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电影研究的文献综述.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02188968
  • 上传时间:2022-11-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6.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 目: 中国电影研究的文献综述 姓 名: 王康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 班 级: 公管41 学 号: 2234103 指导教师: 陈瑞红 职称: 副教授 2007 年 6 月 2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中国电影业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 王康指导教师 陈瑞红摘要:中国电影发展至今,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走过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阶段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宏观的电影体制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微观的电影制作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有关的专家学者进行了系统的,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在宏观的体制方面,倡导遵循全球化体例;在微观的电影制作方面,则强调要贴近生活,加大思想性和使用高科技等只有从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是正确的做法,充分借鉴现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才能将中国电影业发展的研究工作推向深入关键词:中国电影业;发展;体制;综述A Review of Studies on China's Film Industry Development Student majoring in the public institution administration Wang KangTutor Chen RuihongAbstract:Chinese film, now nearly 100 years of history, and one has traversed a glorious stage. In constant developmen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including both macro institutional aspects of the film and the micro aspects of film production.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experts and scholars conducted a systematic, multi-directional, multi-angle studies. At the macro system, the advocacy of globalization follow style; In micro-film production, it stressed the need to close to life, and increased use of high-tech and thoughtful. Only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ilms starting, considered a variety of factors is the correct practice, draw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has been mad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lm industry research in depth.Key words: Chinese film industry; Development; System; Summary 中国电影已经走过百年,审视中国电影的现状和发展,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中国电影的创作和生产在近几年的确有长足的发展,不少的优秀影片使观众耳目一新。

      中国电影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加速的态势在充分肯定的同时,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中国电影虽然在原有的基础上呈上升的态势,但在某些方面令人担忧,有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本文拟就从电影的外部机制和内部制作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我国今年来对电影未来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回顾和分析,进而探索我国电影发展的新思路[10]一、我国电影业的发展历程我国电影业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对于我国电影历程分法,大致有两种:胡异艳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探析》中提到:中国电影的发展,从历史阶段上讲,大的方面可以按新中国成立前和成立后来分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电影经历了文革前的17年,文革中的10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在文革前的17年中,中国电影是呈波浪状向前发展的,其间有几次高涨期第一次就是建国初期的二、三年,此阶段以建设新中国的热情,表现新生活,歌颂工农兵,充分表现了初期中国电影的繁荣景象第二次是1956到1957年,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鼓舞下,出品了一批好的影片,在1959年推出73影史丛谈了一批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好片,这些影片无论在政治上、艺术上、技术上,都达到了五十年代的最高水平 第三次是78年至今20年可以讲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发展最快、产量最多、取得成就最大和人才辈出的20年。

      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方针的指导下,从《小花》到今天的《安居》,从《城南旧事》到《鸦片战争》,从《焦裕禄》到《成吉思汗》,无论是重大题材的作品,还是文艺片、娱乐片、传记片等等,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1]贾磊磊在《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的前言中,将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分为六个时期,即1950年代——中国电影的历史时代;1960年代——中国电影的国家时代;1970年代——中国电影的政治时代;1980年代——中国电影的艺术时代;1990年代——中国电影的市场时代;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产业时代[2]二、我国电影业的市场现状及主要问题我国电影业发展至今,近百年的时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那么当前我国电影业的市场现状和问题如何呢? (一)我国电影业的市场现状华凌磊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好莱坞电影及中国电影发展对策研究中分析指出:我国虽是拥有全球20%人口的大国,但中国电影市场只占全球电影市场的2%~3%而且,我国电影产品的输出非常缺乏影视产业方面,中国一直是贸易逆差2003年,中国音像制品的进出口金额之比为9:1,逆差严重据统计,1997年和1998年我国共向海外销售影片269部,销售总额4848.66万元人民币,而同期日本影片出口总额达9556.2万美元(约人民币7.6 亿元)。

