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节粮活动2016.06.28..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5917923
  • 上传时间:2019-10-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2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人的饿饭故事历史:一个贵州人在大饥荒年代的饿饭经历     (正安县)从1959年至1962年全县共死亡45751人,其中1960年死亡25309人,死亡率达5.4%比正常年份死亡率高近4倍——摘自《正安县志》     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曾有人把它称作过难关虽然已经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但对于在家乡亲身经历过这道难关的我来说,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而今,我想把那些难忘的片断记录下来,也许对保存史料、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教育后人,会有一定的益处  生产队社员播种小麦     饿饭:打破了我的美梦     我是贵州正安县新洲镇新洲乡正丰村长湾村民组人,贫农出身1959年秋天,我初中毕业考取了高中,就读于正安县第四中学那时,家庭非常贫困,进校后,学校给我全免学杂费,又给人民助学金,优厚待遇的方式跟初中三年完全一样我感到非常欣慰,除星期天去搞搬运,每次挣几角钱来做零用外,其余时间发愤苦读,一心想到将来能跨进大学的校门     光阴似箭,转眼就放寒假了1959年农历腊月二十六,我和同乡村的几个同学一道,冒着纷飞的雪花,徒步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学校离家50余公里,多数是崎岖的山路,加之雪天路滑,第二天清晨才回到家中。

      当我走进家门的时候,眼前的情景十分凄惨:我13岁的弟弟老幺死后停放在屋中,17岁的妹妹埋头坐在火炉边,父亲和15岁的弟弟以及10岁的妹妹都躺倒在床,不时传来呻吟声这是怎么回事呢?坐在火炉边的妹妹有气无力地告诉我:“现在到处都在饿饭,我们全家都饿倒了老幺是前天死的,我们听说你昨天一定回家,就等你回来看一眼才埋面对死去的胞弟和唉声,我的眼泪不断往下流,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悲伤这一天,按照父亲的安排,要我做一些准备工作,晚上安埋老幺但由于生产队的劳动力几乎饿倒了,找不到帮忙的人,我一人忙到天黑,准备工作还是没有做好,只好让老幺继续停在家中     腊月二十八,是我们公社所在地新洲的赶场天父亲起床后对我说:“今天我去赶场,到街上饭店吃点饭后,再带点回来明天过年你在家锯几块木板,锤竹篙(照明用的干竹子),晚上一定把老幺埋了于是,全家吃了一顿白水煮的青菜后,父亲带着几斤我从学校退回来的粮票就硬撑着上路了接着,我就借锯子,找木板和竹篙,不停地忙碌谁知,当我锯好木板,正在锤竹篙时,有人来传话,说我父亲已在三岔河死了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差点把我吓昏了我强忍着悲痛,急忙赶到三岔河原来我父亲还没有走到新洲街上,才走到三岔河边就倒在路上了。

