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五水共治2016年第39期(总第375期).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85694043
  • 上传时间:2021-07-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50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简报第39期(总第375期)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6年6月28日河湖库塘清淤专辑l 攻坚控源促长效 还原再生解出路——湖州市坚持“四法治污”科学推进河湖清淤工作l 清淤控源 生态修复 长效管护——台州市黄岩区建立“五大机制”破解河湖淤泥处置难题l 抓落实 重实效 保长效——永康市集中攻坚全域推进河湖清淤治污工作l 天台县因地制宜变废为宝掀起河湖清淤新高潮l 常山县系统推进精准施策坚决打赢“清塘美河”攻坚战攻坚控源促长效 还原再生解出路——湖州市坚持“四法治污”科学推进河湖清淤工作2013年以来,湖州市把清淤治污作为“五水共治”的重要内容,运用生态、资源、科学化手段,有效解决淤(污)泥的出路问题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清除河道淤泥3000余万立方米,处理工业污泥、污水污泥约70万吨,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一、实施“项目化”攻坚,推进长效治污一是自加压力,拉高标杆去年以来,对全市7373条、9380公里河道进行排查,全面摸清淤(污)泥情况和底数制定《湖州市“十三五”清淤泥治污泥实施方案》和《湖州市2016年度清淤泥治污泥行动计划》,提出“三年任务一年过半,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目标,力争到2016年底前完成河湖清淤900公里1800万立方米以上,确保2020年实现河道淤泥全域清除,污泥处置全程规范,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建立。

      二是排出项目,挂图作战在去年四大重点水利工程完成115亿投资基础上,梳理排出“十三五”清淤治污重点项目29个、总投资16.1亿元,计划2016年实施项目23个、总投资4.5亿元重点实施河湖清淤控源攻坚、规范处置与利用保障、长效管理提升三大行动,持续推进河道清淤整治、航道疏浚整治、排水管网疏通、水土流失治理、淤泥堆场建设、淤(污)泥资源化利用、污泥规范化处置等七大工程,一项一项抓推进,不获全胜不收兵三是健全机制,助推落实健全清淤轮疏机制,制定全市河(航)道五年清淤轮疏计划,每六年实施一次河道清淤轮疏,每年开展一次城市排水管道疏通健全污泥管控机制,推进信息化监控平台建设,目前已实现对全市工业污泥产生、贮存、转运、处置全过程跟踪追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开启最严清淤治污模式,形成领导一线督导、部门一线参与、党员干部一线担当的强大合力二、狠抓“减量化”控制,推进源头治污一是加固筑牢绿色堤防采取沟壑治理整治、植物防护、封禁治理等措施,加强河(航)道两岸水土流失治理,切实减少沿岸泥沙入河十二五”以来,全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平方公里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老虎潭水库上游、南郊风景区和西南丘陵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计划治理面积75平方公里。

      二是深化创建绿色矿山开展废弃矿山生态治理和绿色矿山创建,全市累计关停矿山企业75家,矿山开采量由最高峰的2.5亿吨压缩至当前的4500万吨以内;完成废弃矿山治理28座,废弃矿山治理率达100%;创建市级以上绿色矿山22个,在产矿山企业全部达到市级以上绿色矿山标准并完成提档升级该市被列为全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地区,近三年来因矿山开采产生的污泥浊水年均减少32%三是改造催生“绿色产业”持续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坚持“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强势推进印染、造纸、制革和化工4个高耗能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全市243家企业均完成整治任务通过大刀阔斧关停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治水治污和节能减排,在全省率先消灭市控劣V类和V类水质断面,Ⅲ类水以上断面比例达到94.3%三、开展“还原化”处置,推进消纳治污一是巧借工程之力“还土于土”结合废矿坑、鱼塘和荒地平整复垦,将污泥处理后择地填埋,做到“以废治废”比如,在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中将淤泥用于沿线废弃矿坑填埋,在航道疏浚工程中将淤泥用于废弃鱼塘和低洼地填埋,在太嘉河工程中将淤泥用于堤岸充填通过填埋,累计增加耕地面积250亩,均用于占补平衡同时,开展京杭运河整治项目“土方综合利用”课题研究,探索淤(污)泥在公路路基中运用,减少工程用土对生态的破坏。

