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价值体现》PPT课件.ppt
26页森林功能价值注:将着眼于讨论森林功能价值的估价方法以及森林功能价值实现的主要经济途径部分内容援引自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环工0901 张典我国及国际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核算现状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8.21 %提高到20.36% ,森林面积净增2 054.30x 10^4 hm^2 ,森林蓄积量净增11.23×10^8 m^3同时,首次公布了我国的森林生态效益价值量 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合计每年超过l0x 10^12(1万亿)元,相当于全国GDP总量的1/3(中国林业网,www.forestry.gov.en)日本:1972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12820亿日元 1991年 39200亿日元 2000年 74990亿日元芬兰:2009年 森林生态功能价值2.7亿欧元是芬兰森里木材价值的九倍城市:北京市的森林生态效益总价值为2 11.988 亿元,其中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为10.072亿元,保育土壤的价值为0.03959亿元,固碳制氧转化太阳能的价值为0.331亿元,净化环境的价值为6.143亿元,防护林的环境价值为0.148亿 元,森林游憩价值为0.0907 5亿元,生物多样性价值为2.199亿元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核算相关标准规范《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等相关理论基础这里的森林环境价值与题目中的功能价值基本是等价的森林环境资源的属性1.可再生性2.稀缺性3.外部性:①具有正外部性②具有明显的代际特征③其外部性具有难以计量性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4.公共物品性5.森林环境的非市场交易性(由于环境产品的无形,产权不明晰,受益主体与效益大小难以确定)总而言之,由于森林环境(功能)价值的特征,与重要作用决定了,一方面,其定量评价面临诸多障碍;而另一方面森林环境价值评价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有其必要性。
森林环境价值评价是实现森林环境效益补偿,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前提和基础这是一项国内外环境资源经济学界极为关注但尚未完全解决的开拓性、创新性题森林环境价值评价始于上世纪初,到七十年代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己经形成了基本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森林环境具有多种效益,相应评价方法也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森林环境价值评价的基本方法(分类)1.按评价主客体关系客观评价法:直接根据环境变化所造成的物质影响进行经济评价通常使用“损害函数”来表示损害活动(环境变化)对自然资源或人造资产或对人类健康的物质损害具体包括生产率变动法、机会成本法、置换成本法、人力资本法等主观评价法:是根据人们的意见或观察人们的行为变化,对可能的损害进行间接估算主要包括意愿调查法、预防性支出法等2.按评价所基于的理论基础来分(l)价值法: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将发挥生态环境效益的森林效能所承担的价值量或以森林效能引起的土地级差收入、社会劳动节约量作为森林环境价值量2)效益法:以效用论为评价的理论基础,完全撇开培育森林所投入的劳动量,以森林诸效能所造成的社会劳动节约(或者是产生的实际效用)作为森林环境价值量。
3)效能法:即等效替代物法,指采用技术手段获得与森林效能作用相似的结果所花费的代价作为计算森林环境价值量的依据(4)能值分析法:以客观的价值通约“能值”为基本的度量单位,以能量定律、系统学、系统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各种形式的能量(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换算为太阳能,来评价自然过程和人类经济活动所形成的资源、服务、商品的价值进行定量分析3.按评价所基于的市场信息来分①市场价值法:市场价值法将环境质量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环境质量的变化会直接导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进而影响产出水平和价格的变化,而产出水平和价格的变化可以通过实际观测获得具体评价技术:生产率变动法,机会成本法②代替市场法当所研究的对象没有直接市场价格时,可以通过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或影子价格来间接地进行评价如美好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没有直接市场价格,但消费者在对某些商品或服务的购买过程中,包括了对这些环境因素的评价,因此,其价格的变动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们对这些环境因素的支付意愿具体评价技术:资产价值法,旅行费用法③假想市场法在既没有直接市场信息,又无替代市场信息的情况下,只能人为地创造假设市场来衡量环境价值。
