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尿管软镜技术的临床应用.doc
17页输尿管软镜技术的临床应用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泌尿外科手术逐渐由传统的开放手术向微创手术方式转变,而现代医疗器械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促成了腔内泌尿外科的迅猛发展输尿管镜技术具有微创、安全、痛苦轻、恢复快、直视下观察病变部位更准确等优点,是腔内泌尿外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自1964年Marshall首次运用输尿管软镜观察到输尿管结石,输尿管软镜及相关辅助设备的制造技术有了快速的进展,镜体从F13发展为至今的F7.5,尤其是光纤技术的发展、主动弯曲技能的设计和工作通道的出现,提高了输尿管软镜在上尿路疾病诊治中的使用价值,常用于输尿管硬镜不能到达的上尿路,而输尿管近段和肾内集合系统更适合输尿管软镜的使用[1]但输尿管软镜价格昂贵,操作掌握上比输尿管硬镜要困难得多在欧美发达国家,输尿管软镜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而国内具有输尿管软镜的单位相对硬镜来说少得多,对很多医师来说,输尿管软镜技术还是一个盲区现就输尿管软镜技术在上尿路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探讨1 手术适应证及禁忌症1.1 适应证1.1.1 诊断:(1)来源于上尿路血尿的定位诊断;(2)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3)造影检查中的充盈缺损;(4)上尿路上皮肿瘤腔内治疗后随访;(5)不明原因的肾绞痛;(6)不明原因的肾积水和输尿管狭窄。
1.1.2 治疗:(1)硬镜难以到达的肾盂、肾盏结石,尤其是肾下盏结石;以及部分输尿管上段结石;(2)硬镜下处理后移位至肾盂、肾盏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3)上尿路狭窄,直视下扩张输尿管或用激光切开狭窄部;(4)局部低分级、低分期上尿路尿路上皮肿瘤的腔内切除;(5)对范围比较局限的上尿路出血直视下电凝止血1.2 禁忌症(1)曾行输尿管手术或已知输尿管狭窄病人,特别是结核或血吸虫性狭窄;(2)严重心脏疾病和肺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手术者;(3)未纠正的重度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4)患有不能控制的凝血障碍疾病的患者;(5)有盆腔手术、放疗等病史,输尿管病变下方有明显狭窄以及膀胱挛缩患者行输尿管软镜检查应慎重,因输尿管固定、狭窄、纤维化使输尿管镜插入困难,易造成输尿管穿孔,膀胱挛缩患者手术难度较大且易发生膀胱穿孔2 手术方法输尿管软镜操作技术包括逆行输尿管软镜检术和经皮顺行软镜检术经皮顺行软镜检查通常用于大体积肾结石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直接经皮肾通道置入输尿管软镜对肾盂肾盏进行探查逆行输尿管软镜检术操作相对复杂,主要手术方法、步骤具体如下:2.1 常规输尿管硬镜镜检截石位,经尿道置入输尿管硬镜行尿道膀胱镜检,以排除尿道狭窄或膀胱内病变,观察输尿管开口情况;必要时硬镜下行输尿管镜检查。
胡卫列等[2]提出在放置输尿管软镜前先行输尿管硬镜检查可使下一步软镜操作更简便易行2.2 置入输尿管软镜目前,国内常用置入输尿管软镜的方法有经输尿管扩张鞘进镜法和导丝引导下直接进镜法两种2.2.1 经输尿管扩张鞘进镜法先用输尿管硬镜完成输尿管镜检查,最好硬镜上镜至肾盂,一可扩张输尿管,二可初步了解输尿管情况输尿管硬镜退镜前留置斑马导丝于患侧输尿管内,然后循导丝将10~14F带有长的筋膜扩张器的输尿管扩张鞘插入输尿管内,退出导丝及扩张器,从而使输尿管扩张鞘形成一个从尿道外口至输尿管的通道国内薛蔚等[3]报道对输尿管硬镜进镜困难者,可先留置双J管2周,使输尿管得以被动扩张;也利输尿管黏膜下及输尿管周围组织在尿外渗吸收的同时纤维组织增生,使输尿管黏膜游离度减小,相对固定,便于输尿管镜置入2.2.2 导丝引导下直接进镜法 术前仔细分析患者IVU或逆行造影X线片,根据患侧输尿管走行、梗阻部位及程度,以便术中调节镜身位置及弯曲度[4]在输尿管硬镜直视下,留置斑马导丝于患侧输尿管内,输尿管软镜工作通道套入导丝,由助手固定在导丝的引导下,从尿道置镜入膀胱,然后至患侧输尿管开口,加大灌注流量压力,术者左手握住输尿管软镜体部送镜进入,右手控制操作杆调节方向,保持视野清晰,沿着导丝逐步推进。