      二是妙用绿化之手“还土于林”将淤泥脱水处理改良成绿化土,用于园林绿化、育苗等,既解决淤泥重金属、有毒有机物经食物链的“二次污染”问题,又节省绿化费用的支出如吴兴区西山漾综合治理工程,通过“真空预压法”,将淤泥就地转换为湿地公园种植花草需要的绿化土壤,目前已将85万方淤泥成功转化为11.5万方的植物绿化土,节约成本4000多万元三是善补桑田之需“还土于田”沿袭湖州溇港文化的历史经验,还原传统“捻泥还田”之法,将淤泥直接填充于藕塘、桑地、稻田以增强土壤肥力如南浔区菱湖镇的桑基鱼塘,德清县乾元、钟管等地都普遍采用人工捻泥保护河床生态,避免大型吸淤机械在狭窄农村河道“无用武之地”清理出的淤泥被用来填埋废弃河塘,改造成水田,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四、探索“资源化”利用,推进技术治污一是采取“变肥法”,实现淤泥农用资源化针对农村面广量大的河道淤泥,因地制宜采用还桑肥田、景观绿化等方式处置如长兴县虹星桥镇、泗安镇将河道淤泥就近排入草坪种植地,解决苗木种植对肥土的需求缺口南浔区将经重金属检测后的淤(污)泥,与猪粪、稻草等混合堆肥后制成生态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实现淤(污)泥中有机质、氮磷等资源的生态循环利用。

      二是采用“制砖法”,实现淤泥建材资源化将淤泥与黏土、页岩、粉煤灰等原料进行混合加工,高温烧制成砖用于建筑工程,既节省建筑成本,又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理目前,全市共有9家砖瓦企业采用河道淤泥制砖,每年可利用河湖淤泥20万吨同时,利用水泥回转窑协同焚烧处置污泥,实现“污泥变水泥”的资源化,该项目每年可消纳污泥10万吨三是采用“燃料法”,实现淤泥能源资源化以税费补贴、用地指标优先考虑等形式,积极引导污泥治理企业加快先进技术引进和研发,将干化淤(污)泥作为燃料,用作供热、采暖或发电目前,该市5个污泥无害化综合利用处理点可对污泥进行焚烧处理全市淤(污)泥资源化处理和利用率达到90%以上湖州市治水办)清淤控源 生态修复 长效管护——台州市黄岩区建立“五大机制”破解河湖处置难题台州市黄岩区积极探索清淤治水机制,以清淤控源的治理机制、绿色生态的修复机制、长效监管的管护机制为重点,全力推进污泥浊水消除各项工作落实截至目前,该区已投资5800万元,累计完成疏浚清淤河道320公里;又投资1.95亿元,完成小里岙溪、西官河等河道综合整治工程65.5公里一、清淤控源“治”泥去污染一是规划引领,清淤先行制定《黄岩区“十三五”清淤泥治污泥实施方案》和《黄岩2016年度清淤泥治污泥行动计划》,提出在2020年前对全区209条河道、118座池塘和319座山塘全面实施清淤,实现河湖塘清淤工程全覆盖。

      健全清淤轮疏机制,实行河道、航道滚动轮疏、排水管道每年疏通全覆盖,确保小型排水管道每年清疏不少于2次,中型排水管道每2年不少于3次,大型排水管道每2年不少于1次今年以来,已投资1564.9万元,疏浚河道26条,共清淤45.85万方,完成全年计划的53.94%二是截污关停,控源不落坚持治污重控源,加快推进排污口和劣V类支流整治,截断入河污染源,使河流底泥污染物沉积大大降低今年以来,封堵排污口35个新增截污主干管线3.2公里,关停取缔环境违法企业31家,关停畜禽养殖场127家,全区19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畜禽网格化管理,共落实监管人员193人,全程监管172家规模养殖场和114个村355个养殖户二、因河施治“清”泥减影响一是分河实施,精准疏清污泥根据不同河道淤泥情况,精准施策进行清污对市区级主干河道,清淤工程量大、要求高的,通过工程项目招投标承包清淤,如山水泾河、复兴河等;对乡镇级中等河道,清淤难度较大、难以人工作业的,购置挖泥船进行机械作业,如二合河、苏口河等;对村级河道、黑臭河、断头河等,河道较小、大型机器难以进入的,租用泥浆泵,台班人工作业,如山头里河、小黄金洋池等如,西官河疏浚工程采取“带水作业,船舶外运”方法,自2月底开工以来,累计清理垃圾30吨,淤泥灌浆30万立方米,水质明显改善。

