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应用电化学课件.ppt

81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90148402
  • 上传时间:2024-09-1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5MB
  • / 8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应用电化学电子教案—第三章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学习内容与任务 上次课复习:简要复习电化学原理在催化中的应用,然后引入电化学原理及测试方法在化学电源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有关化学电源的基本术语和有关电池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掌握若干一次电池的反应原理,了解若干一次电池的基本构造 重点:若干一次电池的反应原理,电池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 难点:若干一次电池的构造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第三章 电化学电源§3.1 概述§3.2 一次电池§3.3 二次电池§3.4 燃料电池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1 概述§3.1.1 主要术语§3.1.2 化学电源的主要性能§3.1.3 化学电源的选择和应用(自学)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1.1 主要术语 化学电源又称电池(battery),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对于提供能量称为放电,反之为充电电池由正负极构成,分隔在两个区域 电池组:由两个或多个电池以串联、并联或串并联形式组合而成。

      组合方式取决于用户希望得到的工作电压和容量等 化学电源按其工作性质和储存方式可分为一次电池或原电池、二次电池或可充电电池或蓄电池、储备电池和燃料电池四大类它们都是由两种不同的电极材料(正、负极)和用以将两个电极分隔开的隔膜及电解液和外壳等组成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1.1 主要术语 正极和负极:由相应的活性物质和一些添加剂组成 活性物质:指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参与电极反应,影响电池容量和性能的物质正极活性物质的电极电势越高,负极活性物质的电极电势越负,电池的电动势就越大同时,活性物质的电化学活性高,电极反应的速度就快,电池的性能也就越好 添加剂:能提高电极导电性能的导电剂、增加活性物质粘结力的粘结剂以及能延缓金属电极腐蚀的腐蚀剂 电解液:高的电导率、化学稳定性好、不易挥发和易于长期贮存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1.1 主要术语 溶剂:在电池充放电的电位范围内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和好的流动性 隔膜:是将电池正、负极分隔开以防两极直接接触而短路的无机或有机隔膜要具有高的离子传输能力、极低的电子导电能力、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等。

      常用的隔膜有浆层纸、微孔塑料、微孔橡胶、石棉、玻璃毡和全氟磺酸膜等,锂电池中常用聚丙烯或纤维纸作为隔膜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1.2 化学电源的主要性能 1. 化学电源的电动势和开路电压 电池的电动势(electromotive fore,E):又称理论电压,指没有电流流过外电路时电池正负两极间的电极电势差大小由电池反应的Gibbs自由能变化来决定 电池的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OCV):在无负荷的情况下,只有可逆电池的开路电压才等于电池电动势,一般电池的开路电压总小于电池的电动势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1.2 化学电源的主要性能 2. 工作电压和电池内阻 电池的工作电压:电池有电流流过时的端电压,随输出电流的大小、放电深度和温度等变化而变化当有电流流过电池时,会产生电化学极化、浓差极化和欧姆极化等(称为电池内阻),使得电池的工作电压总是低于开路电势额定电压:电池工作时公认的标准电压 中点电压:电池放电期间的平均电压 截止电压:电池放电终止时的电压值,是放电倍率的函数。

      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1.2 化学电源的主要性能 当电池外加一负载时,外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池对外做功,电池的工作电压为:放电时, V = E –∣η+∣–∣η–∣– IRΩ– IRp充电时, V = E +η+ +η– + IRΩ+ IRp式中,E为电池电动势,I为电池工作电流, η+ 和η– 为正极和负极的极化超电势,RΩ和Rp分别为欧姆电阻和有电流通过时的极化内阻化学电源的内阻 R = (E–V)/I极化内阻 Rp = (η+ +η– )/I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1.2 化学电源的主要性能 极化内阻:电池工作时,由于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引起的,与电极材料的本质、电池的结构、制造工艺和工作电流的大小等有关为降低电极的内阻,电极一般做成多孔电极,同时尽量选择电极反应时具有高交换电流密度的活性物质 欧姆内阻:电池组件的离子电阻和电子电阻之和包括电解液的欧姆电阻、电极材料上的固相欧姆电阻和隔膜的电阻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1.2 化学电源的主要性能3. 电流和反应速率 电流是电池放电(或充电)速度的一种度量,与电子迁移速度、离子迁移速度、电池的制造工艺和电池大小等有关。

      4. 电池的容量及影响因素 电池容量(C):一定放电条件下,电池放电到终止电压时所放出的电量单位为库伦(C)或安时(A·h)电池容量与电池的大小、放电速度和放电截止电压有关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1.2 化学电源的主要性能电池的理论容量可通过法拉第电流定律来计算:C = mzF/M式中,M为活性物质的摩尔质量,z为电池反应中电子的计量数,C即为电池放电的容量,单位为库伦或安时时,两者换算关系为96500库伦相当于26.8安时恒电流放电,C = ∫0t i(t)dt = it变电流放电,C = ∫0t i(t)dt恒电阻放电,C = ∫0t i(t)dt = 1/R ∫0t V(t)dt 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1.2 化学电源的主要性能以下为电池在不同放电模式下的放电曲线图3.1 电池在不同放电模式下的放电曲线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1.2 化学电源的主要性能 实际上,电池放出的能量只是理论容量的一部分不仅是因为非反应成分(电解液、隔膜、外壳等)增加了电池的质量和体积,而且由于欧姆极化和电化学极化等的存在,导致了电池的实际容量总是小于电池的理论容量,其比成为活性物质利用率η。

