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时代嬗变下的老龄群体困境.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天****步
  • 文档编号:271338912
  • 上传时间:2022-03-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时代嬗变下的老龄群体困境 李清越 自1990年安妮M·怀亚特·布朗在《衰弱研究杂志》上宣布“文学老年学成年”后,在文学作品中反映老年群体已逐步成为世界文学趋势,如何探寻“老了的意义”(the meaning of old age),“跨越衰弱的躯体进入自己的斟酌”越来越引起文学创们的重视而中国由于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也展现了大量关于老年题材的文学作品本期所选择的小说以老年群体为表达对象,通过扫视他们的衰弱、剖析他们的内心、探究他们与子女之间的代际关系,由外及内地呈现出了时代嬗变下老年群体所面临的种种窘境 若非的短篇小说《我和母亲的战役》(《雨花》2021年第3期)聚焦于老年群体与下一代之间因观念差异而展现的、难以相互理解的窘境,将老龄群体窘境外显化张小英是“我”的母亲,母子之间本没有隔夜仇,但“我”和她总无法达成和解我”曾在父母之命下有过一段婚姻,却因撞见妻子出轨而气得提刀追她,最终与她离婚这些事难以对张小英言明,但张小英认死理地认为离婚是由于“我”家暴,并与“我”隔膜渐深,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把父亲肺癌晚期病故怪到“我”离婚上我”干脆离开了家,连过年都不回去,这次还是在女友的猛烈要求下才被迫回来见一见张小英。

      张小英闹得凶时,屡屡举刀称要自杀,逼迫“我”相亲我”不愿采纳她在“我”婚恋上的指手畫脚,与她争执间被划伤,反而让她犹如做错了事一样偃旗息鼓后张小英表现出与新冠肺炎好像的病症却不愿去医院,“我”照管她的举动最终让她软化,并说出了自己真正的愿望——抓紧结婚吧,趁我还在,还能帮你们带着孩子 小说以儿子与母亲在婚恋观上的冲突为切入口,通过戏剧化的方式将其放大,让其演化成了两代人之间深深的隔膜儿子崇尚以感情为根基的婚姻,但母亲却梦想儿子尽早安定下来,诞下新的血脉母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传宗接代思想的典型,也是如今处于不断转变的时代思潮中逐步被时代抛弃的老龄群体的缩影,他们跟不上时代变化,只能守着旧的思想并固执地梦想子辈获得传统意义上的幸福这是他们无法抑制的悲剧根源,也是他们不得不抑制的亲子关系窘境 肖克凡的中篇小说《妈妈不报告我》(《人民文学》2021年第4期)同样刻画了老龄群体的亲子关系窘境,但将这种窘境归因于两代人之间无法沟通、不能沟通之事我”的二姨夫曾是潜伏在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员,因被察觉身份英勇牺牲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证明“我”的表哥是烈士遗孤,母亲主动向组织汇报了对她来说曾是污点的一段历史,导致母亲直接从学校老师下到田间工作。

      我”想知道母亲当年毕竟体验了什么,但碍于母子身份,母亲有大量话难于对“我”启齿我”因此立志学历史,在探究过程中几度认为母亲的污点是在二姨夫被抓后,牺牲色相换取二姨夫平安后来,“我”考入了津沽大学历史系,在女友的扶助下,“我”从母亲口中知悉了当年的真相——母亲出于对二姨夫的倾慕前往救他,但最终照旧保持了她的纯净 小说通过“我”追踪母亲往事的体验,试图探索母亲作为一个个体的生命历程与其后半生生存状态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在成为母亲之前,我的母亲也曾是一个少女,她的心事不能也无法报告自己的儿子,这是她作为一个老年人、一个母亲所坚守的自尊母亲所面临的沟通窘境也是多数老年人正面临的窘境,他们有心事却无法言之于子女,只能自己悄悄消化,反复咀嚼命运带来的疼痛 同样呈现老龄群体与子女冲突的还有虽然的短篇小说《夜奔》(《福建文学》2021年第3期),虽然将小说核心更多地放在老年群体在由中年到老年的身份转换中的窘境万老师本是一个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女强人,但在儿子舒泰结婚后,却被儿子儿媳以“自家奶奶带着孩子放心”为由,被迫辞职,全职照管起了孙子突发心梗后,万老师梦想儿子儿媳可以换个保姆来照管孩子,没想到病还没全好,儿子就开头反复催促她“返岗”,最终万老师只能重新任劳任怨地当起了免费保姆。