      二是分时分段,消减周边影响立足于该区河道周边居民住宅密布,部分河道紧邻马路,人流量车流量大,大型施工机械难以通行的实际,采取逐段清淤疏浚,逐段修复路面的方式,减少对附近群众日常出行与生产生活的影响,如新堂村的南河和北河、羽山村的高洋河、雅林村的小河采取“分段分时、平面推进”的河道清洁工作方法,通过末端截污方式,在河道末端建造翻水泵站和节制闸、形成封闭区分隔水系,逐段清淤,共清出垃圾淤泥3600方三、生态修复“降”泥提水质一是生物治理重构水体生态推行河道绿色生态系统建设,通过实施河岸、河面植物绿化工程,建立水、草、鱼动态平衡,形成“鱼草养水”如,南城在马路河、天宁浃等河道试点种植部分挺水植物,种植面积5000多平米院桥在山头里河成功试点,使用生物曝氧法增加水体含氧量,同时采取固化微生物缓释降解污染物技术、浮游生物控藻技术和引导沉水植被生态修复技术,最终实现水体达到地表Ⅳ类水,透明度1.0米以上二是湿地建设降解泥水污染今年启动长潭库区桐外岙溪、上垟溪两条入库溪流生态湿地工程建设,项目估算投资3900万元;生态湿地项目占地面积1070亩,通过构筑湿地生态系统,发挥湿地工程在涵养水源、污染沉降、污泥沉积方面的生态作用,建成后将有效削减项目南岸区域内1.5万人产生的生活污染物、农田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物,年可削减总氮8.58吨、总磷0.67吨。

      四、长效管护“控”泥防反弹一是凝聚共识,加强清淤组织领导区政府组织成立河湖库塘清淤工作领导小组,对清淤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科学决策,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开启“最严”清淤治污模式,形成领导一线督导、部门一线参与、党员干部一线担当的强大合力,结合“河长制”管理以及自动监测站点监测,做到实时监管,实效落实,严查偷排漏排,严控污染物入河,确保治后河道不反弹二是全面监控,实现污泥全过程监管推进信息化监控平台建设,目前已基本实现对全区工业污泥产生、贮存、转运、处置的全过程跟踪追溯,并将污泥处置纳入部门综合执法体系,水利、建设、行政执法、环保、交通等部门依据自身职责强化对清淤淤泥、城市泥浆、市政污泥及工业污泥的日常监管五、分类处置“转”泥再利用一是深度脱水,转低含水率黄岩江口污水处理厂应用新型污泥处理技术,使污泥的含水量从原来的80%以上降低到60%以下,达到国家生态填埋标准,处理后的污泥还能广泛运用于建筑、农业等领域,同时由于重量下降,使运输成本、填埋费用节省大半,仅运输成本每年可节省近200万元二是泥转绿土,循环再利用推广淤泥堆场循环利用模式,确保淤泥规范堆放率达100%,并对淤泥实行循环利用如,院桥在山头里河清淤的同时就地“变废为宝”,将淤泥填埋为沿河景观带绿化的“肥土”,不但解决淤泥堆放问题,还促进了景观带绿化种植、提高植被成活率,清出的1.2万立方淤泥,采取“淤泥变肥土”的方式,淤泥堆放和绿化运土费用将节省20万。

      台州市黄岩区治水办)抓落实 重实效 保长效——永康市集中攻坚全域推进河湖清淤治污工作永康市把全面清污(淤)作为提升河流水质、攻坚“可游泳”治水目标的重要抓手,坚持因地制宜,强化水岸同治,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今年1-5月,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262.7万元,已清淤91.1万方;河流水质明显提升,永康江桐琴出境断面水质达III类,氨氮、总磷分别比去年下降39%和25%,5个金华市控地表水断面中,有4个达到III类一、摸清底数,完善计划抓落实一是做好调查摸底对水利普查资料和近5年水利工程清淤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将长时间未清淤的河道、池塘、山塘、水库作为清淤调查重点对调查难度较大重要水域,如全市主要饮用水源杨溪水库,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调查,并分析底泥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