      η= 电池实际容量/电池理论容量×100% =∫0t idt/(mzF/M) 电池容量是评价电池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实际生产中常用比容量来反映电池的容量性能 比容量: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电池所输出的电量,分别以A·h·㎏–1和A·h·L–1表示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1.2 化学电源的主要性能 质量比容量间接地反映了活性物质的利用率,而体积比容量则反映了电池结构的特征额定容量是指在设计和生产电池时,规定或保证在制定的放电条件下电池应该放出的最低限度的电量电池容量可通过放电时的放电曲线测定 放电条件:指放电电流、放点深度、放电形式、放电期间电池的温度等电池放电电流的大小常用放电倍率来表示,即:放电倍率= 额定容量(A·h)/放电电流(A)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1.2 化学电源的主要性能 例:某电池额定容量20A·h,若以4A放电,则放完20A·h的额定容量需要5h,即以5h率放电,放电倍率表示表示为“C/5”或0.2C;若以0.5h率放电,就是用40A的电流放电,放电倍率为C/0.5或2C放电倍率越大,表示放电电流越大,电池容量亦会降低较大。

      放电深度(depth of discharge):电池放电量占其额定容量的百分数一般情况下,电池放电深度只为额定容量的20% – 40%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1.2 化学电源的主要性能 5. 比能量和比功率 电池的能量:指在一定放电条件下电池所能作出的电功,等于放电容量和电池平均工作电压的乘积,单位瓦·时(W·h) 电池的比能量: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电池所输出的能量,分别以W·h·㎏–1和W·h·L–1表示 电池的功率:指在一定放电条件下,电池在单位时间内所输出的能量,单位为瓦(W)或千瓦(kW) 电池的比功率: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电池所输出的功率,分别以W ·㎏–1 和W·h·L–1表示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1.2 化学电源的主要性能 6. 电池的寿命 电池的寿命(life)包含三种涵义: 使用寿命:指在一定条件下,电池工作到不能使用的工作时间 循环寿命:指在二次电池报废之前,在一定充放电条件下,电池经历充放电循环的次数 贮存寿命:指电池性能或电池容量降低到额定指标以下时的贮存时间。

      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1.2 化学电源的主要性能 7. 自放电 自放电(self discharge):指由于电池中一些自发过程的进行而引起的电池容量的损失引起电池自放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PbO2 + H2SO4 →PbSO4 + H2O + ½O2 (1)不期望的副反应发生,如在铅酸电池的正极上就发生了以下反应: (2)电池内部变化而导致的接触问题 (3)活性物质的再结晶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1.2 化学电源的主要性能 (4)电池的负极大多使用的是活泼金属,可能发生阳极溶解 (5)无外接负载时电池在电解质桥上的放电等8. 过充电 对于二次电池,如果充电时间太长,电池可能会被过充电(over discharge),必然会出现新的电极反应,如水的电解,从而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学习内容与任务 上次课复习:简要回顾一次电池的有关基本术语 教学要求:掌握若干一次电池的反应原理,了解这些电池的构造及应用,掌握电池的特性,二次电池的反应原理、构造及应用 重点:一次电池的反应原理及表达式,二次电池的反应原理及表达式 难点:电池的构造 课后作业:课后习题10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2 一次电池§3.2.1 一次电池的通性及应用§3.2.2 碱性锌锰电池§3.2.3 其他几种锌一次电池§3.2.3 锂电池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2.1 一次电池的通性及应用 一次电池(原电池)为电池放电后不能用充电的方法使它复原的一类电池。

