇会客、出访,回家后也得补课苏轼好学,还善于学他自己发明了抄书记忆法、八面受敌法、博观约取法等苏轼学习时善于兼收并蓄,汲取他人所长黄庭坚在《山谷题跋 跋东坡墨迹》中记述他向前辈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徐浩等人学习书法:“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苏轼在别人询问他何以博学多闻时列举读《汉书》的方法,“盖数过而尽之始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财货之类每一过专求一事,不待数过,而事事精窍矣《漫堂书记·升庵条》)他认为:“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因此,欧阳修称赞苏轼:“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除重视书本学习外,苏轼还提倡应从实际中学习,认为不同的学术或文艺可以互相沟通,互相启发这在《日喻》、《大悲阁记》等文章中都有提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苏轼凭着其阔大的视野、渊博的学识创造了累累硕果:他现存诗2726首、词398阕、散文4000多篇,卷帙浩瀚,史称“苏海”,他还著有三部学术著作《易传》、《书传》和《论语说》。

      而且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也颇有造诣苏轼博学多才,但从不高高在上,他的爱心常驻苏轼的职业虽然不是老师,但他热爱教育,对求学者总是倾注满腔的爱他在北宋文坛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拜访他的甚多苏轼对他们不遗余力地指导培养最著名的是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苏轼虽是一个从政者,但他十分重视教育在儋州,他克服重重困难,办起学堂传播文化从此,蛮荒的海南岛学风大开,人才辈出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姜唐佐曾是苏东坡的学生相传,苏东坡贬居海南儋州时,姜唐佐曾拜苏为师,苏轼爱生如子,师生关系融洽,书简往来甚多当姜唐佐要上广州应考时,苏东坡在他的扇子上题上两句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后来,姜唐佐果真成为海南中举的第一人,破了天荒当然苏轼的爱不仅仅体现为爱学生,一生从政,苏轼的爱是更广泛更博大他热爱事业,虽屡遭被贬,但从未退隐,一直在仕途上坚定地走下去他具有爱民精神,关心人民疾苦为官期间处处惠民,时时为老百姓办好事周纲《苏轼九章》这样写苏轼:“四十年,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凡所到之处,百姓无不爱戴感念,世代相继”在徐州任官,黄河决口,洪水泛滥,苏轼临阵指挥不畏不惧,抗洪抢险,安抚百姓,奋战七十余日,终于战胜洪水。

      在杭州任官,他修复六井,疏浚西湖,于西湖南北修筑长堤,随时赈灾施药密州连年蝗旱,民不聊生,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苏轼刚上任就忙着治蝗,马不停蹄地走县下乡,同时上书朝廷,请求减免密州赋税,昼夜部署捕盗打黑贬谪黄州期间,他对人民宣称“吏民莫作官长看,我是识字耕田夫”(《赠王庆源诗》),“伫立望原野,悲歌为黎元”(《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二首》之二),他尽力为老百姓谋幸福苏轼任职遍及大半个中国,任期都不长,所办利民好事多不胜数,惠及百姓衣食住行正因为苏轼对事业对人民充满爱,在他才如此大公无私乐于奉献苏轼又极其热爱生活他爱山水自然,每到一处都要遍游当地的景点,品题山水,如千古名篇《游金山寺》、《石钟山记》等他不仅观赏品题山水,还设法增添山水之美,如“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景点就出于苏轼亲自筹划的浚湖工程他善于享受生活的各种乐趣,南谪惠州,初食荔枝,作《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赞之:“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即使是平凡简朴的生活,他也觉得滋味无穷,对那些清水煮成的菜羹也啧啧称赞:“味含土膏,气饱风露,虽粱肉不能及也!”苏轼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爱民爱生,他的爱可谓是博爱。

      在众人眼中,苏轼是个雅士气质上的儒雅、优雅,气度上的温文尔雅,与苏轼精通儒学思想,拥有渊博学识固然分不开,但更主要与他豁达旷远的性格有关苏轼永远保持豁达与开朗的精神境界,“入峡喜巉岩,出峡喜平旷吾心淡无累,遇境即安畅”他善于以“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宽阔胸怀去接纳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 淡定豁达的精神境界在他遇到困难挫折时体现得更为明显被贬黄州,处在人生的最低谷[来自www.L],他能遇祸不惊,气度从容,笑对苍茫在黄州,他没有正常的俸禄薪水手头的现钱只能支撑一年多一年以后怎么办呢?苏轼说:“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答秦太虚书》)一年后的问题一年后再考虑,不急不躁,不提前发愁怎样解决眼前的困境?苏轼勇于在苦难中摆脱心灵枷锁,自己动手,带领全家开荒种地,解决吃饭问题他在《东坡八首并叙》中道:“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申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他在给李常的信中亦说:“某见在东坡,作陂种稻,劳苦之中,亦自有乐事有屋五间,果菜十数亩,桑百余本,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也善于苦中作乐,在艰苦的环境中寻找乐趣在黄州,他发明了著名的东坡肉、东坡羹、东坡酒。

