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铁路的专题教案.doc
7页专题:青藏铁路教学目标:1、 结合西南区交通建设的知识,了解青藏铁路建设的条件和建设意义;2、 向青藏铁路的筑路工人学习和致敬,为中国而自豪!教学重点: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障碍因素及建设意义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的探究教学,知识迁移法课前准备:上网查询青藏铁路修建的有关内容及图片教学过程:[背景音乐] :韩红演唱的歌曲《天路》[导入]:2006 年 7 月 1 日,对世界上很多人来说,也许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西藏、对中国,却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火车开进了西藏,结束了西藏没有火车的历史每一个中国都欢欣鼓舞:青藏铁路正式通车了!今天我们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了解青藏铁路的建设条件及意义[显示“青藏铁路图”]:青藏铁路连接青海西宁和西藏拉萨,全长 1956 千米,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 814 千米已于 1979 年铺通,格尔木至拉萨段二期工程于 2006 年 7 月 1 日正式通车[显示“全国铁路网图”]:目前有从北京、广州、重庆、成都等地开往拉萨的火车从长沙可坐 T26 次到达拉萨,全程卧铺票价 600 多元,比坐飞机节省 1800 多元现在让我们重现青藏铁路建设时的场景,2 万 4 千名筑路工人在这里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因为他们的艰辛付出,艰苦奋战,这条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铁路屹立在世人面前。
[显示图片并介绍]:青藏铁路是一条天路、神路,也是一条心路、出路,它创造了九个“世界之最”!1、 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 4000 米以上的地段达 960 千米,最高点海拔 5072 米;2、 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格拉段全长 1142 千米,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等三个独特的地质带;3、 世界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 550 千米;4、 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山车站海拔 5068 米;5、 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全长 1338 米,海拔 4905 米;6、 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全长 1686 米;7、 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身兼冻土铁路桥与野生动物通道两种功能的清水河大桥,全长 11.7 千米;8、 世界高原冻土铁路最高时速:冻土时速达 100 千米,非冻土时速达 120 千米;9、 世界海拔最高的捕架基地:安多铺架基地海拔 4704 米[承转]:坐在进藏的火车上,沿途可看到许多独特的美景[显示图片并介绍]:1、 玉珠峰:昆仑山东段最高峰,有名的“昆仑六月雪” ;2、 楚玛尔河:位于青海省可可西里无人区南部边缘,每年 6、7 月雌性藏羚羊集结成群,长途跋涉前往卓乃湖、太阳湖等地产崽,一个月后带小藏羚羊返回原地,必经此地。
目前在可可西里大约有 5 万只藏羚羊;3、 沱沱河:长江源之一,河谷宽阔,闪着银光,白色的羊群、黑色的牦牛,配着湛蓝的天空浮动的流云;4、 唐古拉站:建在海拔 5072 米的山口上,列车行驶时如履平地,集中了高原草甸、高原草原和冰雪带的垂直生态分布,非常美丽;5、 措那湖:怒江源湖,是藏民心中的“神湖” ;6、 那曲站:怒江上游,平均海拔 40000 米以上;7、 当雄:藏语意为“被挑选出来的好地方” ,绿草如茵,牛羊成群,有矿产、冬虫夏草、藏红花、贝母、雪莲花、红景天等名贵药材和旅游资源;8、 羊八井站:距拉萨 90 多千米,热气日夜蒸腾,已开发出价廉物美的地热温泉[承转]:今天我们的学习,不仅仅是了解青藏铁路的以上基本情况,请回顾前面学过的“西南区交通建设”的有关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藏铁路的建设条件和意义[学生回答“西南区的交通建设 ”,显示知识结构,然后学生讨论“青藏铁路建设的条件及意义”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补充并板书]:区位条件: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区自然条件: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主要条件 资源条件:旅游、矿产、名贵药材、能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基础差、闭塞落后青藏铁路建设 促进经济发展; 民族团结;意义 巩固国防;西部大开发;合理布局铁路网等[强调]: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障碍: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
[讨论]:四条进藏线路,为何首选青藏线?[学生讨论并归纳发言,老师概括补充] :1、 青藏铁路建设里程最短;2、 青藏线投资额相对最小;3、 青藏铁路建筑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工程量最小,工程技术难度已基本解决[作业讲评] :见同步练习试卷[课后练习] :上网查询青藏铁路三大技术难题的解决措施[备课参考资料]:中国进藏铁路为何首选青藏线? 有关专家曾就进藏铁路提出了川藏线、滇藏线、甘藏线和青藏线四个方案在这四个方案中,有关决策部门最终确定首先建设青藏铁路,是因为青藏铁路与其它几条进藏铁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青藏铁路建设里程最短青藏铁路早在一九七九年就已经完成了青海省境内西宁市至格尔木市全长八百四十五公里的第一期工程中国即将开工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一千一百一十八公里,相对于滇藏线的一千九百六十公里、甘藏线的二千二百一十一公里和川藏线的二千零十五公里是里程最短的一条而且,青藏线一期工程的建成和运营为青藏铁路新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其次,青藏线投资额小,由于青藏线的里程短、地形缓、桥梁隧道少等特点,投资额为四条进藏线中最少的一条按一九九五的物价水平测算,青藏铁路投资额不到二百亿人民币,而滇藏铁路静态投资估算为六百五十四亿元,甘藏铁路投资为六百四十亿元,川藏铁路投资为七百六十八亿元。
此外,青藏铁路建筑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工程量最小,工程技术难度已基本解决从四条进藏线的桥隧长度和密度方面比较,青藏线桥隧总长只有三十公里,最长的桥隧长约一千二百一十米,桥隧总量只占总长的百分之二点八而甘藏线桥隧总长占百分之二十点六,滇藏线占百分之四十三,川藏线占百分之四十二点五青藏铁路工程技术方面的高原冻土难题,经过专家们五十多年来的研究基本得到解决 专家同时表示,青藏线可以保证较快的建设速度据测算,建成青藏铁路大约需要六年时间,建成甘藏线、滇藏线、川藏线则需十年以上时间根据青藏公路建设经验,青藏铁路将不会因地质因素造成的崩塌、泥石流、滑坡、地热等使运营中断,建成后基本能够做到常年通车运营 青藏铁路三大技术难题及解决一、多年冻土问题 在冻土上修路,路基随气温变化而具有不稳定性由于青藏高原气温年变化极大,夏季最高温 38℃,冬季最低温-40℃气温高的季节,冻土融化,形成热融湖塘、暗河,路基翻浆、滑动,路基形成搓板路;气温降低,路基冻结,甚至反常膨胀,形成冻涨球冻土当中有含土冰层、饱冰冻土、裂隙冰、砂岩、泥岩、泥沙互层温度升高,造成热融扩大,尤其是在明洞开挖时,仰坡失稳、滑塌、基地泥泞,隧道开挖后,拱部严重掉块,甚至塌方,隧道营运后会因反复冻融破坏结构,影响运营安全。
铁路通车后,必然有大量废热从车内排出,对铁路路基有影响为解决冻土问题,专家采用了如下方法来保证路基的稳定与持久: 1 采用片石通风路基,片石通风护道,铺设保温材料,采用热棒技术 (通风路基与通风护道使得空气对流快,使路基温度与周围气温一致,不易形成局部热区,有利于路基稳定) 2 在冻土中及不稳定的地方采用以桥代路(在冻土上修桥,下面无水而是不稳定的冻土) ,如清水河特大桥3 隧道工程在衬砌中设置防水保温层4 重新研究制定混凝土耐久性技术标准,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为防止热胀冷缩使桥墩出现龟纹,使混凝土与冻土“亲密接触” ,采取负温养生措施,夏季采取挖井制冷、放风冷却措施,使温度保持在 10 度左右,冬季采取烤热、添加防冻剂,给桥墩裹上棉被等措施,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和防冻性二、高寒缺氧问题如前所述,青藏铁路沿线海拔 4000 米以上的地区有 960 千米,占全线总长的 84%,许多地方常年温度在-10℃以下人们常说, “到了昆仑山,气息已奄奄;过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上了风火山,三魂已归天” 在海拔 4000 多米的地方,人们常常感觉到头晕、恶心,脚下仿佛踩着一团棉花,软弱无力。