      一次电池具有以下优点:方便、简单、容易使用,维修工作量极少,贮存时间长,适当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可靠、成本低 一次电池有许多类型,按使用的电解液分类可分为碱或酸性电池、盐类电解质电池、有机电解质溶液电池和固体电解质电池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2.1 一次电池的通性及应用按使用的电解液分类 正极 负极 电解液①碱性或酸性电池②盐类电解质电池③有机电解质溶液电池④固体电解质电池MnO2 Zn KOHMnO2 Li LiClO4MnO2 Zn NH4Cl/ZnCl2 O2 Zn NH4Cl/ZnCl2SOCl2 Li SOCl2/LiAlCl4(CF4)n Li LiClO4CuO Li LiClO4RbI3 Ag RbAg4I5 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2.2 碱性锌锰电池 锌锰干电池已有100多年发展历史,它具有成本低、令人满意的性能和立即可用的特点,至今仍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一次电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锌锰干电池系列出现了改进型,碱性锌锰电池和空气极化电池可视为其改进 锌锰干电池已由最初的NH4Cl作电解液发展为以ZnCl2或MgCl2、浓KOH作电解液的几种类型碱性锌锰电池在允许的放电强度、低温下的工作能力、比能量和贮存性能等方面都超过了锌锰干电池,已逐渐代替了原有的以盐类作电解质的锌锰电池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2.2 碱性锌锰电池盐类电解液的锌锰电池表示为:(–)Zn∣NH4Cl + ZnCl2∣MnO2 , C(+)负极反应:Zn – 2e →Zn2+正极反应:2MnO2 + 2H2O + 2e →2MnOOH + 2OH–放电过程离子反应:Zn2+ +2NH4Cl + 2OH– →Zn(NH3)2Cl2 + 2H2O电池反应:Zn + 2MnO2 + 2NH4Cl →2MnOOH + Zn(NH3)2Cl2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2.2 碱性锌锰电池 电池采用含NH4Cl和ZnCl2的水溶液作电解质(pH≈5),采用Zn和石墨分别作为负极和正极的集电器在25℃时电池的可逆电池电动势约为1.55V,电池的开路电压为1.50V。

      电池电压较稳定,但自放电现象较明显碱性电解液的锌锰原电池表达式为:(–)Zn∣浓KOH∣MnO2 , C(+)负极反应:Zn + 2OH– – 2e →Zn(OH)2 Zn(OH)2 + 2OH– →[Zn(OH)4]2–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2.2 碱性锌锰电池正极反应:MnO2 + H2O + e →MnOOH + OH– MnOOH + H2O + e →Mn(OH)2 + OH–电池反应:Zn + MnO2 + 2H2O + 2OH– →Mn(OH)2 + [Zn(OH)4]2– 电池采用浓度为7~14mol·L–1的浓KOH溶液作电解液,在25℃时电池的电动势为1.55~1.85V,电池的工作电压约为1.20V实际工作电压值取决于放电负荷和电池荷电状态,单位电池的截止电压为0.9V,对大电流放电时,截止电压可取更低些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2.2 碱性锌锰电池 从图中可看出:①碱性锌锰电池放点反应包括了MnO2阴极还原和锌的阳极溶解②当正极γ–MnO2以单电子反应放电(MnO2 + H2O + e →MnOOH + OH–)时正极的理论容量为0.31A·h·g–1,随着放电过程的进行:MnOOH最终转变为Mn(OH)2(MnOOH + H2O + e →Mn(OH)2 + OH–)图3.2 碱性锌锰电池的放电曲线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2.2 碱性锌锰电池 碱性锌二氧化锰的主要特征为: ①高密度的二氧化锰阴极;②大面积的锌阳极以及高导电性能的KOH电解液;③电池的正极由70%的电解MnO2、10%的石墨和1%~2%的乙炔黑阴极适量的粘合剂和电解液等混合通过模压而成;④电池的负极由一定粒径分布(0.0075~0.8mm)的高纯度锌粉(70%~80%)、黏接剂(6%)、KOH溶液以及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挤压成凝胶或粉末电极,有时也在负极中加入极少量铅以提高电极的耐腐蚀性能。

      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2.3 其他几种锌一次电池 1. 锌–氧化汞电池锌–氧化汞电池的表达式为:(–)Zn∣浓KOH∣HgO , C(+)负极反应:Zn + 2OH– – 2e →Zn(OH)2 Zn(OH)2 + 2OH– →[Zn(OH)4]2–正极反应:HgO + H2O + 2e →Hg + 2OH–电池反应:Zn + HgO + 2OH– + H2O →Hg + [Zn(OH)4]2–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2.3 其他几种锌一次电池 该电池采用浓的KOH溶液作电解液,集电器分别为Zn和石墨,25℃时电池的电动势为1.35V,电池开路电压值与电动势基本一致 该电池优点:①电动势和电压稳定;②比能量高、自放电小;③活性物质利用率高,对于锌负极接近100%,对HgO正极约为90%;④可在较高温度下工作(到70℃)密封性好 该电池缺点:正极材料昂贵且有污染的危险,低温工作的能力差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2.3 其他几种锌一次电池 2. 锌空气电池 直接使用空气中的氧气,将锌和氧气反应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氧气在需要时扩散到电池中作为阴极反应物。

      在放电过程中 空气阴极催化氧气还原而本身并不消耗或变化,可达到很高的能量密度,增大了负极锌可以利用的体积锌空气电池的表达式为:(–)Zn∣KOH∣O2 , C(+)负极反应:Zn + 2OH– – 2e →ZnO + H2O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2.3 其他几种锌一次电池正极反应:½O2 + H2O + 2e →2OH–电池反应:Zn + ½O2 →ZnO 该电池以浓的KOH溶液作为电解液,集电器分别为Zn 和石墨,电池的电动势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有关,当氧气分压为21%时,E=1.63V,氧电极反应交换电流密度较小,开路电压为1.4~1.5V 影响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氧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将氧电极制成多孔气体扩散电极,选用能有效催化氧气还原的物质用作催化剂,用活性碳作载体,以Pt,Ag,Ni,MnO2,等作电催化剂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2.3 其他几种锌一次电池 锌空气电池的优点:比能量高,放电电压平稳,工作电流平稳,进行大电流放电时性能好,可以长期贮存,不污染环境 锌空气电池的缺点:输出功率较低3. 锌–氧化银电池 碱性锌–氧化银电池锌粉为负极,以氧化银粉(Ag2O或AgO)压制成正极,电解液为饱和了锌酸盐的浓碱溶液(20%~45%)。

