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言文翻译知识整理及练习.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44079886
  • 上传时间:2023-11-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6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二) 文言文的翻译高考文言文翻译要求考生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它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的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旨在考查同学们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的内容,进而测试大家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那么,如何做好高考试题中的“文言文翻译”呢?一、了解翻译的标准——“信、达、雅”要求译文准确,即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内容要求译文明白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就是要求译文遣词造句讲究文笔优美,要生动形象乃至传神在高考中,其实主要落实在一个“信”字上,其次才是一个“达”字,至于“雅”字,这是较高要求,有朝此目标努力的意识即可二、掌握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1、直译就是“字字落实”,即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要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能同原文保持一致2、意译就是只求表述原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译出原文大意,并不拘泥于字字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文言文翻译一般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即主要应采用“直译”的方式,尽可能将原文中的词句全部落实到译文或对句子意思的表述中去,体现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保持一致。

      意译”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才可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三、学会翻译的方法1、直译:“留、换、补、略、调、贯”亦称之为:留、对、换、增、删、调)(1)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及专有名词其中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官职、年号、器物名称等就是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文言词汇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等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或隐含的内容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或兼语)以及介词“于”通常要译出就是略去文言文中某些词语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如“夫”“盖”,音节助词“之”,陈述语气的助词“也”,提顿语气的助词“者”,某些承接连词“而”“以”等,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就可以不译某些不符合今天表达习惯的同义复用词,也可以不译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及其他需要调整的,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就是前后贯通文言句中带修辞色彩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适当增加衔接上下文的词语,使文意贯通此外,翻译完成后,再回头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漏译,语句是否通顺。

      例如:翻译下面的一则短文白居易 年 十五六 时, 袖 文 一编, 投 著作郎 吴人 顾况 白居易 年纪十五六岁的时候,用衣袖藏着(装着)一卷文稿,投奔 著作郎 吴地人 顾况况 能 文, 而 性 浮 薄, 后进 文章 无 可意者 顾况善于写文章, 但 性情轻浮浅薄,年轻后学的文章 没有令他满意的览 居易 文, 不 觉 迎 门 礼 遇 曰: (然而)看了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将他)迎进门来 礼貌地接待(他)说:“吾 谓 斯 文 遂 绝, 复 得 吾子 矣我(原)以为文人 就 断绝了,(现在总算)又 找到 你(您)了翻译提示:“白居易”“著作郎”等,在原文中应该加以保留;注意“袖”、“况能文”中的“文”、“后进”、“不觉”、“绝”、“吾子”等词的含义或用法;“迎门礼遇”后的宾语“之”应加括号补出;“文一编”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译为“一卷文稿”比较好;翻译顾况说的话,加上“原”“现在总算”等语,意思比较连贯。

      2、意译: (1)转述法文言文的许多修辞格,如果直接按原文翻译出来,既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与要求,其意思也会不明确因此,就要把这些修辞格的词语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达,这就是转述法例如:古汉语往往直接用词的比喻义,这与现代汉语常常用“好像”“犹如”等词构成比喻句不同,“金城汤池”中的“金城”、“汤池”,不能译为“用金子(或‘金属’)修筑的长城”、“沸汤一样的护城河”,可译为“无比坚固的城防”(或保留比喻,译为“像钢铁般的城墙”)、“不可逾越的护城河”再如:有些词语具有借代意义,如“布衣”代平民,“缙绅”代官员,“三尺”代法律,“杜康”代酒等,翻译时只需译出所借代的事物即可还有,古人由于忌讳,或者出于谦恭,或者为了追求文雅,喜欢采用委婉的说法,修辞学上又称“讳饰”,如“填沟壑”是谦称自己的死;“山陵崩”在《触龙说赵太后》中是讳称赵太后的死,决不能照字面上的意思译为“身体填在水沟山壑里”、“大山丘陵倒塌”,而应该按照现代汉语的说法,译为“死”、“去世”此外,古代还有许多尊称和谦称,前者多可以译成“你”或“您”,后者基本上可译为“我”2)凝缩法文言里有时为了加强文章的气势,或增强某种表达效果而使用一些繁笔,如果照原文对译出来,的确难以做到,表达效果也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就把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简略地意译出来,称之为凝缩法。

      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可译为:有并吞天下的野心四、遵循翻译的步骤确保文言句子翻译的准确,要遵循如下四个步骤:1、审文言文翻译时可能考到的知识点一是重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二是一些文言特殊句式(判断、省略、被动、倒装)的理解;三是一些常见的固定结构,如“得无……乎”、“无乃……乎”等翻译之前,先审清文言文句的语法特点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求翻译的文言文句,然后将句子中的语法现象一一圈注出来,以引起注意具体应关注以下几方面:(1)捕捉关键词语一个句子的主要意思往往凝聚在一个或几个关键词语(实词、虚词)里,只要结合语境准确解释这几个关键词语,整个句子的翻译就迎刃而解了2)认真分辨句中的通假字或词类活用文言文中通假字和词类活用比较普遍,找出了通假字,看出了词类活用,对正确翻译句子十分重要3)注意文言句式倒装句要根据不同倒装特点还原,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判断句要加“是”,被动句要找出标志词或根据句意翻译成“被”4)重视特殊现象的译法如比喻、借代、讳饰、互文,还有偏义复词等5)结合上下文语境,在理解句意、文意的基础上翻译句子上下文之间在内容上有密切联系,只有了解了某句话的来龙去脉以至语段中心,才能准确地翻译,切忌孤立地、甚至望文生义地对某个词语或句子做出解释。

      2、切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上面介绍的翻译方法逐一地加以解释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上五、对句意的把握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那种句子,不要脱离全文这个大语境,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真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2、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是把握句意的有利条件,要充分利用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是理解句子的关键,要弄清楚3、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作句子成分的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联词语,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4、那些难懂的句子,难于理解的内容,一般正是命题者设计题目的地方,可以通过对几个选项进行推敲分析,筛选答案,这也是理解句意的一条捷径5、要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这也有助于理解文句六、翻译上常见的问题:1、只翻译“大意”在高考评卷中,只翻译大意的答案可能一分也拿不到所以在翻译文言文时,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具体说先“采点”后将这些得分点“踩准”2、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3、以今义当古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练习:指出下面几例翻译的不妥之处 (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4、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 又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 5、词语翻译得不恰当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6、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 7、省略成分没有补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例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 8、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例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

      再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 9、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