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选修四高效课堂教学设计:3.1.4电离平衡常数.doc
9页高二化学教案(选修四)课题:第三章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电离平衡常数)授课班级课 时第四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重 点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难 点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课型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他:集体备课教案个人备课教案过渡]氢硫酸和次氯酸都是弱酸,那么它们的酸性谁略强一些呢?那就要看谁的电离程度大了,弱酸电离程度的大小可用电离平衡常数来衡量三、电离平衡常数讲]对于弱电解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各组分浓度间有一定的关系,就像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如弱电解质AB: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嗖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用K表示2、表示方法:AB A++B- 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表达式中的C(A+)、C(B-)和C(AB)均为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粒子在溶液中的浓度值,并不是直接指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值。
并且,在温度一定时,其电离常数就是一个定值讲]电离常数随着温度而变化,但由于电离过程热效应较小温度改变对电离常数影响不大,所以室温范围内可忽略温度对电离常数的影响电离常数与弱酸、弱碱的浓度无关,同一温度下,不论弱酸、弱碱的浓度如何变化,电离常数是不会改变的3、同一弱电解质在同一温度下发生浓度变化时,其电离常数不变讲]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弱碱用Kb表示请写出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投影]Ka= Kb=4、K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相应酸 (或碱)的酸(或碱)性越强K值只随温度变化启发]电离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其数值随温度改变而改变,但与浓度无关电离平衡常数要在相同温度下比较投影]实验3-2:向两支分别盛有0.1mol/LCH3COOH和硼酸的试管中加入等浓度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结论:酸性:CH3COOH>碳酸>硼酸5、同一温度下,不同种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越大,只能说明其分子发生电离的程度越大,但不一定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也不一定溶液的导电性强讲]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每步都有各自的电离平衡常数,那么各步电离平衡常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多元弱酸与其他酸比较相对强弱时,用哪一步电离平衡常数来比较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3有关内容。
6、多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K1>K2>K3,其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讲]电离难的原因: a、一级电离出H+ 后,剩下的酸根阴离子带负电荷,增加了对H+ 的吸引力,使第二个H+ 离子电离困难的多;b、一级电离出的H+ 抑制了二级的电离学生活动]请打开书43页,从表3-1中25℃时一些弱酸电离平衡常数数值,比较相对强弱 草酸>磷酸>柠檬酸>碳酸投影]p43页 表3-1讲]对于多元弱碱的电离情况与多元弱酸相似,其碱性由第一步电离的电离平衡常数决定投影]知识拓展------电离度1、定义: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时,已电离的溶质的分子数占原有溶质分子总数(包括已电离的和未电离的)百分率,称为电离度,通常用α表示2、表达式: 3、意义:(1) 电离度实质上是一种平衡转化率表示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 (2)温度相同,浓度相同时,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不同的,α越大,表示酸类的酸性越强3) 同一弱电解质的浓度不同,电离度也不同,溶液越稀,电离度越大教学回顾与反思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全汇总化学热点题型分析化学计算在高中化学中,计算题的主要功能是考查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和熟练程度以及知识的系统性。
这类题目考查的形式既有直接的简单化学计算和间接的应用化学原理推算,常见的方法有假设法、关系式法、差量法、守恒法等化学反应图像化学反应图像题的特征是将一些关键的信息以图像、图表的形式给出,把题目中的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目的是考查考生从图像、图表中获得信息、处理和应用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图像、图表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的转换运用能力实验仪器的创新实验仪器的创新使用一般体现为三个“一”:一个装置的多种用途、一种用途的多种装置和一种仪器的多种用法,该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化学热点方法聚焦化学计算中的4种常用方法一、假设法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对比,进行合理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1.极端假设法主要应用:(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组分构成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讨论2)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把可逆反应看作向左或向右进行到底的情况3)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变化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单一反应4)判断生成物的组成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单一反应2.状态假设法状态假设法是指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虚拟出能方便解题的中间状态,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法。