      其电池表达式为:(–)Zn∣KOH∣Ag2O , C(+)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2.3 其他几种锌一次电池负极反应:Zn + 2OH– –2e →ZnO + H2O正极反应:Ag2O + H2O + 2e →2Ag + 2OH–电池反应:Zn + Ag2O →ZnO + 2Ag 该电极负极采用了多孔锌电极技术,正极采用Ag2O粉末电极,添加少量石墨来改善电极的导电性电解液一般用饱和了锌酸盐的KOH溶液(高倍率电池)、低倍率电池用NaOH溶液,电池的电动势为1.605V 该电池优点:很高的能量密度100~150W·h·㎏–1,高的容量,优越的大电流放电性能,非常平稳的放电性能以及低温性能好,寿命长及内阻基本不变该电池缺点:成本高,限制了其大范围的使用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2.4 锂电池 锂电池是负极用金属锂或锂合金或含锂化合物的一类电池的总称 锂是最轻的金属(ρ=0.534g/cm3),理论容量为锌的4.7倍,具有最低的电负性,电极电势最负,锂电池的工作电压高达4V以上,输出能量超过200W·h·㎏–1。

      工作温度范围为:–70~40℃,比功率大,具有平稳的放电性但锂电池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安全性欠佳,价格昂贵,生产工序复杂等限制了其大规模的使用 锂电池一般采用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必须是质子惰性的、必须不与金属锂及正极材料发生反应、必须有高的离子传导性能、应在一个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为液体、应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2.4 锂电池具有适宜的物理性能(如低的饱和蒸汽压、无毒性等) 因此,一般用作锂电池电解液的有机溶剂有乙腈(AN)、2–甲亚砜(DMSO)、碳酸丙稀酯(PC)、1,2–二甲氧基乙烷( DME)、γ–丁内酯(γ–BL)等,还有用无机溶剂的,如亚硫酰氯(SOCl2)、硫酰氯(SO2Cl2)支持电解质有:LiClO4、LiAsF6、LiBF4、LiPF6、LiCl、LiAlCl4等 锂电池有许多种类,按是否可以充电分为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按电解质的种类又可分为可溶正极锂电池、固体正极锂电池和固体电解质锂电池三大类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2.4 锂电池1. 可溶正极锂电池 Li/SO2电池是锂一次电池中较为先进的一种,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高达280W·h·㎏–1,该电池尤其以可高功率输出和卓越的低温性能著称。

      电池的表达式为:(–)Li∣LiBr , 乙腈∣SO2 , C(+) 该电池以多孔的碳和SO2作为正极,SO2以液态形式加到电解质溶液内,电池反应为:2Li + 2SO2 →Li2S2O4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2.4 锂电池 Li/SOCl2电池是目前世界上实际应用的电池系列中能量密度最高的一种电池,能量密度可达500W·h·㎏–1电池的表达式为:(–)Li∣LiAlCl4 , SOCl2∣C(+) 该电池以多孔碳作为正极,SOCl2既是溶剂,有时正极活性溶剂,电池反应为:4Li + 2SOCl2 →4LiCl + S + SO2 该电池负极是压制在Ni网上的锂箔,正极采用乙炔黑和聚四氟乙烯等混合后,制成薄片压制在镍网上,开路电压为3.6V,工作电压为3.3~3.5V,放电截止电压为3V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2.4 锂电池 Li/SO2Cl2电池是另一种无机电解质锂电池,电池表达式为:(–)Li∣LiAlCl4 , SO2Cl2∣C(+)负极反应:2Li – 2e →2Li+正极反应:SO2Cl2 + 2e →2Cl– + SO2电池反应:2Li + SO2Cl2 →2LiCl + SO2 该电池同样以碳作为正极,SO2Cl2既是溶剂,又是正极活性物质,电池的开路电压为3.9V,电池安全性能好。

