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
12页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习本单元,一要注意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技、教育与文艺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对其作用及经验教训进行分析、评价;二要注意将中国现代的科技、教育与文艺发展的历史与同时期政治、经济密切联系起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三要注意将教材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认识科技、教育,与文艺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程标准1.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学习要求1.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3.体现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目的: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2.重大成果领域时间成就意义核技术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20世纪90年代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和平利用核能为国民提供电力导弹20世纪60年代初仿制近程导弹成功我国国防力量进一步加强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空间技术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判断正误(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 )(2)“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背景(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2.过程(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3.评价(1)地位: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2)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知识点拨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大幅度、大面积的增产,这项成果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农业科研的一项重大成果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技术(1)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计算机②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Ⅰ号”③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2)地位: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3)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思维点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尤其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2.生物技术(1)表现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②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意义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②为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归纳总结正确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1)科技进步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中国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沉重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其遏制中国社会发展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2)科技进步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越来越密切,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为缓解和解决全球性粮食危机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联系密切,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练 1949年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其原因是( )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努力拼搏的结果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答案 C解析 “科教兴国”战略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苏联撤走了在华专家,故B项错误;1964年至1970年,中国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发展国防科技并取得重大成就,这是努力拼搏的结果,故C项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物质基础并不雄厚,故D项错误1.印证教材观点材料一 如果(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应用1 材料表明邓小平主要阐述了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的道理材料二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举行的中非商务合作论坛上作《发展杂交水稻,促进世界粮食安全》的主题演讲中提出,保障全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好方法是尽可能地增加粮食单产,“最有效且最经济的方法,现在看来就是利用杂交水稻技术”应用2 材料表明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其在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2.获取材料信息材料 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开发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研究表明,航天技术的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10可以说,航天产业是一个联动效应极强的高技术产业——《西安晚报》应用 根据材料概括新时期中国关注太空发展的侧重点提示 侧重点:发展经济1.(2019·泰州学业模拟)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旅美科学家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中国开始跨入“两弹一星”时代是在( )A.20世纪初 B.20世纪三四十年代C.20世纪六七十年代 D.20世纪八九十年代答案 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两弹一星”属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成就,故正确答案为C项。
2.(2018·宿迁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0月16日15时整,寂静的罗布泊上空突然爆发出一道强光,紧接着,一团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周围的空气急速膨胀,产生的高压冲击波以排山倒海之势,从爆心向四周飞驰该科技成就使我国( )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B.增强了远程打击敌国的能力C.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D.开启了和平利用核能技术时代答案 C解析 题干体现的是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故A项错误;题干所述不是导弹发射,故B项错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打破了美苏核垄断,故C项正确;原子弹爆炸是出于国防目的,故D项错误3.(2018·无锡高二期末)下面框内是新华社对我国某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的评论根据评论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科学技术成果应该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C.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市场D.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答案 B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可知这一科学技术成果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正确;C项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故C项错误;D项出现在2003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4.(2018·宿迁高二学业水平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篇新闻报道中有如下内容:“一家职业学校的孙老师说,中国也有人登上了太空,这是我过去不会想到的事情那位杨先生很了不起,要写进中国人的历史与这则报道有关的中国科技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也有人登上了太空”可知是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神舟五号”飞船载着杨利伟进入太空,故正确答案为D项5.(2018·淮安学业水平一模)我国领导人在国家科学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在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能够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A.成功研制“两弹一星”B.选育“南优2号”C.发射载人飞船上天D.“211工程”计划答案 B解析 根据题目的设问“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结合所学知识,杂交水稻是我国首创,最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项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展开我国科学家首次研制成功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是在( )A.社会主义改造的浪潮中B.“大跃进”正风行全国之际C.“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局面下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答案 D解析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成“银河—Ⅰ号”计算机,这是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1983年处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故选D项一、选择题(1~9题基础达标,10~14题能力提升)1.(2019·扬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的战略过时了,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这是因为中国( )A.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B.发射了“东方红一号”C.培育出了杂交水稻D.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答案 A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65年”以及“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可判断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故正确选项为A项2.(2019·无锡高二期末)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苏联局势时,得知一个中国消息,感慨地说“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这一消息可能是( )A.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C.导弹发射成功 D.籼型杂交水稻研发成功答案 A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赫鲁晓夫下台”可推知时间是在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A项正确3.(2019·扬州高二期末)新中国曾拟定了57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包括原子能、火箭和喷气技术、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新兴科技等。
这一规划最有可能制定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