      遇到困难苏轼不怨天尤人,不折磨自己,而是把它写成诗文,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苏轼贬谪黄州,作诗《食荔枝二首之二》自嘲:“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南迁惠州,作诗自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苏轼把儒、释、道的思想精髓有机融合在一起,儒学思想主导着他人生的基本方向,而佛道思想帮助他在旷达的人生思想指导下,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积极追求因此,他精神境界永远保持豁达开朗,日常行为一直不焦不躁、沉着安详苏轼在众多艺术领域表现非凡,如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颇有造诣苏轼喜欢书画元祐末年,苏轼在翰林院供职,闲时常常挥毫泼墨,作品则任由同僚取去据当时任右司谏的吕希哲回忆说:“苏公名重一时,在迩英直舍,凡写一字,画一竹石,必为同列争求去虽吴公安诗方严,犹争取之建中靖国元年,苏轼北归途中在虔州停留,苏轼常为人写字作画每至寺观,好事者及僧道之流,有欲得公墨妙者,必预探公行游之所,多设佳纸,于纸尾书记名氏,堆积案间,拱立以俟公见即笑视,略无所问,纵笔挥染,随纸付人至日暮笔倦或案纸尚多,即笑语之曰:日暮矣,恐小书不能竟纸,或欲斋名及佛偈者幸见语也。

      ’及归,人人厌满,忻跃而散苏轼对书画艺术的由衷热爱写字绘画已经成为其生活内容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苏轼在黄庭坚笔下是这样的剪影:“元祐中锁试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酣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 ”《醉翁亭记》是苏轼大字楷书的代表性作品,他作此碑严谨细密,无一字松散,无一字随意,显示遒劲不羁的洒脱之美此外苏轼正书刻碑较著名的还有《丰乐亭记》《司马光碑》《赵清献公碑》《浴日亭记》等吴德旋在《初月楼随笔》中这样评价苏轼书法:“东坡笔力雄放,逸气横霄,故肥而不俗要知坡公文章气节,事事皆为第一流余事作书,便有俯视一切之概,动于天然而不自知当然,苏轼不仅热诚地投身于书画的创作,而且是一位书画的鉴赏者和评论者治平元年,苏轼在凤翔的古寺里得见唐人王维与吴道子亲手所绘的壁画,他常常匹马入寺,循着墙壁徘徊终日元祐七年,苏轼获悉王诜藏有唐人韩干画的马,提议用珍藏多年的仇池石来换取韩干马……只要看到名画,苏轼总会反复观赏平常,苏轼也喜爱欣赏书法他曾品题过钟繇、蔡邕、王羲之、王献之等书家苏轼还广泛接触民间音乐。

      外任时期,他与不同人群交流琴乐,参与歌伎、艺人的唱游,还出入民间集[来自www.lW]会、佛教乐事活动如他于熙宁五年春日观赏钱塘江吉祥寺花会,与和尚守辚法师唱游牡丹花会,并参与杭州每年举行的牡丹花会,在这其中他恣意放任苏轼不仅有唱乐、奏乐等艺术实践,还在《临江仙》、《醉翁操》、《燕子楼乐章》、《永遇乐》等文献中表现出借词吟唱、倚声填词和自度谱曲的音乐才能综上所述,苏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热爱生活,热爱事业;温文尔雅,豁达淡定;多才多艺,创意无限虽然苏轼是古代学者,所体现的“博、爱、雅、艺”与教育学院所提的“师范气质”核心词内涵不尽相同,但还有不少借鉴之处,研究苏轼的“博、爱、雅、艺”,将有助于学生吸收其中的精粹,有助于学生自身“师范气质”的提升Reference[1]郑信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找准切入点——兼谈教师教育学院“培育气质,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N].温州大学报,2013-9-15(125)[2]林语堂.苏东坡传·序[A].苏东坡传[M].宋碧云译本,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3]苏轼.和陶郭主簿二首其一[A].苏轼诗集卷四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7.[4]苏轼.和陶赠羊长史[A].苏轼诗集卷四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7.[5][6]孔凡礼.苏轼文集[M].北京: 中华书局,1986[7]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卷八[M]. 清初(1644-1722)注:本文为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一般科研项目(作者单位: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