      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2.4 锂电池2. Li/MnO2电池 Li/MnO2电池以金属锂为负极,电解质为LiClO4溶解于PC和1,2–DME混合溶剂中,正极为经过专门处理的MnO2,能量密度大于200W·h·㎏–1电池表达式为:(–)Li∣LiClO4+PC+DME∣MnO2 , C (+)负极反应:Li – e →Li+正极反应:MnO2 + Li+ + e →LiMnO2电池反应:Li + MnO2 →LiMnO2 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进入MnO2晶格中,使锰还原,电池开路电压为3.5V,放电电压稳定,工作温度范围广(–20~55℃),自放电少,储存寿命长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2.4 锂电池3. 锂–聚四氟化碳电池电池表达式为(–)Li∣LiBF4 , PC+DME∣(CFx)n , C(+)负极反应:nxLi – nxe →nxLi+正极反应:(CFx)n + nxe →nC + nxF–电池反应:nLi + (CFx)n →nLiF + nC 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为固体聚四氟化碳(CFx)n白色固体,0≤x≤1.5,该化合物是碳粉和氟反应生成的夹层化合物,氟原子在石墨六角环状的椅式排列的行间结合,平均行间距为0.73nm,化合物在400℃空气中不分解,理论能量密度2000W·h·㎏–1,实际能量密度为250~480W·h·㎏–1工作电压为2.2~2.8V。

      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 二次电池§3.3.1 二次电池的一般性质及应用§3.3.2 铅酸蓄电池§3.3.3 碱性Ni/Cd电池§3.3.4 氢镍电池§3.3.5 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3.3.6 Na/NiCl2二次电池§3.3.7 处于研究、开发中的锌二次电池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1 二次电池的一般性质及应用 二次电池,又称蓄电池或可充电电池,为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方法是活性物质复原后能再放电,且充、放电过程能反复多次循环进行的一类电池 二次电池的重要特点是:放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充电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并贮存于电池中,能量转换效率高并且影响电池循环寿命的物理变化也极小 二次电池的历史:1859年布兰特研制出铅酸电池,1908年爱迪生发明了碱性铁镍蓄电池,1909年开始镍镉电池,近期出现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1 二次电池的一般性质及应用 评价二次电池性能的主要指标:容量效率、伏特效率、能量效率和充放电行为 伏特效率:蓄电池放电和充电过程的工作电压之比,反映了放电和充电过程极化的大小。

      能量效率:容量效率和伏特效率的乘积 容量效率:在一定条件下,一个电池放电时,输出的电量和电池充电至原始状态时所需电量的比 充放电行为:评价二次电池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使用电池,希望充放电曲线(特别是放电曲线)平坦,初始电压和截止电压的差值小 充电方式:恒电流充电、变电流充电和定电位充电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2 铅酸蓄电池 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该电池具有低廉、工作时可靠安全、电压高且稳定、电池的容量较大等优点电池的表达式为:(–)Pb∣H2SO4∣PbO2(+)负极反应:Pb + HSO4– ≒ PbSO4 + H+ + 2e正极反应:PbO2 + HSO4– +3H+ + 2e ≒PbSO4 + 2H2O电池反应: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电池电解液由纯硫酸和电导水配制的密度为1.20~1.31(相当于28%~41%的水溶液)以海绵状铅为负极,PbO2作正极,采用涂膏式极板栅结构25℃时,电池的电动势为2.10V,与电极本性、硫酸和水的活度有关,开路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2 铅酸蓄电池电压为2.10V,电池额定电压为2.10V,放电时截止电压为1.75V,低温下以超高倍率放电时,截止电压可降低到1.0V。

      容量效率:80%~90%,能量效率:70%~80%,比能量20~40W·h·㎏–1,循环寿命一般为250~400次 影响循环寿命的主要原因有: (1)极板栅腐蚀:Pb电极在与PbO2和酸接触的地方腐蚀以及Pb板栅暴露部分充电时可能发生的阳极氧化而导致的腐蚀 (2)正极活性物质的脱落 (3)负极自放电 (4)极板栅硫酸化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2 铅酸蓄电池铅酸电池充电时电极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正极:PbSO4 + 2H2O –2e →PbO2 + HSO4– + 3H+负极:PbSO4 + H+ + 2e →Pb + HSO4–过充电:H2O – 2e →2H+ + ½O2(正极)2H+ + 2e →H2(负极) 凝胶电解质技术在铅酸蓄电池上的应用实现了电池的密封,氧气复合原理在电池中的实施,实现了铅酸蓄电池的密封技术上的重大突破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2 铅酸蓄电池 (多孔纤维隔板)正极析出O2在负极还原,反应生成的PbO与H2SO4作用生成水:Pb + ½O2 →PbOPb + H2SO4 →PbSO4 + H2O生成的PbSO4在充电时重新转变为海绵状的铅:PbSO4 + H+ + 2e →Pb + HSO4–充电时扩散到负极表面的氧气也可以直接被还原为水:2H++ ½O2 + 2e →H2O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3 碱性Ni/Cd电池 碱性Ni/Cd电池以金属镉为负极,羟基氧化镍为正极,采用浓碱作为电解质,采用密封式。

