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微时代的话语传播与高校思政教育话语表达研究.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0475046
  • 上传时间:2021-11-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8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微时代的话语传播与高校思政教育话语表达研究 【摘要】微时代话语表达信息量的海量化、方式的碎片化、性质的多元化、主体的大众化等特点在给高校思想政治带来话语地位的减损、话语表达的不畅和话语权威的消减等负面效应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为适应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微意识"、利用"微载体"、尊重"微主体"、完善"微机制",与时俱进,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作用关键词】微时代 高校思政教育 话语表达一、"微时代"的话语传播微时代是指构建在现代网络技术和智能通讯工具基础上,以即时交互平台为媒介的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的新时代以微博、、等为标志的现代交互平台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交往方式,更重要的是深层次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生活方式,诚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 "微时代是一个蕴含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据统计,经过5年的发展,已由最初的社交通讯工具成长为连接人与人、人与服务、人与商业的平台,截止2015年9月,用户已超过6.5亿, 94%的用户每天登陆,半数用户每天使用超过1小时,6成以上用户每天打开超过十次,每天超过30次的重复用户粘度为36%,半数以上用户拥有100人以上的好友,拥有200位以上好友的用户占比最高,在功能使用中,朋友圈排名第一,超过8成的用户是朋友圈的高粘性使用者,6成以上的用户每次使用都同步刷朋友圈,点赞成为朋友圈最热互动方式,对于信息的多样性,用户更喜欢图片、文字类内容,促成用户分享新闻的三要素是价值、趣味、感动。

      公众号是用户获取资讯最重要的途径 结合"2016年用户数据报告"及其他相关统计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微时代信息传播和话语表达具有如下特点: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图片、文字、表情、符号并存杂存,随时还迸发出自创的表达方式;信息内容上表现为"海量、碎片、即时、多面、真假混存"的特质;信息传播主体表现为多样化--人人在现场,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发言人,表现出有言即出、有感即发的"自媒体""草根时代";同时还表现出信息发布和接收主体的陌生、隐蔽和传播速度的快捷二、"微时代"话语表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而获得" ,"话语是说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下,通过一定的媒介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寻求与他人沟通并企图影响他人的具体言语行为" 可见,话语的核心和目的是话语权(即话语的影响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分为教育者话语权和受教育者话语权教育者话语权是指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通过讲解、灌输、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形成(或具有)的话语权教育者的话语权来源于国家制度的安排和教师的角色承担,即制度话语权和角色话语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等,这些制度性的安排明确赋予了教育者的制度话语权;教育者的角色话语权来源于教师为完成其岗位职责而自然享有的话语权。

      受教育者话语权来源于教育实践活动的互动性和主体性,受教育者有权自由表达意见和观点、有权与教育者进行互动和交流从本质上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享有话语权,但在现实活动中由于角色安排和社会地位的差异,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优先享有话语权微时代的产生及其话语表达给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其中既有负面的影响也有正面的促进,其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一)海量信息轻易获取导致教育者话语地位的减损与传统的信息传播相比,微时代信息传播的首要特点就是"海量化",每个人既是信息的生产者又是信息的消费者,每个个体处在信息交换的节点上,每个节点上汇集了大量的信息,同时每个节点又可以生产大量的信息,在微时代传播便捷的基础上,信息呈现裂变式增长和传播,这种洪流便捷式的传播,满足了现代人快节奏生活方式下对信息的需求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环境单一封闭,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信息传播者,凭借制度优势和角色权力,长期垄断着话语权,被教育者单方面被动接受教育者的信息传播微时代背景下,这一切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微时代信息传播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来的信息傳播环境的单一封闭,教学双方平等地享有获取信息的权力,同时高校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对网络海量信息的敏感度和关注能力甚至高于教育者,教育者的话语权的信息优势地位不可避免受到冲击;二、教育者关于某一知识点和理论收集信息、吸纳信息、处理信息的有限性会与网络时代对某一知识点提供的海量信息正面碰撞,而这种碰撞的结果就表现为教育者信息的过时、片面和失效,直接损害受教育者接纳教育者话语的自觉和心悦诚服;三、在原来的封闭环境和话语传达单一的情形下,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挑选和比较受外部约束,而在"微时代"背景下却是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言论导师,一个特定的教育者不仅要和同学校的教育者竞争还要与网上更优秀的"大咖"较量,其言说的影响力必定大打折扣。

      二)新兴话语体系对教育者话语表达的冲击教师的教育话语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微时代的网络语境下,由网民创造了一种新的话语体系--简洁、幽默、生动,图文混合,符号文字夹杂,这些网络话语原创性、娱乐性、恶搞性、随意性、传播性很强,深受大学生喜欢并广泛流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其话语表达要求符合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意识形态性、严肃性、严谨性、教育性,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话语体系不能完全契合教育者不知、不了解、不能使用受教育者的流行语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一方面教育者就不能较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使教育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也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一个在学生心目中无法亲近的"古板"的程式化老师很难企及他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endprint(三)多元话语渠道对教育者话语权威造成消减以"教化育人"为主要特点和目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教育效果不仅依赖于教育者本身的素质(理论功底、为人品德、恰当的表达、热爱教学等)还依赖于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需求和对教师权威的认可由于职业的竞争化和压力,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需求度不如技术技能型专业课,而在微时代维护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权威性的传统因素也受到挑战。