进镜时术者常有一定程度紧束感,镜端穿过壁段后有明显“突破感”,随之可见粘膜光滑、管腔宽敞的输尿管腔,这是输尿管镜通过壁段输尿管的重要标志一旦通过壁段输尿管后应调低压力及流量,插入过程中,术者操作动作应轻柔,切忌粗暴用力必须在直视下推进输尿管镜,只有在看清输尿管管腔和导丝的情况下方可继续上镜,避免出现输尿管出血、穿孔等并发症2.2.3 关于是否留置输尿管扩张鞘输尿管软镜检查和操作并非必须先留置输尿管扩张鞘,但输尿管扩张鞘的使用可以保证冲洗速度,维持视野清晰,减小镜体轴线旋转动作阻力,减少镜体反复进出输尿管而可能造成的黏膜损伤,并可减少因进镜困难而镜体弯曲于膀胱内致损伤输尿管软镜的可能性[5]同时,有利于冲洗液自扩张鞘与镜体间隙引流;并利于输尿管软镜自扩张鞘间歇退出放空冲洗液,从而降低肾内压减少肾内静脉反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输尿管扩张鞘使软镜进入输尿管内变得更为方便,特别适合软镜需反复进入输尿管的操作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留置输尿管扩张鞘可明显改善碎石视野、缩短手术时间并提高碎石成功率[6,7]Saidi等[8]提出,在所有进行输尿管软镜操作的患者中,约有10%会因为输尿管管腔狭小导致置鞘困难。
Johnson等[9]于2006年报道了不使用输尿管镜鞘的输尿管软镜操作对小儿及输尿管管腔较为狭小,置鞘阻力较大的患者,可采用导丝引导下直接进镜法2.3 输尿管软镜检查输尿管软镜视野较小,与硬镜相比不够清晰,在遇到出血时视野更不清,此时可加大灌注压力,或采用注射器用力推入生理盐水,使视野清晰此外,为了保持清晰的视野,除了不断地灌注冲洗外,使用利尿剂有助于检查和治疗的顺利完成[10]输尿管软镜镜检可直接将软镜插入肾盂,由上至下观察肾盂输尿管,也可由下向上逐步观察输尿管肾盂软镜镜检目的同硬镜一样,主要了解输尿管肾盂有无狭窄、结石及输尿管黏膜色泽有无充血、水肿、溃烂及新生物等观察肾盂肾盏时,通常先观察肾盂,再顺序自上而下观察各组肾盏,必要时可在X线监视下,引导输尿管软镜进入各个肾盏观察对可疑病变者,可用活检钳钳取组织活检对发现UPJ狭窄、结石或肿瘤者,可直接配合钬激光行腔内治疗2.3.1 输尿管软镜技术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应用Dasgupta等[11]提出,输尿管软镜更适于处理<20mm的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对于这些结石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有较高的成功率、较短的手术时间,而且对输尿管软镜的损耗也较小。
而对于结石体积较大的患者,经皮肾镜技术是更好的选择[12]Fabrizio等[13]认为输尿管软镜碎石成功率与结石负荷呈负相关性,结石体积增大、数目增加,碎石残留率升高对>10mm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坎贝尔泌尿外科学》中明确指出宜首选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而经皮肾镜取石术虽结石取净率高,但由于较长的康复时间以及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通常用于复杂的输尿管上段结石[14]Mugiya等[15]对104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行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一次碎石成功率96.2%,术后一月结石排净率100%对肾脏结石,《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07版)明确输尿管软镜碎石的适应证包括:1ESWL定位困难的、X线阴性肾结石(<2cm);ESWL术后残留的肾下盏结石;嵌顿性肾下盏结石,ESWL治疗的效果不好;结石坚硬(如一水草酸钙结石、胱氨酸结石等),不利于ESWL治疗2极度肥胖、严重脊柱畸形,建立PNL通道困难3伴盏颈狭窄的肾盏憩室内结石[16]Cannon等[17]回顾2000~2005年输尿管软镜治疗平均年龄为15岁儿童肾下盏结石,结果显示:直径<15mm的结石碎石成功率为93%,≥15mm碎石成功率为33%,结论认为,<15mm的儿童肾结石可首选输尿管软镜碎石。
综合文献,目前国内外公认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最佳适应证为预计ESWL疗效不佳,且直径<20mm的肾脏结石直径>20mm的结石,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只用于不适合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并可联合硬镜碎石El-Anany等[18]认为逆行输尿管镜碎石(硬镜+软镜)治疗不适合ESWL 的肾脏大结石,安全有效,而创伤小于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开放手术Hyams等[19]学者甚至提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对直径在20~30mm的肾结石亦可成为一线治疗,可取代经皮肾镜取石术 