      电池的表达式为:(–)Cd∣KOH∣NiOOH(+)负极反应:Cd + 2OH– – 2e ≒Cd(OH)2正极反应:NiOOH + H2O + e ≒Ni(OH)2 + OH–电池反应:Cd + 2NiOOH + 2H2O ≒Cd(OH)2 + 2Ni(OH)2 该电池以相对密度为1.25~1.28的KOH溶液为电解液,负极为海绵状金属镉,由于负极容易钝化,常常在制备过程中加入一些能引起分散作用或其他添加剂,正极以β–羟基氧化镍作活性物质,为增加导电性,在活性物质中加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3 碱性Ni/Cd电池入导电石墨粉,在正极中加入LiOH或Ba(OH)2,增加氢析出的过电势,使充电效率提高,可逆电动势为1.299V,电池平均工作电压为1.20V,具有平稳的充放电性,负极容量和正极容量比一般控制在1.3~2.0 影响碱性Ni/Cd电池容量和寿命的主要原因: (1)混入的Fe、Mg、Al、Zn等化合物杂质以氢氧化物形式在正极上沉淀时,容量就明显下降 (2)为维持正极高分散性的状态,在正极混入Co、Li、Ba等正极活化剂,但过量的活化剂会与氧化镍形成惰性化合物,使电极工作能力变差,导致容量损失。

      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3 碱性Ni/Cd电池 (3)由于Cd表面吸附氧化物CdO和Cd的难溶化合物引起的负极钝化 (4)Cd电极电杂质的存在会导致海绵状镉的表面积和电池容量显著降低,最有害的杂质是铊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学习内容与任务 上次课复习:复习二次电池的定义 教学要求:掌握氢镍电池、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了解氢镍电池、锂电池的构造,掌握燃料电池工作原理,了解其构造 重点:各类电池的工作原理 难点:各类电池的构造及目前研究趋势 课后作业:课后习题10、14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4 氢镍电池 MHx–Ni电池是一种新型的二次电池,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电化学工作者研究和研发的热点,在先发现了贮氢合金能够用电化学的方法可逆地吸收和放出氢,并能用作可逆贮氢电极之后,得到快速发展,因具有高的比能量和无镉污染成为二次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电池表达式:(–)MHx∣KOH∣NiOOH(+)负极反应:MHx + xOH– ≒ M + xH2O + xe 正极反应:NiOOH + H2O + e ≒ Ni(OH)2 + OH–电池反应:MHx + xNiOOH ≒xNi(OH)2 + M充电放电充电放电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4 氢镍电池 该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液,电池电动势和开路电压值依贮氢合金中金属的种类和贮氢的量决定。

      电池的理论容量C=xF/3.6MMHx mA·h·g–1一般工作电压可达1.25V 该电池主要优点是:比能量高,无污染,导电导热性好,充放电循环寿命长,耐过充电能力强缺点是初始成本高和自放电速率大氢镍电池对贮氢(NH)合金的要求为: (1)高的贮氢容量,氢平衡压在101.35~101325Pa间 (2)在碱液中稳定,耐氧化性好,具有良好的循环寿命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4 氢镍电池(3)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且对环境无害 早期使用LaNiy贮氢合金,但电池容量衰减太快,1984年菲利普公司制成LaNi2.5Co2.5贮氢合金比较实用 一般认为贮氢合金性能恶化主要有两种模式:(1)贮氢合金的微粉化及表面氧化进行到合金内部;(2)在贮氢合金表面形成钝化氧化膜,使合金失去活性其中模式(1)是稀土类贮氢合金性能恶化主要属于模式,而模式(2)是Ti–Ni系贮氢合金性能恶化的主要属于模式 稀土类贮氢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Co、Al、Mn等元素替代部分Ni来提高贮氢合金的性能: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4 氢镍电池 ① Co替代部分Ni可大大提高贮氢合金的循环寿命(防止O2进入合金内部,从而提高合金的循环寿命)。

      ② Al、Mn元素替代部分Ni,可调整平衡分压Al、Mn含量不同会显著影响电池的高低温性能及倍率放电特征 ③ 对合金表面进行处理也是提高贮氢合金循环寿命的有效方法在合金表面包覆Cu或Ni,可抑制合金微粉化,阻止氧气进入合金内部 ④ 采用NaBH4还原剂加碱处理合金表面也可以达到提高贮氢合金循环寿命的目的原因是形成一层多孔镍层和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4 氢镍电池CoAl2O4氧化物膜,可以阻止对合金内部进一步氧化 ⑤ 在Mm(Ni–Co–Al–Mn)x系合金中添加微量B、Mo、W可以提高电池的高倍率放电特性原因是在合金中产生了第二项,增加了反应表面积 ⑥ AB2型Ti–Ni系贮氢合金(V–Ti–Zr–Ni)x贮氢合金容量可达400mA·h·g–1另外,贮氢合金的性能与制备条件有关贮氢合金可分为四大类型:AB5(LaNi5H6) AB2(ZrV2H4.5)A2B(MgNiH4) AB(TiFeH2)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4 氢镍电池 对于镍电极的制备应注意:①采用高功率的泡沫镍或纤维镍;②不含镉。