      微时代导致的话语空间的扩大化、话语主体的大众化、传播模式的碎片化以及部分人话语权的滥用消解了高校思政教育"一元化"的话语权威具体表现在:一是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传播技术,内外勾结,对我国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和价值观的渗透,这些观点思想以"真相"、"解密(揭秘)"、"内幕"等噱头,或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导引,或以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为"节点",将大量的"私货"夹杂其中,使用贬损我国、攻击我党、污蔑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打击民族自信等种种隐蔽伎俩,大学已经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传播和交汇的聚集地,大学生已经成为了各种思想文化争夺的主要对象,对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构成了潜在威胁二是网络上无聊、低俗、不健康的话语大量存在,炫富、炒作、欺诈的信息时有发生,过度娱乐、堕落的节目时有耳闻,这些"重物质、轻精神"的内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格格不入,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发生三是微时代网络与服务和商业的联姻形成的"微商"、"网店"的过度促销和超前消费不断刺激学生的消费欲望,在无形中引导学生形成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深刻认识"微时代"下的话语表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微时代"及其话语表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促进作用:"微时代"的迅速发展为教育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信息和资源,拓展了教学的空间场域,提供了便捷、快速、高效的平台,延展了教学的时间维度,提供了师生可以平等交流互动的平台,为教师有效弥补传统话语表达时效弱、速度慢、反馈缺、互动差等缺陷提供了机会,为教师增强话语权影响力奠定了物质基础,推动教育由原来的"非平等性"向现代的师生平等地位的转化等等。

      三、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策立足微时代这一时代背景,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为核心,构筑新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势在必行一)树立"微意识",主动适应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上必须确立以下意识:一是必须认识到"微时代"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潮流,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以不可阻挡的步伐靠近了你,以教授学生认知社会发展规律和调节自身行为适应社会发展为己任的高校思政教师如果对这种重大的社会变迁不理会、不关注、不学习、不适应,就无力担当其社会责任二是树立正确的新事物观"微时代"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发展的初期必定会有不完美、不健全的地方,甚至其负面效应的威海还比较大,但这绝不是抱怨、逃避、放弃学习和不积极适应"微时代"的借口三是要改变严肃的理论一定要以严肃的方式进行说教的传统思维,话题内容的严肃并不排斥表达的轻松和诙谐,教师话语的权威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简单地依赖于教育者对自己权威地位的任意利用和通过威严的说教来维护,教育内容的柔性、言语表达的贴切、教育过程的人文情怀以及教学技巧的高超应用才是教育权威的核心依靠一支能力高、反应快、有深度、懂策略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是"微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语权最稳固的组织保障。

      为适应"微时代"这一形势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除了思想上的重大转变之外,在内在素质和能力上必须与时俱进,在拥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正确的道德观法律观的基础上必须具备良好的媒介素质以及熟练运用新媒体能力,主动占领思想政治话语权实现的新阵地,提高话语权的行动效率,掌握"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建立理性、系统、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在增加话语传播数量的基础上,提高话语传播的质量,吸收网络流行话语,提高教育话语表达的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不偏离教育目的的前提下,必须对自己语言表达方式和词句进行改造和更新,使话语更具时代性、通俗性、生活性、趣味性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媒介和形式,教育者的话语要贯彻"三坚持"原则,即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教育者的实际和切身需要出发,以亲切和受教育则易接受的话语解决受教育者关注的问题;同时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说教类"缺乏新鲜内容和活泼方式的话语体系,改变话语表达习惯,提升话语魅力,增加话语表达的感召力;再次,要建立对话关系,避免教育者的话语权变成话语霸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要努力摆脱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一言堂",以"对话理论"为指导,俯下身子、放低姿态,建立平等民主的对话关系,逐步消除师生对话存在的"教师上、学生下"的心理障碍,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教育者要尊重重视受教育者的话语权,在支持理解包容的基础上,正确引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引导力。

      二)利用"微平台",构建话语表达新载体据统计,20-30岁的年轻人占了用户的74%,大学生占用户的64% 大学生是微时代的主力军,对微博有极强的依赖性,为微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和契机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提升应着重以微博为新载体,加强校园官方微博的建设为主导,充分利用,针对性地传播微内容,采用微时代的话语表达方式,积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实现的有利平台,主动占领话语权实现的新阵地在利用微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凸显以下方面:一是微内容要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树立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善于抢占话语先机,同西方意识形态话语霸权作斗争,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战斗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