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灰吟》教学设计汇总.doc
6页《石灰吟》教学设计汇总 《石灰吟》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相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锤百炼、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了解于谦,沟通于谦的故事 二、讲读古诗《石灰吟》 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 (1)解题板书题目 吟:歌颂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2)老师范读 (3)学生试读 思索: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留意书上的注解)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索争论,加深理解 ①读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说一说“若等闲”在这里的作用? ②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方法,说一说在这里的作用?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先理解加粗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观赏三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背诵三首古诗 四、总结: 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的三首古诗这三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同学们,我们要在读懂诗句、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驾驭诗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诗人朴实无华的文风 《石灰吟》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 2、了解学习作者要赞颂的精神 3、能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 2、理解咏物颂人的写作目的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模式 教具打算: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释题 1、《石灰吟》:吟咏石灰 2、简介作者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闻名的政治家、诗人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啄 3、讲诗 这是一首托物写志的诗,相传是作者17岁时所作,石灰是古代建筑中用于涂抹和粘合的,主要原料,它由石灰石烧制而成,必需经过山中千锤万击的开采和熊熊烈火的冶炼诗人把这一过程用拟人化的方式形象地描写出来,借石灰的自吟来表现诗人自己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练、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行。
诗的语言简洁、生动全诗贯注着一种垒落刚正的英雄之气,具有很强的思想感染力 二、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合作沟通,自学理解 3、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特别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似乎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似乎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其次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显明的比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坚韧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雪白的本色,又比方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行在人间的追求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经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 4、感情朗读 三、想意境,悟诗情 1、石灰有什么特点?找出诗句 (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要留清白) 2、“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赞颂了什么精神? (不畏艰险磨难,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质 3、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4、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 (刚毅英勇、英勇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5.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情深意重呢?(诗中运用了比方、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6、朗读这首诗该用什么语气? 7、背诵诗歌 四、总结 这首诗是只写石灰吗?学了后你有什么感受? (诗的3、4句看似写石灰,实则在写人,写人的精神诗人赞颂的是石灰不怕牺牲,不怕艰险、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五、作业 背诵、默写《石灰吟》 板书 石灰吟 千锤万击 不怕磨练 石灰吟烈火焚烧清白留世不畏艰险 粉身碎骨 勇于献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