      对于负极制备工艺应注意:将贮氢合金粉与粘合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调成膏状,涂覆到泡沫镍基或镀镍穿孔钢带上,烘干,滚压制备成负极 对贮氢合金负极工艺的进一步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负极制备过程中添加导电剂以提高贮氢合金的利用率,提高电极容量导电剂有:Ni粉、炭黑,配以合适黏合剂,可使电池的体积比容量达到1100mA·h·cm–3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4 氢镍电池 (2)对负极表面修饰可提高电极的活化性能,在循环初期就获得高容量方法为用NaHPO2等加碱处理负极,在负极表面化学镀Cu、Ni–P、N–iB (3)对负极表面进行憎水处理,可加快氢进入合金内部的速度,有效控制电池内压的上升 (4)在负极中添加氧化钴,可抑制电池内压的上升原因是氧化钴溶解在电解液中,充电时还原成钴,沉积在负极表面提高电极的催化活性 (5)在负极表面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提高电池的荷电保持能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抑制氢从负极逸出,同时可阻挡逸出的氧在正极上氧化,减少电池的自放电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5 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锂二次电池是以金属锂或锂合金作为负极,以插入式(或嵌入式)过渡金属化合物(如V6O13、MoS2、V2O5、TiO2)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电池反应能可逆地进行的一类电池总称。

      该类电池不再是一般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而放电过程是Li+在充放电过程中可逆地在化合物晶格中嵌入和脱嵌反应放电:Li+在化合物中嵌入充电:Li+在化合物中脱嵌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5 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在锂二次电池中第一只商品化的锂二次电池是Li/MoS2电池电池充放电反应:xLi + MoS2≒LixMoS2 该电池以Li和MoS2作为电池的负极和正极活性物质,正极制备过程中加入一定量导电性石墨粉,采用有机电解液该电池具有较高的比能量,再充电能量强,工作电压在1.3~2.2V之间,平均工作电压为1.8V,循环寿命达数百次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5 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Li/MnO2二次电池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该电池以类晶石型LiMn2O4或γ,β–EMD(电解MnO2)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电池充放电反应为:xLi + LiMn2O4 ≒Li1+xMn2O4xLi + γ,β–MnO2 ≒LixMnO2 这两种电池的优点是正极活性物质较廉价,充放电循环较好,低的污染 Li/V6O13和Li/V2O3二次电池分别以V6O13和V2O3作为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电池充放电过程类似于锂锰电池。

      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5 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需要提及的是在锂二次电池研究中出现的一种全固态二次电池(或称为塑料电池)该电池同样以锂作负极,正极活性物质为导电聚合物(如聚苯胺、聚吡咯和聚乙炔),采用固体电解质(如聚环氧乙烷)电池优点是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高 锂离子二次电池是在锂二次电池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概念的二次电池该电池以人造石墨或天然石墨等作为负极,正极和电解液仍与锂电池相同电池反应实际上也是一种嵌入反应 该类电池不仅保持了锂二次电池的优点,而且较好地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5 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克服了锂电池的缺点,循环寿命长,电池容量高,安全性好,是一类具有很大开发价值的二次电池 目前研究得较多且较为成功的碳负极材料有石墨、乙炔黑、微珠碳、石油焦、碳纤维、裂解聚合物和裂解碳等在碳材料中形成的化合物理论表达式为C6Li,按化学计量的理论比容量为372mA·h·g–1 碳负极研究工作的重点是对碳的改性例:表面改性形成纳米级的孔洞和通道,可以将该电池的比容量提高到700mA·h·g–1~1000mA·h·g–1。

      对正极材料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含锂金属氧化物上,例:LiCoO2 →LiNiO2 →LiMn2O4 →硫酸铁锂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6 Na/NiCl2二次电池 Na/NiCl2电池(简称ZEBRA电池)以金属钠为负极,Ni和LiCl2为正极,β–Al2O3作为固体电解质由于正极材料在工作温度下固体,所以还需加入一种NaAlCl4的熔盐电解质存在于β–Al2O3固体电解质和正极活性物质之间,在电池反应中起传输钠离子的作用电池表达式为:(–)Na(l)∣NaAlCl4 + β–Al2O3∣NiCl2(s) , Ni(s)(+)电池充放电反应为:2Na + NiCl2 ≒2NaCl + Ni 考虑到安全问题,现电池一般配置在放电状态,即电池制备的初始原料为Ni和NaCl,通过首次充电,Ni和NaCl应在负极生成金属钠,在正极形成Ni和NiCl2的混合物,当放电时,Na+NiCl2又重新生成Ni和NaCl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7 处于研究、开发中的锌二次电池 锌做化学电源的负极,已被广泛应用于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中,一次电池有锌锰电池、锌汞电池、锌–空气电池等,二次电池有锌银电池、锌镍电池等。