意愿调查法不是基于可观察的市场行为,而是基于调查对象的回答结合案例的实际操作对A乡进行森林环境价值估算从若干森林环境功能价值中选取涵养水源和游憩价值作为典型范例,进行估算分为三部分:①基本情况调查②森林涵养水源价值估算③森林游憩价值估算A乡基本情况调研一,自然资源条件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经纬度,地势地貌,气候,土地情况,尤其是森林面积,人均森林面积,森林物种情况,水文地质情况二,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社会产值,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特别是林业及于森林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森林涵养水源价值估算森林涵养水源可以用森林土壤贮水量或降水贮存量两个指标进行评定具体技术:①替代工程法:也称影子工程法,其基本思路是假设存在一个蓄水功能与森林涵养水源量相同的工程,而且该工程的造价是可以计算的,那么该工程的价值,就可以代替那个森林的涵养水源价值②地下径流增长法其基本思路是森林涵养水源价值评价,应以它为社会提供的实际效益为依据与无林地区相比,有林地区地下径流呈增长走势由于森林的存在,可以降低地表径流,使其渗入地下变为地下径流,起到调节洪峰和河川径流的作用地下径流的增长可通过实验调查获得。
如果再能确定水资源的价格,那么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就能够计算出来③采伐损失法:也可称为机会成本法其基本思路是:以森林被采后,因水源涵养效能的变化,而产生的水源损失和灾害损失,作为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 要点在于正确模拟采伐后的情况,及因果关系森林游憩价值评估游憩价值包括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两大部分森林游憩的利用价值是指森林资源可为当代人提供的现实可利用的游憩价值由于森林及林中小河等可以为人们提供狩猎、野营、漫步、观赏、游泳、划船及钓鱼等场所和服务,消费者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如门票、执照费、税收和旅行费用等来获得这种服务森林游憩的非利用价值是指目前人们尚无法利用,但可供自己未来或子孙后代利用的森林旅游价值森林游憩非利用价值又可进一步划分为: 森林游憩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三类森林游憩价值评价技术①政策性评估法 以美国的阿特奎逊法(1956)和前西德的普罗丹法为代表 ②生产成本法 从生产者角度出发,以开发、经营和管理游憩区所投入的各种资源、设备等财物和劳务的总和作为森林游憩的价值 ③消费者成本评估法 以游憩者支出的总费用(如往返交通费、餐饮费、住宿费、门票费、入场费、等一切支出的费用)作为森林游憩的经济价值。
④机会成本法 机会成本法亦称社会成本法其要点是假设森林不是用于游憩, 而是用于其他最佳途径,如木材生产,那么木材生产的经济效益就是该森林游憩的机会成本森林环境功能价值实现的主要经济途径森林环境价值的实现具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措施保持森林及其结构的 完整性和稳定性,使其持续发挥生态效益;二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提供森林环境效益的经营者获得经济补偿,提高森林经营者提供森林环境服务(产品)的积极性 以下主要是针对后者的讨论基于市场机制的经济手段具有以下优点第一,经济手段可以由当事人自己决定采用最合适的方法来达到规定的目标,使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从而产生显著的成本节约第二,经济手段往往比行政手段更具有效率,尤其是具有动态效率,为有关当事人持续不断地改善环境提供动态的刺激作用,使良好的生态环境得以保持第三,经济手段可以为政府和经济当事人提供管理上和政策执行上的灵活性第四,经济手段(特别是税收)比行政手段具有更大的透明度,也更具有公平性第五,经济手段可以为政府提供一定的财政收入,这些收入可以直接用于有关的坏境和资源保护项目根据OECD(世界经合组织)研究,目前主要的经济手段有以下几种类型:明析产权收费/税收补贴押金一退款制度创建市场执行鼓励金明析产权通过界定森林环境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开发经营权,避免森林环境资产成为开放性资产,达到森林环境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的效果。
收费/税收制度可被认为是污染者对其所使用的环境(产品)服务的支付,这种支付会部分地进入到私人的费用一效益计算中,从而影响它们的决策和行为具体包括: 排污收费、产品税、使用者费、准入费、管理收费、生态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等补贴 可被看作负税收,是指由政府对经济当事人从事有益于环境改善的行为给予直接或间接的优惠待遇如财政补贴,贴息贷款,减免税收等押金一退款制度是在那些有潜在污染的产品价格之上征收一个附加费当由于把这些产品或这些产品的残留返还到收集系统中从而使污染得以避免时,该附加费将被退还市场创建指当事人可能为实际发生的或潜在的污染购买“权利”或他们出售其“污染权”或他们的加工废料(循环利用物质)而形成的市场机制市场创建主要包括排污权交易、责任制等执行鼓励金指当事人的行为结果不能“达标”时要受到“处罚”既可以事前的形式(先支付达标后返还)也可以事后的形式(不达标时进行罚款)执行具体包括:违章费、执行债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