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处理细菌的形态结构PPT课件.ppt
27页细菌的形态结构1原核(微)生物•指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原核微生物真细菌、蓝细菌、粘细菌、放线菌细菌域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古菌域2细菌(Bacteria)•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直径约0.5μm,长度约0.5~5μ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是给水与废水处理中最重要的一类微生物!3一、细菌的形态和大小1. 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少数种类:丝状、三角形、方形和圆盘形是菌种分类与鉴定的依据之一4(1)球菌•根据分裂方向及相互间连接方式又分为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等5(2)杆菌•呈短杆(球杆)状,一般其粗细(直径)比较稳定,而长度则常因培养时间、培养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变化6(3)螺旋菌•弧菌(vibrio):螺旋周数不足一圈细菌•螺菌(spirillum):2~6圈小型、坚硬的螺旋状细菌•螺旋体(spirochaeta):螺旋周数超6周,体长柔软7(4)丝状菌•分布在水生境,潮湿土壤和活性污泥中•丝状体是丝状菌分类的特征82. 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大小以µm计。
如:E. coli长2 µm,宽0.5 µm,1500个相当一粒芝麻长•测量:测微尺•表示:–球菌:直径–杆菌:宽×长–螺菌:宽、长、螺距9例子•较大细菌:1997年在纳米比亚海岸沉积物中发现的硫细菌(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0.1~0.3mm,肉眼可见•较小细菌:1998年芬兰学者E.O.Kajander发现引起尿结石的纳米细菌(Nanobacteria),直径仅50nm,为E.Coli的1/10,与病毒大小类似分裂缓慢,三天才分裂一次,是目前所知最小的具有细胞壁的细菌103. 观察方法•染色法–单染、复染–正染、复染–特殊染色•革兰氏染色阳性阴性11二、细菌细胞的结构•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所有细菌的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拟核•部分细菌的特殊结构: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菌胶团、衣鞘及光合作用片层12拟核•在细菌细胞内,虽然没有细胞核,仍然有核物质,核物质DNA 盘绕成一团,用染色方法可以看到,称拟核或核区13(一)基本结构1. 细胞壁(cell wall)•细胞最外一层坚韧厚实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
1) 细胞壁的生理功能:–维持外形,提高机械强度–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必需–阻碍大分子有害物质进入细胞–赋予抗原性、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141. 细胞壁(2) 革兰氏染色•丹麦医生C. Gram(革兰)于1884年发明的一种鉴别不同类型细菌的染色方法•根据此染色法,细菌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G+和G-具有不同的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G+G-ⅠⅡⅢⅣ15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细胞壁构造的比较•we161. 细胞壁(3) 细胞壁结构与组成•革兰氏阳性细菌主要由肽聚糖组成,还有一定数量的磷壁酸,很少有脂类•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分两层:外层和内层–外层即外膜,由脂多糖、磷脂和脂蛋白等若干种蛋白质组成,有时也称为外壁–内层主要是肽聚糖17 4肽尾:L-Ala-D-Glu-L-lys-D-Ala 肽肽聚糖肽聚糖 肽桥:甘氨酸五肽 聚糖: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 β-1,4糖苷键 溶菌酶肽聚糖结构18特征强度厚度肽聚糖层数肽聚糖含量磷壁酸脂多糖脂肪蛋白质G-疏松薄,5~10nm少,1~3层少(10~20%)-+含量较高含量较高G+坚韧厚,20~80nm多,多达50层高(50~90%)+-一般无无G+和G-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的比较19(4) 革兰氏染色机理Ø结晶紫结晶紫初染。
Ø碘液碘液媒染:在细胞膜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作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 革兰氏阴性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的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Ø乙醇乙醇脱色:细胞退成无色Ø沙黄沙黄等复染:革兰氏阴性菌就呈现红色,而革兰氏阳性菌则仍保留紫色(实为紫加红色)202. 细胞质膜(cytoplasmic membrane)•又称质膜、细胞膜或内膜,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组成:–蛋白质:50%~70%–脂类:20%~30%–脂类主要是极性脂类—甘油磷脂–细菌细胞的脂类几乎都在细胞膜21液态镶嵌模型•结构:液态镶嵌模型–磷脂为两性分子,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双分子层;–由于磷脂和蛋白质的运动型,使得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膜蛋白分布于膜的 两侧或磷脂层中。
22细胞膜的功能①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②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③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分(肽聚糖、磷壁酸、LPS、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④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⑤许多代谢酶、运输酶、电子呼吸链的所在地;⑥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233. 细胞质(cytoplasm)•细胞质是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成分:水(80%)、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结构:–各种酶系统–贮藏物、代谢产物、质粒各种营养物–少数有类囊体、羧酶体、气泡、伴孢晶体244. 核区(nuclear region或area)•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结构、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成分与结构:一个大型环状双链DNA分子,只有少量蛋白质与之结合一般均为单倍体•功能:携带遗传信息25 糖原: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芽孢杆菌 和蓝细菌等 碳源及能源类 聚β-羟丁酸(PHB):固氮菌、产碱菌和肠 (脂质 ) 杆菌等 硫粒: 紫硫细菌、丝硫细菌、贝氏硫杆 菌等贮藏物 藻青素:蓝细菌 氮源类: 藻青蛋白:蓝细菌 磷源(异染粒):迂回螺菌、白喉棒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无机聚偏磷酸盐)5. 内含物(inclusion body)26内含物•磁小体:磁小体:存在于趋磁细菌中,其功能是导向作用,即借鞭毛游向对该菌最有利的泥、水界面微氧环境处生活。
•羧酶体:羧酶体:又称羧化体,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养细菌的CO2固定中起着关键作用•气泡:气泡:在许多光合营养型、无鞭毛运动的水生细菌中存在,其功能是调节细胞比重以使细胞漂浮在最适水层中获取光能、O2和营养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