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管理】防腐地面施工方案报告(DOC 11页).doc
12页施工技术方案一、编制依据《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95《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二、施工部署及准备1将不同种类的材料分类存放,要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法规,设置隔离带和通行道,使用防爆型电气装置,达到防风、防雨、防晒1.2.作业场地及作业操作面:首先要考虑人员和材料运输畅通,要有运输设备的布置,有足够通风条件:作业操作面保证足够的安全性照明,设置漏电保护开关,并做接地装置,操作面搭设脚手架时,要便于通行和运料安全,也应保证操作者安全3.作业现场要设置足够干粉或泡沫灭火器,要始终保持消防道路畅通2、技术准备21进行图纸资料的自审、专业审工作,及时取得发包方的书面确认资料,作为今后施工依据2听取设计技术交底,做好施工技术交底3对施工所用材料进行抽样检查,杜绝不合格材料使用.24组织调整设计技术要求工程特点,同时进行各种施工技术资料的准备,和发包方明确质量控制程序等要求5编写施工方案和操作方法备齐本工程所需各种施工记录,质检记录,隐蔽工程记录,中间交接记录,气象记录等施工表格3、该项目施工人员配备计划如下:序号工种人数工作内容1技术人员1编制方案、制定措施、整理资料、技术交底2质安人员2质量安全监督、工程验收3采购人员1材料供应及时通知检验4主要施工人员15现场施工5后勤人员34、施工材料计划表及进行计划本工程的防腐材料,由于涉及系统较多,技术人员要认真阅读图纸,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用料计划。
5、施工机具投入到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见表:施工用设备及检测仪器序号机、用具名称数量单位备注1砂浆搅拌机1台2角向砂轮机10把3磅称2台4量杯2只5砂布若干张6棉纱若干斤7料桶5只8刷子若干把9羊毛磙若干把三、主要细节施工方案1、各种防腐材料的性能指标1.1砌筑或勾缝用呋喃树脂胶泥施工配合比原料12345乙烯基树脂100--—(YJ乙烯基树脂)乙烯基树脂-100-—(F-82乙烯基树脂)乙烯基树脂--100100乙烯基树脂--100YJ胶泥粉250-400--耐酸粉—200-400130-200130-200石墨粉-—-150苯磺酰氯—-10硫酸乙酯—15-18—10—14复合固化剂---10稀释剂-—0—100-10注:(1)稀释剂甲苯或丙酮; (2)YJ胶泥粉中含有固化剂; (3)硫酸乙酯=H2SO4:C2H5OH(2-3:1) (4)耐氢氟酸胶泥中加入硫酸钡或石墨粉; (5)复合固化剂=苯磺酰氯:硫酸乙酯(1:25—3) (6)用乙烯基胶泥衬砌砖板时,因有酸性固化剂对基体底层有腐蚀作用先用乙烯基涂料、玻璃丝布,涂刷粘贴2—3遍,形成玻璃钢保护层,然后再进行衬砌施工。
12呋喃树脂玻璃钢胶液施工配合比原料打底料腻子料衬布料与面层料乙烯基树脂E—44100乙烯基树脂-100100YJ玻璃钢粉—40—5040—50耐酸粉0-20100—150丙酮40-60乙二胺或T316—8(T31 20-30)注:YJ玻璃钢粉料中含有固化剂1.3乙烯基树脂砂浆施工配合比原料打底料砂浆料12乙烯基树脂100乙烯基树脂100YJ胶泥粉250乙烯基树脂100石英粉250-300400耐酸粉0—20200丙酮40—60乙二胺或T316-8(T31 20—30)复合固化剂15-18乙烯基树脂、乙烯基树脂指标如下:外观:红棕色粘稠液树脂含量:>95%灰分:<1%pH值:7粘度(ф杯25℃):1000-1300s1.4呋喃树脂类防腐蚀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玻璃钢胶泥砂浆混凝土密度/(g/cm3)172.024-2.5抗压强度≥Mpa-706060抗拉强度≥Mpa80886与耐酸砖黏结强度/ Mpa1.5—2.515与耐酸砖黏结强度/ Mpa1.5-25硬化时间(25℃)/h8-128128线膨胀系数/(10—5·K-1213--收缩率/%—040.305无碱无捻玻璃纤维布技术指标玻璃纤维布制品代号单纤维公称直径(μm)线密度断裂强力N不小于浸润剂类型EC5。
5—16855168±17686711#EC8—4808480±48117.7711#EC11-48011480±48117.7711#EC11—9601196±96196711#2、乙烯基玻璃钢粘贴施工2.1、乙烯基 树脂玻璃钢的施工宜采用手糊法手糊法分间歇粘贴法和连续粘贴法.22、乙烯基树脂玻璃钢铺衬前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封底层:在经过处理的基层表面,应均匀的涂刷封底料,不得有漏涂,流挂等缺陷,自然固化不宜少于24hb.修补层:在基层的凹陷不平处,应采用树脂胶泥料修补刮平,自然固化不宜少于24h3、间歇法树脂玻璃钢铺衬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玻璃纤维布应剪边涤纶布应进行防收缩的前处理b.先均匀涂刷一层铺衬胶料,随即衬上一层纤维增强材料,必须贴实,赶净气泡,其上再涂一层胶料,胶料应饱满.c应固化24h,修整表面后,再按上述程序铺衬以下各层,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层数或厚度d.每铺衬一层,均应检查前一铺衬层的质量,当有毛刺、脱层和气泡等缺陷时,应进行修补e.铺衬时,同层纤维增强材料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上下两层纤维增强材料的接缝应错开,错开距离不得小于50mm,阴阳角处应增加1—2层纤维增强材料。