      我国影片出口收入是日本出口额的1/16从票房收入看,以美国为主的进口大片几乎占据我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如2001年我国电影票房总收入是8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口分账片票房占2/3与此相应的是,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薄弱以观众状况言,1979年,我国观众人次达到279亿,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电影观众人次大幅下降,2001年已经降至2.2亿[3]高诚在其著作中提到:目前,中国人均看电影仅为0.5人次,不足美国的1/10在美国,3亿人口创造了95亿美元的票房,人均进电影院看电影5.7次2005年,电影国内市场票房达到20亿元,海外市场票房达到16.5亿元,电视播映市场达到11.5亿元,3项收入相加,电影综合收入为48亿元这相对于西方电影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差距仍然巨大,比如在好莱坞,票房收入一般只占一部电影全部收入的1/3,此外的收入则为电视等版权和后电影产品的收益,美国每年有70亿美元的国内票房收入,其份额仅占美国电影产业的27%,“电影后”收入占73%电影后产品开发的收入往往是一部电影票房收入的2至4倍,这就是海外电影投入产出的所谓“三三制”[4]而中国影片收入的绝大部分要靠票房整个电影相关产业开发链条还远没有完全形成,多数电影产品的后开发和相关开发依旧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

      (二)当前中国电影业主要问题我国电影业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也得出了不同的观点以尹鸿、萧志伟在《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中所强调的两点较有代表性尹鸿、萧志伟指出,目前我国影视体制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政策垄断和资产分散,形不成规模效益,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都达不到在电影领域首先是资产分散,因为投资的是各个电影厂;第二个是电影体制本身上下分割;第三个是影视分割,虽然合并在一起,但实际上是分割的,这就带来了电影体制的混乱,它比中国任何一个行业都混乱得多而新时期以来,尽管文化工业与文化市场的浮现,使中国电影业首当其冲,并使原中国电影业日渐衰微,但大一统的电影发行放映体制(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一统天下)岿然不动,阻断了中国电影制作业直接面对市场的可能[5]同时,尹鸿、萧志伟还认为,中国电影业尚缺乏核心竞争机制和能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因为自己特殊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制度,不仅还没有积累足够的经济实力,而且也没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验和文化传统,这一切都意味着中国电影在以美国电影为代表的全球化扩展中必然会处于竞争劣势这种劣势不仅仅体现为资金缺乏、设备陈旧、人才短缺,最重要的是中国电影根本没有成熟的产业机制,也缺乏成熟的市场支持,更缺乏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保证。

      [5]在中国的各行各业中,电影也许最缺乏加入WTO的现实准备,也是最不适应全球化流通的领域四、我国电影业的发展对策面对目前我国电影业的市场现状,有关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以期探讨我国电影发展的新对策大致的角度有以下两种:(一)宏观的电影体制角度余洁欧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竞争更多地是以合作方式体现的竞争,在合作过程中伴随着实力的角逐与利益的妥协”、“理性地”遵循“全球化”体例的要求,这是中国电影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 1.遵循“资本流通全球化”的体例 现代电影产业已经逐步成为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与资本市场紧密相连,直接以利润衡量其发展水平在近几年的国际性影展上,经常可以看到在一部影片的名字后面罗列着几个不同国家的国名——这就是合拍影片各国电影业为了打开其他国家的电影市场,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资本合作直接进入产品流通领域就投资方来说,进行跨国投资可以使得资本在国际上进行流通,并且可以获得更大范围内的分成;而就主要拍摄方来说,拥有了更多的资金可以进行更好的影片运作,同时可以借用他国投资的政策便利,进行跨国的拍摄,这也有利于电影业自身水平的提高 2.遵循“生产制作全球化”的体例 除了资金的全球化流动之外,内容资源作为另一种资本也进入了全球化流动的领域中。

      对于发行方来说,一部计划在全球发行的电影除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之外,还必须要包括一些来自其他国家的文化因素,这对于开拓国外市场具有很大的帮助在今天,越来越多的好莱坞电影从单一内容的“汉堡”成为配料众多的“匹萨”[3]好莱坞剧组时常到世界各地摄取当地的景观的经济学意义,足以对中国电影制作商带来相当的启发众多事实证明,银幕上的异域风光是取悦观众的重要元素,如果选择的观众是全球的,就有必要创建全球化的风光传递系统在这一领域,中国电影由于素来重视艺术本体的传统,而总是缺乏眼光,事实上,华裔导演李安的《卧虎藏龙》对竹林之美的建构,应当对中国电影制作有很大的启示意义3.遵循“发行放映全球化”的体例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在全世界范围内流通,必须要有能够进行流通的因素许多制片厂在拍摄电影的同时就根据准备发行的区域准备了不同的版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