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增烟道支架施工技术措施.doc
16页新增烟道支架施工技术措施 1 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1.1.1工程范围本项工程的作业范围包括: #X机新原增烟道支架基础施工1.1.2工程特点本工程为XXXXXXXXXX#X机新增烟道支架基础工程,新增基础为7个,工程定位从原烟囱中心坐标引出,②-B轴基础中心距烟囱中心东西距离为19.615m,南北距离为26.7m,②-B轴基础中心坐标:A=357.500,B=1189.185;①-A轴基础中心坐标:A=351.050,B=1181.480因本工程为技改项目,需破除砼路面后方可进行开挖,因新增烟道支架基础部分在现有马路位置,施工前必须进行硬隔离1.1.3技术特性烟道支架基础为独立基础,4个基础,3个支墩,4道地梁1.2 工程量统计序号项目单位工程量备注1模板m2802混凝土m3903钢筋t121.3 施工工期新增烟道支架基础计划于XXXX年XX月XX日开工,XX月XX日完成,计划工期为XXX天2 编制依据序号资料名称编号1《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火力发电厂)DL5009.1-20022《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一篇:土建工程篇DL∕T5210.1-2012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版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版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9新增原烟道支架基础施工图T383S-T03313 作业前的条件和准备3.1 技术准备(1)施工图纸齐全,并由国电龙源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了图纸会检,确认图纸无问题。
2)施工场地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材料均已到货3)施工技术措施审批完毕4)技术人员按照施工技术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5)安全措施完善3.2 作业人员序号作业人员工种数量资格要求资质1钢筋工6有施工经验2木工6经过技术培训有施工经验3混凝土工6有施工经验4机械工1经过考试合格有资格证书持证5焊工1经过考试合格有资格证书持证6电工1经过考试合格有资格证书持证7壮工6有施工经验8工长1有施工经验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9质检员1多年的现场经验有资质证书持证10安全员1有多年的现场安全管理经验持证11技术负责1助工以上,全面把握图纸熟悉施工工艺流程3.3 作业工机具序号机具名称数量备注1混凝土罐车3辆2混凝土泵车1辆3钢筋调直机1台4钢筋切断机1台5钢筋弯钩机1台6钢筋套丝机1台7电焊机1台8电锯1台9电刨1台10钻床1台11振捣棒3台12无齿锯2个13翻斗车2辆14中型挖掘机(带破碎锤)1台3.4 材料和设备序号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1脚手管Φ48×3.51t2方木50×100mm2m33钢筋按图纸设计要求8t3.5 安全器具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安全帽顶20现场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等安全保护器具。
3.6 工序交接现场测量定位准确,具备开工条件3.7 其他完成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程序、施工工艺、质量标准、施工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等方面内容的交底工作4 作业程序和方法4.1 施工方案新增烟道支架基础需破除砼路面方可进行基槽开挖本工程工期要求紧,同时处于雨季,要求准备工作必须充分4.2 施工工艺流程4.2.1基础:破除砼路面→基槽开挖→垫层工程→测量放线→钢筋工程(钢筋原材复检、钢筋加工、钢筋安装)→模板安装→地脚螺栓安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移交安装,下步工序施工→二次灌浆4.3 主要施工方法及要求4.3.1土方开挖4.3.2.1测量放线根据烟囱中心坐标将烟道支架基础外边线放出4.3.2.2开挖1)开挖前先破除砼路面,土方采取独立单个开挖方式,工作面不小于500mm,土方开挖按1:0.5放坡,根据图纸要求需开挖至持力层,超挖部分采取毛石砼换填至基础底标高,基础毛石砼垫层厚度不小于1500mm,宽度至少应比基础底面宽200mm2)由于施工现场作业面狭小,地下的管线复杂,所以土方开挖采用人机结合开挖,在保证原有基础完好的前提下确保开挖尺寸、放坡准确,不得超挖3)在开挖施工前要对区域内的设备进行防护,基坑周围搭设安全围栏做好防护。
4)在土方开挖前要先将地下管线按以往图纸要求定位并确定地下埋深,在施工时如遇沟道或者管线,需要及时确定沟道或者管线的走向,如有必要用人工将其整体挖出,不得随意使用大型机械进行开挖在施工区域探沟内没有发现有管线,即可使用机械开挖坑底保留200mm厚土并采用人工铲除整平,以防止坑底基体扰动测量工需配合进行标高测量工作,严格控制标高位置,防止超挖5)在开挖过程中需要业主专业人员现场监督指导,在遇到管线时可以及时确认管线的作用,确认是否进行加固或对管线进行改向、暂时拆除等问题6)现场的开挖破除的垃圾和土方要运输到业主指定的区域,车辆装载过程中不能满载,车速限制在15km/h,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散落7)对于现场基础开挖过程中的控制桩、水准点、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的要实时复测检查8)由于基坑开挖较深,为了避免人员车辆不慎掉入坑内,应用醒目标示牌警示;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离基坑外轮廓2米左右的四周设护栏护栏采用1.2米高成型安全防护栏进行围护,围栏以内范围不得站人9)基槽开挖完毕,对基础下进行钎探,钎探采取梅花型排列方式,钎探间距2m,孔深1.8m钎探工艺流程:确定打钎顺序——就位打钎——记录锤击数——整理记录——拔钎盖孔——检查孔深——灌砂 a.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钉上小木桩或洒上白灰点。
