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下科学复习资料.doc
17页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第一节感觉世界一、 人有听觉、嗅觉、视觉、味觉、触觉等各种不同的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传入神经中枢,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二、 皮肤的感觉功能1、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感觉功能2、 痛觉: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有保护作用3、 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指尖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4、 说明:皮肤的冷热觉并不是因为物体温度高低不同,而是因为皮肤散热和 吸热的速率快慢三、 鼻和嗅觉1、 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形成嗅觉2、 嗅觉特点:(1)大脑嗅觉会产生适应现象,由于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会疲 劳C2)人的嗅觉会随年龄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3)不同的动物的嗅觉敏感程 度差异很大4)动物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四、 舌和味觉1、 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舌头表面大约有1万个微小的味蕾),它里面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2、 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的敏感性是不同的3、 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于唾液中,味觉细胞接受刺激,通过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大脑分析后就知道食物的味道了。
这就是形成味觉的过程4、 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人在感冒时,味觉会 受嗅觉的影响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 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source of sound二、 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 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三、 声波1、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种波叫做声波四、 声音传播的快慢1、 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传播介质有关温度越高,声音的传 快;又声音在固体物质中传播得最快,液体其次,气体最慢真空不能传声2、 在15°C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米/秒3、 温度每升高一摄氏度,速度增加0.6米/秒回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造成的回声与原声 的间隔大于0.1秒才能分辨出来七年级下科学第三节耳和听觉一、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1、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响度音色1、物体在1秒光和颜色一、 什么是光源1、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二、 光的传播1、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2、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固体、液体、气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 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最快,空气中次之,水中最慢;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x10 千米/秒4、 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 线四、 光的色散1、 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可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的现象称为 光的色散2、 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我们把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 色光混合而成 8七年级下科学的光叫做复色光五、 看不见的光1、 红外线:在红光外,看不见,但有光的辐射,温度计液柱上升2、 红外线应用:(1)电视机或其他家用电器遥控器的前端有个发光的二极管, 按下不同的键时,发出红外线3、 紫外线:在紫光外,能让胶片感光4、 紫外线应用:(1)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用来消毒灭菌2)使荧光物质 发光,可用来鉴别纸币的真伪3)适量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健康,但过 量的紫外线照射,会使人皮肤变黑,诱发皮肤癌六、物体的颜色1、 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其他色光被 吸收)2、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其他色光被吸收)3、 白色物体可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4、 电视中的三原色:红、绿、蓝5、 自然界中的三原色:红、黄、蓝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一、 光的反射1、 定义: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的物质时,光会在两种物质的 分界面上发生传播方向的改变,从而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的现象。
2、 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 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3、 分类:根据反射面的情况不同,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漫反射使我们从 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物体光在反射时光路可逆4、 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和物等大,像和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5、 平面镜成像原理: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 延长线相交形成像点6、 生活中的应用:一是成像,二是改变光路7、 凸面镜:能发散光线利用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8、 凹面镜:能汇聚光线手电筒的反光装置则相当于凸面镜二、 光的折射1、 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2、 特点——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 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或减小 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第六节眼和视觉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汇聚作用。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 线有发散作用七年级下科学二、 焦点和焦距(1) 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2) 光心:位于透镜的中心,光通过它时传播方向不变3) 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汇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F凸透 镜有2个焦点4)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三、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 距离)四、 眼睛1、结构功能眼睑:随时闭合,保护眼睛睫毛遮挡雨水、灰尘泪腺、鼻泪管:分泌泪液,润滑,除尘杀菌;与鼻子相通眼肌:使眼球灵活转动五、 视觉的形成光线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 胞接受光的刺激产生兴奋,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六、 人类的视觉限制1、 近视: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来自远 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使物像模糊不清我们可以借助相应的凹透镜,使 来自远处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2、 远视: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弹性变小,使来自近 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面要矫正远视,可佩戴相应的凸透镜,使来自 近处的光线能偏折而聚焦在视网膜上。
第七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1、人们通常是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的感受器不断地获得外界的各种信息,经过神经中枢处理后,做出相应的反应或发出的相应七年级下科学的信息2、 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3、 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的感受器所接收的信息通过神经中枢后 有时会有误差,因而会产生错觉或做出错误的反应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电磁波1、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 除了在信息传播中广泛应用外,还有许多其他用途X射线在医学上可以用来诊 断疾病,Y射线能杀死肿瘤细胞光也是电磁波中的一员实验:1、 小孔成像实验:原理:光的实现传播成像规律:成的是发光物体的形状,倒立实像2、 看到的水中(玻璃下的):位置变高的虚像3、 光的反射:反向延长线交成像4、 光沿直线传播:实际光线到屏5、 光的折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6、 平面镜成像实验:C1)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一验证像和物是否等大C2)透明玻璃板一便于确定像的位置C3)玻璃板的竖直放置一水平移动,便于操作4)将光屏、白纸放到像的位置——证明成的是虚像C5)同样大小的蜡烛,放到像的位置,重合——平面镜成的像与物等大。
C6)刻度尺一验证像和物体到平面镜距离是否相等第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运动和能的形式一、 运动的多种形式1、 机械运动的定义: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称为机械运动2、 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 运动、生命运动等二、 能的多种形式1 动能: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称为动能2、 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形变时所具有的能称为势能3、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第二节机械运动一、 参照物1、 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为标 准的物体叫参照物reference obj ect)2、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结论将是不同的这就是 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二、 机械运动的分类1、 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 根据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将物体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七年级下科学三、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 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2、 比较相同时间最后答案写小数,中间答案写分数没关系第三节力的存在一、 力的作用效果1、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2、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和物体运动的方向。
二、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里的作用时,也同样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 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三、 弹力1、弹簧受到手的拉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 这种性质叫做弹性手拉弹簧时,也会感受到弹簧对手的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 弹力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在一定范围力的图示一、 力的三要素1、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 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二、 力的图示1、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形象的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 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 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2、 只需在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这样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第五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一、 重力1、 地球对周围的一切物体都有向下吸引的作用,物体(受力物体)由于地球 (施力物体)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 方向:竖直向下二、 重力(G)与质量(m)的关系1、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牛/千克。
七年级下科学2、 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9.8牛/千克,则上述结论可表示为: =g,mg=G3、 g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在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 以取10牛/千克第六节摩擦的利和弊一、 摩擦力1、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 相对运动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2、 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3、 分类: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 的力C2)静摩擦力: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