2.4、连续法树脂玻璃钢铺衬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平面一次连续铺衬的层数或厚度,不应产生滑移,固化后不应起壳或脱层立面一次连续铺衬的层数或厚度,不应产生滑垂,固化后不应起壳或脱层铺衬时,上下两层纤维增强材料的接缝应错开错开距离不得小于50mm;阴阳角处应增加1—2层纤维增强材料应在前一次连续衬层固化后,再进行下一次连续铺衬层的施工e.连续铺衬到设计要求的层数或厚度后,应自然固化24h,即可进行封面层施工2.5、乙烯基树脂玻璃钢封面层的施工,应均匀涂刷面层胶料.当涂刷两遍以上时,待第一遍固化后,再涂刷下一遍.乙烯基玻璃钢质量标准:21乙烯基玻璃钢施工,在室温固化后,应进行全面质量检查,若发现有质量缺陷,应进行修补外观检查,所有部分用目测法检查不允许有下列缺陷:气泡:表面允许最大气泡直径为5mm,每平方米直径不大于1mm的气泡少于三个时,可不予修补,否则应将气泡划破修补.返白:耐蚀层不允许有返白现象其他:衬里与基体的结合应牢固,不允许有分层脱层、纤维裸露、树脂结皮、异物夹杂、色泽明显不匀等现象.b对于玻璃钢表面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应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及时修补.同一部分的修补次数不得超过二次.如发现有大面积气泡或分层时,应把面层全部铲除,露出基层,重新进行表观处理后衬布施工.2。
52固化度的检查:a.固化度外观检查,用手摸玻璃制品表面是否发粘,用棉花蘸丙酮在玻璃钢表面上观察颜色,或用棉花球置于玻璃表面上能否吹掉,如手感有粘手,眼观棉花变色或棉花球吹不动,即制品表面固化不安全,应予返工.b树脂固化检查,根据需要可用采丙酮萃取抽样检查玻璃钢中树脂不可溶分量(即树脂固化度),其测定方法按GB2576-81(玻璃钢中树脂不可溶分含量试验方法)进行,试样不少于3个,树脂固化度应不低于85%,或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值.3、耐酸砖(花岗岩)板贴粘施工3.1操作方法:① 粘贴前必须先弹线定位,确定第一块板材位置② 板材表面必须清洁干净,无污垢和水球.③ 板材的接缝宽度为8-12mm,横竖缝要一致④ 粘结胶泥厚度为6-8mm,板材背面必须抹满胶泥,注意边角抹浆要到位.⑤ 板材就位后要用皮锤敲击耐酸砖板面,使之与邻板保持平整,每粘贴一块必须用靠尺检表面是否平整,必须保证接缝平直,坡度统一⑥ 地面粘贴应注意下水坡度,一般要求1—2%,并做到坡度一致,绝对不允许出现返水现象⑦ 当班施工的耐酸砖板表面,必须把表面彻底清理干净,灰缝有满灰时必须剃除出去,保留勾缝要求⑧ 当每区域施工耐酸砖板粘贴完成后,待胶泥干燥24-28小时后,可以开始勾缝。
3.2、耐酸砖板粘贴质量要求:3.21在水泥砂浆、混凝土或金属基层上用树脂胶泥或乙烯基砂浆铺块材时,基层应做隔离层,在铺完成最后一层布后,应涂刷一层面层胶料,同时应均匀稀撒一层粒径为02mm的细料骨2块材结合层厚度、灰缝宽度和灌缝或勾缝的尺寸,均应符合表面的规定:结合层厚度、灰缝宽度和灌缝或勾缝的尺寸(mm)材料种类 铺砌 灌缝 勾缝结合层厚度 灰缝宽度 缝宽 缝深 缝宽 缝深耐酸砖、耐酸耐温砖 厚度≤30mm 4—6 2-3 —6-8 10—15厚度>30mm 4—6 2—4 — 6—8 15—20天然石材 厚度≤30mm 6—8 3-6 8-12 15-20 8-12 15—20厚度>30mm 10-15 6-12 8—15 灌缝 —-3.23耐酸砖板材的铺砌,除应符合以上规范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① 耐酸耐酸砖厚度采用20mm的石材铺砌时,宜采用树脂胶泥揉挤法施工;平面上铺砌厚度大于20mm的石材,宜采用树脂砂浆或树脂胶泥灌缝法施工② 结合层和灰缝的胶泥或砂浆应饱满密实,块材不得滑移③ 当铺砌板材时,应在胶泥或砂浆初凝前,将缝填满压实,灰缝的表面应平整光滑.32.4勾缝:① 树脂胶泥的灌缝与勾缝,应在铺砌块材用的胶泥,砂浆固化后进行.② 灌缝或勾缝前,灰缝应清洁干燥。
③ 灌缝时,宜分次进行,缝应密实,表面应平整光滑④ 勾缝时,缝应填满压实,灰缝的表面应平整光滑四、质量保证措施1、质量目标:本工程质量达到合格工程2、为确保质量,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首先应严把材料关.3、货物到达现场后,卸车开箱时应邀请PMC、PMU及EPC到达现场检查货物的合格证、出厂证明等标的材料4、施工时坚持“三专一评"的原则,即:专人施工、专职检查员、专职质检工程师、班组互评的原则6、积极配合PMC、PMU及EPC的工作,积极响应他们的指示,树立质量意识,杜绝质量隐患7、施工时多钻研、勤动脑,优化施工工艺,多提合理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