b.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扶正钎杆,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落距50cm,把触探杆竖直打入土层中 c.记录锤击数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记录一次锤击数按地基钎探记录执行 d.拔钎:用铅丝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入铁管,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出,拔除后用砖盖孔 e.移位:将触探杆搬到下一个孔位,以便继续打钎 f.灌砂:打完的钎孔,经过质检人员和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即进行灌砂灌砂时每填入30cm左右,可用钢筋捣实一次 g.整理记录:按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入统一表格内,字迹清楚,经过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打钎人员签字后归档10)钎探完毕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验槽,验槽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4.3.3 钢筋工程4.3.3.1钢筋原材复检: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4.3.3.2钢筋加工:钢筋由钢筋加工厂专业人员集中制作成型,采用机械加工,严格按照钢筋料表所要求的规格、数量、外型尺寸加工。
钢筋加工成型后分类挂牌堆放,钢筋用拖拉机运至施工现场钢筋下料应先切长料、后切短料,配料时综合考虑,成批下料前应先放样,仔细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成批下料4.3.3.3钢筋安装:1)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基础钢筋直径小于22mm时,接头采用搭接;钢筋直径不小于22mm时,接头采用直螺纹连接;同一截面内所有钢筋接头按50%相互错开2)钢筋绑扎前,根据结构特点和设计要求,制定合理的绑扎顺序绑扎时,按测量给出的中心线、标高进行吊线、作标记,保证钢筋位置、间距,做到横平竖直3)钢筋绑扎时,不得出现缺扣、漏扣、松扣现象钢筋固定依据设计要求的钢筋间距以及保护层厚度,搭设脚手架卡住钢筋并将其按间距绑牢,于钢筋上部再搭脚手管卡一道方盘固定,保证插筋的垂直度及位置的准确性4.3.3.4 注意事项:1)钢筋表面要洁净无污染,有损伤、缺陷的钢筋不得使用,沾泥的钢筋应用钢丝刷清洁后使用2)加工钢筋一定要先用的先加工、后用的后加工,避免造成过多成品料的堆放3)绑扎钢筋用的绑线要用专用工具一次切成,避免有毛刺,绑扎长度要根据钢筋直径确定,不能过长或过短。
4)钢筋工程作业过程中若出现钢筋代换时,必须以书面形式征得设计院工代和监理部门的同意5)保护层所用垫块用与原混凝土同配合比的砂浆制成,长×宽为50×50mm,厚度同钢筋保护层,间距为600mm或用Φ6.5钢筋做马蹬控制保护层厚度,马蹬高度同钢筋保护层厚度4.3.4模板工程1)本工程模板采用木模板模板支设前应检查板面是否变形,是否有划痕、碰伤,清除表面的尘灰及杂物,对拉螺栓孔处是否平滑,是否均匀涂刷脱模剂所有模板缝之间均夹建筑专用海绵条,防止混凝土浇灌时漏浆,但不能突出模板面,以防嵌入混凝土中影响混凝土表面工艺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2) 使用时要求相邻有拼缝的两块板在接缝位置厚度差不大于1mm3) 拆模后及时使用棉纱清理模板表面污物4) 所有模板在制作前根据图纸及模板原料尺寸进行配板放样,根据放样结果进行模板制作工作所有模板加工制作阶段尽量在木工棚内统一制作;个别节点处需补齐累计误差部分的模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现场配制4.3.4.1(1)基础承台模板采用14mm厚多层光面树脂胶合板,横楞采用50mm×100mm的方木,方木均经压刨找平,每200mm一道。
用Φ48×3.5钢管做加固,水平管每阶设置两道,立管每500mm一道,斜支撑和生根于地上的桩连接,保证模板的整体稳定性侧模底部与垫层之间的缝隙用砂浆封堵2)基础短柱模板采用14mm厚多层光面树脂胶合板,竖楞采用50mm×100mm的方木,方木均经压刨找平,每200mm一道柱箍采用Φ48×3.5钢管,“3”字卡, M14的对拉螺杆每350mm设置一道柱箍外侧设支撑与侧模夹角大于45°,基础短柱模板的安装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对角线,防止柱模扭转柱头模板找正加固后根部要抹砂浆堵缝,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漏浆出现"烂根"现象3)地梁模板:1) 梁使用脚手管进行模板的加固2) 对拉螺栓套管截断处必须与管长方向垂直,确保套管可与模板面顶紧,套管端面粘密封条密封在套管内侧,与模板接缝处贴密封材料密封,防止漏浆 3) 梁底方木顺梁长方向使用,间距200mm4) 小横杆设置:方木下设小横杆,纵梁下间距600mm,框架梁下间距300mm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