      恰好我姐夫在附近听说后,赶过来将他扶起,看他落下了最后一口气,走完了他45岁的人生历程家中幼弟未埋,坡上又饿死老人,一家人的命运实在太惨了万般无奈,我只好找来竹席把父亲遗体盖上,摸黑回到家中这一夜,家里虽然草草地把老幺埋了,可我父亲却在三岔河边的草地上整整露尸一个通宵     1960年大年初一,阴沉沉的天空满是纷纷扬扬的雪花几位忍饥挨饿的亲戚朋友相约,为我父亲送葬眼看死人穿着旧衣,几块旧木板镶起当棺材,也没有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和披麻戴孝的场面,人人无不心酸     父亲去世后,留下我们四兄妹,我是家中老大,家庭重担当然压到我的肩上面对唉声连着唉声起,新坟跟着新坟埋的现状,我有苦难言脑子里奔大学的梦想已荡然无存,唯一的打算就是求生,就是与弟妹们相依为命,尽力寻找出路,共同逃出这饥饿的深渊     求生:天天采挖野生作物     没有粮食吃,饥饿越来越摧残人身,我家三个弟妹都不同程度地浮肿了本来就很少的自留地上,所种的蔬菜根本就满足不了一家人每天煮食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除了上山采挖野生植物充饥,已别无选择道路认准了这个路子,在埋葬父亲的当天下午,我就冒雪上山,去离家不远的一道土坎上挖野麻根。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挖回的野麻根有10多斤晚上,我们几兄妹就把挖来的野麻根放在柴火中烧,烧熟了,剥掉皮就吃吃后,大家都比较满意从此,我天天上坡采挖野生植物,哪怕雨天雪天也从不中断对于野生植物,我从小放牛时,在大人的指点下就认识很多,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最好吃所以,每天上坡后,只要见到可吃的东西,哪怕钻刺蓬,爬岩壁,也要千方百计去采集,去挖掘,不放过任何机会辛苦的劳动,或多或少都有收获,从而,使家里每天都有一些可以充饥的食物     农村饿死人的情况终于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就在1960年春节后不久,国家仓库开始发救济粮了初发时,每人每天二两毛粮(稻谷),后来增发到每人每天四两,最多时发到每人每天半斤虽然发了粮食,但毕竟数量很少,所以,我仍然坚持天天上坡采挖野生植物那时候的煮食方法是:把发的稻谷炒焦后磨成谷粉,野生植物分品种,有的洗净切细,有的磨成面粉,有的滤成淀粉,根据情况,掺和煮来吃为了维持这样的生活,我不顾饥寒,历经两个多月的艰辛,跑遍了我家周围的山山岭岭、沟沟谷谷,采挖过蕨苔、葛根、野麻根、洋姜等二十多种,甚至把我家屋侧一根合抱大的枇杷树也砍来剥皮煮吃了我真是怀念那时的自然资源,因为那各种各样的野生植物,确实为我们全家冲出绝境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杀牛:倾力拯救灾民     农村大面积饿饭,到国家发放救济粮的时候,已经饿死了不少人,还有大量的人全身浮肿,濒临死亡的边缘对此,公社采取紧急措施,开办“临时病院”,宰杀集体耕牛,不惜一切代价拯救灾民具体做法是:划分片区,把相邻几个生产队浮肿严重的人,集中到较为居中的生产队集体食宿我家所在的生产队很快就办起了“临时病院”人员集中以后,立即宰杀集体耕牛,将牛肉和骨头一起煮等牛肉煮得稀烂后,去掉骨头,再将磨好的粮食面粉放入大铁锅内搅成稀粥吃的时候用木瓢分发,见人后在花名册上打钩,勾一个给一份,一瓢一瓢地平均分配,以免漏发和吃双份的情况     我弟弟和最小的妹妹被列入“临时病院”的名单虽然我家离“临时病院”食堂只有两百米左右,但他们无力行走,每天吃饭时,必须由我分别把他们背到食堂去露面,并对照花名册打钩后才能领到稀饭有天傍晚,我背他们去领稀饭时,途中见到了一个死人那人仰卧在路边,只见他口不合,眼不闭,衣着单薄,整个身躯只剩一具骨架当时阴风惨惨,谁见了都会胆寒但我为了弟妹们的生存,还是鼓足勇气,壮起胆子,连续往返四趟不绕道,终于为弟妹们领回了稀饭在开办“临时病院”的同时,大队还组织杀牛。

      先把牛肉集中在大队,然后由大队干部分头到生产队摸底,凡浮肿的人就给一张便条,由浮肿人到大队凭条领取两斤牛肉     开办“临时病院”和供应牛肉,重点解决吃饭和吃肉问题,效果非常显著,使大量浮肿的人逐渐消肿,恢复健康,最终战胜死神,从而获得了新生     在与死神的搏斗中,也有个别人擅自杀死集体耕牛,私自悄悄煮食的情况如我们生产队的一个社员与外生产队的一个社员一道,在一天夜里,把一头自家喂的集体大黄牯牛,拉到一个偏僻的山沟里,用绳子把牛活活吊死,然后砍成块块,各自背回家中煮食又如我们临近生产队的一个社员,也把自家喂的一头集体耕牛,拉到自家屋里,把牛鼻绳拴在火炉脚(木柱)上,再用绳子把牛的四脚缠住,牛倒地后还未断气,他就迫不及待地在牛的臀部割一块肉来煮食接连发生这两件事,县公安局专门派人作了调查,当事人都对私杀耕牛、煮食牛肉的情况如实作了交待本来,杀集体耕牛是违法的,但鉴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松绑:农民享受自由种植权     1960年5月,人民公社管理区决定让我当大队干部当时有一个统一的宣传口径,就说前段时间到处饿死人,是上面有“死官僚主义分子”掌权,下面有“富裕农民”当道。

