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如皋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调研测试试题2(含解析).doc
28页江苏省如皋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调研测试试题2(含解析)考试时间:100分钟 分值: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1题,每题2分,共82分)1.下图是西周时期的一件青铜器,其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铭文虽然简略,但日期(甲子日)时间(早晨)等都与典籍记载完全一致,证明了典籍记载武王克商的牧野之战确为信史这说明A. 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B. 解释历史需要不断更换视角C. 确认历史事实需要多重证据D. 考证史料需图片文献相结合【答案】C【解析】【详解】青铜器属于原始历史遗迹,是第一手史料,典籍记载属于二手史料,二者相互印证历史的真实性,C正确;历史研究通过多重史料验证可以还原历史真相,A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研究历史要变换历史的视角,B错误;考证史料需要验证历史的真伪性,并不是图片文献相结合,D错误点睛】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历史的史料根据形式可分为实物资料(如遗迹、遗物和出土文物等);文献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和报刊杂志等);口述资料(如神话传说、史诗故事和话本等);图片音像资料(新闻图片、记录片和影视资料)。
根据使用价值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资料)在历史资料研究中,不管是文字还是实物的资料,凡是有当事人或亲历者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叙述的资料都可成为第一手资料高考中常出现的诗歌、传说、竹枝词和话本等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须用其他史料印证2.《论语》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意思是不管父亲是否正确,他责骂或责打你,做儿子的都应该在脸上挂着愉悦的神色,否则,就会伤慈父之心、就是不孝荀子认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乃“人之大行”,可谓大孝这说明荀子的主张A. 丰富了民本的内涵B. 发展了孝道的思想C. 强调了仁爱的意义D. 突出了德治的主张【答案】B【解析】【详解】“伤慈父之心,就是不孝”是对孝敬的理解荀子认为在孝敬父母或者君王要遵守“道义”,说明荀子的主张是对孝道的发展,B正确;材料不是说明民本思想,A错误;材料论证的是孝道思想,不是仁爱思想,C错误;材料不是论述德治思想,D错误3.宋代以后,以地图为载体的知识类型形成了明确的发展脉络,这与唐代及其之前极低的地图留存率以及所载的知识缺乏传承形成了明显的差异这一“差异”的形成主要因为A. 造纸术的发明B. 雕版印刷术的推广C. 指南针的应用D. 活字印刷术的问世【答案】B【解析】【详解】唐代及之前印刷术并未出现或尚未普及,严重影响知识的传承,至宋代,雕版印刷术已经得到普及,因此改变了唐代及其之前极低的地图留存率以及所载的知识缺乏传承的状况,B项正确;造纸术与材料中印刷信息不符合,A错误;指南针主要是运用于航海,与材料信息不符合,C错误;活字印刷术的问世是北宋以后才出现,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点睛】本题容易错误选择D项,错误原因没有看清试题问法材料中问法是隋唐时期差异原因不是北宋时原因4.清嘉庆十年(1805年)《大荒公禁栽烟约》记载了江西新城县烟草种植业的情况:佣工者竞趋烟地,而弃禾亩况农家妇女……今皆唯烟是务,妇不知织,布从何出?由此可知,当时新城地区A. 对外贸易迅速发展B. 商业市镇空前繁荣C. 农业生产逐渐衰落D. 小农经济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的大意是说雇佣者纷纷从事烟草种植,农家妇女也不织布,显然这种形势会冲击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D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国内农民从事农作物种植的变动,没有涉及外贸信息,A错误;商业市镇空前繁荣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材料说明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农业衰退,C错误5.据《南海县志》记载,珠江三角洲一带机器缫丝业起步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继之而起者,多至百数十家与此情形直接相关的是A. 广州被列通商口岸B. 外国资本输入的刺激C. 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D. 新式企业的引领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机器缫丝业起步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两邑继之而起者,多至百数十家”,可见广东地区机器缫丝业推动了周边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凸显出新式企业引领作用,D正确;广州在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实行时期被列为对外贸易窗口,A错误;材料论述的国内企业刺激作用,不是外国资本输入影响,B错误;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是19世纪末期,不符合材料时间,C错误。
6.漫画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某次战争此次战争导致A.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B. 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C. 外国军队可以进驻北京D. 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答案】B【解析】【详解】漫画中日本武士把清军打倒在地,漫画下日本字样可知是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此次战争之后签订《马关条约》之后,列强侵华方式转变为资本输出,B正确;A是《南京条约》影响;C是《天津条约》的内容;D是《辛丑条约》的影响点睛】解答漫画题关键依据漫画获取信息,本题关键是漫画中图片日本武士刀以及文字“日本”英文7.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至1900年,五十年间,上海由外国教会创办的私立女校有16所;而自1898年国人自己创办第一所私立女校起,至1917年的二十年间,上海国人自办的私立女校有43所,外国教会学校创办的私立女校在此期间增加11所私立女校的增加A. 促进中国女性文化素养普遍提高B. 成为列强实施文化侵略的主要方式C. 反映了上海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D. 根本上瓦解了中国原有的教育结构【答案】C【解析】【详解】近代列强在上海创办私立女校,以后不断增加,这些私立女校显然说明上海地区女性地位提高,C正确;A中普遍提高说法绝对,排除;私立女性增加并不是列强实施文化侵略主要方式,B错误;私立女性增加是对原有教育结构改变,不可能根本瓦解原有教育结构,D错误。
