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模奶牛养殖生态牧场项目环评报告.doc
180页目录概述 5第1章 总论 91.1 编制目的 91.2 编制依据 91.3环境功能区划 111.4评价标准 121.5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 171.6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时段 191.7评价内容及重点 231.8环境保护目标 23第2章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262.1工程概况 262.2工程分析 392.3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分析 51第3章 工程区域环境概况 673.1地理位置 673.2自然环境概况 68第4章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75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754.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784.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824.4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864.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874.6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90第5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35.1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35.2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05.3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分析 1205.4环境风险评价 1245.5产业政策符合性、选址及总平布置合理性分析 1315.6总量控制 134第6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1356.1环境保护措施 1356.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406.3环保投资估算 153第7章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557.1社会效益分析 1557.2经济效益分析 1567.3生态效益分析 1567.4环保效益分析 1577.5综合分析 160第8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方案 1628.1污染物排放清单及管理要求 1628.2环境管理 1678.3环境监测方案 1718.4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一览表 174第9章 结论 1769.1工程概况 1769.2环境质量现状结论 1769.3污染物排放情况 1779.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789.5公众意见采纳情况 1799.5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分析结论 1809.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1819.7环境管理及监测方案 1829.8总量控制指标 1829.9工程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结论 1829.10综合结论 182附图:图1.8-1 工程地理位置及周边敏感点分布图图2.1-1 工程总体平面及污水处理系统分布图图2.1-2 工程养殖区与牧草区关系图图3.1-1 工程交通位置图图3.2-1 工程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图图3.2-2 工程周边水系及功能区图图3.2-3 工程区域水文地质图图3.2-4 工程周边植被特征图图4.1-1 工程环境质量监测布点图图4.6-1 工程周边土地利用现状图附件:附件1 委托书附件2 工程发改委备案登记证明附件3 林逢镇工程用地证明附件4 田东县住建局选址意见书附件5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附件6 第一次网络公示附件7 第二次网络公示工程审批登记表概述1、工程由来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飞速开展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加快,人们对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营养型食品结构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牛奶及其加工制品营养丰富且易于人体吸收,得到人们的普遍青睐许多国家把增加液态牛奶及其制品的消费置于增强国民体质、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高度,采取一系列扶持奶牛养殖业和鼓励牛奶消费的政策措施,我国政府于1998年提出“学生奶工程〞,这些都为奶牛业的开展壮大和牛奶市场的发育奠定了良好根底奶牛养殖和奶制品加工销售成为具有开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培育农业产业化生产方式和龙头企业,从开展畜牧业出发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成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内容,一个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现代化的畜牧养殖经济体系正在广阔农村快速建立起来,工厂化养牛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奶牛养殖业成为广阔农户、农村经济组织和社会投资商竞相进入的热点领域,一个以养殖业为代表的农业产业革命正在到来从总体上看,我国奶牛养殖从总量和技术水平上大大落后于世界现状平均水平,牛奶及其制品消费市场发育也不成熟,对国内及全球牛奶及奶制品需求增长强势,奶牛养殖业开展空间十分巨大而且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以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开展目标和政策导向之一,开展现代畜牧业示范工程,培育带动当地农户的畜牧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条,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之一。
广西皇氏田东生态农业把握目前牛奶需求旺盛的牛奶市场扩张以及畜牧业产业资源整合的开展机遇,在田东县林逢镇利用3000亩租赁用地建设广西皇氏田东生态农业规模奶牛养殖生态牧场工程,不仅是利国、利民之举,也为当地民营经济的大开展创造了新的创业平台,投资前景十分广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规定,广西皇氏田东生态农业规模奶牛养殖生态牧场工程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因此,广西皇氏田东生态农业委托我单位进行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接收其委托后,我单位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现场调查和监测的根底上,按照“达标排放、清洁生产〞的原那么,本着“科学、公正、客观〞的态度,编制了本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2、工程特点⑴ 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林逢镇林驮村,工程占地3000亩,工程建设将会对区域现有的土地利用格局、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⑵ 工程为养殖类工程,工程实施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运营期养殖废水和固废的处理及综合利用⑶ 工程属集中式养殖场,养殖废水及恶臭将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环评过程中着重调查周边敏感点分布情况,分析废水处理处置的可行性及恶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2021年6月,广西皇氏田东生态农业委托我单位进行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接受业主委托后,我单位于7个工作日内在百色市环境保护局网站进行了?广西皇氏田东生态农业规模奶牛养殖生态牧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告〔详见附件6〕,并进行了第一次公告的现场张贴,公告内容包括建设工程的名称及概要、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承当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等同时,我单位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标准、规划及其他相关文件、技术文件,并到现场进行了初步的现场勘察,然后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明确了工程评价的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标准等2021年5月,我单位委托南宁市龙翔环境监测对工程所在地及评价区域进行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质量等现状进行了监测;同时,根据业主提供的?田东县规模奶牛养殖生态牧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文件等材料,进行了进一步的工程分析,并进行了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021年7月至2021年10月,在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的根底上,提出了工程施工期、营运期的环境保护措施,并进行了技术经济论证。
在以上工作的根底上,完成了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环评工作程序详见以下图:图1 环评工作程序图4、分析判定相关情况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1年本〕?〔2021修正〕,本工程养殖属于鼓励类中第一条第五款中“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根据?广西草食动物产业开展“十二五〞规划?、?广西畜牧业开展“十三五〞规划?: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强农惠农政策;加强根底设施建设,加快养殖方式和开展方式转变,着力提高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设施化、品牌化水平,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按照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健康、平安的要求,依法加强行业管理,保障市场供给,保障产品质量平安、动物卫生平安和生态环境平安,推进畜牧业强省〔区〕建设,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推动广西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123〞产业开展目标本工程为引进良种奶牛养殖及繁殖工程,产业化、集约化工程,符合规划目标要求根据?广西省百色田东县城市总体规划〔2021-2030〕?中开展定位:“林逢镇的主导产业为制糖业,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为辅,应继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优化甘蔗、芒果、无公害蔬菜、香蕉、香米和猪牛羊鸡鸭的种养殖,开展特色农业,是以农产品加工和集散为特色的工贸型城镇〞。
本工程选址位于林逢镇林驮村,建设规模为年存栏奶牛3000头〔不包含犊牛〕因此,工程的建设符合?广西省百色田东县城市总体规划〔2021-2030〕?中林逢镇总体规划的产业定位5、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本环境影响报告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有:〔1〕工程营运期恶臭的影响及防治措施的可行性;〔2〕工程营运期养殖废水、养殖固废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的可行性;〔3〕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及工程对周边饮用水源影响及措施的可行性6、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田东县总体规划要求工程施工期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为扬尘、噪声、固体废物、废水等的污染影响,营运期主要为养殖场恶臭、养殖废水、养殖粪便、生活垃圾、噪声、灌溉区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在切实落实本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管理措施、环保措施的前提条件下,各种污染对环境影响均不大,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开展,工程的建设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可行的第1章 总论1.1 编制目的 开展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其目的是为了贯彻“环境保护〞这项根本国策本工程的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评价的目的是:根据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及现状监测结果,查清工程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掌握评价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噪声、景观环境及生态环境现状;同时,根据工程工程开发特点预测分析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使工程的实施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同时也为有关主管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环保科学依据。
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21年1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修订〕,2021年9月1日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2021年1月1日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21年6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06年7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2月;〔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21年1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21年8月;〔1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21年2月〔修订通过〕;〔13〕?根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21年12月;〔15〕?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33号令;〔1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1年〕?〔2021年修订〕,国家发改委第9号令;〔17〕?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