      这里说的上面,指的是公社、管理区;说的下面,指的是大队、生产队所以,一时间层层撤换基层干部我们的大队会计被定为“富裕农民当道”的对象,在“拉富裕农民下台”中被撤了职,我就是顶替他做了大队会计的工作  随着各级干部的撤换、调整,上面的政策也开始放宽,允许社员家家户户种植部分集体丢荒的少量土地如果生产队因耕牛少、劳动力弱而种不完的熟地,社员也可耕种实行谁种谁收,社员自种自收自吃,上不缴国家公余粮,下不留大队干部提成这样一来,群众普遍心情舒畅,劳动热情空前高涨从1961年春天开始,尽管大量饿饭浮肿的人还正在逐渐康复过程中,但绝大多数的农户拖着瘦弱的身体,上坡开垦荒地各家各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在各自开垦的地上种植了包谷、高粱、荞麦、瓜豆等各种各样的农作物这个时候,农家户的农家肥要先交集体,即使有一点,也没有劳动力挑上坡,耕作是比较粗放的可是老天有眼,风调雨顺,秋收时节,收成不错,为解决饥饿问题增加了保障,群众舒了一口气     群众从自由种植中得到了实惠,放宽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从1961年冬天到第二年春天,上面的政策进一步放宽了:一是行政体制的改变,将原来的公社改为区,管理区改为公社,有的原来较大的管理区、大队、生产队,一分为二,规模缩小了;二是撤销集体食堂,让社员自家开伙,同时将大队核算改为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三是进一步动员群众,大张旗鼓地提倡私人开荒种地。

      这些政策,群众普遍拍手称快于是,掀起了一场声势更大的全民开荒的浪潮无论走到哪里,放眼田野,到处都是紧张劳作的人们,银锄挥舞,一派生产自救的繁忙景象这是一场向荒山要粮、向饥饿宣战的人民战争经过放宽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家齐心合力,艰苦奋战一年下来,果然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农村确实出现了新面貌,难关终于渡过了听姥姥讲饿饭年的故事三年困难时期,大致发生在共和国成立后的1959年-1961年 我的老家在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接壤的大娄山脉贫脊的土地,满山的石头,庄稼就只有在沟壑中稍微平坦点的丁大点的浅土里生长,长年的庄稼只有玉米和洋芋(土豆),当然也有稻米,但非常少 饿饭的那年,村里的人都是吃山坡上野菜维生,许多人由于没有吃得,长期吃野生的菜叶,全身都浮肿的,姥姥说:“她父亲就是饿饭那年死去的当时他在山里放牛,死在山岗上” 姥姥还说:“当时饿饭的年间,我们主要吃的是野厥根和红籽,吃一次两次可以,吃多了人就没有力气,周身发肿 我曾经问过:“当时,你们饿饭还放牛,怎么不把牛杀掉,大家把吃牛肉啊?”老人们回答:“牛是生产资料啊,谁敢去杀牛啊” 尽管我出身在饿饭的年代,但我并不知道饿饭究竟是啥样?只是知道我们的国家普遍经历了这样历史,伤心的历史!!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吃不完的快餐 洗碗池里白花花的米饭老人从校门口捡回的“营养餐” 餐桌上的浪费每天浪费那么多!算算, 如果是“饿饭年”,“面子”一年要浪费多少粮食? 能填饱你的肚子吗?正在忍受饥饿的人们东非50万儿童面临饥饿威胁 等待分发食物的孩子们饥饿的儿童正在捡 看,他们吃的,与咱们浪费的……运粮卡车撒落的玉米 饥饿的母子 他,死于饥饿!!!同样是孩子,看看他们正在吃什么?无家可归的流浪孩子 灾区的孩子农村孩子的营养午餐 仅只是为了生存中国最穷乡村的人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