      好不轻易挨到孙子上了初中,万老师正打定回家与老伴聚合,但儿子儿媳又动了心思要生二胎在儿媳怀上二胎的那一晚,万老师偷偷地带着身份证件与行李,登上了返乡的高铁 小说聚焦正面临身份转型的中老年群体,通过呈现万老师所遇到的被迫提前内退、出钱买房、照管孙子等一系列事情,客观再现了万老师被迫一步步妥协的过程她虽并不甘心被儿子儿媳一步步牵着鼻子走,却最终因对儿子的爱和传承血脉的愿望屈服,甚至连小说结尾时的出走,都很难说清最终会是一场告成的夜奔出逃还是一次短暂的失败抵挡万老师这一人物形象是如今社会转型阶段下一大批即将进入老年的群体的缩影,她所面临的窘境也是这一人群正面临的身份窘境——为了家庭与孩子,他们被迫在还没衰弱前就过上了老年生活,抹杀掉自己照旧蓬勃的、作为个体的价值,全身心地照管子辈孙辈的生活来发挥余光余热正如古略特在《文化催人老》中所说,“不管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类首先是被文化催老的……年龄意识形态是我对整个模范系统的缩略表达”,在生理衰弱前,“万老师”们便已在社会与文化语境下的催促下成为了社会身份层面上的老龄群体 罗鸿的短篇小说《老陆的官司》(《西部》2021年第2期)同样是将老龄群体窘境外显化的小说,其呈现了老龄人群由于无法追上时代步伐,而最终被时代抛弃的命运窘境。

      老陆原本是个有才学、有抱负的中年人,却接连遇上了同事碰瓷并把他告上法庭、和妻子假离婚后察觉妻子出轨、由于远赴新疆打工而错过冤假错案追诉期限等一系列倒霉事,最终,老陆成为了一个颓废的老年人在从前妻手上分得的十万拆迁费被法院强行征收后,老陆怨天尤人,再也看不出当年的精神样子 综观全篇小说,老陆的悲剧一大根源便在于老陆永远慢命运、慢时代一步,他以为他是在顺应着时代而走,实际上却是被时代牵着鼻子走他追不上时代的步伐,也最终将被时代抛弃他的身上有多数正逐步被时代遗忘的老龄群体的影子,他们努力追逐时代却永远也赶不上时代,西西弗斯式的徒劳是他们永远无法逃脱的命运窘境 除了将老龄群体窘境外显化的作品,也有大量小说选择探究老龄群体的独特心理,呈现他们与自我冲突的内在冲突宁雨的短篇小说《送瓜换记忆》(《北京文学》2021年第3期)描绘了老年群体对身体衰弱的惧怕、焦虑与迷茫我”的公爹在八十岁那年突然变得健忘,往往记不起熟人的名字、长相,甚至连一些常识问题都记不清了公爹对自己记不起事有很强的强迫感,想不起来的时候连吃饭都吃不下去,他质疑是自己常年服用安眠药导致现在展现了老年痴呆的先兆,还在探寻引擎上反复探寻相关内容,最终使他整个人被焦虑与惧怕埋没。

