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大沙河景观改造提升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69页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 项目名称 南大沙河景观改造提升治理工程2、 承办单位 济南辉煌河道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 法定代表人: 3、 承办单位情况 济南辉煌河道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道公司)公司始建于二零零七年十一月,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企业,公司形成以特种养殖、种植、垂钓、餐饮服务的中型企业,具有复垦土地、荒滩治理、清理河道面积1600余亩,公司现有职工108人,有职称的13人,高级工程师3人,技术力量雄厚,设备机械先进齐全(工程车、挖掘机、装载机)施工经验丰富,组织机构建全,管理体制严紧,专业结构齐全二、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单位名称: 资格证书编号: 资格等级: 发证机关: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1、 国家发改委关于项目可行性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划要求:2、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7、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8、 《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9、 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和标准;10、 项目单位所提供的有关资料和委托书;二、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有关规定,本项目报告范围包括:1、 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 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分析3、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4、 工程建设设计方案5、 工程施工组织和管理6、 水土保持方案7、 环境保护、节能及劳动安全方案8、 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9、 工程效益分析10、 工程风险评价11、 项目研究结论及建议第三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南大沙河景观景观改造提升治理工程,不仅是蓄水护沙,固堤防洪的水利工程,更是净化环境的生态工程,也是服务工农业生产、带动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工程,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民心工程。
一、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该项目针对南大沙河流域目前存在河道防洪能力低、河道污染重等情况,通过综合治理,旨在提高调蓄水量和防洪能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二、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南大沙河景观改造提升治理工程服务范围为南大沙河南起虎头山,北至小屯水库河流总长8.65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 河堤加固护砌工程:修顺河堰15公里;2、 河道拦蓄工程:修建滚水坝10座;3、 进水涵管工程:新建进水涵管6处;4、 交通桥工程:新建长120米、宽16米、高9米、承载70吨大桥2座;5、 新建灌溉取水工程10处;6、 河西侧修生产路7公里;7、 河堤绿化树9000棵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465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 12392万元,其它工程及费用2259万元,其中不可预见工程费619.6万元四、工程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使南大沙河河槽内排水畅通,水量加大,水流速度加快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实现灌溉、供水等方面增量增益320万元,可减少因洪涝造成的社会资产总值达12000万元损失本工程完工后,形成水面2597亩,两岸大堤将是绿树成荫,不仅调节气候,而且构成防风沙林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可对地表水进行有效拦截,达到蓄水补源目的,并抬高地下水位,改善水质,美化环境,生态效益极为显著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 济南市长清区南大沙河是一条山洪冲刷而形成的季节性自然河道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多年来未能有效地进行治理,汛期洪水多漫溢,冲毁堤防桥、淹没农田,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给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交通造成很大困难 因河道为山洪河道,季节性强,使大量的水资源白白流失,造成水资源浪费干旱季节,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农田灌溉有水严重不足沿河农田汛期被淹,旱季干枯,只能靠天吃饭,社会综合效益较差,严重阻碍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制约着沿河人民群众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为加固治理河道堤防,建坝拦蓄地表水,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扩大农村灌溉用水,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长青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提出建设本项目 景观改造河道治理是一种将现代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项目景观改造活动的特点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利用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条件,集农业生产、生活与旅游观光、参与为一体,通过身临其境的参与活动,享受具有自然景致和田园乐趣的休闲旅游这种活动能够维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发挥改造后的大自然与游览观光相结合的效果, 将科普教育融于旅游中,使游客充分体会到在自然环境中参与劳作带来的物质满足和精神享受,用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来实现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
