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8785145
  • 上传时间:2018-01-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附图、附表、附件4部分组成,其中附图中的钻孔柱状图原则上只附本阶段施工钻孔的柱状图矿业权人为保守商业秘密或适应政府的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需要,可酌情将正文内容合理分册编写,每册单独装订5. 6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名称统一为**省**县**矿区煤炭**(勘查阶段名称)报告报告附图的图式、图例、比例尺等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执行5. 7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形成的原始资料,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组织,按照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与煤炭地质勘查报告、专业总结报告同时立卷归档立卷归档的煤炭地质勘查原始资料、煤炭地质勘查报告、专业总结报告由相应承担单位资料馆保存煤炭地质勘查项目原始资料、地质勘查报告、专业总结报告除建立、保管纸介质资料档案外,必须同时建立、保管电子介质资料档案5. 8煤炭地质勘查报告按照政府有关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规定,经初审后送交相应储量评审机构评审备案,并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按照评审中提出的修改意见组织对报告的修改5. 9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经评审备案后,应将评审备案文件作为附件附于报告中5.10评审备案后复制的煤炭地质勘查报告,按照政府有关地质资料汇交的规定进行汇交附 录 A(规范性附录)煤炭勘探报告编写提纲A.1绪论A.1.1目的和任务简述勘查项目来源。

      叙述勘查项目的目的和地质任务以及投资人、矿井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扼要叙述勘查工作经过及其有关情况A.1.2井田位置、交通说明井田边界的经纬度、地理位置、行政隶属、勘查边界、四邻、长、宽、面积,以及勘查深度 叙述矿业权设置情况说明第一水平和初期采取区范围、面积或露天拉沟位置等简述经过井田或邻近城镇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距井田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A.1.3自然地理、经济状况概述井田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勘查区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雨季、冰冻期和冻土层深度等说明区内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概述区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简述井田所在地区的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以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A.1.4生产矿井与采空区叙述井田内生产与在建矿井及小煤窑的建设、生产、资源利用以及其他有关情况叙述井田内已关闭矿井、采空区、废弃小煤窑以及其他有关情况。

      A.1.5以往地质工作扼要叙述煤田发现以来到本次勘查期间进行的各项地质勘查工作,包括历次地质勘查单位、时间、性质、内容、使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作量及质量、主要成果、地质报告审批、利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时的评价等A.2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简要说明本次勘探工作的起止年月、简要经过、投入资金总额、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和任务完成情况A.1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叙述井田地形地质特征和物性条件,叙述本次勘探所采用的勘查方法叙述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与勘探类型的确定及其依据叙述工程间距的确定和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叙述各项勘查工程的施工原则和相互配合等A.2勘查工程质量评述A.1测量工作简述控制测量的等级,起算数据,使用的仪器、方法,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完成工作量并对其质量进行评述简述地质勘查工程测量使用的仪器、方法,完成工作量并对其质量进行评述简述地形图的比例尺、来源叙述地形图野外测量和室内成图时间,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方法简述地形图验收情况并对其质量进行评述A.2地质填图简述地质填图的比例尺、范围、面积叙述填图区的地表地质条件、地质填图方法和采用规范叙述完成工作量及其质量简述地质图验收情况并对其质量进行评述。

      A.3地面物探简述地球物理特征、采用的物探方法、工程量布置和工作流程叙述地面物探野外工作采用的仪器设备、参数选择、完成工作量及其质量叙述室内资料处理方法、采用仪器设备、软件、完成工作量及其质量叙述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和成果精度简述地面物探专业地质报告的提交和验收情况A.4钻探工程简述本次勘查工作钻探工程设计工程量叙述本次勘查工作完成钻探工程量、钻探全孔质量、综合全孔质量、钻探煤层质量和综合煤层质量简述本报告使用全部钻探工程量、钻探煤层质量、测井煤层质量和综合煤层质量,钻探全孔质量、测井全孔质量和综合全孔质量,以及本报告对以往钻孔成果的利用情况叙述本次勘查工作钻孔的封孔层位、封孔段距、封孔材料及比例、封孔方法、封孔取样检查和透孔质量检查等简述勘查区内以往各次勘查钻孔的封孔情况对勘查区内所有钻孔的封孔质量作出评述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可插人相应表格A.5测井简述井田煤层及岩石物性特征,测井参数、方法及相关技术数据、仪器设备和刻度测试情况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完成的测井工作量叙述煤层、岩层、含水层、断点破碎带的定性、定厚解释原则及提交成果采用的方法叙述本次勘查工作煤层测井成果质量、测井质量。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中井斜、井温和井径等测量完成的工作量及其质量简述井田内以往各次勘查工作的测井情况、完成的测井工作量及其质量A.6水文地质工作简述本次勘查工作中的水文地质填图及其质量评述,工作报告《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简述本次勘查工作中钻孔简易水文观测叙述井田水文地质勘探类型、本次勘查和以往勘查工作中水文钻孔布置、完成水文地质孔的工程量 和质量叙述本次勘查和以往勘查工作中水文地质孔止水和抽水试验使用的材料、设备、方法、完成工程量 和质量叙述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观测等水文地质工作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及质量A.7采样与测试叙述本次勘查和以往勘查工作中各种煤样、水样、岩土样、有益矿产样、瓦斯样等样品的采取方法、数量和质量叙述承担各种样品测试鉴定分析的实验室的资质,分析测试的内检、外检情况,完成测试鉴定第一文库网分析样品,项目的数量及质量评述A.8地质编录和资料综合整理叙述钻孔、探槽和地质剖面观测等地质编录的方法、过程和质量;叙述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的方法、过程和地质研究程度;叙述各种原始资料、样品和岩芯的保管及处理情况A.3区域地质和井田地质A.3.1 区域地质特征A.3.1.1简述井田所处区域地层区划和区域地层A.3.1.2简述井田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和区域构造特征A.3.1.3岩浆岩A.3.2井田地质A.3.1井田地层自老而新叙述井田地层层序、时代、厚度、岩性及古生物组合特征。