      因想不起为自己针灸的大夫长什么样,公爹给大夫送去北瓜,但一夜后又把大夫的长相忘了个明净于是,为了找回记忆,公爹便往往去给大夫送北瓜 这篇小说的语言朴实,叙事平铺直叙,陈述了一段由老年人健忘引发的趣事但在公爹的健忘之下,实际蕴含着他对自己正在衰弱这一事实的深深惧怕健忘本是步入老年后正常的生理病症,却被公爹当做是得病的先兆,他畏缩也抗拒供认自己正在衰弱这一事实,只能选择以找回记忆的方式催眠自己,让自己相信自己还没有老从字里行间的示意中看,可能连健忘本身都只是公爹过度惧怕下的产物,这是被裹挟在“惧怕—展现生理衰弱病症—惧怕”中的老年人群永远也无法摆脱的恶性循环 小昌的短篇小说《萧城》(《青年文学》2021年第3期)着重呈现了当代人未老先衰的心理窘境何张林在某所二本学校任副校长,家庭和气,是别人眼里的告成人士,却在即将进入老年阶段时逐步陷入迷茫他长时间睡不好觉,只能通过和学校保安赵万春短暂交换身份时,在保安的破床上短暂获得安眠在告成和赵万春实现了一次身份交换后,何张林抉择前往加拿大拜访女儿,他把象征自己身份的包留给赵万春,自己那么开心地跳着舞走进了机场 小说仆人公何张林其实并不能算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老年人,由于他仍处在壮年时期,但他却未老先衰,由于找不到自己人生的价值,而早早地与老年人拥有了好像的心态。

      小说中反复展现“车辆转弯,请留神安好”,示意了何张林正处于心理转变的重要阶段,这也促使他不断去探索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获得所谓的“安好”何张林象征了一大批未老先衰的当代中老年群体,而“车辆转弯”正对应了他们正逐步体验的心理窘境 章剑的中篇小说《犟老头》(《四川文学》2021年第3期)陈述的是当代老龄群体面临的自我价值感窘境犟老头叶清明一生最高傲的事情是生养的四个子女个个成才,都在大城市里过上了好日子他们想把叶清明也接到城里生活,但脾气犟的叶清明不愿離开他奋斗了一辈子的乡村小院,久而久之,子女们不再提这事,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在老伴去世后,叶清明只和自己养着的一只小白狗相依为命,还往往由于叶清明院子里银杏树的叶子飘到了邻居四婶家的院子里,和四婶一家闹得不高兴长期见不到子女的痛楚与孤独让这个倔强了一辈子的老头不堪重负,他竟想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点子——写诉状状告他的子女们没有尽到赡养父亲的责任在这一过程中,因老友陈木匠意外过世,叶清明差一点被陈木匠的女儿女婿告上法庭最终,叶清明病来如山倒,以另一种方式换来了他渴望已久的、子女们的关切在庆祝叶清明痊愈的喜宴上,犟老头叶清明心无挂碍,在和老友拼酒之后,被子女们蜂拥着,安详走向自己的死亡。

      小说以犟老头叶清明为表达对象,通过挖掘他的内心世界,呈现出了一个外表倔强强硬的老头子内心深处的孤独与痛楚小说中反复展现叶清明院子里的银杏树这一意象,象征了叶清明始终坚守着的落叶归根与阖家聚合的家庭观念,他守着大树,就是守着亲情而银杏树每逢秋天落叶,也意味着叶清明已进入人生之秋,骨肉亲情最终会变得疏离,他的执念最终会落空这是叶清明的痛楚,也是多数个正在被时代遗忘的“叶清明”们对自我价值的质疑,他曾以自己为家庭做出的付出而骄傲,但在远离家庭的晚年,他迷失于自己还能为家庭做出些什么,只能选择以小说中这样一种绝望而决绝的方式与孤独宣战,维护自己作为人的结果的体面 猜你热爱 老龄群体子女 达成群体免疫,没那么轻易群众健康(2022年6期)2022-07-06“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意扣新班主任(2022年2期)2022-05-03调查东西南北(2022年7期)2022-05-27中间群体群众(2022年18期)2022-10-26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分忧(2022年2期)2022-01-07哪些子女是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分忧(2022年2期)2022-01-07我国迎来老龄产业进展机遇期WTO经济导刊(2022年11期)2022-03-22联合国援华第七周期老龄课题研讨会在黔召开晚晴(2022年9期)2022-10-10全省老龄办主任会议在筑举行晚晴(2022年4期)2022-04-27教导子女恶习故事林(2022年15期)2022-11-22 — 8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