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器维修机坞.doc
6页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发布××××-××-××实施××××-××-××发布民用航空器维修 地面维修设施第XX部分:航空器维修机坞Maintenance for civil aircraft-Ground maintenance facilities-Part XX: Aircraft Maintenance Dock (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09.7)MH/T 3012.xx—xxxxMH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ICS 49.100V 55备案号: 前 言MH/T 3012《民用航空器维修 地面维修设施》分为以下XX个部分:—— 第1部分:维修机库;—— 第2部分:喷漆机库;—— 第3部分:发动机修理作业场所;—— 第4部分:机械附件修理作业场所;—— 第5部分:电子附件修理作业场所;—— 第6部分:电器附件修理作业场所;—— 第7部分:电瓶充电修理作业场所;—— 第8部分:高压气瓶修理作业场所;—— 第9部分:氧气附件修理作业场所;—— 第10部分:紧急救生设备修理作业场所;—— 第11部分:机械加工作业场所;—— 第12部分:电镀作业场所;—— 第13部分:热处理作业场所;—— 第14部分:喷砂、喷丸作业场所;—— 第15部分:计量检测实验室;—— 第16部分:灭火瓶维修作业场所;本部分为MH/T 3012的第xx部分。
MH/T 3012是民用航空器维修的系列标准之一下面列出这些系列标准的名称:—— MH/T 3010《民用航空器维修 管理规范》;—— MH/T 3011《民用航空器维修 地面安全》;—— MH/T 3012《民用航空器维修 地面维修设施》;—— MH/T 3013《民用航空器维修 职业安全健康》;—— MH/T 3014《民用航空器维修 航空器材》本部分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飞行标准司提出本部分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民用航空器维修 地面维修设施第XX部分:航空器维修机坞1. 范围 MH/T 3012的本部分规定了民用航空器(以下简称航空器)维修机坞及相关附属装置的安全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航空器维修机坞(以下简称机坞)的建设、使用和维护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MH/T301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4053.1 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GB 4053.2 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 4053.3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 4053.4 固定式工业钢平台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 5025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JGJ 81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 82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MH/T 3012的本部分3.1 维修机坞 ( Maintenance dock )用于航空器维护、维修的大型工作平台3.2 抽拉板 ( Slide board ) 可以活动延伸、用于安全接近航空器的活动踏板,并与维修平台组成一个完整的维修区域3.3 点载荷 ( Point work load ) 机坞工作平台、通道上任一点所能承受的荷载 4. 技术安全要求4.1 机坞分类:4.1.1 按照与航空器使用位置可分为:机头坞、机身坞、机尾坞、大翼坞;4.1.2 按照用途可分为:维修机坞、喷漆机坞及多用途机坞;4.1.3 按照结构形式可分为:悬挂式机坞、落地式机坞(固定式机坞、移动式机坞);4.2 基本要求:4.2.1 机坞的设计、加工制造、材料选用、安装调试、验收等应符合国家、民航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4.2.2 机坞的设计应考虑航空器尺寸、维修工艺要求,能够快速、安全地就位、撤离;4.2.3 机坞的安全设计应满足GB 5083的要求;4.2.4 机坞就位后,工作平台应与航空器形成封闭区域,工作平台与航空器之间的间隙不大于50mm;4.2.5 机坞设计应考虑工作平台、通道的连续、畅通,为维修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空间和通道,确保维修人员安全、方便地接近航空器相应部位进行维护及运输工作;4.2.6 机坞载荷:4.2.4.1 点载荷应满足人员工作、零部件存放及运输要求。