      叙述井田内含煤地层的划分详细叙述含煤地层各段的厚度、岩性、古生物、沉积特征及其变化规律A.3.2井田构造详细叙述井田的基本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其变化叙述井田内各种构造发育的一般规律,评价井田构造复杂程度逐个叙述井田内主要的褶曲、断层和陷落柱的基本特征、延展情况、控制程度和查明程度A.3.3岩浆岩叙述井田内岩浆岩的时代、岩性、产状、分布规律叙述岩浆岩对煤层、煤质的影响A.4煤层A.4.1含煤性叙述含煤地层中煤层的分布及其组合特征,煤层的层数、总厚度、含煤系数、煤层间距及其变化特征;可采煤层的层数及可采总厚度在叙述时可插入煤层发育情况表,插表内容包括煤层名称、煤层厚度、煤层间距、煤层稳定程度、煤层可采程度、煤层结构和煤类等A.4.2可采煤层自上而下逐层描述可采煤层的层位、间距、厚度、结构、可采范围、可采程度、稳定程度和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其变化等对煤层可采程度和稳定程度进行评价并作出结论应以定性为主,尽量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评价煤层稳定程度和可采程度为直观表现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及可采范围,可插入主要煤层分布范围及厚度等值线图,对煤层间距 变化大和合并分叉煤层可插人煤层间距等值线图A.4.3煤层对比详细叙述煤层对比的方法和依据。

      逐层描述所采用的对比标志评价各可采煤层的对比可靠程度对于复煤层,还要叙述其分层对比的依据及其对比可靠程度A.5煤质A. 5.1 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叙述各可采煤层物理性质、裂隙、结构和构造等叙述各可采煤层的宏观煤岩组分及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组分及显微煤岩类型叙述煤的变质阶段、变质类型及变化规律A.5.2煤的化学性质叙述各可采煤层原煤、浮煤的工业分析结果,阐述煤的元素组成,评价煤的全硫、形态硫、磷、砷等有害元素含量及水平方向和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应插入煤质分析成果表,列出各指标的两极值、平均值和采样点数,灰分、硫分等煤质指标变化较大时,应插入煤质指标等值线图等插图A.5.3煤的工艺性能叙述各可采煤层发热量、黏结性、煤的二氧化碳反应性、热稳定性、抗碎强度、煤灰熔融性、灰黏度、结渣性和焦油产率等项目的试验结果并进行评价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应插入相应的图表A.5.4煤的可选性叙述可选性试验成果并进行评价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应插入相应的图表A.5.5煤类叙述各可采煤层的煤类及其确定依据,叙述各煤层各煤类分布范围和煤类变化界线确定原则A.5.6煤的风化和氧化叙述确定煤的风、氧化带的方法,风、氧化带煤的一般煤质特征,煤的风、氧化带的分布范围。

      评价风、氧化带煤利用的可能性叙述煤层自燃及其煤层自燃对煤层、煤质的影响程度,评价燃烧残留煤的煤质特征和可能用途A.5.7煤的工业用途评价对各可采煤层的煤质进行总结评价对煤的工业用途和综合利用前景作出评价,指出煤的最佳利用途径A.6水文地质A.6.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扼要叙述井田所处水文地质单元及其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水文地质特征说明区域内与井田水文地质有关的含水层的岩性、厚度、与煤层的相互关系,含水层的含水性、导水性、水量、水质、水温等水文地质特征A.6.2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叙述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及有关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分布范围及其变化,裂隙与岩溶的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含水层的含水性、导水性、水位标高、水量、水质、水温,地下水埋藏类型、水力性质评价隔水层的隔水条件叙述断层、破碎带的性质、富水性、导水性及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叙述地下水、地表水的动态变化,地下水、地表水与大气降水之间的关系,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直接充水含水层补给途径和部位评价井田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和类型A.6.3充水因素分析根据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结合临近生产矿井的水文地质特征和充水因素,对本井田充水因素和类型进行分析评述。

      A.6.4矿井涌水量根据水文地质特征和充水因素分析,叙述确定涌水量计算范围、计算方法、选择计算公式和确定参 数的依据,叙述涌水量计算结果并评述其可靠性A.6.5供水水源扼要叙述井田内及临近生产矿井的供水水源情况对需要进行专门供水水源勘查工作的井田,应 指出供水水源勘查方向,并叙述可能作为供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情况评述矿井水利用的可能性A.7工程地质与其他开采技术条件A.7.1岩石工程地质特征收集并叙述井田内及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矿有关井巷、煤层顶底板的工程地质数据和管理维护现状叙述井田内松散覆盖层和各可采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节理裂隙及其他结构面发育情况、钻孔岩石质量和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化结合矿井可能的开拓方案,叙述水平运输巷、主要石门等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类型,针对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意见露天勘探地质报告应详细叙述露天开采的最下一层可采煤层以上和其下50 m范围内岩层的岩性、厚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叙述露天边坡勘查工程布置、完成工程量和质量,评价露天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和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地质、水文地质因素;叙述露天剥离物工程地质特征,评价露天剥离物的剥离难易程度;评述与开采工艺和设备选型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

      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应插入相应的图表A.7.2瓦斯收集并叙述井田内及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矿有关井下瓦斯监测数据、等级和瓦斯管理状况收集并叙述井田内及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煤层与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