该方法常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使用3.过程假设法过程假设法是指将复杂的变化过程假设为(或等效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分析和比较的过程,考虑等效状态的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的方法该方法在等效平衡的计算中使用概率非常高4.变向假设法变向假设法指在解题时根据需要改变研究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二、关系式法在多步反应中,关系式法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化学计算题的前提1.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关系式特点:在多步反应中,上一步反应的产物即是下一步反应的反应物2.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叠加找关系适用于多步连续反应或循环反应方法:将其中几个有关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适当变形(改变化学计量数),然后相加,消去中间产物,即得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三、差量法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其解题步骤如下:(1)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引起差值的原因2)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之间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
3)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与题中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关系,求出答案 四、守恒法“守恒法”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它的优点是用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细枝末节,直接抓住其中特有的守恒关系,快速建立算式,简捷巧妙地解答题目常用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1.质量守恒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2.电子得失守恒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的有关计算3.电荷守恒依据: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总量不变(或在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负、正电荷总数相等)方法:首先要确定体系,并找出体系中阴、阳离子的种类,每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物质的量;然后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列出计算式应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推断,也可用于有关量的计算化学反应图像题的解题方法一、离子反应图像考查知识点:根据图像考查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分析溶液的成分、离子的共存与推断、计算反应物的量或由离子反应画出相应的图像等实质:离子反应图像问题,归根结底,考查的实质仍然是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问题。
1.离子反应图像溶液中存在多种还原剂(或氧化剂),加入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时,必须按照“强者先行”的原则,考虑反应的先后顺序只有当“强”的反应完后,“弱”的才能发生反应2.离子共存及离子计算图像离子共存图像要谨防离子共存的陷阱,特别要注意一些隐含条件和隐性关系;离子计算的前提是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特别要注意物质间量的关系,遵循三大守恒原则和溶液电中性原则二、化学平衡图像化学平衡图像是中学化学基础图像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把抽象的化学平衡理论形象直观地表述出来化学平衡图像题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根据图像坐标表示的意义,将常考的化学平衡图像分成如下三类1.量值-时间图像图像中的纵、横轴分别代表物质的数量(如浓度、百分含量、转化率、产率等)与反应时间(过程),将可逆反应中物质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体现在图像中该类题解答时要明确曲线“走势”代表的意义,并由此确定反应进行的方向,再进一步确定改变的条件千万要注意此类图像中可能出现的“交点”并不代表平衡点,只有某种量值不随时间改变时的点才是平衡点2.量值-条件图像将物质或反应体系的某种量值与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中的某一种之间的关系,反映在图像中。
解答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图像,找出相关量值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将图像中的这种对应关系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分析其是否符合理论上推导出来的关系,最后确定答案3.量值-时间-条件图像该类图像反映的是某一物质的量值(如浓度、转化率、产率、百分含量等)与一种或两种外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其图像构成的特征是图像中有一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突变点(平衡点、最大值、最小值)解题思路:依建立平衡所需时间的长短→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时间短速率大)→确定影响反应速率的不同条件间的关系(反应速率大条件强)→再根据物质量值的变化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由此得出的移动方向应与由勒夏特列原理确定的方向一致三、电化学图像近年高考中对电化学的考查出现了新的变化,以装置图为载体来考查电化学的相关知识,成为近年高考的新亮点1.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破解关键:正、负极或阴、阳极的判断2.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互变原电池与电解池可以相互转化,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造二次电池二次电池中,放电时是原电池,充电时是电解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与充电时的阴极反应相反,放电时的正极反应与充电时的阳极反应相反化学实验的创新探究一、球形干燥管的创新使用1.A装置为尾气吸收装置,用来防倒吸,原理类似于倒置在水中的漏斗。
2.B装置为简易的过滤器,可净化天然水如果去掉上边两层,可用活性炭对液体中的色素进行吸附3.C装置是一微型反应器该装置既可节约药品,又可防止污染如铜丝在该装置中燃烧时,Cl2封闭在干燥管内,实验结束后剩余的Cl2不仅可以用水吸收,还可以观察CuCl2溶液的颜色4.D装置为一简易的启普发生器,可用于H2、CO2等的制取5.E装置起干燥、除杂或缓冲气流的作用二、仪器连接的创新与改进1.仪器巧妙连接,取代启普发生器2.仪器创新连接,防止尾气倒吸(1)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