由于解剖学原因,肾脏结石的位置决定着软镜碎石的成功率,下盏结石的排净率明显小于中上盏结石Grasso等[20]报告肾上盏、中盏、下盏结石行软镜碎石的成功率分别为100%、93%、84%孙颖浩等[5]认为通过软镜能寻及绝大多数肾盏结石,下盏结石单次碎石成功率低于中、上盏结石,与置入钬激光光纤后镜体末端有效弯曲程度减小有关此外,钬激光光纤的选择、功率的设置及碎石技巧均影响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成功率[4],但碎石的安全时限目前国内外文献尚未见相关报道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亦适用于一些伴特殊疾患如肥胖、合并出血性素质、马蹄肾、盆腔异位肾结石患者对体重指数(BMI)>40kg/㎡的上尿路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往往结石清除率低、出血多、术后血栓形成率高[21]。
Andreoni等[22]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8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肥胖患者,结石清除率70%,均无并发症发生,均无需输血认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可作为病态、超级肥胖患者输尿管上段结石及直径<15mm肾脏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Watterson等[23]认为合并出血性素质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如果抗凝药物不能暂时终止,凝血功能未完全纠正,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也是安全的,并不会增加出血引起的并发症Weizer等[24]对8例马蹄肾、盆腔异位肾结石患者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结石清除率88%,无并发症发生对鹿角状肾结石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往往需建立多通道,手术风险大、结石残留率高Denstedt等[25]推荐对大体积肾结石行经皮肾镜取石手术结束时,常规行经皮顺行软镜检查,认为其发现残留结石优于X线和CT,能避免20%的患者行二次取石手术国内赵春明等[26]认为经皮肾镜取石术结合顺行输尿管软镜治疗鹿角状肾结石可减少穿刺通道数目,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周围脏器损伤风险小等优点但处理大体积肾结石时,软镜的损耗必须加以考虑我们的临床经验:2.3.1.1. 临床资料: 本组54例男35例,女19例。
年龄2.3~58岁(2.3~15岁6例)左侧29例,右侧2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5例,其中三聚氰胺所致1例;肾结石32例:肾盂结石10例,中上盏结石13例,下盏结石9例,其中三聚氰胺所致左肾盂结石和左肾中盏结石各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多发性结石7例结石最小为0.8cm×0.9cm,最大为1.5cm×2.3cm,平均1.1cm×1.6cm14例曾行ESWL治疗无效6例有开放取石史所有患者均合并同侧肾脏轻、中度积水术前常规行 KUB+IVU及肾脏CT平扫检查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9例,糖尿病3例,均行药物治疗,充分术前准备后进行手术2.3.1.2. 结果:5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54例共有结石81枚,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24枚、肾盂结石12枚、中上盏结石29枚,结石寻及率、单次碎石成功率均100%;肾下盏结石15枚,结石寻及率86.6%(13/15)、单次碎石成功率80%(12/15)手术时间25~75min,平均50min术后住院时间2~7天,平均4.5天17例术后加行ESWL治疗术后2~4周复查无>3mm结石残留予拔除双“J”管除1例合并脓肾患者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经治疗痊愈外,35例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3.2 输尿管软镜技术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狭窄治疗中的应用一直以来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金标准但对于肾盂成形术失败的患者(包括开放及腹腔镜手术),要再次采用肾盂成形术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