      研究和开发中的锌二次电池以锌作为负极,嵌入式过渡金属化合物(V6O13、λ–MnO2、V2O5)等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以有机电解液作为电解液已见报道的锌二次电池有:Zn/ λ–MnO2电池、Zn/ V6O13电池和Zn/ V2O5电池等Zn/ V6O13二次电池表达式:(–)Zn∣Zn(ClO4)2 + PC∣V6O13 , C(+)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3.7 处于研究、开发中的锌二次电池Zn/λ–MnO2二次电池表达式为:电池充放电反应:xZn + V6O13 ≒ZnxV6O13(–)Zn∣Zn(ClO4)2 + PC∣λ–MnO2 , C (+)电池充放电反应:xZn + λ–MnO2 ≒ZnxMnO2Zn/ V2O5二次电池表达式为:(–)Zn∣ZnCl2 + NH4Cl∣PAni , C (+)电池充放电反应:xZn + 2PAni(Cl)x ≒2PAni + xZn2+ + 2xCl–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4 燃料电池§3.4.1 燃料电池的历史和发展§3.4.2 燃料电池的特点和分类§3.4.3 国内外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自学)§3.4.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4.1 燃料电池的历史发展 燃料电池(fuel cell)发电是继水力、火力和核能发电之后的第四类发电技术。

      它是一种不经过燃烧直接以电化学反应方式将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高效发电装置 历史:1839年,G.R.Grove建造世界上第一个燃料电池依赖,已由350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Bacon型燃料电池的出现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兴趣首次实际应用是在1960年作为宇宙飞船的空间电源,此后燃料电池技术开始迅速发展,60~70年代,集中于研究航空航天方面通用的燃料电池80年代后期重点研究地面用的燃料电池(电动车用的燃料电池)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4.2 燃料电池的特点和分类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连续发电装置燃料电池与一般电池的本质区别在与其能量供给的连续性,燃料和氧化剂是从外部不断供给的 对于燃料电池而言,从理论上讲,一方面,电池的电极在工作时并不消耗,只要连续地供给燃料和氧化剂,电池就可以连续对外放电,另一方面,燃料电池是高效的、低或零污染排放、安全操作方便的发电装置燃料电池的特点为: ① 不受卡诺循环限制,能量转换效率高,燃料电池直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4.2 燃料电池的特点和分类接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中间未经燃烧过程,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

      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η为:η= ΔG/ΔH = 1 – (T/ΔS)/ΔH 燃料电池的理论能量转换效率可达80%~100%由于可能从环境吸收热量,效率可能大于100% 实际应用中,由于阴、阳极极化和浓差极化的存在和电解质的欧姆降以及热损失等,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为:η= –nFV/ΔH = nF(E –η+ –η– – IR)/ΔH下降为40%~60%,但仍较内燃机的η高约10%~20%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4.2 燃料电池的特点和分类 ② 低的环境污染和噪音污染,安全可靠性高,操作简单,灵活性大,建设周期短燃料电池的基本组成为: 电极、电解质(固体的、水溶液的或熔盐类)、燃料和氧化剂电极多采用多孔电极技术,可以由具有电催化活性的材料制成,也可以只作为电化学反应的载体和反应中电流的传导体,燃料可以是气体(H2、CO、碳氢化合物)或液体(CH3OH、N2H4、高阶碳氢化合物),也可以是固体(金属氢化物)对于氧化剂,纯氧气、空气或卤素都可以胜任,而空气是最便宜的氧化剂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4.2 燃料电池的特点和分类燃料电池的分类: ① 按工作温度分:高、中、低温三类。

      ② 按燃料来源分:直接式燃料电池(如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间接式燃料电池(如甲醇通过重整器产生氢气,然后以氢气为燃料电池的燃料)和再生类型 ③ 按电解质类型分: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和碱性燃料电池(AFC)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4.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最初是再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开发的,多次成功用于宇宙飞船的飞行,当时所用质子交换膜的抗氧化能力不够强,电池组工作寿命短;60年代中期出现的全氟碳酸膜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80年代广泛研制以美国杜邦公司的Nafion(一种全氟碳酸膜)作为交换膜的PEMFC,有时也使用Dow膜、聚并吡唑(PBI)膜 H2–O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H2作燃料,电池反应实际上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电极的制备采用气体扩散电极的技术经理论计算,该电池的电动势为1.209V,工作电压为0.80V,但该电池价格高,Pt用量多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4.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有机小分子尤其是甲醇,作为PEMFC的燃料具有以下特点: (1)在常温下是液体,携带和储存都很方便。

      (2)燃料氧化产生的最终产物是CO2和水,对环境污染极小 (3)来源丰富,价格低廉 (4)无C–C键束缚,电化学活性高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4.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DMPEMFC燃料电池以质子交换膜或酸性电解液为电解质时反应如下:负极反应:CH3OH + H2O →CO2 +6H+ + 6e正极反应:6H+ + 3/2O2 + 6e →3H2O电池反应:CH3OH + 3/2O2 →CO2 + 2H2O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动势为1.214V,能量转换效率为96.68%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3.4.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DMPEMFC存在主要问题为:阳极催化剂低的活性,高的价格及催化剂的毒性,因此必须提高阳极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催化剂的用量,降低或消除催化剂的毒化图3.3 直接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原理图2024/9/12 ƒ上一内容„下一内容²回主目录参考资料 《电化学方法应用》陈国华,王光信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电化学测定方法》藤岛昭著,陈霞,姚建年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应用电化学》贾梦秋,杨文胜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024/9/12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