人缺氧会头痛脑胀,胸闷气短,夜不成寐,会诱发脑水肿、肺水肿等疾病空气稀薄,高寒缺养,被称为“生命的禁区” 高寒缺氧严重威胁着青藏铁路建设中的建设者通常,人们只关注通车后,火车内的寒冷缺氧问题,而对露天从事建设的百万大军关心较少然而,高寒缺氧问题对于通车后,车内的旅客并不会造成很大威胁,人们只需在火车上像飞机一样采取一些技术和设备即可解决;但对于长年累月奋战在青藏铁路建设中的建设者来说,是随时随地的致命威胁针对高寒缺氧的问题,青藏铁路建设总部和专家们采取了如下解决措施: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建立三级医疗保障机构,对建设者进行定期身体检查和及时治疗2 实行梯级式适应,逐步使建设者由低到高适应不同海拔高度上的气候和环境,并限制作业时间和劳动强度3 加强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建设现在建设现场的医务人员达 400 多人,配备医疗设备 900 多台购高压氧仓 16 个(高压氧仓通过加压、充氧办法,模拟出近似海平面的大气环境,对治疗因缺氧、低压引起的各种疾病有综合疗效) 三、环境保护问题青藏高原是我国、东南亚乃至整个世界山地生物物种的重要起源地和分化中心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优先保护的地区。
气候寒冷,植被稀少,土层浅薄,生态环境极度脆弱,一经破坏,绝难恢复是青藏高原生态的最大特点而青藏铁路恰恰穿越青藏高原腹地,穿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因此建设中的环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难题专家们经过仔细的研究、规划,采取了如下环保措施:1 思想措施:大力宣传环保的重要性,要求参建单位增加投资,依法保护沿线植被、冻土、湿地、水源及野生动物提倡“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环境,关爱野生动物,呵护每寸绿地” 2 技术措施:用小彩旗为标志,严格划分开采矿石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行车路线,防止对施工范围以外区域的植被造成碾轧和破坏对生活垃圾专人搜集,集中掩埋3 法制措施:全线实行环保监理制度,总指挥部委托第三方对全线环保进行全过程监控,省环保局与建设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方面的环保责任4 工程措施:为保护冻土和高原植被,在连续多年冻土施工地段,采用了先进的开挖工艺;设置了以桥代路的措施,为保护野生动物(觅食、迁徙等)设置了绿色通道(野生动物过往铁路的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2002 年 6 月下旬,为了让 9000 只临产的藏羚羊通过青藏线五道梁建设工地,前往可可西里卓乃尔湖地区产仔,承担该段施工的中铁十二局、十四局施工人员,毅然暂停部分地段施工,拔掉彩旗,撤离人员和机械,保证了藏羚羊的顺利迁徙。
《青藏铁路》练习2005 年 10 月 15 日上午,青藏铁路全线贯通仪式在拉萨火车站举行2006 年 7 月青藏铁路进行试运行,客运有可能成为青藏铁路实现经济效益的第一支柱据下图和材料回答下面六题1、图中①②③④条进藏铁路选线(虚线)中,选线①与其他选线相比,不具备的优势是( )A. 气候较好 B. 投入较低C. 工期较短 D. 里程较短2、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西藏地区的产业部门可能短期内受益最大的是( )A. 旅游业 B. 矿产开发C. 绿色食品加工 D. 民族手工业3、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当地特色农业的综合开发 ②便于高原生态环境监测与研究 ③方便大宗粮食外运 ④有利于煤炭等常规能源的调出 ⑤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融合 ⑥有利于西藏地区的长期繁荣稳定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⑤⑥C. ①③⑤⑥ D. ②④⑤⑥4、目前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 5、目前,青藏高原已有多条公路与外省区联系,也有航空线联系全国各地,为什么还要克服种种不利因素,投资 200 亿元修建铁路?6、线路①经过的城市 A 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