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期西方经济学课程.doc
4页第 1 页 共 4 页2006 年秋期年秋期《《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课程课程教学实施意见教学实施意见重庆电大远程教育导学中心经管导学部2006 年 9 月修 订一、课程性质、教学基本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教学基本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大学财经类 11 门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类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 课:工商行政管理、国际贸易、行政管理三个专业为必修;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 会计、电子商务、房地产开发(经营与估价)、现代商务管理等专业为必选;财务管理、会计 电算化、金融与证券三个专业为选修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 概念、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以及政策主张有一定的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媒体设置与教学进度二、教学媒体设置与教学进度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设置情况是: (1)印刷媒体资源 2 类:主教材与辅助教材主教材为教科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 社出版、梁小民编著的《西方经济学》(2002 年 10 月第 1 版),辅助教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出版社出版、王社荣编写的《西方经济学自测练习》(2003 年 10 月第 1 版)。
(2)本课程暂无音像媒体资源 (3)网络媒体资源:中央电大“电大”及重庆电大教学平台中,有本课程的大纲、实 施意见、重难点分析、作业评讲、自检自测(自测)、期末复习指导等资源 本课程 4 学分,共 72 个课内学时,周学时为 4三、本课程各章教学内容及要求三、本课程各章教学内容及要求 导言导言 1.重点掌握:稀缺性、生产可能线、机会成本和选择的概念,资源利用,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掌握:经济制度 2.重点掌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掌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3.重点掌握: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理论的形成;掌握:实证分析方法,经济理论与经 济政策;了解:实证分析工具第二章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价格需求、供给和价格 1.重点掌握:需求、需求曲线、需求定理的概念,需求定理,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 动,影响需求的因素;掌握:需求函数 2.掌握:供给、供给曲线、供给定理的概念,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影响供给变 动的因素;了解:供给表、供给函数 3.重点掌握:均衡价格,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供 求定理;掌握:均衡价格的形成 4.重点掌握: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掌握:价格是调节经济的看 不见的手。
5.了解:价格上限,价格下限,放开价格的意义与局限性第 2 页 共 4 页第三章第三章 弹性理论弹性理论 1.重点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影响 弹性的因素 2.掌握: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弹性 3.重点掌握: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了解: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与税收分摊第四章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 1.掌握:欲望,偏好;重点掌握:效用,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内容及其研究方法2.重点掌握: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效用分析法,消费者均衡的 条件(公式) 3.重点掌握: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消费可能线,消费者均衡点 4.掌握:消费者剩余,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了解:消费者行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5.了解:劳动供给决策,投资决策第五章第五章 生产理论生产理论 1.了解:企业的形式,现代企业的实质: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效率 2.掌握:生产函数;重点掌握:短期中的技术效率,长期中的技术效率 3.重点掌握: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等产量分析第六章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成本与收益 1.重点掌握: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了解: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短期成本与 长期成本。
2.重点掌握:短期成本的分类,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 3.重点掌握: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的含义及变动规律;掌握:长期总成本 4.重点掌握:利润最大化原则;掌握: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第七章第七章 厂商均衡理论厂商均衡理论 1.重点掌握:市场结构的类型;掌握: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了解:市场结构与企业行 为的关系 2.重点掌握:完全竞争市场上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掌握:对完全竞争 市场的评论;了解: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的关系 3.掌握: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垄断市场 的长期均衡;重点掌握:垄断企业的定价策略的条件;了解:对垄断市场的评论 4.掌握:垄断竞争市场均衡的条件;了解: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比较;重点掌握:垄 断竞争条件下的产品差别竞争 5.掌握:寡头市场的特征;了解:传统寡头理论,现代寡头理论价格第八章第八章 分配理论分配理论 1.了解:生产要素的需求,生产要素的供给,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掌握:利息、地租、 利润理论;重点掌握:工资理论 2.重点掌握: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掌握: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
3.重点掌握:收入再分配政策;掌握:过程公平论与结果公平论,平等与效率—一个永 恒的难题第九章第九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第 3 页 共 4 页1.重点掌握:公共物品,外部性,垄断 2.重点掌握:市场机制解决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局限,政府的作用 3.掌握:不确定性与风险,信息不对称下的市场行为;了解:信息不对称下的首先风险 与逆向选择 4.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官僚主义的行为模型第十章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宏观经济学概论 1.重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 基本总量及相互关系;掌握: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重点掌握:物价指数,失业率,遗憾指数及其它 3.重点掌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了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发展演变的历史,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发展演变的历史,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分歧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长期中的宏观经济长期中的宏观经济 1.重点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和特征,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哈罗德—多马模型;掌握: 经济增长的基本,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了解: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模型,经济增 长因素分析,零增长理论。
2.掌握:货币的基本知识,货币数量论;了解:货币中性论,货币数量论的检验 3.重点掌握:自然失业与自然失业率,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总需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模型 1.重点掌握: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总需求与财产效应,总需求与利率效应,总需求与汇 率效应;了解: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2.重点掌握: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含义,短期总供给曲线与粘性工资理论,短期总供给曲 线与粘性价格理论,短期总供给曲线与理论;掌握:长期总供给曲线;了解:短期总供给曲 线的移动 3.重点掌握: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决定,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充分就业的 国内生产总值;掌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运用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短期中的宏观经济与总需求分析短期中的宏观经济与总需求分析 1.重点掌握:消费函数的含义;掌握: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及原因,消费函数稳定性的意 义 2.重点掌握:投资及其组成,投资函数;了解:加速原理,投资的波动性 3.重点掌握:总支出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乘数理论;了解:总需求分析的适用 性与局限性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货币与经济货币与经济 1.了解: 中央银行,金融中介机构,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掌握:银行创造货币的机 制。
2.重点掌握: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理论,利率的决定 3.重点掌握:IS 曲线,LM 曲线,IS—LM 模型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1.重点掌握:周期性失业;掌握:奥肯定理 2.重点掌握:通货膨胀的含义与分类,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理 论,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掌握:其它通货膨胀理论第 4 页 共 4 页3.重点掌握:菲利浦斯曲线;掌握:新古典综合派、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 斯主义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 4.了解: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关于 20 世 纪 30 年代大萧条的争论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 1.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机制 2.重点掌握:财政政策的内容和运用,赤字财政政策;掌握:内在稳定器;了解:财政 政策的挤出效应 3.重点掌握: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掌握: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4.了解:反馈规则,固定规则宏观经济政策之争的实质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 1.了解:当代世界国际贸易的特征;掌握:自由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重点掌握: 国际贸易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2.了解:国际收支,汇率理论市场,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市场;重点掌握:国际金 融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3.重点掌握:开放经济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节;了解: 开放经济中的最优政策配合四、作业与考试四、作业与考试 本课程有由中央电大规定的形成性考核 本课程的形考性考核共 4 次,平时作业的成绩要计入课程总成绩每次作业按满分 100 分折合为 5 分计入课程总成绩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按满分 100 分折合为 80 分计入课程总成 绩 本课程的考试形式与考试要求以市电大期末下发的《考试文件》为准五、教学工作要求五、教学工作要求 该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各教学点应聘用熟悉本课程的教师进行课程,同时应 当要求教师严格按市电大的教学要求进行,作业全批全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远程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用好 本课程的印刷媒体、音像媒体 (建设中)、网络媒体等三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网上 教学活动,发挥好教师导学、助学和促学三种作用,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基 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促使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
在实施过程中有关教学的问题,请及时与市电大课程责任教师关筱霞联系 :68465553 联系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 E-mail:guanxiaoxia@2006 年 9 月 1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