发展景观改造能够优化农业、林业、渔业的产业经济组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陶冶人们的精神情操和丰富生活情趣,普及现代农业科学知识,具有“生态型”绿色旅游产业的特点,对于推进社会文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为满足城市市民“回归自然、向往自然生态”的生活需求,大力开发“生态型”绿色旅游产业,让人们更加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非常关注,接连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同时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也积极支持号召通过发展采摘、种植、养殖、水产等项目拓展农业休闲功能,使其成为农村发展首选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争取农业发展与旅游进步的双重效益,生态农业的发展逐步展现了充满活力的前景生态观光被认为是21世纪出现的具有“生态型”特色的绿色旅游产业,它符合当代人们注重生态,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维理念和生活要求,也给传统的农业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同时也开辟了旅游产业的新天地,达到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和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建议的第六章第十九条明确要求:“加大‘三河三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力度”南大沙河景观改造提升治理工程符合国家发展规划二、 有利于南大沙河流域治污工程的实施南大沙河为长清区南部主要水源,河道水质污染将会影响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近几年来,随着南大沙河流域的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污水日益增多,河水污染也日益严重,边治理,边污染、治理抵不上污染,加之过去对环境问题不够重视,所以直到目前为止南大沙河流域的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污染主要来源是排放污水、乱倒垃圾、秸秆和使用剧毒农药本工程完成后,通过河堤加固,沿河道建坝、围堤,不但有效减少河水污染,满足黄河流域减排工程,河水治污的要求三、 有利于提高防洪能力 南大沙河自运行以来,从未进行过治理,河床淤积严重,威胁着沿岸村庄人民财产的安全,一旦遭到较大洪水,形成内涝,淹没村庄、农田,损失不可估量为此,必须进行河道综合治理,提高防洪标准 1、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有无良好的水利条件,尤为重要 2、河道严重淤积,排水能力普遍下降。
由于淤积,致使排涝水位普遍抬高,缓排面积大幅度增加,造成的损失也不断加大因此,在降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涝灾损失逐年增加 3、尽快治理南大沙河,是济南市各级政府及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实践证明:南大沙河流域存在问题是严重的,不进行治理已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防洪涝效益降低,已成为制约本区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说对南大沙河进行治理非常必要,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无论从城市安全角度,还是水体保护及改善生态环境等角度,本工程的建设都是必须和迫切的四、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提高 景观改造河道治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列入了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对促进高效经济作物、畜牧业、渔业保持较快增长,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是大势所趋本项目的建设,意在通过联合各方精英人士,对景观改造河道治理,充分利用中央政策加快本地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本项目的实施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新现代化经营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等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观光示范乐园。
第三章 建设厂址及建设条件第一节 建设场地 南大沙河流域规划治理范围归德镇境内有9个行政村,6765户,20370人,耕地面积2.82万亩 南大沙河治理工程在归德镇东部,流域地势东高西低,地面坡度0.05M/M,高度在131-537之间地貌形态为山区和局部冲洪及平地两种第二节 建设条件一、 地理位置 长清区位于济南市南部,西临黄河,南邻泰山,归德镇位于济南市市区30公里处,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依山傍水,南大沙河距济荷高速5公里处省道104横贯南北,两条公路在此交汇二、 地质、地形、地貌 全区地貌类型大体分为低山丘陵和山前倾斜平原两大类按地形可分为低山、丘陵、平原、洼地和水面五大类型以东及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占总面积的63%海拔高度大部分在200-300米,山脉,自东向西呈规律的展布,构成断续的低山丘陵区,地形复杂,切割强烈以西为平原洼地,系山前倾斜平原,占总面积的37%归德镇地处山区、丘陵与平原地带三、水文 长清区境内水资源主要有地表水与地下水两部分组成境内地表水主要是季节性降水、山泉水、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初步形成可防洪除涝、农田灌溉、城乡供水、水土保持四大工程体系。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全线完工后,将为长清区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丰富的水源四、 地震基本烈度 场区,场地,土的类型为中软土质;本建筑的场地类别为二类建筑场地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60011-2001),本场区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涉及特征周期0.40S五、 气象条件济南市属暖温带,为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雨热同步,冷热季和干湿季区别明显全市年平均太阳辐射总热量120.64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2151-2596小时,平均占可照时数的55%,年平均气温为13.7摄氏度,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0摄氏度农耕期297天其间大于0摄氏度的积温为5217摄氏度日平均气温大于10摄氏度的活动积温为4697摄氏度,持续215天全年无霜期,平均出霜日在10月28日,平均终霜日在4月8日年平均降水量为602.3毫米,主要集中在6、7、8月份,年最大降水量为1225.5毫米,年最小降水量为434.4毫米,年际之间和年内各季节的降水量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