4.2.4.2 机坞整体载荷应考虑:工作人数、工具设备、器材重量以及可能的冲击载荷4.2.7 悬挂式工作平台摆动不超过±25mm;落地式工作平台摆动不超过±10mm4.2.8 机坞设计应考虑方便、安全地进行保养和维修,宜多采用免维护设计,减少维护工作量;并考虑机坞保养、维修所需要的工作平台与空间4.2.9 机坞应有可靠的防止移动的锁定装置4.2.10 机坞设计时应考虑其防水、防尘、防腐在露天存放、使用时应考虑抗风能力4.2.11 在爆炸危险区内使用的机坞,应满足国家有关防爆标准及航空器维护手册的要求4.2.12 机坞技术文件应包括:图纸、使用维护手册、检测及验收报告4.3 机坞结构4.3.1 结构件4.3.1.1 机坞钢结构设计应按照GB 50017进行,金属结构材料应该能保证在额定载荷(动、静、交变载荷)作用下,有足够的强度,主要受力构件和整个结构应满足刚度和稳定性要求,满足防锈、防腐要求,布置应便于检查、维修和排水; 4.3.1.2 机坞钢结构施工应按GB 50205规范进行,高强度螺栓的设计、施工须符合JGJ 82规范要求,焊接应符合JGJ 81规程要求;主要受力构件的焊缝附近应打上焊工代号钢印;4.3.2 护栏4.3.2.1 固定防护栏杆应满足GB 4053.3的要求;4.3.1.3 活动防护栏杆的强度、高度应满足GB 4053.3的要求。
在拆下后,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和存放位置;4.3.2.2 链式护栏跨距应不大于1m,其任意一点都应承受500N的水平载荷,并刷红色警告标识,严禁人员倚靠.4.3.3 钢梯4.3.3.1 固定式钢直梯应满足GB 4053.1的要求;4.3.3.2 固定式钢斜梯应满足GB 4053.2的要求;4.3.3.3 活动式钢斜梯在机坞常用工作状态下的技术参数,应参照GB 4053.2的有关要求;4.3.3.4 梯子踏板应防滑4.3.4 平台和通道4.3.4.1 平台应满足GB 4053.4的要求;4.3.4.2 平台承载可按照航空器维修工艺要求设计;4.3.4.3 平台表面材料应平整并防滑,对接位置应选择在梁上;4.3.4.4 如航空器维修工艺需要平台有坡度,则坡度不应大于604.3.4.5 平台和通道上方的净空高度应保证人员的正常工作和充分的活动余地,若上方有独立障碍物,应提供特殊防护或提示;4.3.4.6 工作平台或通道地板最大开口应不能使直径20mm的球通过其下落,防止坠物伤害; 4.3.4.7 单人通道净宽应不小于600 mm,经常有人通过或多人同时交叉通过的通道宽度应增加至1200mm;4.3.5 抽拉板4.3.5.1 抽拉板悬伸部分应保持平直,与航空器轮廓吻合,形成安全的封闭区域。
应设导轨和导轮使其伸缩灵活,有锁定装置防止抽拉板移位导轨端部应设止挡; 4.3.5.2 抽拉板应简单、轻便、安全、可靠;4.3.5.3 抽拉板前端宜设有挡板,防止物品坠落;4.3.5.4 刚度:1/400 4.3.5.5 抽拉板载荷:宽度小于600mm,按照125Kg/块设计;宽度大于600mm,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设计4.3.5.6 抽拉板抽出部分安全区域末端应有警示标志及限位装置4.3.5.7 抽拉板应作防静电处理4.3.6 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工艺应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要求进行采用喷锌、热浸锌表面处理,锌层厚度不低于100微米;采用喷漆表面处理,漆层厚度不低于80微米4.4 主要部件4.4.1 升降机构4.4.1.1 升降机构的设计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并具有自锁功能;4.4.1.2 机坞升降范围应满足航空器修理工艺要求;4.4.1.3 应设上下机械止挡;4.4.1.4 升降机构应设上下限位装置,升降限位需两级限位保护;4.4.1.5 配备同步调整、保护装置;4.4.2 行走装置4.4.2.1 行走装置的设计应满足国家相应的标准,并具有刹车功能;4.4.2.2 在极限位置应设机械止挡;4.4.2.3 行走机构应设上下限位装置,升降限位需两级限位保护;4.4.2.4 配备同步调整、保护装置;4.4.2.5 轮子应满足承载和使用要求。
4.4.3 防护装置 4.4.3.1 机坞工作区域应有安全带系挂装置;4.4.3.2 所有沿轨道运行(升降运行和水平运行)的机构,应在轨道两端设置行程限位装置,并在轨道端部设有止挡和缓冲装置; 4.4.3.3 机坞应设有防撞装置:当机坞与航空器、或其它物体距离小于设定值时,机坞应自动停止运行;4.4.3.4 机坞宜设有连锁保护装置:确保机坞所有移动装置复位后,才允许机坞运行;4.4.3.5 机坞运行时应有声光警示,并设有急停开关;4.4.3.6 所有急停按钮和二级行程开关应可断开主回路电源并触发报警;4.4.3.7 与航空器有可能接触的机坞部位应装有防撞缓冲装置;4.4.3.8 宜考虑有应急装置或预案移动机坞,防止因机坞故障导致航空器卡在机坞内,4.4.3.9 机坞上外露的、有伤人可能的活动零部件如联轴器、链轮与链条、传动带、皮带轮、凸出的销键等,均应安装防护装置,防护装置应牢固、可靠4.5 电气系统4.5.1 机坞上使用于爆炸危险区内的电器须采用防爆型;4.5.2 机坞供电应采用TN一S或TN—C一S系统; 4.5.3 非固定式电源供电的机坞,应安装相序保护继电器;4.5.4 应配置过载、短路和漏电保护装置; 4.5.5 机坞运行操作应具有延时功能;4.5.6 电机应采取两级过载保护;4.5.7 电气元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44;4.5.8 机坞动力系统的配线应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500V的不延燃铜芯多股电线或电缆,多股电线截面面积不应小于1.5mm2;多股电缆截面面积不应小于1.0mm2;4.5.9 线路敷设应满足GB-50258规范的要求;4.5.10 机坞照明4.5.10.1 应满足飞机维修工艺要求;4.5.10.2 采用一般照明时,应符合GB 50034的要求;4.5.10.3 主照明的安装位置不能影响航空器的维修工作;4.5.10.4 没有防爆要求的照明装置应选用防腐、防尘、防水型荧光照明灯。
4.5.11 接地4.5.11.1 金属结构及电气设备的外壳应有可靠的接地;4.5.11.2 非固定式机坞须配备专用防静电接地线4.6 消防4.6.1 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