8.据《近代中国史纲》记载:“截至1930年初,红军约为六万余人,有枪者三分之二,活动区域达一百二十余县,苏维埃区已初步建立红军与苏维埃区得以存在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 开展了土地革命B. 实施了游击战术C. 建立了民主政权D. 获得了苏联支持【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说明的是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权建立,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是红军与苏维埃区得以存在发展的最主要原因,A正确;游击战术属于军事策略,不是材料中现象主要原因,B错误;民主政权是政治因素,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苏联的支持并不是材料中红军和苏维埃区得以存在发展的最主要原因,D错误9.原国民政府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在回忆录中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依我看,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这一仗”A. 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B. 推动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C. 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D. 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答案】D【解析】【详解】“民国二十九年”可知是1940年,“朱德,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可知是抗日战争时期发动的百团大战,这一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D正确;A是淞沪会战意义;B是武汉会战意义;C是台儿庄战役的意义。
点睛】民国纪年算法:1912+29-1=194010.虽然美国企图通过它在会议中的“仆从国家”破坏会议,但参加会议的不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还有大批“和平中立主义”和接近“和平中立主义”的国家,它们有要求和平、独立,发展本国经济文化的共同愿望这次会议A. 推动了朝鲜问题和平解决B. 促成了印度支那局势缓和C.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D. 确立了非集团不结盟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美国企图通过它在会议中的“仆从国家”破坏会议”说明美国没有参加,“不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参加的会议,“要求和平、独立,发展本国经济文化的共同愿望”应该是万隆会议,此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正确;A和B都是是日内瓦会议;D是不结盟运动成立大会11.农业机械保有量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图中,1981—1986年中国部分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变化趋势反映了A. 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巨大B.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革C. 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活力D. 市场经济发挥调节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数据图中小型联合收割机数量从1981年-1986年呈现上升趋势,而大型联合收割机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1981年之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户联合经营方式,B正确;A是一五计划时期;C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D是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后。
12.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与晋侯朝拜周简王,会同刘康公、成肃公准备共同伐秦的时候,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他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此推断当时的情况是A.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 君主直接控制地方C. 分封制已彻底瓦解D. 宗法制受到了挑战【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中“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说明当时成肃公在挑战宗法制,而刘康公则力图维护宗法制,据此可以得出D符合题意,所以选D;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左传》”记载的春秋时期,当时君主专制还没有建立,更谈不上强化,分封制虽然已经走向瓦解,但还是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故ABC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点睛】这一题的关键信息是“社庙接受祭品”、“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只要是把这些信息和所学的宗法制进行迁移比较,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3.西汉前期嫁过五次的女子不厌再嫁,寡妇的尊长不劝其守节,到了西汉中后期“从一而终”的观念才开始内化心中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社会主流观念的变化C. 传统儒学的影响D. 自然经济形态的反映【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中有西汉前期“女子不厌再嫁”到中后期“从一而终”的观念才开始内化心中,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故选B;西汉前期和中后期相比,商品经济并没有明显的发展,故排除A;传统儒学经过了董仲舒的改造,形成汉代新儒学,才被汉武帝确立为统治思想,所以导致变化的不是传统儒学,而是董仲舒的新儒学的影响,故排除C;整个西汉时期都是自然经济形态,所以D不是变化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
点睛】这一题关键是要看到发生变化的现象是在西汉中后期,所以能够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出现在西汉前期与西汉中后期之间,再结合上述现象是关于人的婚姻与伦理道德方面的,所以自然知道是在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考点14.《三国志》载:“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人名)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在职七年,器用充实材料中所述发明A. 代表古代冶金技术的新发展B. 是古代灌溉工具的重大创新C. 表明古代冶金材料的新创造D. 是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中的发明应该是“水排”,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用水力作为推动力来为冶铁业改进供风技术的一项发明,故选A;水排不是灌溉工具,故排除B;水排是一种工具,而不是冶金材料,故排除C;水排用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